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掩耳盜鈴的政府 債台高築的台灣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3年前 (2011/02/05 01:2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連續數週,我們都在探討,面向二○○八年大選之前,我們希望告訴兩黨的候選人, 台灣所面臨的局勢不是只有入聯、返聯,也不是只有兩岸直航、不直航的關係而已,還有 許多台灣人民及企業真正在關心的事。我們從台灣品牌談到:究竟是世界遺忘台灣、或是 台灣自己遠離了世界?我們也談到了,因為整個鎖國政策,造成台灣經濟空洞化,到底這 個政府如何管理這個國家?效能又在哪裡?我們看到許多不同的數字報告,中央政府的赤 字預算已很高,到底誰偷了台灣人民的錢?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 同時也是國民黨籍立委李紀珠來到節目。 與談人簡介: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郭至楨(以下簡稱『問』) 受訪者/政大經濟系教授、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李紀珠(以下簡稱『答』) 問:財政部公布九十五年中央政府赤字是五兆多,但立法院預算中心提出的數字卻幾 乎是財政部的一倍多。如果根據立法院的這個報告重新計算,可能目前中央政府的赤字高 達十三兆,已超出一年GDP十一兆許多。國家財政已出現結構性問題了嗎? 答:有一次國際貨幣基金會做了一個報告,裡面特別挑明台灣的赤字問題嚴重,當時 政府表示中央政府的負債比不高,因為我們的GDP大概十一兆左右、中央政府的負債約四 兆,所以才百分之四十幾,相對於日本的一百多,及其他國家來講,我們並不嚴重。 IMF(編按:國際貨幣基金會)提出這警語時,國際上還有許多信評機構,也提出一 些警語。他們提出:表面上公布的中央政府負債餘額只有四兆,並不高,但呈現的幾個現 象讓人質疑。 第一就是,四兆多的負債,即使我相信政府公布的這個數字,但它也是在很短時間內 急遽成長。在二○○○年時,中央政府負債才二.三兆或二.六兆,一下子之間急遽成長 。我記得民國五十年時,累計債也不過二.三兆,短短六年內增加了一.三兆,等於增加 50%以上。大家覺得,你這個國家是有問題的,這麼短的時間內中央債務急遽增加。 第二,我常接受國外幾個重要的信評機構如美林、史坦普來台的訪問,他們正在進行 國家主權評等。他們常說,你們國家有個問題,你們的隱含債務太多。這就是為什麼出現 立法院的預算中心及國民黨智庫,算出來的(負債)都是十幾兆,與政府公布數字有極大 落差。中間有許多隱藏的,例如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因為你提撥不足嘛!那都是政府將來 的負債。此外,還有像自來水公司這類的國營事業的嚴重虧損,還有健保、勞退基金…… 政府當初都有法令規定,以後不足由它(政府)補足,法令上規定政府要補足的差額,加 總起來就是政府的潛在負債。還有一個就是徵收到我們的補償款,這些加一加大概就十幾 兆了。 與已開發國家相較,我們的債務沒有特別高,為什麼IMF特別挑我們來講?至少有幾 個原因,第一,你只公布重要的;第二,你的潛在負債這麼多,而且近幾年來,我們一直 用特別預算、特別舉債,讓債務透明度越來越差。 第三就是中央政府負債在短時間內急遽成長,第四是不能拿已開發國家比,尤其歐洲 許多國家是福利國家,但它是長期那麼高,且它的經濟體大,即使它的比例高,承受債務 及償債的能力還是比較有彈性。如果拿個開發中國家來比,我們比韓國的負債比幾乎高了 一倍,更不要講跟香港、新加坡比。所以跟同儕國家相較,即使只拿中央政府預算來比, 還是高。 這是負債面。相對於政府的償債面來看,可看到近幾年租稅負擔比是往下降的,表示 負稅中的許多稅基,被政府用不同的政策讓它流失掉了。一大堆的減免,失去了稅收的來 源,以致租稅負擔比下降。 另一個是資產項目,近幾年來政府不斷地賣國家財產、賣公營行庫的股票,而且都是 賤賣。我常告訴政府,為什麼我會對一次金改、二次金改有意見,原因在於政府為何不挑 一個好價錢、好時點或好對象去賣,明明金改的順序可以重新調整一下,例如政府宣布, 開放銀行赴大陸,只要有這個動作,我相信台灣的金融股絕對漲三成以上。這時候政府再 來賣股票,既可以收到較多的錢,整個金融體系也活起來了。 而且因為到了中國大陸,大家(規模)都會變大,這時不光是台灣人想買,外國人也 都想買,可議價的空間更大。這也是為何大家懷疑政府圖利財團,明明金改的順序應該這 麼走,開一條活路讓金融機構有一個它打得過的市場去競爭,首先它的價格就會起來了。 第二個好處是,因為它的吸引力增加了,外資也很有興趣進來,這時候它自然就會變大, 而不是政府用強制方式讓它變大。 明明金改順序應該這樣走,政府就故意不這樣走,反過來不讓金融機構出去,使其資 產折價,在價格這麼便宜的時候趕快賣給財團,而且賣的對象又很奇怪,為什麼剛剛好就 這幾家一人買一間?這幾家也不爭,例如國泰那麼大,可以買兩家啊。(金融機構)變大 的過程是用人為的力量硬強逼它,有沒有互補效果很難講,這與基於自利性的基礎去做合 併動作是完全不一樣的。回到我剛才說的,在財富部分,政府不斷賣股票,說好聽叫民營 化,也不斷在賣我們精華地段的土地,政府能用來解決負債問題的資產又在變少,當然大 家會對政府的償債能力有所質疑。 不久前惠譽信評針對台灣做的評等,以前它對我們的信用評等都很好,都評在A級以 上。我們本來是A+,自從民進黨二○○○年執政後,就一路從A跌成A-,現在不但是A-而 且還負面觀察,認為台灣的財務相對不健全而提出警語。從國際角度來看,這是台灣的財 政結構、負債結構與償債能力的問題。 我還一直提醒一個狀況:現在中央政府的總預算裡,拿來付政府的利息支出,就佔將 近10%,這還是在目前利率這麼低的時候,一旦利率爬上來,佔比會更高。中央政府的大 餅裡,教育等支出也不過佔了12%到13%,而這10%是沒有生產力的,變成以後政府的支 出結構,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及文化環境,整個都會被扭曲。而這10%的比例也是高於 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這一連串綁在一起,會讓我們覺得,問題會變得更嚴重。 問:中央政府赤字已這麼嚴重,行政院還在做許多奇怪動作,例如大量進行稅改。之 前經建會主委何美玥才公布第三次稅改要達到低稅減徵的目標,要把營利事業所得稅由現 行的25%大幅降到比香港還低,希望提高企業的EPS。字面上解讀都對,但若政府要以此 增加企業的競爭力,這是最直接、最廉價、最不負責任也最懶惰的方式。一個企業的競爭 力是週邊環境,包括政府政策的整體營造的配合,但現在看不到其他配套的財源,是否代 表未來人民負擔變重? 答:人民是不公平地負擔。政府的支出面這麼大,收入面的來源就這三個:稅收、舉 債、賣資產,但資產已被賣掉一大堆、稅的比例又在下降,因此對債這塊我非常擔憂。大 家都在說,減稅是為了刺激投資、讓EPS變好,請問嘉惠的是誰? 租稅有幾個層面,第一就是租稅公平的問題,台灣現在已面臨嚴重的租稅公平問題, 去年這個問題吵得很兇,很多有錢人是不必繳一毛錢稅的,以台灣來講,整個所得稅裡, 75%來自薪資所得。我統計過,越高所得者,其所得來源主要是股票或土地、房屋,而我 們的股票是不課營利事業所得稅的,土增稅又在減半,比所得稅率還低。 換句話說,有錢人所得最主要來源,幾乎都享受到免稅或很低的稅率,但中產階級或 低所得者,薪資所得卻一毛錢都跑不掉。而且台灣的薪資所得結構,相對來講是高的。營 利事業所得稅,再怎麼高也是25%,個人所得稅卻是40%,台灣的現況,已變成薪資所得 者及中下所得階層扛了相對較多的租稅負擔,高所得者因為許多所得來源免稅,也許他們 淨繳出來的錢,但租稅負擔比例卻相對偏低。 現在政府又說,因為減營利事業所稅可以刺激景氣、讓EPS好,但稅收的差減從哪裡 補?減稅只是「可能」刺激景氣,造成台灣景氣不好的原因不是這個,我們的營利事業所 得稅相對各國甚至競爭對手不是特別高,我們是25%,日本的稅率是30%、韓國是27%、 新加坡24.5%,至於香港因為是自由港,稅率相對當然比較低,是17.5%。所以當政府用 這理來解釋景氣不好,很難說服我。 如果真是這樣,為何韓國最近表現這麼好?二○○○年時,我們還贏韓國三千多美元 ,但短短六年間,我們變成輸人家三千多美元;如果要用購買力來評比,韓國的物價以前 就比我們高,這樣比較也是不公平的。 除了個人所得,我們的出口規模,以前比人家小一點點,現在小人家一.五倍左右。 此外,我們的GDP產值也是一樣,韓國人口比我們多,所以雖然我們的國民所得比韓國高 ,韓國的總產值仍是比我們高一點,但現在倍數已拉很大。很多資料告訴我們,台灣本來 就輸韓國,韓國在這段時間有特別降營所稅嗎? 今天造成台灣景氣不好,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施政有問題。例如兩岸政策,以及如何 面對國內經濟的問題,政府很多該做的事沒做、不該做的事卻去做。例如,我們的產業結 構一直在轉型,過程中造成很多結構性失業,因為產業結構轉了,專長卻轉不過去。 我們的服務業佔總產值73%多,服務業產生的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比重卻才58%多 。歐美國家的產值與創造出來的就業比幾乎是相當的,台灣卻有這麼大的落差。但失業人 口很大比例是來自結構性失業,這時是否應注意要做職業訓練?但我們職業訓練經費佔 GDP的比例遠低於韓國,二○○○年我們的失業率是3%,韓國比我們多很多;到現在韓國 的失業率比我們低。 既然比韓國高,就應該用較大的GDP比例來做(教育訓練),但我們沒有,只用了GDP 的0.02%,韓國用了0.08%,是我們的四倍。是沒錢所以不做嗎?不是,我查了資料,經 費用到擴大就業服務方案上了,就是找找臨時工給你做、抄抄公文、掃公園等,因為政府 要表面數據,給你這些臨時工作,馬上降低失業率,如果讓你去做職業訓練,也算做失業 人口,數字降不下來,政府都在做表面工夫。 最近政府又公布一個數字,說失業率降到3.9%了,但你去看,所有新增的就業都是 來自part-time,也就是委外的工作,所以平均工資是往下降的,以前我們的平均委外工 資還有兩萬多元,現在跌到一萬六千元到一萬四千元之間。 也就是說,這幾年政府不但沒有創造全時的工作,甚至更減少。政府一直在做這種表 面,表面看起來數字好看,實際上這都是不利於長期經濟發展。 我很想問:這麼做真的能帶動台灣經濟繁榮嗎?今天台灣經濟無法繁榮,不是因為稅 太高,主要是這幾年經濟政策的作為有問題。 而我們可能還沒享受到降稅帶來的刺激景氣,卻立即面臨降稅造成的稅收減少。這塊 損失從哪裡補?降營所稅受惠的是公司企業,加上現行兩稅合一,最後是回饋到股東身上 ;還有降土增稅等等,這些的受益者主要都是哪些對象? 政府又說稅不夠,前陣子說銷售稅太低,也就是一般發票,現在稅率是5%,政府說 是否提高至6%或7%?這個稅,受傷較重的是中低所得者,因為中低所得者大部份的錢都 拿來消費,購買生活必需品;至於有錢人,民生消費佔其總消費很小比例,所以中低所得 者幾乎都會繳到這個稅,如今提高銷售稅的原因是我們的稅收太少。 政府一邊說錢不夠,所以要去提高銷售稅,另一邊拚命降營所稅要刺激經濟發展,但 我們又明顯知道,經濟發展與此並無太大關聯,人家稅比我們高的,最近幾年經濟發展都 比我們好很多。 在政府心裡,人民好像有分等級,有錢人的聲音對政府而言可能是重要的,中產階級 與低所得者的聲音好像不太重要,政府心裡想的是:反正你跑不掉嘛!就像銷售稅也跑不 掉一樣。我覺得政府常在欺負知識中的弱勢者。 問:您曾寫過一篇專論,批評政府不該欺負知識的弱勢者,那不僅是欺負,而是欺騙 ,降營所稅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高科技業這麼多年來是因為租稅優惠方案才能獲利。 政府對企業就是有一些關係在,令人覺得曖昧。前陣子政府有意限縮所有國營銀行, 不再貸款給小豪宅,但現在公營行庫又開放貸款了,因為政府接受建商關說。但開放後, 死掉的又是這些金融機構,明知豪宅現在已是市場毒藥,卻因政府與企業的關係,逼迫公 營行庫一定要貸給小豪宅的買主,一旦有呆帳,又是銀行吸收。 答: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在講,政府實在很有問題。在這個地方扭曲,又因扭曲產生的 不良後遺症,在另一個地方更扭曲來彌補。為何當初要限縮金融機構對豪宅或小套房的貸 款,因為政府限制金融機構赴大陸、又限制貸款給台商,但現在台商發展最好的,大概都 是在中國大陸,資金需求殷切;反觀國內的高科技廠商,賺錢的都在減資,幾乎是一月一 減資。在這邊賺到錢的廠商在減資、那邊需要錢的又不敢貸,造成銀行的閒置資金過多, 高達四.四兆,這也是為什麼前陣子世界各國利率拉那麼高,台灣卻一直很低的原因。 銀行閒置資金過多,之前就去衝信用卡及現金卡的雙卡,結果衝到雙卡爆了,害我們 花很多錢去做金融重建基金;雙卡爆了,就改衝房地產,卻又發現景氣拉不上來,在這情 況下,房地產放款過多,好幾家銀行超過政府規定的放款上限。以前國民黨政府時代有規 定,不會集中貸放一個產業,否則那個產業垮了,儲蓄者的資金就會出問題;各國都是這 樣,希望你對某個產業不要太集中。 現在房地產衝過頭了,政府又開始限縮;該放(款)的都已放了,無法再放了,所以 就不放。現在政府因建商施壓,又強迫銀行去放。銀行雖有錢,但強迫的這些人信用好不 好呢?美國次級房貸,當初也是利率太低,銀行只好放款給信用差的人,營造一個假象的 繁榮。一旦利率爬上來,這些本來信用差、償債能力弱的沒有錢還,次級房貸(風暴)就 出來了。美國已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政府卻還做這樣的事。 我想問,這些信用比較差的貸款,政府硬要銀行貸,到時造成的損失,是否又要再次 叫納稅人掏錢? 政府扭曲了一個政策,不讓金融機構放款給大陸賺錢的台商,一方面造成大陸中小企 業的台商,因為融資不易,無法轉型。其實中小型台商很可憐,許多歐美大廠進大陸,它 們若要轉型需要資金,政府若不在後面支持,它們就會垮掉。 政府沒有專業,或昧著專業的良心去做這些政策,真的會把台灣拖垮。 問:政府執政八年,不是施政方向有問題,而是根本沒在施政。台灣很多企業減資, 在海外用減掉的資金再成立一家公司,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前進中國大陸。很可惜,賺到的 錢被人家分走了。 答:台商當初出去時,不管明的暗的,都是用台灣的資金,那時剛起步,風險最高, 當他們用台灣資金發展成功了,你竟然不讓台灣人分享成功的果實,這是很莫名其妙的事 ,我常不知道政府的腦袋在想什麼。 我曾開玩笑說,我覺得最大的匪諜在總統府,因為第一,它讓我們賺錢的廠商都要變 相成為外國公司,例如前陣子日月光想盡辦法要讓自己被私募基金買走。第二,我不回來 上市,跑到香港或其他地方上市;把母公司變小,我在那邊坐大。任由一個好公司在外發 展。第三,好公司成長這麼多,它享受的好處,我們股民享受不到。 第四最重要的是,只要這個公司在國外上市,對股東負責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但這個 公司的股東既然不是台灣民眾,它的心就離台灣越來越遠,等於是好公司與台灣脫離了。 這是在掏空台灣的產業,逼台灣的人才往外走;同時也是掏空資金,因為在台灣沒有好公 司讓投資人買,只好偷偷到香港、中國大陸去買股票,讓資金外流。 掏空我們的好公司、人才及資金,那不就是匪諜在總統府嗎?表面上愛台灣,實際上 都是在傷害台灣的行為。這其中是否隱含政府私心,我們不得而知。政府怎麼可以欺負知 識的弱勢者,而去救你心中想救的人?那些人跟你什麼關係?台灣七家問題銀行拖那麼久 ,金融重建基金成立就是要解決(問題銀行),但卻不解決,拖到那些銀行淨值都變負了 ,政府就通過一個法令讓它們分年攤提損失,講難聽是作假帳,全世界的銀行沒有一家的 損失可以分年攤提的。 作完假帳後,明明這七家銀行淨值都變負了,政府竟允許它們去發行次順位金融債券 ,也就是說,其他債務先還完再來還這個債。政府讓這七家銀行繼續在市場上騙錢。今天 王又曾為什麼能繼續掏空那麼多錢?因為政府讓他發次順位金融債券,而且這個次順位金 融債還很絕,到期的時間是民國一百零一年,不准提前贖回,那其實是一張芭樂券。 政府怎麼能讓這麼一張芭樂債券賣出去,然後造成一堆金融專業較弱的農漁會信用部 (踩到地雷)?政府去做金融檢查時,面對農漁會信用部過多的閒置資金,竟建議它們去 買(次順位金融債券),因為有問題的金融機構發債,利率都較高,結果去買的那些農漁 會都死了,事後政府再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政府幫問題銀行做假帳,讓它表面上看起來淨值是正,但基層金融機構看不懂實際淨 值為負,只好相信評等機構。評等機構還把這債券評為不錯的B,這是可買的層級。此外 ,政府明知金融重建基金只活到民國一百年,怎麼可以讓它們發行民國一百零一年才到期 贖回的次順位金融債?金融債券是核准發行、不是自己隨便可以發的,發了一個芭樂券, 當然要負責! 我曾問過:政府怎麼允許這樣一個金融機構去發債?它們理由是:我不讓它發,它就 倒啦。不是本來就該讓它倒嗎?這些金融機構除了發次順位金融債之外,還用較高的存款 利率去吸收資金進來。為什麼中華銀行可以不停掏空?因為民眾不了解,讓它不斷有錢( 編按:指存款)進來。 我當初在質詢時要求公布這七家淨值變負的銀行,金管會主委回答:怎麼可以!當初 發生中華銀行被擠兌,金融重建基金賠完這三家後,錢已經不夠了,但後面還有很多家。 但民眾不曉得,仍把錢拿去存。如果它發生問題,金融重建基金是全賠還是只賠一百萬? 一開始金管會拒絕回答,後來連民進黨籍主持會議的主席都看不下去,要求他回答,金管 會主委才承諾賠一百萬。 我要求金管會儘速公布名單,讓民眾自己做選擇,如果要貪圖高利,就要面對一百萬 元以內才理賠的風險。不公布名單,大家都不知道是哪幾家,我認為公布(名單)是金管 會的責任。金管會主委卻答:我怎麼可以公布?一公布大家都知道是哪幾家了,會發生擠 兌。但所謂擠兌是指把錢從爛銀行搬到好銀行去存,有什麼關係呢? 問:但我們的官員都怕,一發生擠兌,他們就要出來處理。 答:這就是專業能力有問題。你今天告訴民眾只有賠一百萬,民眾就去擠兌,把錢從 爛銀行搬到好銀行,對整體金融體系並無影響,只是讓壞的銀行加速現形,本來就該讓壞 的銀行儘速退出市場,而不是用糖衣包裝,讓它有錢進來可以掏空。 後來我修另一個法,原本金管會也不讓我過,直到發生中華銀行擠兌才讓我過的。我 要求虧損(達淨值)三分之一以上的銀行,須要求其限期增資,若不增資,主管機關就須 強制介入處理,這不是說解散銀行,而是由政府強迫其增資。因為經濟學上有一個道理: 當它虧損達三分之一時,還有改善的動機。因為還有三分之二的資產在那邊,如果整個銀 行倒的話,虧得還更多。 (虧的這些)都是別人的錢?,我的都虧完了,當然加速掏空,哪管其他的股東或股 民。現在銀行最大的股東也才不過持有10%,只要把這10%的錢偷回來,其他的虧損是別 人家的事,有加速掏空的動機。 這法案要通過時,金管會也是一直擋,直到問題發生才不再阻擋。我以前不是財委會 ,我的法令要通過,都要拜託很多人。 當時金管會原本拒絕公布問題銀行名單,我就說好,那我給你一週的緩衝期,下週我 再質詢。我學金融的,我對財報很清楚,但那些弱勢的人不會看財報,就變成專業的人懂 得避開(風險),普羅大眾不懂就被騙了。 當時金管會主委沒回應,我質詢結束到台下時,他突然自己跑到台上說,我想一想還 是全賠好了。這表示政府官員對於問題金融機構該怎麼處理,完全沒有概念,否則怎麼會 在短短三分鐘內,對一個問題給了兩個不同的答案? 問:中華銀行原本可以不必這麼慘的,監理單位事前應該會看到警訊,但無人正視這 個問題。加上之前提到的政府負債等問題,當公權力無法信任時,民間有無可能成立公益 團體形成監督機制? 答:我曾在行政部門工作過,我們十分清楚對立法院負責以及對社會的責任,但現在 的官員很皮,你怎麼跟他講都沒有用!以中華銀行為例,如果我的提案通過,虧損達(淨 值)三分之一時就去處理,這種立即糾正系統在國外很普遍,但我們政府就是不做。 後來中華銀行出事,我再提(法案),終於通過了。我算出十二家銀行虧損超過三分 之一,根據法令必須限期增資,結果金管會只發一個文,請這些銀行著實檢討,也沒給期 限。碰到這樣的一個政府,它就是這麼皮。有時我覺得很吃力,我一直沒有機會進財委會 ,但我幾乎質詢都在那邊,可是很多案子雖然是我提的,卻只能用別人的名字去提,而我 自己沒有投票權。 立法院有個好處,你在那個委員會就有投票權,就可以硬卡那種……我明知是基於某 些利益而去卡的法案,那下次你的法案我就來卡。其實寫法案對我來說不辛苦,畢竟我關 心這個領域這麼久;法案由別人提案去創造其credit,我也不在乎。但我每次花最多時間 的,就是我要一個一個敲門,到每個委員的辦公室去解釋這些法令,讓那些其實很有心、 很正派但不懂金融專業的委員來支持這個法案,而不是被某些可能懂、但卻有利益考量的 立委不支持。 至於民間團體有沒有用?我覺得有用。因為現在這個執政黨只在乎選票,所以你只要 告訴他們民眾的聲音是夠大聲的,他就會在乎;民眾聲音是小的,他就不在乎。尤其它又 把我們視為在野黨,在野黨怎麼拚?反正到時候選舉你對它也無傷。它要的是,如果這是 一票一票直接反映在選民身上,他就會在乎。所以我認為,民間體團對這個政黨是有用的 ,因為它最在乎的是選票。 問:我們眼睜睜地看著白花花的財政資源被偷竊了。也許這用詞很重,但浪費就是偷 竊,把人民的財產偷竊走了。除了選票之外,現階段人民有沒有什麼其他方法,有自主意 識的去做某些爭取或反抗?或者我們只能乖乖認了? 答:我以前常要求,政府的預算及資訊都要非常透明,讓全民有機會監督。越多的聲 音反映,效能會越大。雖然對我們來講相對較不困難,但我必須去體會那些區域立委,他 們有很多選民服務需要跑攤,所以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民眾除了自己去反映之外,如果 你能夠花一些時間,把你得到的資訊去告訴當地的立委,因為當地立委一定很在乎你們的 意見、對他來講又是在立法院的表現,他就會有更多的資訊發揮更強的監督力。這也是一 種方法。 政府資產就是我們的資產,我們委託政府管理。結果政府把我們的財產做不公平的重 分配、圖利那些本來就有錢的人,這樣掏空國家財產,令我覺得很糟糕。解決之道,第一 個作法是間接透過立法院,發揮強大監督力量,但畢竟立法院是數人頭、一人一票,我可 能會觀察到,但要我每個法案都去敲每個立委的門,這也是很吃力。 因此,如果民眾可以幫忙留意,把你看到的東西告訴你們的立委,他們想表現,一定 也會去注意。但他們畢竟很忙,沒有很多時間。就像我的法案,除了因為我不在財委會, 沒辦法自己掛名之外,像我的法案跟其他委員可能有點不太一樣,我的法案的提案人,我 歡迎大家來掛(名),因為我體諒他們真的很忙,且他們掛名就算他們的credit,但最重 要的好處是,因為他也掛名提案人,他會一起來關心這法案。而我希望這法案過,所以希 望他來關心。同樣的,如果他是你選區選出來的立委,我也希望這些選民也儘量去看這些 資訊,之後告訴你的委員,方便他來提案,全民還是可以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及能力,只 要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他的聲音才會被在乎。 經濟學裡也有提到,這些人因為被傷害到的利益不是那麼直接,所以反彈沒有那麼大 ;但有些利益是直接明確的,(反彈)聲音就會很大。也許得利的是少數人、受傷害的是 多數人,但少數得利者的聲音可能會比較大,因為他的利益非常直接明顯,而我們這群人 就是看著債務數字,好像沒有太大感覺。 其實不是的,每一筆債務都是你的負擔。政府不會自己創造錢出來,每一筆債務不是 你的負擔、就是你小孩的負擔。我們擔心,當政府財政拖到不能動的時候,國家真的就很 慘了。尤其是台灣,因為政治上的處境,我們不是國際貨幣基金會或債務清算組織的會員 國,一切必須靠自己。一旦財政搞爛了,國家的債信評等就往下降;所有私人公司出去發 債的評等也會一起往下降。這是一個平等原則,國家債信如果只有這樣,公司債信怎麼會 比它好?整個就會一起被壓低,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會跟著減弱,是一連串的效應。 一旦企業的競爭力降低,政府得到的稅收或人民購買企業股票的報酬,一起跟著受傷 。不要認為政府的負債跟你離好遠。 人民不應該只關心二○○八年,誰是我們的領導人,更該關心的是,我們國家財政面 臨嚴重赤字。你要告訴你所希望的那個領導人,去正視這個問題,因為他上台之後,這個 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http://www.wretch.cc/blog/Jichu&article_id=13138610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38.112 benjaminwind: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02/05 01:31

02/12 13:07, , 1F
感謝分享!
02/12 13:07, 1F
文章代碼(AID): #1DJ3UE07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