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如果臺灣/古巴、中國美國人民「大交換」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鍵盤)時間3年前 (2021/06/19 16:56), 3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tinyurl.com/pehk9up7 如果臺灣/古巴、中國美國人民「大交換」,世界將如何大亂鬥?── 專訪黃崇凱《新寶島》 採訪:李時雍 攝影:陳佩芸 /2021-05-14 歷史「如果」的想像 「如果有一天,一覺醒來,我們發現自己是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比如說,古巴?」 那是若干年前——早過前作《文藝春秋》(2017)、乃至《黃色小說》(2014),小說 家黃崇凱一晚入睡前浮晃而起的念頭。這想法隱隱盤據、擱置心底歷經多年的醞釀;直 到近兩三年,他感受到島嶼政治、社會氛圍有了較大轉變,相對於不上不下的困限感, 令人更迫切去思考:「屬於自己這個世代,總期待有一些很大的變化,那我們還可以怎 麼做,才會覺得未來有一點希望?」 不僅想像生活在他方,也讓遙遠的換取了此在。一夜之間,臺灣與古巴兩國人民突然「 大交換」,成為新作《新寶島》的迷人設定,還連帶開啟了新的生活日常、國際關係, 與交集的歷史記憶。所謂「新寶島」,讀者或以為所寫是島嶼之事,但小說家卻帶著所 有臺灣人在一萬五千公里外的古巴首都哈瓦那惚恍醒來,臺灣反成為古巴人睡醒後的陌 生之島。一個彼此遙望而嶄新的共同體,一個勢必反覆引起的論議:為何是古巴? 黃崇凱說,「古巴跟臺灣彷彿鏡像的關係。緯度、受西班牙殖民的經驗、近代遭遇的戒 嚴記憶、國球都是棒球。更重要的是古巴所處的地緣政治,在美國大國邊緣,就像臺灣 之於中國。只是某些意識形態的立場上(共產主義vs民主主義),則顛倒過來。」這場 「福爾摩沙大交換」,正是歷史「如果」的想像。 現實中,黃崇凱沒去過古巴,卻回想起2013年赴佛蒙特駐村時曾結識的幾位古巴藝術家 。也許同樣身為非英語母語的創作者,反倒自然而然聚在一起,有了更多相處交流的機 會,印記下對方樂觀的特質。黃崇凱著迷拉丁美洲文學,諸如馬奎斯、波赫士、尤薩 (Mario Vargas Llosa)、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 )等,開始寫作《新寶島》後,更藉文學作品與紀錄片,愈深入古巴氛圍。當年在佛蒙 特認識的藝術家朋友,也成了《新寶島》開篇那位即將啟程到臺灣駐村的藝術家角色原 型。 (文長,全文請點連結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4.81.1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24092966.A.294.html ※ 編輯: qwertykey (119.14.81.166 臺灣), 06/19/2021 16:57:35
文章代碼(AID): #1WpR4cAK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