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朝最有骨氣?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14年前 (2010/04/23 23:12),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4 (看更多)
來啦。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 引述《bluewzy (bluewzy)》之銘言: : : 后金的確是借道蒙古,不過借到蒙古就能殺到北京城下了麼? : : 蒙古和北京是不接壤的,中間還隔著“河北省” : : 后金這次入關的路線不是從遼到蒙然后穿越到了北京, : : 在袁勤王之前,后金軍只攻克了遵化,未到北京 : : 結果作為督師“薊遼”的袁督師大人回師之后, : : 把可憐的尤世威和劉策從薊州轟到了昌平,密云。 : : 結果后金大軍就從督師大人的眼皮下面,“偷越”過了薊州 : : 直撲北京。 : : 至于蒙古的逐漸親后金,恐怕那就和之前提到的袁督師的和親 : : 政策拖不開關系了。 : : 有爭議的通敵先不論,崇禎殺袁罪名中, : : 作為薊遼督師的袁,沒五年平遼,結果被敵人“偷越”到北京城下, : : 這一條就夠殺頭了。 : 您這些論點我想是從下面這篇文章來的: : http://www05.eyny.com/archiver/tid-1790018-page-1.html : 裡頭所引的資料比較不好查找,我過幾天再來回。 為了討論方便,我把這篇文章全文放在下頭: : 從袁崇煥的定性文件裡看他被凌遲根本就不是冤案 :  袁崇煥被凌遲的罪名在《崇禎長編》裡記載得很詳細:“諭以袁崇煥付托不效 : ,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 : 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 : 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 : 兄弟於二千裡外,余俱釋不問。”(《崇禎長編》卷三十七,崇禎三年八月癸亥 : ,汪楫本) :  付托不效:——崇禎對袁大人的“托付”很重。崇禎即位前的天啟六年(1626 : 年)遼餉雖然已增至七百萬兩,但到天啟七年(1627年)明朝的財政還是有一百 : 六十萬兩的虧空,可袁大人一出關就有——遼餉四百八十萬,米一百八十萬,另 : 發內帑一百二十萬、鎧甲四十萬具,紅夷大炮十門,其他弓箭軍械無數……可見 : ,這個托付是多麼“重”啊,而崇禎對於袁大人的四十余份奏章幾乎是每每同意 : ,少有異議只駁了兩回,這可以看出崇禎對袁大人很信任。可袁大人怎麼“效” : 的呢?崇禎駁他的兩回就是不准他開馬市,可袁大人保證他接濟的蒙古喀喇沁部 : “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結果正好是這個部落給皇太極帶路。後金入塞了袁大 : 人指揮薊西防御戰,又保證“必不令敵越薊西”,結果由於他瞎指揮,薊西防線 : 被不戰而越過。而他保證“五年平遼”,結果是從1622年熊廷弼“堅壁清野”開 : 始,明朝的遼東防御經歷了王在晉、孫承宗、高第、王之臣、閻鳴泰等經略或督 : 師,最後到袁大人放後金入薊門足足有7年時間,在從1622年到1629年這麼長一 : 段時間就只有袁大人這一年多一點點出了大問題,這怎麼不是“托付不效”?在 : 北京保衛戰中的袁大人的表現更是讓崇禎看得生氣,關寧軍居然臨陣退避,“承 : 胤竟徙陣南避”,幸好京營出擊才擊退了後金軍,京營傷亡了數百人,袁大人用 : 巨額銀餉堆砌出來的關寧軍居然連京營都不如,而袁大人下獄以後竟然還嘩變… 瞎。廣渠門外和清兵對仗的感情不是遼兵是空氣了。這篇文章可以大耗眼力查閱 實錄來佐證,對袁督師的關寧援兵血戰北京城下卻可以這樣視而不見,「瞎」之一字 實當之無愧。關寧兵如此拼戰卻落得「主帥已戮,城上又以火炮殲我」(《崇禎實錄》 二年十二月甲寅條)的下場,祖大壽更是眼睜睜的看著和他一道面謁的袁崇煥被崇禎命 人拿下,「大壽在旁股慄」(《明史》〈成基命〉傳),嚇都嚇死了,竟然還能一個人 完整出來撿回一命,哪個不想趕快逃離。這篇文章講的好像關寧軍的嘩變是驕縱不法 要脅朝廷似的,崇禎在促成這場嘩變時扮演了什麼角色倒是完全不提。 順便提件事。崇禎在位時京營是稍有點起色的,李邦華有整飭過;至於其中的四 衛營更是驍勇,算得上是晚明少有的王牌部隊,後來的周遇吉、黃得功帶起這些人馬 都打的有聲有色。這裡說到京營可以和後金兵對陣,不是沒有來歷的。至於關寧軍比 不比得上京營的問題就問的不知所謂了;京營兵的薪餉較一般士兵可優厚的多,這樣 還比不上後者才是大問題呢。 :  專恃欺隱:——“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必不令敵越薊西”、擅殺毛帥, : 這些不算是欺隱嗎? : 崇禎在袁大人上奏要開馬市後認為這是以糧資寇,於是連發詔書斥責曰:“據 : 報西夷市買貨物,明是接應東夷,藉寇資盜,豈容聽許?”袁大人抗辯提到薊門 : 防御但重點卻是開馬市,袁大人的核心意思是若不開馬市“萬一夷(喀喇沁)為 : 向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同時,袁大人還保證他接濟的這些蒙古部落 : “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但崇禎駁回袁大人的上疏,崇禎強調:“西夷通奴, : 譏防緊要。奏內各夷市買布帛於東,明是接應,何以制奴?著該督撫嚴行禁止。 : ”可袁大人還是置若罔聞。 :  而當時蒙古部落在遼東鎮為後金籌集糧食已經不是新聞,崇禎知道這個事情, : 只是不點明而已,但袁大人卻“專恃欺隱”到置若罔聞地步實在是過分了。《明 : 史記事本末補遺》記載:“翰林院編修陳仁錫使遼東,未出都,報建洲兵十萬攻 : 寧遠,及抵關不見一騎,問之,曰往朝鮮矣。抵南台堡,知朵顏束不的為插漢賣 : 買婦女,為建洲積谷,寧遠武進士王振遠陳國威入謁仁錫。曰:束不的居關外, : 陽仇插漢,其實妮之,又建洲嫻也。駐寧遠關外者六七千人,此地間市止二千人 : ,卒不及備,可夜掩而殺之,傅介子所以斬樓蘭也。建洲哨在束不的部內計四百 : 余人,不將弓矢,……”朵顏束不的部早在1627年就投降後金了,1628年九月崇 : 禎爭取過一次,但失敗,而1629年三月,該部派出兩千人的隊伍來寧遠買糧食, : 其中還有四百滿人諜哨,不是為後金買糧食還能干什麼? 開馬市實在是件小事,因為這理由要斬袁督師,連這篇文章的作者都不信的,不 值一駁。不過還有些問題值得討論一下。 一般討論明清在遼東的戰爭,一個常見的盲點就是對蒙古人視而不見;其實蒙古 諸部在明在清都是極力拉攏的對象,不過就文化而言,滿洲人實在比漢人接近蒙古人 多些,明朝方面除了重金厚賄(這已經不是很好的對策了)之外其實沒有很好的對策。 這篇文章引用史料時也有視蒙古而不見的症頭。上引原文明明就寫道「束不的居關外 ,陽仇插漢,其實昵之,又建洲嫻也」、「朵顏束不的為插漢賣買婦女,為建洲積谷 」,可原作者卻只看到「建州」,無視「插漢」。插漢是哪掛?插漢即察哈爾。為何 這裡講到喀喇沁(即朵顏束不的所部)親建州之外還要提察哈爾?因為察哈爾是當時漠 南蒙古中勢力最大的部落。也就是說,這段史料反映的根本不是什麼該部投降後金, 而是喀喇沁部夾在明、後金、察哈爾三大勢力中的無奈。明朝不趁此機會拉攏這一部 落,其結果就是袁崇煥料定的「夷(喀喇沁)為向導,通奴入犯」。 有明一代對於蠻夷的譯名多帶貶意,清代對於這些譯語就多有矯正,此處的「插 漢」變成後來的「察哈爾」即為一例,但也造成不少讀史者的困擾與誤讀的笑話。這 篇文章的作者顯然也有這毛病。 喀喇沁這時候到底有沒有「投降」後金,其實已經有人辯駁過了: http://www.yi-look.com/read_124783_7343.html 這裡不再掠美。 : 另外,明朝設立的以都察院為主體的、自成體系的專門監察機構,號稱“風憲 : ”衙門。明太祖又升都察院的品級,設左右都御史為主官,正二品;左右副都御 : 史、左右僉都御史次之,都御史號稱“總憲”。袁大人的頭銜是:“兵部尚書兼 : 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是個正二品風憲官。但《大明 : 會典》規定:“凡調度軍馬、區畫邊務、風憲官皆無得干預。其相見相待之禮、 : 尤須謙敬。如總兵鎮守官有犯違法重事。須用體復明白、指陳實跡、具奏請旨。 : 不許擅自辱慢。其軍職有犯。具奏請旨、已有定例。風憲官巡歷去處、亦須以禮 : 待之。”袁大人斬毛帥不請旨怎麼不是“欺隱”? : 而且毛帥是持尚方寶劍的欽差,官拜左都督,是一品大員,袁大人才二品,即 : 便也有尚方寶劍也斬不了毛帥。明代巡按奉有"尚方寶劍",所以極權威,可以“ : 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明史職官志二》卷七十三)。對於地方各省五品以上大 : 員可以據實“參糾”,六品以下官員“貪酷顯著者"當即拿問(《大明會典》卷二 : 一)。隨隨便便就殺了一個有天子劍的戍邊大帥,連尚方寶劍都不放在眼裡,這 : 不是“欺隱”是什麼? 這裡又是一處見樹不見林,引用史料卻無視時代氛圍的謬誤。中國的傳統政治是 不違背祖制的,但這種不違背有時不過是流於形式而已,官品的大小便是一例。有些 官位雖然品級不高,但因其實際掌握大權,故而在一般人的常識當中反而才算得大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學士一職,明初只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但由於對其他官員 上奏的奏章有先行批閱、摘要並給皇帝建議之權,在晚明是公認相當於過去的宰相的 --但這宰相是幾品官?五品。大學士的官品雖然很低,但出於對其實權的認知,晚 明的朝班上大學士卻是位置最前面的,二品的尚書職還在其後。 文武職的官品因此也是不能直接比較的;武官的地位在晚明十分非常低落,總兵 官到兵部領敕還得跪者,「間為長揖,即謂非體」(《明史》兵志〈衛所〉段)。總兵 至少都是都督僉事以上才能勝任,也就是說至少都是武職的二品以上,一品的也不少 ;兵部即使是尚書也不過二品,而其間地位高下,尚且如此。實際的狀況是,在地方 上總兵的權位不過相當於文官的道員等級(袁崇煥和努爾哈齊對陣時即為寧前道,而和 他一道守城的滿桂已是副總兵了)而已;而道員常常充任監軍一職的,則對該總兵的部 隊有直接察查的權力,實際上的權力又更大了。 道員或者是布政司的左右參政、參議,或者是按察司的副使、僉事出任,官品最 高只從二品,最低則正五品而已。道員之上有巡撫,巡撫之上有總督,總督再上面或 稱經略,經略再上面或稱督師,其權位可不是總兵能相提並論的。 : 以市米則資盜:——崇禎在袁大人上奏要開馬市後認為這是以糧資寇,於是連 : 發詔書斥責曰:“據報西夷市買貨物,明是接應東夷,藉寇資盜,豈容聽許?” : 袁大人抗辯提到薊門防御但重點卻是開馬市,袁大人的核心意思是若不開馬市“ : 萬一夷(喀喇沁)為向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同時,袁大人還保證他 : 接濟的這些蒙古部落“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但崇禎駁回袁大人的上疏,崇禎 : 強調:“西夷通奴,譏防緊要。奏內各夷市買布帛於東,明是接應,何以制奴? : 著該督撫嚴行禁止。”可袁大人還是置若罔聞。看看崇禎是否同意袁大人開馬市 : ?袁大人不僅是擅開,而且是強開…… 這段跳針,前已辯駁,略。 : 以謀款則斬帥:——首先,按照明朝的體制袁大人殺不了毛帥;其次,袁大人 : 也不該殺毛帥,他殺毛帥以後使明朝遼東戰局急轉直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窘迫 : 境地,導致了一系列的嚴重後果。 這我之前講過了,毛文龍之死和後金兵臨城下沒有很大關係,和漠南蒙古被後 金收服比較有關係。不贅。 : 按照《大明會典》的明文規定,袁大人根本沒有資格殺毛帥,而且不論毛帥有 : 無過錯,就是有天大的過錯,袁大人僅殺毛帥一項就可以被凌遲了。 :  明朝設立了以都察院為主體的、自成體系的專門監察機構,號稱“風憲”衙門 : 。明太祖又升都察院的品級,設左右都御史為主官,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左 : 右副都御史次之,都御史號稱“總憲”。 : 袁大人的頭銜是:“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 ”,是個二品風憲官,雖然他這個官位不低,可按照《大明會典》裡祖制之規定 : ,他是殺不了毛帥的~! 晚明官員的權位不是這樣看的。總督巡撫一開始並不需要都御史職,那是後來為 了表明其有監察底下官員的正當性才有此加銜。真正表明總督巡撫等職權力的,其實 是兵部侍郎或尚書職。侍郎僅有總督巡撫,有時可以是經略,尚書、大學士就至少要 督師或經略了。這些搞不清楚,像下文那樣把督師當作風憲官作推論的,不過就是瞎 說罷了。 : 《大明會典》裡對於犯事的總兵之處置是有嚴格規定的——“凡調度軍馬、區 : 畫邊務、風憲官皆無得干預。其相見相待之禮、尤須謙敬。如總兵鎮守官有犯違 : 法重事。須用體復明白、指陳實跡、具奏請旨。不許擅自辱慢。其軍職有犯。具 : 奏請旨、已有定例。風憲官巡歷去處、亦須以禮待之。”而即便袁大人有“尚方 : 寶劍”也沒有用,因為持有“尚方寶劍”並非意味著想殺誰就殺誰。 : 明代巡按等都奉有"尚方寶劍",具備極大的權威,但卻是只能“大事奏裁,小 : 事立斷”(《明史‧職官志二》卷七十三)。對於地方各省五品以上大員可以據實 : “參糾”,六品以下官員"貪酷顯著者"當即拿問(《大明會典》卷二一)。而毛帥 : 官拜左都督不僅是一品大員,且為東江鎮的總兵鎮守官,還是同樣賜了“尚方寶 : 劍”的節將,袁大人如何能殺得了毛帥? : 按照《大明會典》的明文規定:“如總兵鎮守官有犯違法重事。須用體復明白 : 、指陳實跡、具奏請旨。不許擅自辱慢”可袁大人居然殺了毛帥,這是嚴重的違 : 制,完全是私刑,視國家法典為無物,是完全置若罔聞的自行其事,實屬膽大妄 : 為之舉。 : 崇禎在袁大人出關時分別收回了王之臣和滿桂的“尚方寶劍”,但卻有意沒有 : 收會毛文龍那把。而袁大人的官銜裡只有“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 卻沒有毛帥的東江鎮,崇禎這種安排和部署就是不讓袁大人干涉東江鎮的事務, : 所以袁大人殺毛帥完全是越權,且視皇帝的安排和部署為無物,連持有“尚方寶 : 劍”的欽差都敢擅殺,已經屬於“大逆不道”、“謀危社稷”的重罪,僅此在《 : 大明會典》中就已經屬於凌遲之罪了。 :  綜上所述,袁大人殺毛帥是藐視王法和聖意的大逆不道之舉。 :  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是說袁大人瞎指揮的薊西防 : 御戰。 上面提到的兩個原因,連這篇文章的作者都承認是羅織的,下面這個原因才是袁 崇煥下獄的重點;然而我們對當時的軍事有些概念的話,其實是不會像下文這樣去擠 兌袁崇煥的。 :  袁大人於榛子鎮接到崇禎聖旨,得調度指揮各鎮援兵之權,這個情節也很重要 : ,為薊門守將劉策洗清了不小的冤情,因為後來的解讀多說劉策不會用兵,導致 : 薊門失手後來還冤枉了袁大人……但事實是袁大人獲得指揮權,但卻瞎指揮,害 : 得薊門守將都被連累。十一月初九,袁大人到了薊州順天府。十一月初十,袁大 : 人上疏崇禎,曰:“入薊州稍息士馬,細偵形勢,嚴備撥哨,力為奮截,必不令 : 敵越薊西”。(《明實錄》十一月丙申)其中這個“必不令敵越薊西”是袁大人 : 繼“五年平遼”、“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後又一經典…… 先從這個「必不令敵越薊西」說起;這點其實是辦不到的。鑒於明軍野戰能力的 低落,袁崇煥自己就提過最好的對策是「憑堅城,用大砲」;這也就等於是把戰略上 的主動權拱手交給對方。除非明軍敢於和後金兵在野戰中交鋒,否則根本不可能纏得 住後金兵。 :  袁大人上疏後便開始部署薊州防御。此時,薊遼總督劉策和各路兵馬匯集薊州 : 。薊遼總督劉策駐地是在密雲,昌平總兵尤世威原來是駐守昌平的。十一月初九 : ,劉策率軍援守薊州,尤世威而防通州薊州兩地之間,但袁大人卻將兵力分散布 : 防於薊西各地,他令劉策回守密雲,命尤世威回防昌平,許多史料都記載了袁大 : 人這個部署: : “保定總督劉策兵亦至,令其守密雲。”崇禎二年十一月已丑《懷宗實錄》 :  “保定總督劉策兵亦至,令還守密雲。”崇禎二年十一月已丑《崇禎實錄》 : “令劉策著還鎮,調度諸將,分信防守密雲。”《崇禎長編》 這個部署並沒有錯。既然明軍不能在野戰中取勝,那麼緊守城池就是唯一的對策 ;既然要謹守城池而不是與敵方決一死戰,那把大軍集中在一處當然毫無意義,只會 讓享有戰場主動權的一方更容易攻瑕搗虛。實際上,袁崇煥的部署是這樣的: 「袁崇煥入薊州,以故總兵朱梅、副總兵徐敷奏等守山海關。參將楊春守永平。 游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周宗武守豊潤。游擊蔡裕守玉田。昌平總 兵尤世威仍還鎮護陵。宣府總兵侯世祿守三河。保定總兵曹鳴雷、遼東總兵祖大壽駐 薊州。保定總督劉策兵亦至,令還守密云。」(《崇禎實錄》二年十一月已丑條) 地圖:http://www.zrcx.com/Article/UploadPic/200610/20061016090019212.jpg
這個部署的用意就是在同時加強各城的兵力而已。至於說袁崇煥將兵力散佈於薊 西,那是因為在十一月八日(己丑)當天,「特命孫承宗以兵部尚書兼中殿極大學士督 理兵餉,控御東陲,駐通州」,三河以西的通州及京城附近是孫的轄區。九日,「總 兵楊國棟已駐通州」(《崇禎長編》二年十一月庚寅〈兵科都給事中張鵬雲等條〉)、 「已調保鎮兵二萬駐通州,推大將楊國棟統之」(《崇禎長編》二年十一月壬辰〈兵部 尚書王洽疏〉),這一帶駐兵已有二萬,而袁崇煥入衛的兵力亦不過二萬餘,以加強各 城城防的目的言,三河以東不是很有必要。 :  朝野對袁崇煥戰守布置非議甚多,孫承宗更指出集中兵力緊守薊州三河一線為 : 要務,否則敵人越薊州三河則可直撲北京。事實證明,由於保定兵和昌平兵的遠 : 去,薊州防備兵力嚴重不足,連起碼的偵防也做不到,結果皇太極輕易越過薊州 : 直趨北京,袁大人直到十一月初十四才發覺方提兵追趕,被朝庭寄與厚望的薊西 : 防線竟不經一戰便完全失效。在崇禎得知薊西防線不戰而被越過以後已經對袁大 : 人失望之至,怒斥道:“不先行偵防,任胡騎逞狂!”所以,後來才羅列了以上 : 等等的罪狀。 「薊州防備兵力不足,起碼的偵防也做不到云云」根本是唬爛。十三日金兵東行 時袁崇煥就已經知道並提兵追趕了。 :  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明朝自於謙起就立下了援兵不得進 : 城的規矩,而袁大人帶著和後金議和的喇嘛僧,還要堅請入城,這不是給“擅款 : ”找口實嗎?而且皇太極根本就沒有議和的誠意,作為各路大軍的統帥,在後金 : 軍已經攻打和劫掠到京師的時候還想著“議和”,這不荒唐嗎?其裹挾喇嘛僧堅 : 請入城不是“議和”又為了什麼?而他下獄以後,其部下居然嘩變,兩朝廷和皇 : 帝的命令都不聽,只看袁大人的手書,這完全是養似兵的表現。 皇太極即位初期後金內部的經濟是很窘迫的,這是和議的背景;而後金先是出兵 朝鮮,其後又大舉入塞直逼京師,其實也和其經濟情況有關--和議或者剽掠,不過 是解決經濟危機的不同手段罷了。皇太極或許沒有「誠意」,但和議不失為解決經濟 問題的良策。實際上,此處出兵後金內部是有路線之爭的,所爭在於征討的對象應是 察哈爾還是明,可見只要能緩解經濟問題,劫掠對象是誰反是次要。 :  另外,袁大人的定性文件中,把袁大人出關以後為後金張羅的一切都包括進去 : 了,但就是沒有“通敵”、“謀叛”等字樣,絲毫沒有提及那個虛構的“反間計 : ”足以說明那個“反間計”是滿清御用文人胡謅的,崇禎因袁大人的作為剮了他 : 並不奇怪。 反間計確是有濃厚的小說意味,但當時京師傳言「崇換召敵」(《崇禎實錄》二年 十一月丁酉條)之類的流言也是事實;既然已經起了懷疑,那麼反間計能夠成功也就沒 什麼好意外的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216.218 ※ 編輯: KoujikiOuji 來自: 111.254.216.218 (04/23 23:22)

04/23 23:43, , 1F
推一個,講的很詳細
04/23 23:43, 1F

04/24 00:24, , 2F
寫的好~~
04/24 00:24, 2F

04/24 13:27, , 3F
大推
04/24 13:27, 3F

04/24 13:30, , 4F
04/24 13:30, 4F

04/24 17:06, , 5F
推,前陣子有些人拿竊明糞作說法來辯駁主流論文還挺好笑的
04/24 17:06, 5F

04/25 12:43, , 6F
因為竊明這種說法正合某些大漢沙文主義者的價值觀
04/25 12:43, 6F

04/27 23:53, , 7F
請問袁督師之冤,當時朝中各黨的反應為何?
04/27 23:53, 7F

04/27 23:57, , 8F
我是指:他們對袁的死亡是否該負責任? 責任重不重?
04/27 23:57, 8F

05/20 20:34, , 9F
05/20 20:34, 9F
文章代碼(AID): #1BqRZ9pH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qRZ9pH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