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天志救國記 (44) 世變 II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1年前 (2012/11/02 20:58),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IV 這個時候在歐洲局勢發展和梁天志的暗示下,青島的疏散計畫已經啟動了。華德克總督冒 著風險,在得到德國國內的指示以前,就開始把部分人員、文件資料和資產轉移到梁天志 預先給德國情報機構準備的「安全地點」。德國官員的家屬和在青島的德僑婦孺則分批離 開青島,搭上輪船到荷屬東印度還有暹羅去。 梁天志以奉軍兵營的名義,在奉天的康平、法庫兩縣之間建立起一個秘密營地。在此的德 國人員由牟里哈先生負責管理,奉軍方面不多干涉。在牟里哈先生的主持下,這裡頗有點 後世恐怖份子基地的味道。 奧國警方對塞拉耶佛事件的調查拖拖拉拉,事發兩星期後調查人員才報告雖然無法排除塞 爾維亞團體跟個別官員的嫌疑,但「未發現塞爾維亞政府參與此事的證據」。換句話說塞 爾維亞王國政府是無辜的,可是首相卻是有嫌疑的! 七月廿三日下午六時,奧匈帝國擬定的最後通牒終於送交給塞爾維亞政府,並要求塞國在 四十八小時之內接受。這份通牒的內容是: 1.查封任何引起對奧地利皇室憎恨和藐視的刊物。 2.馬上取締國防協會 (Narodna Odbrana),並取締其他作反奧匈宣傳的組織。 3.即時從教育團體及教學方法中,刪除任何會或可能會煽動反奧匈之宣傳的教學內容。 4.革除軍部或行政部中被指進行反奧匈之宣傳的官員,此等官員的名單由奧匈政府提供。 5.接受與奧匈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在塞爾維亞鎮壓企圖顛覆奧匈帝國領土完整的活動。 6.在奧國政府指定的有關部門之協助與指示下,採取法律行動,懲罰策劃或執行六月廿八 日之刺殺事件,而現在於塞爾維亞領土的人士。 7.即時逮捕奧匈初步調查所顯示的兩名被點名人士。 8.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內的軍火走私。 9.向奧匈解釋對其懷有敵意、在塞爾維亞境內或境外的塞爾維亞高級官員之言論。 10.馬上採取以上措施,並告知奧匈帝國。 之前奧皇在看到這份通牒的內容時,忍不住說了「這等於是要打一場大戰」。事實也是如 此,奧國遞交通牒的第二天,德國就向聖彼得堡、巴黎跟倫敦發出外交照會,表達了為奧 國撐腰的意思。 塞爾維亞的答覆,在期限截止之前兩分鐘遞交到奧國大使手中。然而奧國大使未及拆信, 就宣佈與塞爾維亞斷交,並且逕自返國。三小時後,奧匈帝國下達了針對塞爾維亞的局部 動員令。然而事實上,塞爾維亞除了拒絕涉嫌干涉內政的第五、六兩條以外,對於其他要 求都表示同意。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把引發戰爭的責任轉嫁到奧匈帝國身上的巧妙陷阱。塞爾維亞與奧國 一樣,都希望打一場戰爭。 英國外相格雷在七月廿五和廿六日提議由德、英、法、義四國進行調停,並要求奧、俄、 塞三國克制軍事行動。巴黎與羅馬立刻表示接受建議,俄國外相薩佐諾夫表示原則同意, 但希望先與奧國直接協議。德皇在得知英國的提議後大感不滿,認為英國又要干涉他在國 際舞台上的表現。 同時在英國國內,也並非所有政府官員的態度都一致。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就下令正 在演習的英國大艦隊不准解散,並立刻駛往蘇格蘭北部的斯卡帕灣軍港備戰。這個消息見 報之後,自然造成了更大的刺激。 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時,奧匈帝國政府向塞爾維亞宣戰。奧地利的宣戰引發俄國的總動 員,因為俄國將領都認為德國一定會站到奧國那邊。而俄國的總動員,自然引發德國對俄 宣戰。這個時候「連鎖反應」還不是通用的詞彙,不過德俄的行動自然會牽涉到法國。此 時德國竟然向法國提出通牒,要求法國交出凡爾登跟圖爾的要塞,作為「法國保持中立的 擔保」。在要求被拒之後,德國在八月三日主動向法國宣戰。 接著德軍在八月四日,依照事先制定的軍事計畫侵入了比利時境內。這一破壞比利時中立 的行動,引起英國向德國遞交通牒。由於德國在期限截止時都沒有答覆,於是英國也自動 進入與德國的戰爭狀態。 法德宣戰後,中國外交部通告各國不得在中國領土、領海及法、德、俄、日等國的租借地 交戰。次日英國駐日公使格林求見日本外務大臣加藤高明,提出戰爭已波及遠東,香港、 威海可能受到德國海軍的襲擊,希望日本予以幫助。 八月五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八月七日,德國襲擊艦在南海伏擊了英國的運輸船隊。第二 天英國駐日公使向日本政府提出依照英日同盟條約,共同出兵消滅德國在南太平洋的遠東 分艦隊。 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在接到英國要求日本參戰的照會後,內閣連夜舉行會議,決定加入英國 一邊參戰。第二天晚上,山縣有朋、松方正義和西園寺公望三位元老受邀參加內閣會議。 當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總後台山縣有朋主張德國仍然是友好國家的時候,加藤高明竟然當 面反駁,氣得山縣大罵:「加藤簡直是個英國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已經對青島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注與興趣。1913年至1914 年間,日本軍方頻頻派員到青島調查,窺探青島德軍情況。八月九日日本內閣又連夜開會 ,制定了攻佔青島的方針與作戰計畫,並通知英國準備參戰。同時日軍艦船也出現在青島 外海水域。 V 1914年六月下旬,斯佩中將率領遠東分艦隊的沙恩霍斯特號、格耐森瑙號兩艘裝甲巡洋艦 與紐倫堡號輕巡洋艦,駛往南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留在青島的只有埃姆登號巡洋艦和幾 艘輔助艦船。 隨著緊張情勢的升高,七月初奧匈帝國海軍防護巡洋艦伊莉莎白皇后號奉命到天津大沽口 ,載運駐守在天津租界及使領館的奧地利警衛部隊──即奧匈帝國中國駐屯軍一百八十五 名官兵、兩門77公釐速射野炮和馬克沁重機槍八挺南下,在七月二十二日抵達煙台。七月 廿四日伊莉莎白皇后號駛往青島,其他奧匈帝國官兵則乘坐火車往青島集中。 七月三十一日埃姆登號完成備戰,離開青島進行一次短期巡航。八月一日青島的膠澳總督 府接到德國參戰的秘密電報後,立即向中國領水內的德艦發佈動員令。 這個時候在中國的德艦包括:虎號、鸕鶿(Cormoran)號、臭鼬(Iltis)號三艘炮艦在青島 。S90號驅逐艦在煙台,山貓(Luchs)號在上海,美洲虎(Jaguar)號砲艦在長江下游。這些 船艦在接到動員令後,都迅速駛往青島集結。同時在珠江的德國砲艦青島號則自行鑿沉, 這對德國來說實在不是個好兆頭。 另一方面,在長江上的砲艦水獺(Otter)號和祖國(Vaterland)號則駛往南京,然後把船隻 賣給了中國政府。這兩艘船加上青島號的船員,以及散居中國各地的德僑中的後備軍人, 都設法從陸路前往青島。 八月四日,埃姆登號在對馬島附近發現了三千五百噸的俄國郵輪「梁贊」號(Ryaezan)。 「梁贊」號試圖以十七節的航速逃走,並向海參崴發報求援。埃姆登號高速追趕「梁贊」 號,用自己的發報機干擾「梁贊」號發報。「梁贊」號被追上後,被迫停船投降駛往青島 。 「梁贊」號上的船員和旅客在青島發誓不與德國作戰後被釋放,德國人隨後對這艘船進行 了改造。將廢棄的老舊砲艦鸕鶿號上拆下的四門四吋砲安裝上去,把「梁贊」號改為輔助 巡洋艦,並且命名為「鸕鶿」號。德國郵輪「腓特烈王子號」也進入青島,改裝為偽裝襲 掠船。同時埃姆登號帶領八艘補給船和一萬九千噸煤離開青島,駛往馬里亞納群島與斯佩 艦隊會合。 這個時候青島總督華德克決定不再冒險派船艦出擊,集中精力於準備青島的防禦。青島的 防禦工事以近郊的臭鼬山、俾斯麥山和毛奇山為中心,有四座對海和兩座對陸砲台,共有 280公釐砲四門、240公釐炮兩門、210公釐砲四門、150公釐砲七門和105公釐砲四門。此 外還有若干88公釐海軍速射砲和清朝留下的老式120公釐砲。 這些砲台以及五座稜堡地勢居高臨下,非常險要。駐青島的德國海軍第三陸戰營有一千三 百人,包括四個步兵連、一個騎兵連、一個工兵連、一個炮兵連和兩個機槍連。駐在北京 和天津的德軍還有四個步兵連、一個騎兵連和兩個炮兵隊,也經鐵路前往青島。加上奧軍 之後,守軍兵力可以達到四千人、一百二十挺機槍和九十門砲。 當德法兩國的大軍尚在動員之際,各自的先遣部隊便已經向前發動進攻。如同古老的斜行 陣列戰術,雙方都由右翼一端率先行動。不管法軍採取什麼行動,德軍將襲擊比利時境內 的列日,並摧毀周圍的十二座堡壘,為大軍打通穿過比利時的道路。法軍亦將不顧敵方作 何行動,一舉突入上阿爾薩斯。 全部兵力超過一百五十萬人的德國七個軍團,沿著比法兩國邊境集結。按番號順序,從部 署在與列日對峙的德軍陣線的右翼頂端的第一軍團,直至部署在阿爾薩斯的左翼末端的第 七軍團。第六、七兩軍團組成德軍左翼,計十六個師;第四、五兩軍團組成中路,計二十 個師;而第一、二、三軍團組成右翼,計三十四個師。 按計劃將穿越比利時的便是右翼,另有一支由三個騎兵師組成的獨立軍配屬於右翼末端。 由於馮‧克盧克的第一軍團進軍路線最長,因此德軍推進的節奏必須配合它的進展速度。 第一軍團在亞琛以北集結,準備取道通過列日附近馬斯河上五座橋樑的幾條公路,因此攻 佔列日便是德軍的首要目標。 1913年時德國人口為六千六百萬,在歐洲僅次於俄國。但由於德國在教育水準、提供社會 資源和平均所得等方面都比俄國要好得多,因此其人口兼具質與量的優勢。義大利軍隊每 徵召千人入伍,其中就有三百三十名文盲;奧匈軍隊中有兩百二十名而法國則有六十八名 ──德國軍隊在每千人之中,只有一人是文盲。 人口素質不僅有益於軍隊,德國工廠中的技術工人、企業僱傭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工程師、 實驗室聘請的化學家、在公司中領薪水的管理人員和業務員等等,上述人才都由德國的學 校、技藝講習所和大學大量培養出來。 德國農民使用化學肥料,實行現代化生產,每公頃的產量比起其他大國都要高得多。為了 安撫容克地主貴族集團和農民協會,德國政府對農業採取關稅保護,以抵擋成本更低的俄 國和美國農產品。即使是這種作法也並未使農業成為德國經濟的負擔。(唯一的問題似乎 是德國東部的莊園主大量僱傭波蘭人做為廉價農業勞動力,引發了一些國內爭議。) 1914年德國的煤產量為兩億七千七百萬噸,僅次於英國的兩億九千兩百萬噸。遠超過奧匈 帝國的四千七百萬噸,以及法國的四千萬噸和俄國的三千六百萬噸。鋼產量達一千七百六 十萬噸,超過了英、法、俄三國的總和。德國在電力、光學和化學等新興工業中取得了巨 大的優勢,西門子這樣的巨型企業僱用了十四萬兩千名工人。以拜耳和赫斯特為首的化學 公司,生產出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造染料。 從1890年到1913年之間,德國的出口成長了兩倍,直逼最大出口國英國。同時它的商船數 量也大大增加,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商船所有國。德國在世界製造業產量中所佔的比例( 百分之十四點八)要高於英國,是法國(百分之六點一)的兩倍半。 1898年以來,德國海軍在提爾必茲掛帥下,實力迅速從世界第六名擴張到僅次於英國的位 置。這不但迫使英國海軍逐漸把駐紮海外的艦隊主力撤回本土,而且德國船艦在多數技術 指標上都佔優勢。 當1911年以來的國際緊張局勢,使德國決定大規模擴張其陸軍時,德國陸軍的實力增加也 非常顯著。從1910年到1914年德國的陸軍預算得到翻倍的成長。同時法國把百分之八十九 的役齡青年都徵召入伍,而德國只需要百分之五十三就能達成擴軍所需。 VI 所有的新興大國,自然都會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問題在挑戰者能否改變舊秩序而不招致 太多反對,在這方面外交的角色與地緣環境同樣重要。俾斯麥了解德國的統一已經引起了 不安和忌妒,於是他努力穩住和英國與俄國的關係(儘管有些時候未必那麼成功)。相反的 ,威廉二世和他的朝臣在外交決策上卻表現得毫無章法。 由於德國(俾斯麥造成的)憲政制度並沒有任何機構(除了不負責任的皇帝以外)對政府的總 體政策負責,不同的部門和利益團體只有各自追求自身利益。不但沒有人能加以管理,也 缺乏優先順序。海軍只把英國人當做假想敵,陸軍則一頭熱的設計要對付法國。商人和金 融家希望進入巴爾幹和近東,並排除俄國的勢力。結果德國跟每一個可能的對手都發生衝 突。 在德國內部,問題出在土地貴族集團希望保持他們基於農業利益的權力,並且擔心工業景 氣時期社會民主黨的壯大,以及勞工組織的興起。德國對國際政治的熱衷,帶有轉移國內 問題的考量。但是自從俾斯麥時代以來,儘管德國的工業、海軍及陸軍實力不斷增強,其 外交影響力卻正好相反。 二十世紀初,英國在從巴拿馬運河到阿拉斯加邊界的一連串問題上,對美國做了全盤讓步 。從而得以從西半球的戰略劣勢中解脫出來,並且大幅改變了十九世紀觀察家認為英美關 係永遠是對立的想法。1902年的英日同盟,減輕了英國維持中國現狀(以免德法俄進行瓜 分)的負擔。到了1903年,英國人已經準備要在非洲殖民地問題上跟法國妥協。 1900年代,法國與義大利也改善了兩國的關係,而義大利與奧匈帝國的爭執則已半公開化 。德國對日俄戰爭的推波助瀾則令英法感到惱火,從而促使兩國在1904年締結友好協定。 如果德國真的汲汲營營想要對付法國,那麼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在1905年的摩洛哥危機時。 當時俄國顯然無力支援法國,而英國重新部署其分佈於全球的武力也還沒完成。但德國卻 選擇了外交投機,結果幾乎一無所得。 隨著1906年無畏級戰艦的出現,英德兩國開始激烈的海軍競賽。當英國試圖緩和這種競爭 局面時,卻沒有感受到德國具有相對的善意。1907年英俄簽下了有關波斯、阿富汗以及西 藏等地問題的協議,這不但調解了英俄在亞洲的殖民競賽,也減輕了英國在印度的防務負 擔。 接著是1909年的巴爾幹危機,和1911年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機。這時德國對奧匈帝國所做的 外交和軍事承諾,已經達到俾斯麥從未預料的程度。英國終於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中出面 為法國撐腰,同時英國政府也開始制定將來參加歐洲戰爭的計畫。1912年,英國與德國間 最後一次就海軍問題做出妥協的嘗試以失敗告終。英國與法國簽署了英法海軍協定,這幾 乎等於英法之間的防禦同盟,至少是英國對法國的安全保證。 儘管總體戰略局勢不利,但在速戰速決的條件下,德國仍然保持相當的優勢。普魯士式的 軍隊組織不但能夠動員數百萬後備軍人,而且因為他們受過較好的教育和訓練,動員後能 立刻派往前線作戰。 法國的參謀部門則認為後備軍人只能擔任後方的留守,至於俄國根本沒有武器、靴子和軍 服來裝備其後備軍,也沒有可以指揮他們的軍官。先進的科技和良好的交通建設、詳盡充 分的動員計劃和優良的參謀制度,都會增加德國的優勢。 列日守衛著從德國進入比利時的大門,它雄踞在馬斯河左岸,河道是它的天然城壕。在列 日周圍堡壘上的大炮,控制著介於荷蘭邊境和樹木蒼鬱、丘陵起伏的阿登山區之間的道路 。同時這座城市又是把比利時、德國與法國北部連接起來的四條鐵路線的樞紐,因此它是 向前推進的德國部隊運輸給養的必經之地。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亨利‧布里阿爾蒙構築了列日和那慕爾兩地的堡壘群。堡壘群分別環 列在兩城四周高地上,扼守馬斯河上的通道,抵禦四面八方的入侵。列日的堡壘群構築在 河的兩岸,距列日一般是四至五英哩,堡壘之間各相距約二、三英哩。東岸的六座全部面 對德國,西岸的六座環列在列日的周圍和背後。 這些堡壘好像冰山一般,在地面上只露出一塊三角形的頂部,上面有一些拱形頂蓋的升降 炮塔。其他一切設施全部在地下,靠隧道溝通彈藥庫和火力控制室。六座大堡壘和分佈其 間的六座小堡壘共擁有大炮四百門,其中最大的是口徑210公釐的榴彈炮。 三角形頂部邊角處有小型炮塔,塔中的速射炮和機關槍控制著堡壘前方的斜坡。每座堡壘 四周都圍有一道三十英尺深的壕溝,還有與砲台一樣可以升降的裝有探照燈的觀測哨塔。 每座大型堡壘由兩連炮兵和一連步兵,共計四百名士兵駐守。 比利時人過分信賴這些精心設計的防禦工事,因而忽略了要加以現代化。守軍人數不足、 年齡過大,而且每連僅有軍官一名。到八月二日才下令挖掘戰壕和架設有刺鐵絲網的路障 ,並清除有礙大炮射界的樹木和房屋。德軍發動攻擊時,這些措施還剛開始。 德國人相信比利時人將屈服於最後通牒,或最多只是進行象徵性的抵抗。但決心抵抗的比 利時軍隊湊集了十一萬七千人,沒有受過訓練的役男也包括在內,剩下的後備役全都被用 來守衛堡壘了。民防人員也被編入現役,這些人原本只是頭戴高頂軍帽、身穿鮮綠制服, 氣派十足的保安隊。 比軍現役部隊對掘戰壕沒有實際經驗,同時也缺乏必需的工具。運輸設備不足,帳篷與野 戰廚房尚付缺如,炊具必須到鄉村和農莊裡去徵集,電話設備也少得可憐。按人數比例計 算,比軍擁有的機槍只及德軍一半。至於保衛陣地所需的重野炮,比軍一門也沒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5.245.96

11/02 21:20, , 1F
推!
11/02 21:20, 1F

11/02 21:52, , 2F
推!
11/02 21:52, 2F

11/02 22:54, , 3F
青島絞肉機要開始了嗎
11/02 22:54, 3F

11/02 23:23, , 4F
11/02 23:23, 4F

11/03 00:04, , 5F
未看先推
11/03 00:04, 5F

11/03 00:10, , 6F
看完再推
11/03 00:10, 6F

11/03 00:37, , 7F
11/03 00:37, 7F

11/03 12:00, , 8F
11/03 12:00, 8F
文章代碼(AID): #1GayDoGv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