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談中國經濟「奇蹟」(影片)

看板Economics作者 (金子陵)時間14年前 (2010/03/23 10:32),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分享] 再談中國經濟「奇蹟」(影片) 新唐人【獨立評論】 中共公佈的經濟數據相互矛盾、漏洞百出 【大紀元3月22日訊】中共公佈的經濟數據相互矛盾、漏洞百出。 flv影片下載: http://inews.ntdtv.com/data/ntd_runlist_program_store/converted/2010/03/17/ DLPL-434_03-18-2010_P502723.flv (兩行連在一起看,避免縮短網址過久失效) 縮短網址:http://tinyurl.com/yd5ospb 請先安裝新版的flv player WMV格式影片下載: http://inews.ntdtv.com/data/ntd_runlist_program_store/converted/2010/03/17/ DLPL-434_03-18-2010_P502723.wmv (兩行連在一起看,避免縮短網址過久失效) 縮短網址:http://tinyurl.com/ydntxqf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最近中國召開兩會,各種數據都出台 了,中國奇蹟又成為了中共自誇的接口,今天我們再談一談「中國奇蹟」。草庵:談中 國奇蹟,我們還是先用數據說話。先來看兩個國家數據。第一個國家數據是每年GDP(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6%,然後降至8.7%;兩年間,扣除通脹因素消費增長高於16 %;失業率穩定在很低的水準。第二個國家數據是,在幾個月內失業人數至少達到200 0萬;儘管面臨嚴重的債務問題,地方政府依然實施了總額相當於GDP的13%的經濟刺激 政策;通縮情況與日本最壞時相當。這兩個國家都是2009年的中國,兩種截然不同的 數據都出現在一個中國。 伍凡:再來看另外兩個國家。第一個國家有高達9.6%的實際GDP增長率,在國有 銀行為主的信貸體系下,該國下一年的信貸淨增長32%。第二個國家有著7.6%的穩定 實際GDP增長率,也是國有銀行為主的信貸體系,該國下一年的信貸增長是6%。這裡 說的第一個國家是2008年至2009年的中國,第二個是1999年至2000年的中國。這也是一 個中國的數據,只是年份不同。 草庵:中國國家統計局稱,從GDP、消費到就業,一切皆大歡喜。如果經濟統計數 據準確無誤,即便按十年前確立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的政策仍難以全面理解。即使中 央政府大部份的政策選擇是正確的,造價的統計數據仍令人生疑。不過也有另一種可 能,就是經濟的確搞得不錯。然而在此情況下,過度的刺激政策便成了一種嘲諷:決策 者對銀行瘋狂貸款的要求已導致流動性過剩,商業地產價格飆漲,經濟失衡更為嚴重 。不管中國官方數據如何漂亮,美國的刺激政策並未成功,中國版本實際上更不成功。 伍凡:中國統計局造假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中國公佈的許多經濟數據無法正常使 用。城鎮失業率就是個例子,由於排除了大部份勞動力,中國官方公佈的失業率始終維 持在5%以下。即便是中國官方智庫也認為城鎮失業率至少低估了2倍,總失業率至少 低估了3倍。然而在中國,非經濟因素的考慮似乎大過事實描述,失業率問題最終仍以 官方說法為主。 草庵:價格方面,銷售量和銷售價值(數量乘以通脹率)經常與公佈的通脹率數 據有很大衝突。去年,由官方銷售數據推算出的房地產價格增長速度是官方房地產價格 增長率的3倍。這種情況在汽車和其他主要消費市場中屢見不鮮。衡量價格水準最廣泛 使用的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以及將名義GDP轉化為實際GDP的平減指數。但在中 國的統計數據中,很難找到兩者之間的一致關係。這 表明要麼官方GDP數據不准確, 要麼以 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脹率不准確。 伍凡:在中國,任何與消費者相關的統計多少存在一定問題。這種錯誤統計導致 了很荒謬的數據現象。從2001年到2009年,零售銷售和個人儲蓄的增長都遠快於家庭收 入的增長。換言之,在這九年間,中國家庭花錢和存錢的速度都快於賺錢速度,很不 可思議!其實,悖論的主要原因在於,零售額統計的不是完全真實、準確的消費者支出 。GDP的統計也是如此,其構成要素--零售銷售、固定投資、貿易順差和政府預算,四 者之和會高於GDP值,但實際GDP的增速不知為什麼又遠低於各構成要素的增速。 草庵:2008年,中國公佈的GDP增長率為9%,修正GDP增長率達9.6%;在GDP增長 率再次飆升前,2008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曾掉到7%以下,2009年第一季度增長率勉強 保持在6%以上。但是,中央政府採取的政策卻表現得頗為恐慌。除了4萬億元財政刺 激政策,去年銀行信貸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32%,而國有銀行新增貸款達到了1.4萬億 美元,幾乎相當於GDP的30%。在近的時間裏,決策者強調將繼續維持類似的財政政策 和貨 幣政策。 伍凡:與上面提及的GDP增長率數據相比,決策者的反應也有些奇怪:目前採取的 政策措施,應對的是統計數據中未曾反映出的緊急情況,過度的財政刺激可能已成為 一種常態,或者,政府過度的政策反應是由就業推動的。在2009年初,中國媒體曾報 導,排除城市常住勞動力和農村勞動力的失業,因為城裡沒有新的工作可做而返鄉的農 民工人數高達2000萬。這種情況出現在半年內GDP增長率約為6.5%的背景下,所以, 如果GDP增長跌破7%,必然造成大量失業,那麼政府這種過度的反應就變得合情合理。 草庵:這也許同樣意味著中國經濟戰略的不夠成功。中國部份官員多年來常常掛 在嘴邊的話是:7%的經濟增長是就業市場吸納新增勞動力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經 濟增長達不到接近7%的水準,就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失業。就這點可以得出的一個推論 或許是,中國的增長模式已不太利於就業增長。如果是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會形成過 度財政刺激的趨勢了。就業市場變得對信貸和其他政府政策越來越不敏感,這迫使政 府更快地增加開支。 伍凡:無論是就這些基本數字還是其背後的經濟事實而言,中國現狀極須改變: 如果中國的經濟數據是準確的,那麼其政策就是把自己往懸崖上逼--不斷推動實際GDP 增長,使其接近10%,但在創造就業方面貢獻不足,這樣的努力是不可持續的。 草庵:關於主要經濟部門的擴張是否不可持續,是否出現中國特色的泡沫,有很 大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有誤。另一種觀點認為,像中國這種混 合經濟體中的泡沫與市場經濟體中的泡沫不同,所以即中國經濟的泡沫有一天破滅了 ,中國可能也不會像美國一樣出現金融危機。最後一種觀點是,中國經濟確實存在一些 根本性缺陷。中國國務院2003年開始呼籲消費和投資的重新平衡,然而現在失衡卻更 嚴重:投資比重遠超任何市場經濟的先例。 伍凡:銀行業和房地產業同樣存在不少問題。2005年銀行信貸增長慢於實際GDP增 長,從那時起,GDP始終保持高增長,但其增長所需的信貸卻越來越多。典型的情況是 ,在經濟過熱的後半期,總要對銀行系統急劇收緊銀根。房地產業可能更糟。2009年 的商業地產增量幾乎相當於GDP增量的90%,沒有房地產業,中國經濟就會呈現政府擔 心的種種更壞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流動性容易氾濫。不過這 仍是很危險的,因為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勢頭終將停止,從個人到最大的國有銀行,所有 投資者都將面 臨巨額虧損,緊接著的 股市疲軟會雪上加霜。 草庵: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經歷將不同於20年前日本經濟的遭遇,也不同於去 年美國的狀況,尤其是在其官方經濟數據因各種因素而調整後。流動性驅動的繁榮總是 伴隨著泡沫的積累及破滅,雖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表面看來皆大歡喜,但根源於內部 的問題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坎坷的未來。 伍凡:中國必將出現大的問題,這幾乎是國內外一致的意見。中共自吹的中國奇 蹟實際上早已經被人看穿,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全面崩潰的跡象。中共在目前依然是依賴 自吹來欺騙百姓,維持政權,但這不過是一時的現象。經濟問題不是靠騙術來取得, 是需要真正合乎經濟規律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來實現。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暫時談到這 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美東時間: 2010-03-22 01:19:31 A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22/n2852414.htm (from大紀元) -- Google 2010神韻台灣晚會|██████████████▕搜尋 搜尋: 所有網頁 ○繁體中文網頁 ○台灣的網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12.122

03/24 07:52, , 1F
砂塵暴,西南百年乾旱,資本主義初期嚴重貧富不均,
03/24 07:52, 1F

03/24 07:55, , 2F
問題多又大。只是中國太大,什麼都反應緩慢。
03/24 07:55, 2F

03/24 08:57, , 3F
比起台灣 我想中國算反應快了
03/24 08:57, 3F
文章代碼(AID): #1Bg2WuFS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