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粵語歌壇已無藥可救? 陳奕迅還在獨撐大 …

看板Eason作者 (MYB)時間14年前 (2010/08/02 21:37), 編輯推噓12(1208)
留言20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DanielChen 看板 #1CLieKQF ] 作者: myb (MYB) 看板: DanielChen 標題: [新聞] 粵語歌壇已無藥可救? 陳奕迅還在獨撐大旗(東方網) 時間: Mon Aug 2 21:37:20 2010 [29/07/10]粵語歌壇已無藥可救? 陳奕迅還在獨撐大旗(東方網) 粵語歌壇已無藥可救? 陳奕迅還在獨撐大旗 話說回來,儘管香港也有像“人山人海”(由黃耀明牽頭)這樣的氣場鮮明、風格新潮的創 作團隊,但他們終歸不屬於主流歌壇。近10年來,流行音樂的傳播途徑發生了巨變,最新 潮的歐美、日韓音樂不再經過香港中轉,而是直接輸入內地。 2002年羅文離去的時候,樂壇哀嘆著“巨星時代結束了”;2003年張國榮、梅艷芳接連與 我們告別,樂壇又拋出了“巨星時代已結束”的言論;如今,連培育出王菲、劉德華、黎 明、郭富城等天王、天后的“巨星之父”──戴思聰先生也走了……近些年來,香港樂壇 依然在生生不息地運轉著,無論如何,都還有一個“ Made In HongKong”的陳奕迅在獨 撐門面,但令人惋惜的是,現今港樂圈在整個華語樂壇裡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一個陳奕迅 而已。 2010年7月18日是陰鬱的一天,在我們失去了曾經奠定香港樂壇半壁江山的“教父”戴思 聰之後,怎能不發出幾聲唏噓感嘆?誠然,那個令我們魂牽夢繞的“巨星時代”已經一去 不復返了。日漸江河日下、勢單力薄的港樂,是否已變得無藥可救? 上世紀90年代,一首粵語歌風靡整個華人圈的盛況已經很久遠了,大部分的90後甚至未必 知曉當年粵語歌壇的“威水史”。其實,自王菲1997年轉投EMI唱片公司,聲明“只發國 語專輯”起始,粵語歌似乎就邁出了走下神壇的第一步。 從輝煌到衰落,深究起來,我們找到了三點無可迴避的弊因。 弊因1:創作人才短缺音樂同質化嚴重 粵語歌發展多年來的最大缺陷便是路數太過單一,所有人幾乎都遵循著定式。你可以輕易 說出的港樂創作者有林夕、黃偉文、周耀輝和陳少琪,但他們卻全是寫詞人,能夠寫曲、 做監製的,除了雷頌德,你還能想起誰嗎?何況雷頌德把電音玩得最發光發熱的那幾年, 也不過就在1998年至2003年這5年間,此後他再做出的東西也都擺脫不了清一色的港樂套 路:起伏不大的旋律,從低向高的音階,鋼琴永遠搭配架子鼓,偶爾有點不痛不癢的弦樂 或貝斯插入。結果,大部分的香港音樂都中了這招“換湯不換藥”的毒,當歌迷發現聽一 首歌和聽十首歌的差別並不大時,聽眾的流失就在所難免了。 誠然,港樂的基本元素有著很高的辨識度,能讓人在第一時間判斷出一首歌“香港製造” 的身份,但將這種地域色彩分明的風格,強加在那些不善創作的新人歌手身上,無疑限制 了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性,屬於“慢性自殺”行為。 眾多非原創歌手的同質化太過嚴重,是香港樂壇止步不前的另一原因。翻開某位的唱片歌 詞本,創作名單上赫然印有林夕、黃偉文、林若寧、雷頌德、CYKong、梁翹柏等諸人,翻 開另一位的歌詞本,印的還是這群人,乾脆買一張合輯吧,居然在幕後折騰的還是他們… …創作人接的單子過多,難免生產出一些流水線產品,而非心水之作。歌迷的耳朵是很尖 銳的,是在用心創作還是在僅僅照貓畫虎,糊弄糊弄人,一聽便知分曉。久而久之,對這 些經典的本土創作陣容產生了審美疲勞,我們對港樂也就不得不敬而遠之了。 話說回來,儘管香港也有像“人山人海”(由黃耀明牽頭)這樣的氣場鮮明、風格新潮的創 作團隊,但他們終歸不屬於主流歌壇。當然,大眾歌手想要轉型,可找他們來製作唱片, 但也要請你提前做好水土不服、冷遭白眼的心理準備。 弊因2:信息同步化文化中轉站功能喪失 粵語歌漸漸從市場主流淪為非主流,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的傳遞性功能的消失。曾幾何時 ,在信息網絡還不甚發達的20世紀80~90年代,內地歌迷罕有機會直接接觸到歐美地區和 日本的流行音樂,更多是依靠聽港台歌手們的翻唱歌曲來間接了解信息。想像不到當年的 翻唱風氣有多熱?那請看看奠定張學友“歌神”地位的國語專輯《吻別》,總共收錄10首 歌,翻唱就多達7首,可這並不妨礙該唱片創造出熱賣神話;即使在90年代末期,天后鄭 秀文僅憑翻唱幾首大熱的韓國舞曲,照樣攀登上了她個人事業的全新高峰。當年,以崔健 、魔岩三傑為首的內地音樂人一直在提倡“原創歌壇”的口號,正好是與香港的“翻唱風 ”相反的另一音樂傳播模式。 近10年來,流行音樂的傳播途徑發生了巨變,最新潮的歐美、日韓音樂不再經過香港中轉 ,而是直接輸入內地。隨之而來的是港樂的翻唱比例逐步縮小,很多歌手在翻完一些國外 當紅曲目甚至非主打歌之後,收到的歌迷評價幾乎都是貶大於褒。唱片公司索性令新人放 棄翻唱,四處邀人寫歌,找人幫忙搞創作,於是這又回到了前面提及的創作人才匱乏的弊 端。既然已失去了國外流行樂在旋律悅耳度方面的優勢,自然也就丟失了大批只喜歡悅耳 旋律不注重粵語歌詞意境的華語聽眾。 弊因3:造星工業機制沒落自身優勢不復 港樂的持續低迷,其實在2005年的關頭,還有一個止跌回穩的跡象。那一年,隨著張敬軒 、王菀之、方大同等一批唱作新人的出道,香港歌壇總算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特別是人 們在聽膩陳奕迅後,終於擁有了方大同。但好景不長,這些出色的新生代很快被市場遺忘 ,其實他們更加符合獨立音樂的生存法則,卻並不足以引領大眾。 像方大同這般人物,通常也是主流娛樂雜誌的封面“雞肋”,品質固然上去了,造型也很 有保證,但幾乎只在文藝青年受眾中才有市場,放到更多二、三線城市去,幾乎無人知曉 ,多多少少也算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這和在90年代,隨便拿出張學友、劉德華甚至 蘇永康、陳曉東中的一位,都能橫掃一大片的情況簡直大相徑庭。 畢竟,在更早之前的香港樂壇,主要的運作模式是利用發達的工業機制包裝出高高在上的 巨星偶像,從許冠傑到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再到四大天王,無一不是這般走紅的。 新千年以後,粵語歌不再深入人心,許多“草根”出身的唱作歌手漸漸撐起並擴大了獨立 音樂的陣營,使得純粹靠販賣唱功或偶像外形的歌手從市場中沒落。現在再把目光投向香 港,你會發現,那些能做到銷量與口碑兼具的歌手,除了上一代的陳奕迅、古巨基和容祖 儿外,就數林一峰、謝安琪、王菀之、方大同之類巧借創作、寫歌走俏的“草根階層”了 。 附上網址: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7/29/6035635.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80.17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80.174

08/02 21:41, , 1F
拜託 ...拜託加一個黃貫中
08/02 21:41, 1F

08/02 22:37, , 2F
別在意!Paul根本不需要這些沒有認真聆聽他音樂的人認同!
08/02 22:37, 2F

08/02 22:40, , 3F
方大同是扶不起來的阿斗?!作者一定沒聽歌...
08/02 22:40, 3F

08/02 23:00, , 4F
有點刻意打壓Eason以外的香港歌手,是否有欠公平?
08/02 23:00, 4F

08/02 23:06, , 5F
PAUL不需要再隨之起舞了~~我只希望他能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08/02 23:06, 5F

08/02 23:07, , 6F
BTW..我看朱茵的微博..她說PAUL最近忙著新專輯忙到靈魂出竅
08/02 23:07, 6F

08/02 23:08, , 7F
方大同不錯阿~~
08/02 23:08, 7F

08/02 23:09, , 8F
也許能跟九零年代的香港巨星相提並論的..似乎也真的只剩E
08/02 23:09, 8F

08/02 23:10, , 9F
EASON了~現在在香港&中國..是台星當道阿!!不過相比之下..台
08/02 23:10, 9F

08/02 23:11, , 10F
灣的歌手唱功&創意&娛樂性比香港好很多~
08/02 23:11, 10F

08/02 23:44, , 11F
香港歌壇近年真的有點唏噓 (我是香港人)
08/02 23:44, 11F

08/02 23:45, , 12F
不止歌手 最大問題 還是沒有好的創作人 或 製作人
08/02 23:45, 12F

08/03 00:50, , 13F
何韻詩也算是很棒的香港歌手阿!!
08/03 00:50, 13F

08/03 12:22, , 14F
作者有肯定方大同的音樂品質 只是說"娛樂"部分很雞肋
08/03 12:22, 14F

08/03 16:55, , 15F
不予置評但是給個推
08/03 16:55, 15F

08/03 20:45, , 16F
可以理解作者的觀點 他懷念巨星的誕生
08/03 20:45, 16F

08/03 22:46, , 17F
內容有些太過了 但點出來好的製作人or團隊真的很有限
08/03 22:46, 17F

08/04 12:28, , 18F
單唱歌不行,要拍戲拍劇維持知名度和賺錢
08/04 12:28, 18F

08/04 20:22, , 19F
可以找香港輓歌聽聽看 直接痛擊香港歌曲的貧匱
08/04 20:22, 19F

08/05 05:03, , 20F
但是香港輓歌也已經是三四年前,這幾年其實有進步是真的
08/05 05:03, 20F
文章代碼(AID): #1CLieZ5r (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