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產擬答 1~35

看板EconStudy作者 (生命就是燃燒)時間16年前 (2008/06/18 12:0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reluctant 信箱] 作者: reluctant.bbs@ptt2.cc (reluctant.bbs@ptt2.cc) 時間: Wed Jun 18 00:02:31 2008 作者: mitymity stomvi ellenola 請不吝指正 1 二版p5。結構行為績效的分析架構創始於Harvard的E.S.Mason教授,後被J.Bain, G.Stigler發揚,是當今產業經濟學主要分析架構。其將產業經濟學研究主題分為五類, 分別為基本條件、市場結構、廠商行為、經濟績效和政府政策。透過這五項主題的交互影 響,藉此分析不同主題的變動對於廠商行為、績效有什麼影響。和個經相比,此種分析法 較有系統,也複雜的多。 2 二版p28。台灣40%以上廠商資本額在500萬以下,另外有40%的廠商資本額在500~4000 萬元之間,大型廠商只佔了不到10%。影響規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三,是否有規模經濟、 是否有絕對成本優勢和是否有絕對資金優勢。 3 二版p52,58。依經濟學觀點,市場指相同產品所形成的交易集合。交易包括8個層面, 交易雙方力量、交易標的、勞務性質、交易頻率、交易地區、交易時間、價格跳健和規範 仲裁。 實務上,市場是以行政院主計處依照聯合國行業標準分類1990年版,參考新加坡2000 、北美1997、日本1993,核定而成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行業係指經濟部門活動種類, 包括提供各種服務之經濟活動,一般以活動地點分類。其採4層式分類,大類、中類、小類 和細類。台灣目前共有16大類、82中類、259小類、605細類,故台灣工商業共分為605個市 場。 4 二版p118。專利權、保護幼稚產業、具有規模經濟或自然獨佔以及法規影響,皆為法 令制度影響市場結構的例子。(下略) 5 二版p203。領導性寡占。(下略) 6 二版p.143。 Stigler認為競爭有理論上與政策上的優越性,市場完全競爭下,廠商數目多、規模不 大、產品同質、進退出自由、無干預和資訊透明等特質,會讓市場價格等於生產的邊際成 本,資源使用達到完全的配置效率,可使得福利最大。 Demsetz認為市場競爭是指市場敵對的行為,而市場敵對的行為則是指賣方之間,急於將 自己的產品各自以各種手段賣給買方的以中一是型態或實際行動。市場競爭程度和廠商數 目的多寡無關,而是與賣方間競爭行為的有無有關,因為若無競爭或敵對行為,則市場競 爭會降低。 Brozen認為自由加入退出是保持競爭的充要條件,若市場雖只有少數幾個廠商,但因有潛 在廠商的加入威脅,那麼亦可能使市場的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此外,他認為市場敵對存在 才會使得市場績效改善。 Schumpeter認為競爭是一連串寡占或獨佔的過程,獨佔或寡占產生超額利潤,這些超額利 潤會吸引潛在廠商加入,或促使對手進行創新,而創新產生超額利潤,形成另一個獨佔或 寡佔市場,如此循環不已,社會乃在連串的寡占或獨佔中成長與進步。競爭是動態過程, 不是均衡條件。 7 二版p177。 獨佔廠商容易形成規模經濟,長期平均成本會隨著產量增多而下降,這種情形在自然 獨佔下特別明顯。獨佔廠商為了維持獨佔地位,有誘因進行創新,而高額的研發經費更能 支持這種活動,而創新長期而言對社會是有助益的。此外獨佔廠商規模較大,能夠僱用大 量員工使得社會充分就業。 公用事業的獨佔,如自來水、台鐵、台電等公司,多有規模經濟和促進就業等社會功能; 政府保護專利權所形成的獨佔,則多有提供廠商進行創新的誘因,長期而言對社會是有好 處的。 8 二版p159。 台灣目前有獨佔產業11種:石油及天然氣礦業、食用鹽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煉銅業 、郵政業、大眾捷運系統運輸業、中央銀行、郵政儲金匯兌業、再保險業等。石油天然氣 礦業、煉銅業、大眾捷運系統運輸業、再保險業形成獨佔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規模經濟產生 的自然獨佔,該產業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生產成本小於多家廠商的生產成本;食用鹽製 造、菸草製造、郵政、中央銀行業等形成獨佔,主要原因是政府法令的限制,政府透過貿 易障礙、行政措施等方式,阻止其他廠商加入競爭。 9 二版p158。 經濟學認為的獨佔是: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生產一種沒有相近替代品的產品。公平 交易法認為:獨佔廠商是事業在特定市場出於無競爭狀態,或具有壓倒性地位,可排除競 爭之能力者。二以上事業,實際上不為價格之競爭,而其全體對外關係,具有前項規定之 情形者,視為獨佔。 最大的不同在於經濟學中的獨佔認為只能有一個廠商存在,公平交易法則認為只要廠商具 有獨佔力,並具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即便多於一家,也可視為獨佔。公平交易法所稱的獨 佔包括了經濟學中的獨佔和部分寡占,定義上較廣。公平交易法以應用為導向,實際上真 正的單一獨佔廠商很少,為了讓法律明確簡單,故其獨佔定義較經濟學的定義廣;而經濟 學以嚴謹為導向,推論單一廠商的行為和多數廠商的行為很不相同,因此獨佔僅單指一家 廠商的情形。 10 1) 是的,台電公司為台灣唯一提供電力的公司。 2) 根據公平交易法,第十條和三十五條,台灣電力公司為獨佔事業,受到該法的規範 。而罰則中提到廠商若對商品價格或服務報酬有不當決定或者是給於交易相對人優惠,則 主管機關得對其開罰。此種規範為價格的管制。 3) 夏天時段和周末家戶用電需求較高,彈性較低,其價格也相對較高。此種訂價方式 則是利用需求彈性增加利潤的例證。 4) 如果台塑不能製造電力,則台電本身的獨佔為一自然獨佔,因為該公司掌握了他人 所沒有的技術;隨著科技進步,科技上的限制被突破,台電的獨佔力除了法令因素,線路 的規模經濟才是其仍具有獨佔力的原因。台電因為線路緣故,可以將自己定位成對電力製 造的獨買者,和傳送至家庭的獨賣者,而將電力製造的工作交給其他企業。 11.食用鹽和菸草製造業的CR4都高達100%,為獨占產業。形成原因和政府政策有關。 腳踏車及自行車修理業,金屬模具製造業的CR4很低,屬於低度集中產業。 12.(1)政府可透過對獨占廠商的價格進行管制。使獨占廠商增產,增加消費者剩餘。 不過最是價格P*難以決定。如果訂定過低的P*反而會有反效果。 (2)課利潤稅,優點是不會影響產量。 (3)管制投資報酬率 13.略 14.(1)CR4: 指該產業中市佔率前四名廠商的加總 CR4越大代表產業越集中。 在資料獲取上相對簡單,但是無法知道這四家廠商的分別占有率及廠商數目 (2)HHI: ΣSi^ 可知道產業的集中度,但是必須知道各廠商的市佔率,資料獲取困難 15.影響潛在廠商加入市場的因素有1.規模經濟2.成本優勢3.資金優勢4.產品差異性 5.法令規章及制度 若潛在廠商可以自由加入則為完全競爭或獨占性競爭 反之則會寡佔或獨占產業 16. 影響市場集中度的有廠商數目: 廠商數目越多,越趨近完全競爭 以及 加入障礙,廠商競加入率,市場規模和產品差異性...等 17.規模經濟代表當廠商的產量增加時,長期平均成本遞減的現象。 最小有效規模指的是長期平均長本最低點所對應的最小產量。 MES與市場需求的大小可以決定市場結構。需求越高,MES越小。 廠商數目多,越容易形成完全競爭市場。反之,則偏向寡佔或獨占。 18.擁有特殊的技術或知識:EX:微軟的windows系統 規模經濟:自來水業,由於管線架設成本高(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很低。阻止潛在廠商 加入 政府創造:菸草業 19.(1)追求最大銷售額。此時會在一個可接受的最低利潤水準極大化銷售額。 (2)追求市佔率,技術領先,固定投資報酬率...等 20.可能是為了使菸酒產量減少(有害人體?外部性?) 如果開放競爭,國內的酒類產量會上升 價格會下降。 21. 我國政府在加入WTO後,為支持國內稻農不受國外低價稻米衝擊,主要採價格支持之 措施。所謂價格支持,是政府將產品價格設為高於市場均衡,用以增進廠商的利益,此價 格稱為價格下限(price floor),交易金額不得較其為低。價格支持又可分為照價收購 、休耕補助、以及部份現金補助三種。照價收購之實施過程為,政府以高於均衡之公定價 格買回大量稻米,使原本之需求曲線右移,稻米的超額供給情形因此得到緩解,使均衡價 格上升。(課本僅討論此種措施) 22. 現今計程車管制最大的問題在於空車太多,數量沒有得到合理的控制,政府總量管制 及價格管制的手段成效不彰。 23. 中小企業定義: (1)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新台幣8000萬下,其他行業前一年度 營業額新台幣1億元以下。 (2)配合輔導需求,可採員工人數認定,亦即上述前列三項行業經常雇用員工未滿200人 ,其他行業未滿50人。 中小企業佔所有企業家數比例:92.8% (2005年指標) 中小企業於經濟上之貢獻: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在創造附加價值、促進經濟成長、創造就 業機會、充實財政收入、平衡區域發展、帶動企業家精神、健全分工網絡等方面,對台灣 經濟體系有很大的貢獻。 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生產毛額(附加價值)比重達4成以上,高於銷售額的比重,顯示中 小企業更擅於創造附加價值。中小企業出口比重雖然有逐年下降趨勢,但帶動生產總額的 效果高達2.5倍,尤以製造業對上下游產業所帶動的關聯效果最大。1987年至2005年,中 小企業就業人數淨增加近138萬人,其中以中小型商業、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為最多。 在稅收方面,約有1/4的稅收來自中小企業,且中小企業每一元銷售額所繳交的稅額約為 大企業的2倍,相對稅率高於大企業。各縣市中小企業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達到平衡 城鄉發展的結果。 台灣每年新設企業約占整體企業10,且幾乎都是中小企業(2005年為99.74),可見台灣中 小企業擁有很強烈的創業家精神。就培育新創事業的搖籃—創育中心來看,其投資可創造 近3倍的經濟效益,平均每個育成中心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達687人。再就分工網絡來看,不 管大企業或中小企業的中間投入,來自中小企業的比率都在提升中,說明中小企業在供應 鍊中的重要性日漸提升。(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24. 工商普查資料應考慮產品市場、地理位置、及進口因素,原因: (1)產品市場:若一大廠之商品銷售以外銷為主,則其營業額雖高,但對台灣產業市場 的獨占力卻會下降,因此工商普查資料,尤其是CR4,,應考慮產品市場因素。 (2)地理位置:有些大規模廠商屬於地方性廠商,雖其產量及市佔率均非極高,卻會有 地區性獨占情形發生。 (3)進口:計算CR4應減去出口額,加上進口額。否則廠商對產業之影響力可能會被高估 (或低估)。 25. 人們的經濟活動,常常會形成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的廠商聚集在一起的現象,這種現 象稱為”群聚效應”。 形成群聚的原因很多,包括:節省運輸成本、接近市場、便於取得重要的生產資源或 技術、上下游形成中心衛星體系、取得資訊與廣告效果等 26. 所謂虧本,在此之定義有二:價格低於平均成本,或價格低於平均變動成本。如題所 述,業者若是「真的」虧本,其意應為價格雖低於平均成本,但仍高於平均變動成本,因 此繼續營業至少可賺回變動成本,若停業,則已投入之固定成本(沉入成本)都會損失掉 ,因此其會選擇繼續營業。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若業者是「假的」虧本,其對虧本之定義 應為價格低於平均變動成本,在此定義之下,業者當然只能是假的虧本,其若是真虧本, 就不會選擇繼續營業。至於生產規模大小,在此並無解釋上的差別,因為規模大與規模小 的業者差別在於是否具有規模經濟,與此之解釋無涉。 27. 領導廠商規模若遠大於邊緣廠商,而成本亦較邊緣廠商為低,則其即為市場中之價格 決定者,具有獨佔力。因此其決定價格之方式為MR=MC 28. 領導性寡佔市場之判斷標準為最大一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超過50%。台灣的領導性寡 佔產業共有36個產業。主要有:味精製造業、酒類釀造業、砂糖製造業、石油煉造業、電 信業、煤礦業、電力供應業、用水供應業、連鎖式便利商店業等。 29. (1)中油之市佔率約71%,台塑約27% (2)因中油為油品市場之領導廠商,因此中油可依照其MR=MC之策略定價,使身為邊緣廠 商的台塑在其訂定之價格下銷售所有產量,中油因而面對一條市場的剩餘需求曲線,即其 之獨占需求。根據此一剩餘需求,中油可以決定產量以追求其利潤之極大化。 30. 影響形成或維持卡特爾之因素: (1) 預期卡特爾能提高價格與獲利的能力(參加卡特爾的利益) (2) 被政府查獲處罰的可能性(參加卡特爾的成本) (3) 影響組織卡特爾之因素: a. 廠商數目:廠商數越少越容易形成卡特爾 b. 市場結構:市場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卡特爾 c. 產品差異性:卡特爾廠商的產品大多是同質的 d. 成本條件: 當廠商的平均成本越接近或相同時越容易形成卡特爾 e. 需要的成長率與變動率: 若市場需要之成長率與變動率越大,則廠商面對市場未來 需要的預測以及需求彈性變化的看法會較不一致,因此越不益於形成卡特爾。 f. 廠商創新的能力:若廠商的創新能力不同,則廠商間協調會較為困難,不易形成卡 特爾。 g. 交易組織的存在:若廠商間存在類似公會的組織,則容易勾結形成卡特爾。 30. 請問影響形成或維持卡特爾的因素有哪些? 1. 廠商數目:廠商數目多,彼此依存性較低,協商困難不易達成共識;廠商數目少,秘 密集會較容易,也不易被政府察覺。實證研究美國卡特爾會員以四家最多,半數卡特爾不 超過八家,由此可知廠商數越少越容易組成卡特爾。 2. 市場結構: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卡特爾,少數幾家大廠採取聯合一致的行動,極 易提高價格。地區性的產業或市場較易組成卡特爾,此因市場的地理範圍小,少數廠商可 擁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進而組成卡特爾。若集中度低或廠商市場佔有率差異極大,則不 容易協調;市場佔有率差異小較易達成共識,形成卡特爾。 3. 產品差異性:產品差異性小,廠商間越容易協商,越容易形成卡特爾。Vice versa ( 若品質不同,而價格相同時,消費者會購買品質較好者,因此卡特爾不易形成) 4. 成本條件:廠商的平均成本越接近或相同時,越易形成卡特爾(廠商邊際成本不同, 偏好的售價即不同,難以協調) 5. 需要的成長率與變動率:若市場需要的成長率與變動率極大,廠商對市場未來需要的 預測即需要彈性的看法會不一致,不易形成卡特爾。 6. 廠商創新的能力:廠商創新能力不同,廠商的發展和成長會產生差異,協調較困難, 不易組成卡特爾。 7. 交易組織的存在:若廠商間存在類似工會的組織,則會議容易招集,若有定期性的集 會,更易勾結形成卡特爾。 31. 何謂卡特爾(Cartel)循環? 卡特爾組織大多在不景氣的時候成立,因在不景氣時廠商的利潤低,廠商會降低產量來提 高價格或直接提高價格。在景氣好轉時,卡特爾會妨礙廠商的擴張,此外高的超額利潤容 易引起潛在廠商加入市場,卡特爾容易崩潰。崩潰後廠商的競爭趨於激烈,利潤逐漸降低 ,為了緩解競爭,新的卡特爾又成立了。這種組織-崩潰解體-再組織的過程稱為卡特爾 循環。 32. 根據台灣的公平交易法,是否所有的卡特爾組織均違法?是否有哪些例外的情形?台 灣產業適用此種例外的卡特爾情形如何?你認為這些例外的卡特爾對經濟目標的達成會造 成何種有利或不利的情形? 我國對寡占市場中的聯合行為基本上是禁止的,但若廠商的聯合行為有益於整體經濟及公 共利益者,且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者,不受公平交易法的限制。 (詳細七種例外見課本p234) 廠商的聯合行為雖然降低市場競爭,但因獨占產業具有規模經濟,即使獨占不能達到經濟 福利極大,但消費者能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大量的產品,此外卡特爾有外部經濟的效果,例 如技術卡特爾可提升產業的技術水準,增進公共利益。 33. 何謂差別取價? 廠商採取差別取價的策略有哪些?   並請討論差別取價後對經濟效率與所得分配、競爭的影響效果 34. 設有一廠商在甲乙兩個完全可以區隔的市場都是唯一的生產者,且甲乙兩市場對其產 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絕對值)分別為2.0和1.5 若此一廠商要使利潤極大,此產品在甲乙兩市場應如何定價? 哪一市場的定價較高? 若以知該產品在甲市場的最適定價為100元,在乙市場的最適定價應為多少? 此廠商再甲乙兩市場售出最後一單位產品時的超額利潤各分別是多少? 利潤極大:MR甲=MR乙=MC   MR=P(1-1/∣ε∣) 甲市場的需求彈性大於乙市場的需求彈性,故甲市場的價格應低於乙市場的價格 100(1-1/2)=P(1-1/1.5) P=150 超額利潤? 35. 試說明獨占廠商在尖峰期定高價,在離峰期定低價的理由,並舉一例說明之 尖峰定價法的目的不在奪取消費者剩餘,而是對消費者收取接近邊際成本的價格 以增加經濟效率。因在尖峰期間消費者的需求量接近廠商的最大產能,此時邊際成本高, 因此價格也較高,相對離峰時期消費者需求量遠低於廠商最大產能,因此邊際成比低,定 低價。廠商採用尖峰定價法所獲得的利潤會大於單一定價的利潤,也比較有效率。以台電 的電價為例,夏日尖峰時,台電必須啟動較貴的燃油或燃氣發電,供電成本高,而離峰時 間通常是核能及燃煤發電,成本較低,藉由價格引導用戶改變用電型態,以降低成本。 -- Nobody ever saw a dog make a fair and deliberate exchange of one bone for another with another dog. ※ 編輯: reluctant 來自: 140.112.215.121 (06/18 12:11)

06/18 22:53, , 1F
哈 我家學妹
06/18 22:53, 1F

06/18 23:00, , 2F
科科推
06/18 23:00, 2F
文章代碼(AID): #18M8fE-g (Econ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