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天志救國記 (45) 鷸蚌相爭 I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1年前 (2012/11/02 22:58), 編輯推噓14(1403)
留言17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I 八月四日清晨,馮‧馬維茨的騎兵軍第一批越過邊境侵入比利時。他們手持十二英呎長的 旗桿矛,或在身上掛著馬刀、手槍和馬槍。那些打頭陣的騎兵中隊在汽車運來的步兵的支 援下,打算在馬斯河上的橋樑被毀之前攻佔所有的渡橋。同時奪取一些農莊和村落,以保 證糧食與飼料的來源。 為了打通經過列日的道路,德軍從第二軍團抽調了六個旅編成一支「馬斯河兵團」,由馮 ‧埃姆米希將軍指揮。八月五日埃姆米希的各旅,開始攻擊列日東面的四座堡壘。德軍先 以野戰炮連續轟擊,接著是步兵衝鋒。落在堡壘上的野砲砲彈起不了什麼作用,而比利時 人對德軍傾瀉的炮彈,卻消滅了德軍的士兵。 一連一連的德軍繼續投入戰鬥,衝向各堡壘之間比軍壕溝尚未竣工的那些空隙地帶。在一 些地段,德軍突破比軍陣地後強行爬上比軍大炮無法俯射的斜坡,但被堡壘的機槍火力掃 倒。德軍一再強攻,不惜傷亡,在比軍的堡壘前積屍如山。 儘管德國人估計比利時人不敢應戰,但是德國人的徹底性要求做到對於一切可能發生的情 況都要有所準備。有關這次進攻的一切細節都經周密考慮,由總參謀部的一名軍官負責研 究行動計劃。這個人就是埃里希‧魯登道夫,他在1895年成為總參謀部的一員,1904年至 1913年他任職總參謀部動員科,並最後主管該科。 魯登道夫希望在戰爭爆發時能出任作戰處長。但在1913年他與當時的陸軍大臣馮‧黑林根 將軍意見相左,因此被攆出總參謀部,外調擔任團長。1914年四月他晉升為將軍,並在動 員的時候出任第二軍團的庶務長(德軍中相當於副參謀長)。於是他被派到埃姆米希的馬斯 河兵團,任務是負責前線部隊與軍團司令部的聯絡。 八月五日夜間,埃姆米希指揮的各旅德軍分別在它們進軍的各條公路上再度集結,準備在 午夜時分發動一次新的攻勢。隨軍出發的魯登道夫發覺他所在的第十四旅的士兵情緒沮喪 、緊張不安。不少軍官表示懷疑步兵衝擊是否敵得過大炮的火力,謠傳那天早些時候派出 的一支執行偵察任務的自行車連已被全殲。 隨後一支在黑夜中迷途的行軍縱隊碰上了另一支縱隊,一片混亂中魯登道夫策馬前去查明 引起麻煩的原因。他發現第十四旅旅長馮‧武索將軍的勤務兵牽著將軍的坐騎,原來馮‧ 武索已被機槍擊斃於前面路上。 魯登道夫當機立斷,接管了該旅的指揮,並立即命令發動攻擊。由於機緣湊巧,不到兩英 哩以外的弗勒隆堡壘突然停止炮擊。魯登道夫調來一門野戰榴彈炮助戰,不久就打開一條 通道。第二天下午第十四旅已經突破了突破堡壘圈,進抵馬斯河右岸的制高點。 德國人派出前駐布魯塞爾武官,打著一面休戰旗幟去跟守將勒芒將軍談判。使者告訴勒芒 ,如果他不讓德軍通過,齊柏林飛船便將毀掉列日。八月六日齊柏林飛船按時從科隆起飛 ,對這個城市進行了轟炸。一共投下了十三顆炸彈,炸死九名市民。跟梁天志的飛船戰法 比起來,這場轟炸的殺傷力不過如此。但對歐洲人來說,這卻是他們第一次體驗到空襲。 轟炸過後,魯登道夫派出另一名使者來勸降。接著德國人還耍了個陰謀詭計,派出由六名 軍官和三十名士兵組成的一支分遣隊,試圖裝作英軍。他們穿上沒有標誌的卡其制服,乘 坐幾輛汽車開到勒芒的司令部,要求會見將軍。 將軍的副官馬爾尚上校走到門口,大喊:「他們不是英國人,他們是德國佬!」他當下中 彈倒地,上校的袍澤們立即為他報了仇。在一片混亂之中,勒芒將軍逃到城西的隆森堡壘 ,在那裡繼續指揮防守。 經歷了空襲之後,列日城徹夜受到炮轟。勒芒將軍出於比利時整體戰略考量,當天命令第 三師撤出列日,去與比軍主力會合。第二天埃姆米希和魯登道夫不待其他各旅到來,便決 定進入列日。 由於比軍第三師業已撤退,第十四旅沒有遇到抵抗就越過了兩座尚未被破壞的橋樑。魯登 道夫以為奉命奪取城市的前衛部隊已完成任務,於是帶領一名副官乘坐一輛參謀部的汽車 駛上陡峭的公路。汽車到達城門前的廣場後,他發覺前衛部隊尚未來到,城市尚未為德軍 佔領。 不管怎樣,他毫不猶豫地「猛敲大門」。城門開啟後,他從留駐城裡的比利時士兵手中把 城市接收過來。 儘管德軍攻下了列日,但市郊各堡壘尚在比軍手中。魯登道夫要求馬上把攻城大炮調來投 入戰鬥,此時那些巨型攻城炮仍在埃森不能動彈,德軍正在忙於調集機動運輸車輛和受過 訓練的炮兵。 1909年克虜伯工廠在絕密下,試製成功420公釐的大炮。這種「大柏莎」巨砲連同炮架在 內重達九十八噸,需要炮手兩百名之多。在搬運時必須使用鐵路,把它拆成兩段,各由一 輛火車頭拖拉。還必須敷設支軌,才能把它運到炮座,光是裝設砲位就需要六個小時。 克虜伯繼續研製一種可以分成幾部分、利用公路運輸的大炮。1914年二月樣炮試製成功, 不過在公路上用蒸汽機、汽油馬達甚至用馬隊牽引的試驗,都顯示仍需繼續改進。 奧地利斯科達兵工廠在1910年製成的305公釐臼炮具有優越的機動性。它可以拆為三部分 :炮身、炮架和可以搬動的底座。用馬達牽引,每天可行十五至二十英哩。這種大炮不用 軟胎,而是在輪子上裝上當時被人們稱為「鐵腳」的履帶。到達炮位後,整個裝置過程只 需時四十分鐘,拆卸也能以同樣速度完成。 戰爭爆發時,德國有幾門奧地利的305公釐大炮,是康拉德‧馮‧赫岑道夫借給他們使用 的。不過魯登道夫手中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420公釐的火箭彈。這種武器據說是根據 某個中國留學生的論文開發的,彈體是用「大柏莎」的砲彈改造而成,可以使用簡單的單 發發射架來發射。 八月十日,這種巨型火箭彈運到列日。這時候那些巨砲還卡在從埃森到比利時的半路上, 就好像建築金字塔的巨石一樣,由德國軍隊以挽繩的方式牽引。在這些苦命的德國大兵持 續拔河般的勞動的同時,當天傍晚第一具火箭彈的發射架已經架設完畢。 晚上六點半,第一發巨型火箭彈向著蓬蒂斯堡壘發射。火箭發出巨大的煙霧和聲響飛上高 空,然後落下爆炸,將塵土和碎屑掀到空中。火箭彈的彈頭擊穿工事,天花板坍塌,坑道 阻塞,地下室內到處是火焰和煙霧。之前原本只有一座堡壘在德軍的人海衝鋒下失守,但 在接下來的一天之內,比軍又丟掉了三座堡壘。 II 大戰爆發之後,袁世凱接到各國宣戰公文,乃邀集黎元洪、李經羲、梁士詒、孫寶琦等密 議應付方略,決定採取中立。北京政府於八月六日宣布局外中立,並指派梁士詒、孫寶琦 、梁敦彥、李盛鐸四人草擬中立條規。這個中立條規的內容如下: (一)中立辦事處由政事堂派出三人,陸軍、海軍、交通三部各派二人,統率處、總務處、 參謀本部各派一人,機要局派出主事三人組成。 (二)設中立檢查處,查照中立條例第廿四條,公布戒嚴後,對於各國輸入及運送之物品, 允宜詳為檢查。倘系戰時禁品,即予扣留。特飭由交通部及稅務處於各鐵路要站及沿海各 關內,一律設中立檢查分處。 (三)重沿海防務,分飭粵、閩、浙、蘇、奉、魯各省長官,以香港、青島、威海衛等處英 、德、俄已宣布戒嚴,恐將來不免有戰事。應籌安謐地方,嚴防匪患,並令六省籌議聯防 計劃。 (四)海軍艦隊重新配置,將海軍部所屬艦隊分為三隊:第一隊海圻、海容等十五艘,分配 廈門、馬尾、上海、煙台等處為海防。第二隊建安、建威等廿三艘,分配浦口、武昌、上 海、九江、福州、蕪湖、岳陽、江陰、長沙、宜昌等處為江防。第三隊是練習艦隊肇和、 應瑞等分守馬江、黃埔。粵海海防由廣東負責,東北海防由奉天負責。 (五)訓飭駐外各使節,對於散居各國各地華僑,應隨時商同駐在各國政府,妥籌保護。對 此次戰爭我國既宣言中立,各使領館應以冷靜沉默出之,不可輕加評論。國際規約尤當審 慎遵守。關於戰爭消息,逐日拍電報告。至中國將來派員觀戰,當預先向各該國聲明。 (六)禁止密碼電報,檢查外人函電。 (七)停發遊歷護照。 (八)增調陸軍第十師赴山東。 八月十一日北京政府設立中立辦事處,十二日各國承認中國中立。中國宣佈中立後,袁世 凱以大總統名義電請美國政府轉達參戰各國,勿在中國領土上發生作戰行為。美國對此沒 有確切答復,日本駐華代辦小幡抗議中國政府不應向美國提出此項請求。同時德國駐華代 辦馬爾參照會中國外交部,請禁止交戰國士兵通過中國領土。 歐戰爆發後,袁世凱有一天把梁士詒找去夜談。老袁問: 「歐戰禍及遠東,目前最急的事應從何處著手?」 梁士詒答: 「有兩件急務,一是救濟財政;二是提防日本侵略。」 袁世凱追問說:「請言其詳。」 梁士詒說道,去年二千五百萬鎊借款,已經所剩無幾。而財政尚未整理就緒,國庫空虛。 歐戰爆發後外債無法再借,所以目前必需先打通財路,否則二三月後軍費、政費從何而來 ?因此目前應趁歐戰發生,藉口鎊价起落、匯兌困難等理由,先行停付各國賠款。所有關 稅、鹽稅,一律提存於中國之銀行。由於中國已宣告中立,按照中立法行事,各國亦不能 干涉。同時立即發行內國公債。這兩者可以並行,則一二年間不至財用不足。 至於提防日本,英國公使朱爾典曾告英日聯盟已告成功,日本必定助英國攻德國所屬的青 島。中國若不乘此時機取得,則一定有人會去奪取。朱爾典所指自然是日本,不如乘日本 尚未動兵之前,我們先和英國密議,由英人威脅要奪青島。我即和德使磋商,要求德國將 青島歸還我國。同時暗中派兵包圍青島,談判不成,即用武力奪取,先下手為強。使日本 無所措手,青島如已奪獲,日本便無詞可藉了。 老袁說: 「燕孫,你的意見很對。關於財政,停付賠款、移存關鹽都可立即施行。至於國內公債, 過去失敗過,你看有何良策以善後,請予詳細計劃,全權辦理。至於先行下手奪回青島, 於情於勢都是應行的。」 接著卻又道: 「不過我國既然宣布中立,忽然又推翻前議,出兵對付德國,雖說是收回青島,但在中立 立場上似乎有點礙難說得過去。這樣做了就怕外交上會增加困難和糾紛,且恐愈增加和日 本的尖銳關係。」 梁士詒說: 「德奧兩國以小敵大,戰爭結果必難幸勝,不如找個適當時機對德國絕交宣戰。俾將來在 和議中可以取得地位,立於有利立場。」 袁世凱說:「讓我再詳細考慮一下。」 不久袁世凱設立內國公債局,派梁士詒為總理辦理發行公債,財次張壽齡、交次葉恭綽、 中國銀行總裁薩福楙、總稅務司安格聯、副稅務司包羅、中法銀行經理賽利爾、保商銀行 經理涇恩等為內國公債局董事。 戰爭一開始,德國外交人員首先在北京組織了中德協會,以聯絡中國方面的朝野人士。其 次以牟里哈為首的情報人員,在奉天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名叫鞏固團,利用中國人和朝鮮 人對付日俄兩國。 這個組織派本溪湖煤礦總理張錫蕃任負責對付日本的首領,派哈爾濱德勝布莊經理張子璽 聯絡在俄境內的華僑。其工作區域是在南北滿和內外蒙古,工作目標是破壞日俄糧台、營 壘和軍械庫。鞏固團用重金吸收團員,不旬日便有七八百人參加,牟里哈任命其中二十人 為幹事。 八月十二日,列日城東和城北兩面的堡壘全部失守。城北的道路被打通了,馮‧克盧克的 第一軍團開始向前推進。同一天德軍千盼萬盼的攻城巨炮終於運到陣地。在當地居民眼中 ,巨砲矮胖的炮管加上像瘤般的制退筒,顯得加倍的肥大。 一門420公釐的大炮被拖過市區去打城西的堡壘,傍晚時「大柏莎」巨炮架設完畢,炮手 們以墊料保護他們的眼睛、耳朵和嘴。他們趴在地上,在離炮位三百碼遠的地方準備發射 這門電控大炮。炮兵觀察員從教堂尖頂或氣球上進行校正。與此同時斯科達的305公釐大 炮也運抵前線,開始轟擊其他堡壘。 到八月十四日,十二個堡壘中已有十一個失守,只有隆森堡壘尚未陷落。在炮擊暫停的間 歇,德方派出使者要求勒芒將軍放下武器,他拒絕了。 之後一枚炮彈命中隆森堡壘,在彈藥庫內爆炸,從內部把整個堡壘炸毀。德軍進入時,在 一堆破碎的裝甲炮塔和冒煙的水泥工事殘骸中,發現勒芒將軍壓在一大塊磚石下面,看來 已經氣絕身死。其實勒芒還活著,只是失去了知覺。 隆森堡壘陷落的次日,第二、第三軍團便立即向前推進。德軍右翼的全部兵力投入行動, 開始穿過比利時的進軍。按照德國戰前制定的「施利芬計畫」,這次進軍的預定時間正是 八月十五日。馮‧埃姆米希和魯登道夫因為攻陷列日,獲頒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榮譽大藍十 字勳章。 III 八月十五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中日兩國海面上的軍艦完全解除武裝。 並限九月十五日以前,無條件把膠州灣交付日本。德國駐華代辦馬爾參於是公開宣佈:「 德國可以考慮把青島交還中國,但是日本也應將台灣交還中國。」 次日馬爾參向北京政府表示,願意把青島歸還中國。但日本駐華代辦小幡警告中國不得從 德國人手中接受青島,否則日本將認為中國是自行破壞中立。 英公使朱爾典是袁世凱的好朋友,他勸袁大總統加入協約國。老袁提出了三個條件:(一) 由協約國墊款整頓中國兵工廠,並請英法兩國專家幫助中國製造軍火,提高質量,以應協 約國之需。(二)協約國未經中國同意,不得簽訂與中國有關的條約。(三)上海租界不得包 庇中國政治犯。 老袁的參戰條件,前兩項是想拉攏英國對付日本;後一項是對付國民黨。這時的英國需要 日本超過了需要中國,所以對袁的三點要求僅表示原則上同意,但要征求俄、法、日的同 意。俄法兩國是同意的,可是日本則堅決反對,更進而要求:凡有關中國問題,必須先與 日本磋商。 八月廿一日,奉天海事商團所屬的飛鴻號輕巡洋艦,掛著美國國旗駛進了膠州灣。這艘巡 洋艦在1914年七月才開到中國,它的代理艦長名叫威廉‧海爾賽。 海爾賽原本在大西洋艦隊擔任魚雷艇隊的指揮官,按理他應該先成為驅逐艦的艦長,然後 才有可能指揮巡洋艦。不過因為梁天志的點名,這個桀傲不遜又有點種族歧視的很有前途 的年輕軍官,就這樣三級跳當上了巡洋艦的代艦長。 從日俄戰爭以來,美國海軍始終把日本當作是遠東的潛在對手。因此海爾賽對在遠東工作 個一兩年並不特別排斥,不過他也不是特別高興。 飛鴻號到青島的理由,是應美國駐華副武官吉利斯海軍上校的要求,去撤離在青島的美國 僑民。這位吉利斯上校同時也是美國造船業駐東亞的代表,貝里咸合同的催生者。而梁天 志也在艦上,準備「說服」那些躲在青島的清朝遺老搭上巡洋艦。 華德克總督已經下令在青島的中國居民限期搬出青島,否則在圍城結束之前都不准離境。 這時在青島的遺老包括攝政王載灃和恭親王溥偉,以及周馥、勞乃宣等人。這些人雖然與 梁天志道不同,不過他們都是有力的政治籌碼,必須儘可能避免他們被日本人利用。 而對青島當局強徵中國民伕挖掘戰壕、搬運軍用物資的事態,梁天志也表示了「關心」。 華德克總督為了表示他的「歉意」,決定把驅逐艦大沽號歸還中國。 大沽號原為清朝1898年向德國訂購的驅逐艦海華號,八國聯軍時海華號與姐妹艦海龍、海 青、海犀一起在大沽被聯軍俘獲。於是四艦被英、法、德、俄四國瓜分,並且都命名為「 大沽」號以資紀念。 到1914年,大沽號已經可以算是老舊艦之列。依照梁天志與華德克的協議,大沽號上的武 裝將被拆下,用於保衛青島。至於船艦本身則歸還中國,交由奉天海事商團使用。事實上 大沽號的剩餘價值,大概也就是擔任靶艦而已。不過梁天志當然不會放過「為國雪恥」的 機會,他打算將來把這艘船作為紀念艦展示。 八月廿二日,三艘英國驅逐艦在膠洲灣入口發現正在佈雷的德國驅逐艦S90號,於是向其 展開攻擊。S90號借助熟悉環境的優勢,躲入海圖上標注的淺水區,尾隨的英國驅逐艦肯 奈特號遭到德國青島海岸炮臺攻擊,被迫返回。 八月廿三日,日本政府因德國沒有作出答復,於是正式對德國宣戰。同一天德國代辦馬爾 參又向袁政府表示,德國願將膠州灣租借地無條件交還中國。但袁政府不敢接受,電請美 國政府代為接受,然後轉交給中國。可是不待美國答復,日本已採取軍事行動了。 同一天奧匈帝國巡洋艦伊莉莎白皇后號掛上白旗,由掛著美國國旗的飛鴻號巡洋艦護送駛 出膠州灣,宣佈要駛往覺華島解除武裝。事實上這個時候艦上的八門150公釐砲和十六門 4.7吋小砲以及四具360公釐魚雷管都已經拆下,用於青島的防禦工事上。艦上的砲塔裝著 的只是木頭做的假砲,船員中的大部分也都留在青島,準備和德軍一起作戰。 在埃姆登號巡洋艦離開後,伊莉莎白皇后號已經是青島港內最大的軍艦。但伊莉莎白皇后 號只是一艘在1890年建造的老艦,根本不可能出海挑戰英國艦隊,躲在港內到最後很可能 也是自沉的結局。把這艘船交給美國人保管,如果戰爭能夠在一兩年內結束的話,到時候 還是可以拿回來的。 當飛鴻號拖曳者已經恢復原名的海華號驅逐艦,伴著伊莉莎白皇后號駛出膠州灣時,立刻 被灣外的英國驅逐艦跟蹤監視。但是要向這一艘懸掛美國國旗的軍艦開火,是需要不顧後 果的勇氣的。緬因號在哈瓦那爆炸引發了美西戰爭,這時在西方各國都還記憶猶新。 英國海軍這時在歐洲已經面對著德國艦隊的強大壓力,所以美國是英國人得罪不起的。這 些驅逐艦上的英國水兵被搞糊塗了,也無暇去弄清楚這樣的行為到底合不合於國際法裡對 中立國的規定。既然飛鴻號沒有表現出敵對行為,他們也就不敢採取什麼行動。 達成此行的目標之後,梁天志就搭乘飛鴻號離開了青島。他跟華德克早已在青島周圍安排 了情報人員,並裝備了台斯拉製造的短波無線電。這種無線電通訊方式,現在英國和日本 都沒有辦法截收。並且所有情報人員都奉命一旦有被捕的危險,要立刻優先用隨身攜帶的 炸藥徹底破壞無線電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5.245.96

11/02 23:08, , 1F
頭推
11/02 23:08, 1F

11/02 23:12, , 2F
頸推
11/02 23:12, 2F

11/02 23:12, , 3F
大暴走 一次發那麼多篇~
11/02 23:12, 3F

11/02 23:30, , 4F
11/02 23:30, 4F

11/02 23:48, , 5F
感謝JP陪伴我們度過缺乏茲威堆的夜晚 m^.^m (拜)
11/02 23:48, 5F

11/02 23:50, , 6F
另外一點點想法:怎不在SW通訊機內裝自毀炸藥?
11/02 23:50, 6F

11/03 00:06, , 7F
精彩的一戰來了!!
11/03 00:06, 7F

11/03 00:14, , 8F
未看先推
11/03 00:14, 8F

11/03 00:20, , 9F
虎膽妙算的自毀裝置。XD
11/03 00:20, 9F

11/03 00:21, , 10F
感謝近來快速的更新
11/03 00:21, 10F

11/03 00:46, , 11F
11/03 00:46, 11F

11/03 06:22, , 12F
推,發文速度有如閃電戰!
11/03 06:22, 12F

11/03 12:13, , 13F
11/03 12:13, 13F

11/03 12:16, , 14F
看完再推
11/03 12:16, 14F

11/03 22:11, , 15F
這次沒有介紹中國留學生的詳細設計了?
11/03 22:11, 15F

11/03 22:13, , 16F
樓上搞混了,那應該是第一卷的內容
11/03 22:13, 16F

11/03 22:14, , 17F
前面已經詳細說過了,後面的章節當然不會再多說
11/03 22:14, 17F
文章代碼(AID): #1Gaz-K_f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