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推薦]《債的歷史》一部顛覆性的作品。

看板Economics作者 (低調的悠閒)時間10年前 (2013/10/03 07:5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IJ2SCzX ]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看板: book 標題: Fw: [推薦]《債的歷史》一部顛覆性的作品。 時間: Wed Oct 2 22:00:42 2013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7910329 最早見到這本書是對岸中信出的版本,當時書名就叫做《債》,還蠻引人好奇的, 但先不論譯筆,光是看到後面的注釋全部都用英文原版影印的偷懶步驟,就瞬間 滅火了。商周這次推出,本以為是買版權,不過看了譯者後才發現猜錯了。翻了幾 頁覺得不錯就帶回家了。 作者大衛‧格雷伯是“佔領華爾街”活動的發起人之一,也是著名的人類學家,他 用相當有趣的角度去觀察經濟史(該這麼說嗎?),裡面的許多論述無疑的,顛覆了 傳統的一些說法,讓人耳目一新。 格雷伯最大的挑戰,就是對於貨幣的起源。他指出,經濟學家的傳統說法,人類最 早存在的“市場”是以物易物的環境,直到察覺出不便性後,才逐漸演化出媒介。 作者駁斥了這個說法。 他從考古的角度跟人類學的角度去考察,原始的社會根本也不存在所謂的以物易物 ,最早的經濟活動其實很單純,即便在現代比較純樸的農村中依然能仍見到。左鄰 右舍互相交換多餘的生活用品,或者是借用賒帳,大家以自己的信用為擔保,累積 出各式各樣的“債”(但又不是現代的那種)。格雷伯稱這是某種“共產”的生活方 式。 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在軸心時代以降,高度的國家開始成型,為了收稅等 行政措施,政權必須有個媒介來處理,於是開始發行貨幣。比如說,士兵的薪餉, 發放之後讓他們自行到所在地購買,等於轉移了國家的補給負擔,是一種重要措施 。簡單來說,貨幣是以國家本身的信用為基礎去發展出來的媒介,並非市場“自然” 發展出來的產物。也正因為如此,當進入所謂的中世紀,各大帝國紛紛崩解的同時 ,經濟也又“退化”回最初的那個型態。歷史學家通常稱這是一種文明衰退的狀態 ,但格雷伯顯然不認同。 在作者的觀念裡,正是在亞當斯密以後的經濟學家發展出來的資本主義世界,才造 就了今天的許多債務危機、貧富差距、過度信用擴張跟投資泡沫化等。古希臘哲人 亞里士多德在他探討倫理學的作品中指出:「當財貨是用來取得生活必需品時,他 是正常的;當它人類只想利用財貨生出更多財貨,這世界就腐化了。」今天吾人所 見到的房屋炒作者就是這樣的存在。 格雷伯對於這些當然有諸多的批判,同時,他也希望讀者諸君能夠重新反省“債” 的本質意義,最終,他希望人類能夠思考是否除了資本主義外,還有別的生存方式 ?最初的那種模式,是否才是“幸福”的最終可能性。 以上是筆者從中讀懂的部分心得。坦白說,格雷伯給予的資訊頗多,有部分在陳述 時,雖然未必是譯筆的問題,但顯然作者說的越多,反而越有些模糊了焦點,反而 難看出真正的核心意旨。又,或許本書值得再三的品味,可以琢磨出不同的心得吧 !(例如,作者指出,耶穌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他把“原罪”攀比為古典時代認為人 類“積欠這個上天的債”,而他的死亡則是代替世人把這個“還不起的債”給清除 了。另外,他對於羅馬奴隸制與財產制的討論也非常精彩。) 本書的字數很多,背後的附註也很多也很重要,簡體版把它通通省略是非常要不得的 做法。不過,當然,字多錯誤也多,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但,不管怎樣,一部可以帶來許多新知識的是好書,能夠讓你反思的則是經典了。 《債的歷史》,是可以細細品味的好作品。 與大家推薦之。 -- 如果這輩子一定要寫些書讓自己不白活, 我希望能夠效法Edward Gibbon,寫出《中華民國衰亡史》, 媲美蘇維托尼烏斯,留下《台灣五帝傳》(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90.4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4.43.90.40), 時間: 10/02/2013 22:00:42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4.43.90.40 (10/02 22:00)

10/03 02:44, , 1F
謝謝推薦!
10/03 02:44, 1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DarthRaider (61.224.79.156), 時間: 10/03/2013 07:56:20

10/05 22:51, , 2F
推 .原文作者的生涯也相當精采.
10/05 22:51, 2F

10/09 22:47, , 3F
10/09 22:47, 3F
文章代碼(AID): #1IJBAb8x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