[新聞] 二氧化碳減量 德國新生活運動

看板Ecophilia作者 (高級雜工)時間17年前 (2007/05/15 10:36),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e-info.org.tw/node/22444 摘錄自2007年5月13日中時電子報慕尼黑報導 樂於守法的德國人向來是舉世聞名的環保模範生,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暖化以後,現在更成 為國家大事,政府領頭向前衝,全國上下總動員積極響應配合,努力設法抑制二氧化碳排 放量。 有關單位公布二氧化碳排放排行榜,呼籲盡量不要搭飛機度假,鼓勵民眾坐火車,果然成 效明顯,到旅行社或上網訂遠程旅遊的顧客減少。 政府獎勵人民合作,提供各種減稅和 補助方案,住戶屋頂上的太陽能聚光板大幅增加。此外,還不吝撥出大筆經費長期支持研 發機構,環保的巨額商機也讓新產品紛紛打著環保旗號。 各國都想借用德國這方面經驗和科技,德國是目前全世界太陽能、風力發電及其他替代能 源等技術和成品輸出最多國家。德國政府獎罰並施,徵收環保稅,尤其最近油價上漲,對 開車的人衝擊更大,德國到處是自行車道,「騎士」沒有與車爭道的問題。 德國聯邦政府更多次主辦國內、國際會議,邀請各國元首或環保部長參與商議,促成他們 共襄盛舉。7月3日梅克爾又要在總理府舉行第3次「能源高峰會」,召集產學界代表共商 大計。環保政策訂出長程、遠程、近程計畫和目標,一切能源的考慮方針,都圍繞在在二 氧化碳排放問題上打轉,所以準備幾年後陸續關閉萊茵區煤礦坑,停止火力發電,轉而開 發德東地區藏量豐富的褐煤替代。 德國政府想盡各種辦法,不計代價積極尋找替代和再生能源,預計2020年可達到二氧化碳 減量至40%目標,而且不必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最重要的是,新的環保科技可以讓大家 享受更便宜的電費。 ============================================================================== 另一篇相關報導 不需核電 德國即可達成二氧化碳減量 http://e-info.org.tw/node/22360 摘錄自2007年5月9日中央社柏林報導 根據一份最新公佈的報告,德國不需延長核電廠的運轉年限,即可達到二氧化碳減量40% 的目標,不過前提是業界和消費者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德國環保部長嘉布瑞爾4月公佈「2020年氣候議程」,宣佈德國有意從2007年至2020年減 少2.7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相較於京都議定書的基準年1990年減量40%。根據 瑞士Prognos研究所和科隆大學能源研究所合作撰寫的報告,如果2020年以前經濟成長率 維持每年1.8%,碳排放證交易機制成功推行,排放每公噸二氧化碳的代價為22歐元,而 且隨著科技進步,能源使用的效率加倍,那麼透過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不需延長核電 廠的運轉年限,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可減少41.3%。 ============================================================================== 不過這一篇的回應裡有提到一些論點, 主要是德國的電力維繫依賴法國(向法國買電),而法國的電力有40%以上是核能發電, 所以換言之,德國的現況仍然很依賴核電,而將來,除非不向法國買電, 否則德國還是無法宣稱不依賴核電的。 另一個論點是 回應者說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於2006年曾發表一篇關於將核能列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的文章, (我還沒找到原文,找到的人可以給我網址嗎?) 不知道大家對核能發電和溫室氣體減量有什麼看法? -- Half of what I said is meaningless, but I said it so that the other half can reach you -- http://www.wretch.cc/blog/weitzer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84.154

05/15 13:47, , 1F
一直對德國的印象很好
05/15 13:47, 1F

05/15 13:51, , 2F
我有點想移民去德國呢XD
05/15 13:51, 2F

05/15 14:49, , 3F
沒錯 之前上課做報告就覺得德國真的可說是環保模範生!
05/15 14:49, 3F

05/16 00:18, , 4F
我看過一個從德國人想移民來台的...因為人情味嗎
05/16 00:18, 4F

05/16 00:20, , 5F
從要刪掉XD
05/16 00:20, 5F

05/16 00:57, , 6F
05/16 00:57, 6F
文章代碼(AID): #16IHp1mQ (Ecoph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