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格陵蘭地區冰川地震發生頻率上升與季節性的分佈

看板EarthScience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5/04 18: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編輯:raki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Goran Ekstrom等人發現格陵蘭地區冰川活動造成的地震愈來愈頻繁, 近五年來發生的次數更是日益升高,反應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Goran Ekstrom等人由全球地震網的連續監測,發現了冰川地震的存在,也改變了一般對 於冰川機制的認識。過去對於冰川融化的觀測,可以利用冰川變薄和冰川移動速度來監測 ,海平面的上升也是觀察的指標。Goran Ekstrom等人研究格陵蘭地區冰蓋融化,發現冰 川移動所造成的地震機制也能應用在冰川融化的監測上。巨大的冰川突然的滑移,會造成 冰川地震(glacial earthquake)的產生。冰川融化後的的水部份聚集在冰川的底部產生潤 滑的效果,也是導致冰川滑移的原因。研究指出,10立方公里大的冰川移動10公尺僅需約 30秒~60秒的時間。冰川滑移時所產生低頻率波是冰川地震的特點,與一般地震波頻率不 同,而地震儀往往忽略低頻率波的存在。Goran Ekstrom等人於是挑選12年中(1993~2005) 全球地震觀測網所記錄的地球表面運動數據,挑選出182個不曾被報導的格陵蘭地區地震 ,再以冰川滑移機制的數值計算其中136個地震的確切位置,這些地震的低頻規模大小約 介於4.6~5.1之間,均為符合上述特徵的冰川地震。 Goran Ekstrom等人調查了格陵蘭地區12年來(1993~2005)的冰川地震發生率以及季節性的 分佈,發現近10年來的冰川地震平均發生次數在夏季附近(6月~10月)平均最高(平均單月 20次),其餘月份平均則在10次以下,證實冰川活動與溫度變化之高相關性。同時冰川地 震明顯的於2002年後增加,冰川地震發生的次數比2002年以前成長2倍以上,這與近年來 格陵蘭地區冰蓋大量融化以及冰川出口變薄和退後的現象吻合,也反應了全球氣候急速的 改變。 冰川地震發生頻率的升高暗示地球暖化的加劇,海平面的上升是最直接的影響,也無形增 加了颶風所帶來的威脅。除了持續的監測冰川地震、冰川出口流速的改變之外,如何因應 未來全球暖化所帶來的衝擊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原始論文 Ekstrom et al., Seasonality and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Greenland glacial earthquakes Science, Vol.311, no.5768, 1,756-1,758, 20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1.66
文章代碼(AID): #14MT7otd (Earth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