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 從康登到約克鎮(1)王山之戰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普蘭可)時間11年前 (2013/06/04 14:2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蓋茲在康登會戰的大敗,戰史學者曾評論:「沒有一場戰役輸得這麼徹底。」殖民地南方 部隊在戰後幾乎瓦解,英軍的騎兵指揮官塔列頓到處獵殺落單的殘兵,有幸逃離戰場的民 兵,深受潰敗的打擊,絕大部分都不願再戰,溜回老家去了,反而是許多老弱婦孺,害怕 保王黨的報復,哭哭啼啼的跟著殘存的小股大陸軍北撤,情況十分悽慘。 與大陸軍悲慘的狀況相反,英軍與保王派在康登會戰後士氣前所未有的高漲,康華利斯認 為可以一舉平定整個南方,橫掃南卡、北卡,維吉尼亞,甚至從南方攻入賓州,如此一來 將可以英軍的光輝勝利一舉結束獨立戰爭。 保王派也大為興奮,他們開始大舉集結,並到處攻擊他們的獨立派鄰居,保王派的領袖派 崔克‧佛格森(Patrick Ferguson)一口氣召集了4000人的龐大民兵,四處追殺獨立派,這 些同為殖民地鄉民的民兵,自相殘殺起來特別狠,英軍所到之處都還盡量嚴守軍紀,但保 王派民兵卻是所到之處都非得把獨立派村落夷為平地不可。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Patrick_Ferguson.jpg
圖說:保王派領袖派崔克‧佛格森 ……佛格森聽起來有點耳熟?沒錯,如果你有在看足球的話,他跟知名的英超曼聯隊的老 教頭「老佛爺」佛格森同姓,不過有沒有家族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佛格森橫掃南、北卡,大陸軍潰不成軍之際,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的四處擄掠,志得意滿 之際,他眼看平地已經無敵手,把目光放到西部山區的沃托加(Watauga,位於今日的田納 西,今日的北卡羅萊納州另有沃托加郡)的拓荒聚落。佛格森以絕高的姿態要他們立即出 來投降,效忠英國國王,否則他將一舉越過阿帕拉契山脈,將他們一一吊死,並以劍與火 洗禮他們的聚落,將它們夷為焦土。 但佛格森這下弄巧成拙──今日美國有個國策:不與恐怖份子談判。這種思想可說從殖民 地時代就深深根植在美國人的血脈中,越威脅他們,他們不但不屈服,還反擊越激烈── 本來有如喪家之犬的獨立派們,被佛格森這樣一激,反而決定正面接受佛格森的挑戰,一 起保護沃托加,於是一場有如黑澤明電影「七武士」的抗戰劇碼就開始了。 發起者是大陸軍上校、民兵領袖以薩‧謝爾比(Isaac Shelby),以及約翰‧薩維爾(John Sevier),同為維吉尼亞民兵領袖的威廉‧康貝(William Campbell)上校志願加入,康柏 又召來北卡民兵領袖班傑明‧克里夫蘭(Benjamin Clevela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Isaac_shelby.jpg
圖說:後來當到肯塔基州州長的以薩‧謝爾比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John_Sevier.jpg
圖說:後來當到田納西州州長的約翰‧薩維爾 他們抵達沃托加河時,分別各率領一兩百人的「越山客」,也就是說阿帕拉契山脈以西的 拓荒者,北卡的查爾斯‧麥當維(Charles Mcdonwell)上校帶240人和他的弟弟喬瑟夫 (Joseph McDowell)加入,接著詹姆士‧威廉斯(James Williams)上校也帶100人加入,此 時他們的總人數已經達到1400人,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olonel_Cleveland%27s_War_Prize_Oct._7,_1780.jpg
圖說:克里夫蘭的進軍 民兵選出謝爾比、薩維爾、康貝、喬瑟夫‧麥當維、克里夫蘭為這次行動的五人領袖,「 五上校」之中,又選出康貝為總指揮,不過一切行動還是要五人開會決定。 五上校派出900名乘馬民兵緊追佛格森不捨,其他500人步行在後,佛格森於是在一處地勢 險峻的山頭上紮營,這處山頭叫做王山(King’s Mountain),接下來的戰鬥就以「王山之 戰」聞名後世。 王山的形狀有點像驚嘆號沒有那一點,在驚嘆號的頭部,山勢比較平緩,佛格森就紮營在 這裡,1780年10月7日中午,追兵抵達,由謝爾比與康貝負責在王山的尾端兩側「夾住」 王山,其他人的部隊則繞驚嘆號的頭部一圈,把佛格森完全圍困在山頭上,但佛格森還渾 然不覺。 http://www.britishbattles.com/images/kings-mountain/map.gif
圖說:王山戰役示意圖,紅色為保王派 謝爾比與康貝率先往山上進攻,只要他們把王山的尾端一夾死,佛格森就如甕中之鱉,保 王派民兵見到謝爾比的部隊爬上山,連忙向他們開火,謝爾比卻約束部下不許回擊,直到 進入射程範圍才一齊開火。 這批保王派雖然也都是民兵,但是受過正規訓練,他們使出英軍在康登會戰的老招:刺刀 衝鋒,也的確奏效,把謝爾比的部下趕下半山腰,但是王山不比康登戰場,山上林木扶疏 ,謝爾比的部隊撤到樹木後頭,就回過頭來開火,而這些「過山客」槍法一流,結果保王 派的刺刀沒能刺死半個敵人,反而承受大量槍擊傷亡。 在王山另一頭,克里夫蘭登山攻向佛格森的大本營,佛格森一樣發動刺刀衝鋒把他們趕下 山,但克里夫蘭的部下也跟謝爾比他們一樣,退到樹木後頭就回頭開槍反擊;緊接著換謝 爾比與康貝從尾端攻了上來,佛格森只好掉頭回去趕跑他們,但薩維爾的部隊也攻上山頂 ,於是佛格森又只好又轉頭對付,首尾不能相顧。 保王派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刺刀無作用的戰鬥中,他們的敵人並沒有排成正規戰的隊列,所 以沒有用刺刀衝鋒去突破的目標,每次衝鋒完,只是把敵人趕到下一顆樹,民兵都自己自 動作戰,無需長官命令或是戰術秩序,於是把他們打散了也沒有用,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散 兵……王山戰鬥中,獨立派民兵的作戰方式與康登會戰中完全不同,結果也截然相反。 保王派這才發現佛格森選擇的紮營地點真是差到不能再差:簡直就是等於自動走進天然陷 阱,他們受到四面八方子彈洗禮,傷亡慘重,但是驕傲的佛格森不允許部下投降,兩次有 人舉起白旗,他都騎馬過去把白旗斬斷,他大叫:「我絕不向這幫盜匪投降!」 佛格森率領一批部下衝向包圍圈,試圖突圍,一排子彈迎面而來,當場把佛格森打得血花 四濺,他的身體往後飛,一腳還套在馬鐙中,然後落了下來,被馬鐙拖行著,當場死亡。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KingsMountain_DeathOfFerguson_Chappel.jpg
圖說:佛格森之死。 失去領袖的保王派困守在板車後頭,克里夫蘭攻向他們背後,把保王派給趕到空地上,他 們這時就像活靶一樣挨打,獨立派民兵憤恨他們燒殺擄掠,毫不留情的射殺他們,一邊痛 罵他們是塔列頓的走狗,有個保王派騎馬舉起白旗,馬上被故意射殺,康貝等人花了好大 力氣才阻止部下繼續屠殺已經失去戰意的保王派。 王山戰役最驚人的一點是,包圍王山的獨立派民兵,只有900人,被他們包圍的保王派人 數超過1000人,卻遭到單方面屠殺,僅僅65分鐘的戰鬥,保王派290人死亡,163人受傷, 其他全數被俘,可說是保王派的「康登會戰」:徹底的失敗。 就在大陸軍瀕臨毀滅的關頭,又是鄉民的自發行動拯救了整個局勢,王山之戰本來只是因 為佛格森的挑釁,引起的民兵自發性行動,卻對戰局造成極大的影響,佛格森的滅亡,不 但讓康華利斯靠保王派補充兵力的願望成為泡影,原本他征服整個南方的雄心壯志也冰消 瓦解。 康華利斯害怕王山戰勝的民兵攻入他的後方(雖然實際上民兵害怕康華利斯回軍報復,已 經撤走),急忙退兵,給了大陸軍寶貴的重整時間,柯林頓的南方戰略,一路攻陷薩瓦那 、在查爾斯頓俘虜大陸軍南方主力,又在康登摧毀大陸軍剩餘力量,可說勢如破竹,卻因 為一群不知哪兒冒出來的義憤民兵在王山殲滅了保王派而功虧一簣。 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對王山戰役給予高度評價。 湯瑪斯‧傑佛遜稱之為:「反敗為勝的轉捩點。」 老羅斯福總統稱:「此次輝煌勝果標誌著美國獨立革命的轉捩點。」 胡佛總統則說:「……少於一千人,卻在自由的呼喚下,以寡擊眾擊敗了築壘於此戰術位 置的敵人,這一小群愛國者,扭轉了一次計畫切割並將殖民地各個擊破的危險入侵。這只 是一小隻部隊,一個小戰鬥,卻無比重要……可與列星頓、邦克丘、特雷頓,與約克鎮之 戰相提並論。」 1931年,美國設立王山國家公園,以紀念這場戰鬥。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Kings_Mountain_Monument,_South_Carolina.jpg
圖說:王山國家公園內的紀念碑。 (待續) -- 《橡皮推翻了滿清》史實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滅亡懶人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6586 《明騎西行記》歷史、遊記、武俠、冒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5310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10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17.17 ※ 編輯: plamc 來自: 118.165.217.17 (06/04 14:41)

06/04 16:45, , 1F
美國版的街亭之戰? 丘陵駐軍被仰攻全滅
06/04 16:45, 1F

06/06 11:38, , 2F
亂入:王山怎麼沒有稱為空母的名字呢?
06/06 11:38, 2F
文章代碼(AID): #1HhOV6OL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