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研究發現 河川蜿蜒度高易釀巨災

看板EarthScience作者 (Bloody Monday)時間14年前 (2010/03/19 22:5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19/5/22dj1.html 2010/03/19 22︰29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9日電)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參與國際研究發現,台灣受到氣候與地質影響,導致河川蜿蜒 度非常高,登上國際最著名期刊「科學」,莫拉克風災所造成的現象與研究成果不謀而合 。 台大地質系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等研究合作計劃,主要針 對日本、臺灣、菲律賓、婆羅洲及新幾內亞等5 個北太平洋地區的島嶼內曲流變化現象, 探討大自然中的氣候或地質環境等因素在這些曲流中所形成的證據。 上述研究成果登上最新1期「科學」期刊 (Science),台大今天召開記者會,除陳宏宇外 ,本文第1作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塔克 (Colin P.Stark)、台大校長李嗣涔、台大副校 長陳泰然等出席記者會。 史塔克表示,山崩、土石流都是自然科學現象,從中可提醒大家注意大雨弱化岩石強度, 相對土地利用要付更多心血關注,未來國土計畫在科學研究中可見諸端倪。 陳宏宇表示,研究發現,台灣因受高度暴雨機率和洪水災害的影響,是北太平洋島嶼中蜿 蜒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僅次於菲律賓呂宋島;高雄縣荖濃溪上游的濁口溪幾乎是蜿蜒度最 高的河流。此外,日本南部九州等,由於季風、颱風和洪水強度都很高,也是蜿蜒度高的 地區。 陳宏宇說,河流平均蜿蜒度較高的地區都分布在北緯8°至25°間,結果顯示,氣候影響 因素的重要性,因為,這個地區大氣環流的駛流效應有密切關聯性,也就是和颱風的襲擊 頻率有著高度對應的關係。 陳宏宇說,除氣候因素外,岩石強度、岩層破碎等地質環境的敏感條件也是影響河流蜿蜒 度變化的主要因素。當河道加寬或產生曲流時,側向的侵蝕速率會比向下的切蝕速率增加 10倍以上,這個現象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加大水平的侵蝕作用,造成河道的彎曲、加寬 、河階地的形成、山谷的不對稱,甚至曲流改道的現象。 陳宏宇提醒,從歷史經驗中得到教訓,政府在國土開發時要謹慎思考;低位河階地方沖積 時間僅有20、30年形成的,土石還未穩當,不能住人,小林村與新開部落是實證,高位河 階的地方可以緊急避難使用,但也不宜進一步開發,例如建造民宿。 陳宏宇還點名5 條蜿蜒度高的河川,包括隘寮北溪、二仁溪、陳友蘭溪、曾文溪、阿里山 溪等上游,颱風來臨時,這些地方要特別留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07.43

03/20 18:13, , 1F
小林村不是最近20、30年才有的,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03/20 18:13, 1F

03/20 21:48, , 2F
近100年才有人定居的地方 跟其他原住民聚落比並不長吧
03/20 21:48, 2F
文章代碼(AID): #1Bev0-LL (Earth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