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要「開放胸襟」:劍橋學子的方案

看板Economics作者 (肥了 囧)時間17年前 (2007/03/29 19:25),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下文刊登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1年6月,42期,頁253。 台社41期(2001年3月)刊登法國經濟學子的呼籲,未幾,英國劍橋博士生亦有類同 意見及行動,台社樂意見證相關辯論在台灣的開啟,故再侈譯以東西呼應。 經濟學要「開放胸襟」:劍橋學子的方案 我們是劍橋大學經濟系博士生,人數27,我們希望敦促當前經濟學界,開啟辯論。 以下所書,是吾人眼中當今經濟學的特徵,哪些部份需要辯論,原因為何,我們也 俱陳於此: 窺其教導與研究實務,我們認為,林林總總的經濟現象之解釋及分析,已然為單一 取向所壟斷。據此取向的核心要旨,任何堪稱有效的研究,必須援用形式化的論理 模式。作此陳述的證據,唾手可得。舉凡本學科的主要期刊、教職員工及所有的課 程,其內涵莫不如此。 在我們看來,我們理當辯論,援引這個形式化的取向,是否就足以理解經濟現象。 這個辯論,合當展開。這些形式化的方法,在哪些條件下,才稱得上是激發良善解 釋的最優途徑?這些方法的用處是哪些,以及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些方法的侷限 又在哪裡?經濟學還應當運用其他哪些方法?在經濟學界之內,在各經濟學家之間 ,諸如此類的問題及辯論,均應進行,而不是將它排擠至學科的邊緣,更不能將它 排除在外。 我們特別呼籲就以下兩類課題,進行辯論: 1. 主流取向的各種基石,學界理當公開辯論。不適格的批評,正如同不適格的辯護 ,學界均應堅定地排斥。研究經濟學的主流取向,其優劣強弱何在,學子、教師與 研究人員,應該都能認知並掌握。 2. 與主流取向具有競爭關係的取向,都是理解經濟現象的工具,理當接受相同程度 的批判辯論。萬事公決於這些取向是否能夠提供具有意義的洞見,協助吾人掌握經濟 生活,只要力能至此,均應教授,而其研究也都應該在經濟學領域之內,取得一席之 地。惟現況是,與主流競爭的取向,僅因為它們不肯雌伏於主流所認定的經濟學內涵 ,率爾就遭受低扁的命運。吾人理當能夠明白,諸如此類的境遇,造成主流的自我強 化,不容異端。 發動此一性質的辯論,相當重要。因為,吾人認為,現況至少在四方面帶來弊端。 第一,學生習得主流經濟學的「工具」,卻茫然不知其適用領域與範疇。這些主流觀念 的由來及演化,如同與其具有競爭關係的各種理論之存在與地位,率皆受到忽視。 第二,社會亦因此蒙受不利,經濟學所能啟示吾輩者,遠比現況來得豐富。經濟學是 社會科學,通過其對各色政策辯論的衝擊,委實具有巨大潛能,足以綻放異彩。惟若就 其當前的格局,其效能不得不有所侷限,原因就出在主流方法的運用,毫無自我批判的 意識。 第三,向前推進,以求更加深入理解經濟生活的許多重要面相,為之受挫。這是因為 經濟學的研究,獨尊單一取向,其他具有競爭潛能的取向,也就嚴重受阻,或甚至無 法出頭。 第四,也就是最後一點,膽敢不從於流俗,不按照當前欽定方式執行研究的經濟學家 ,已然陷入困境,察覺其人之研究,難以獲得認可。 主流取向的支配態勢創造了一種社會慣例,致使唯有能夠契合於主流取向的經濟知識 生產,才有可能是好的研究。如此一來,所有其他模式的經濟知識,若不是順手就被 指為不入流,就是被說成不是經濟學。許多經濟學家在此格局之下,面臨了兩種抉擇 。其一是運用他們認為並不合適的方法,回答經濟問題。若不如此,他們所用的方法 ,雖然他們認為最能理解當前的問題,結局卻很有可能是,同儕經濟學家不加理睬。 尚請容許吾輩強調,我們的結論當然並不是要反對主流經濟學的取向本身,吾輩論稱 的是,主流經濟學在經濟學領域所取得的支配地位,不該是理所當然。吾輩並未反對 主流方法,而是認為方法及取向的多元並存,理當得到這場辯論的支持。多元茍能存 在,也就意味另類經濟作品不僅得到容忍,並且另類作品得以繁盛的物質及社會條件 ,亦如同當前主流經濟學之地位,均已獲得滿足。吾輩疾呼經濟學要「開放胸襟」, 道理在此。 -- Ptt2:霹靂動物園 --> 外星生物 --> abnormalego 未知 ◎死人的牆比活人的家還要偉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02.5 killua:轉錄至看板 NCCU06_EcoG 03/30 15:02

03/30 15:02, , 1F
借轉 感謝~~
03/30 15:02, 1F
hwasion:轉錄至看板 R903230XX 04/28 10:58
文章代碼(AID): #162w94yZ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