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團體(0)--溝通

看板EAETA作者 (阿康)時間16年前 (2007/10/06 21: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生活當中,只要需要和人相處,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更遑論是經營社團。 一旦有不同的意見,就需要溝通。 溝通這兩個字,從以前用到現在,一直是人際關係出現裂縫時一個原因,一個理由 ,甚至是一個藉口。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真的知道,溝通是什麼東西? 我很喜歡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管理者總是在擔心溝通,卻很少和組織溝通 其實,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溝通.... 在講團體之前,我們先講溝通。因為在團體運作裡,良好溝通就是最好而且必備的工 具。有了良好的架構,各單位之間卻沒有良好溝通,那還是不能算是一個好的團體的。 所以,我們來探討一下,什麼是溝通。 〝溝通〞在字典上有這樣的兩個意思,一個是:「開通水路」,另一個則是:「彼 此間意見的交流,或訊息的傳遞。」。因為連接兩地的水路阻塞了,所以要溝通。 就像彼此間的意見或訊息不相同時,我們就必須透過溝通來彼此交流,已達成一個 重要的〝共識〞,也就是一種「共同認知的觀念、想法」。這樣溝通的兩邊才會在 相同的平台上面講一樣的事情,事情也才能更正確,更有效率的完成! 我們用「彼此間意見的交流,或訊息的傳遞。」這個定義來探討溝通會容易一點。 而且用最簡單的兩個人來看。也就是說,兩個人有兩個不同的意見,所以我們要溝 通。 那溝通是怎麼進行的呢? 用一個簡單的圖來表示 M A --------------------------------------> B A和B要互相溝通一件事情。我們把A和B放在線的兩端,變成兩個端點。而A到B中間 這條線,我們叫他溝通線。所有要溝通的訊息都在這條線上輸送,就像電在電線間 輸送一樣。 A有一個訊息M,要發給B。他即將開啟這個溝通循環。 一個成功的溝通循環包含了幾個要素:訊息,意願,複製,示意 首先,A必須要願意跟B溝通,並且願意把訊息M放入溝通線當中,這樣B才可以在溝 通線的另外一端收到這個訊息M,而且B也要有這個意願把M給收下來。 接下來,B收到了訊息M之後,必須要把他變成自己能夠理解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複 製。而這個過程就決定了A和B所認知的M是否是相同的M。而且,也必須是相同的M。不 然,A和B就很難在溝通下去。 在B收到訊息並且複製完,瞭解A所要講的M之後,就可以發出一個十分重要而且常被 忽略的訊息,那就是示意。也就是發出一個訊息N告訴A說「我已經收到這個訊息了」 。這樣A才能夠知道這個訊息已經被確實的收到,才可以決定繼續傳送下個訊息或者是 終止這個溝通。 所以,一個完整的溝通循環包括: A的意願--> A的訊息M--> B的接收M的意願 --> B複製M的意願 --> B複製 ↓ A複製示意的意願 <-- A的接收示意的意願 <-- B示意 <-- B示意的意願 這樣就是完成一個完整的溝通循環。 那什麼是〝雙向溝通〞呢?雙向溝通其實很簡單,就發起溝通循環的位置互調,就叫 做雙向溝通。也就是說,第一次溝通循環是由A發起,而下一次的溝通循環由B發起, 這樣就叫做雙向溝通。 訊息(包含示意)是在溝通線中被傳遞的物質,我們拿兩個互丟棒球的人來說,訊息 就是在朗個人當中飛來飛去的球。而意願、複製,這兩個要素決定了所有溝通大部分 的優劣成敗。 試想一下,如果A本來就沒有意願跟B溝通,他卻被逼的不得不溝通時,他可以在整個 溝通循環的任何一個他主導的地方破壞,整個溝通就會變得十分的費時費力,到最後 甚至完全無法溝通。 比如說,當A作為主動方,A可以完全不想把訊息M給B,或者是把M包裝在非常複雜的包 裝內,或是刻意漏掉某些重要訊息,讓B不容易甚至完全無法複製,因而產生誤解。他 也可以不接受B的示意,然後事後拼命的說B完全沒有接受到他的訊息,把所有的壞事的 責任都推到B的身上。 相同的,當B作為被動方時,B可以完全不願意接受A所傳來的訊息,儘管他所傳來的訊 息是完整且易懂的。B也可以不複製或者刻意錯誤的複製,讓訊息與原意產生偏差。他 也可以完全不示意,讓A一直以為B沒有接受到任何的訊息而一再地發送相同的訊息, 用以延遲溝通,甚至破壞溝通。 知道了溝通是什麼,我們就開始討論團體吧!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什麼叫做〝好的團體〞!! JAM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43.166
文章代碼(AID): #171v0taH (EA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