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負雷] 花木蘭....讓人無言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時間14年前 (2010/01/27 19:06), 編輯推噓7(7013)
留言20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MB10 ((---)) 看板: movie 標題: Re: [負雷] 花木蘭....讓人無言 時間: Wed Jan 27 10:39:35 2010 前段心得沒什麼好說的 畢竟每個人看電影注意的地方都不一樣 : 還有從烏龜和小虎練兵時...就覺得很納悶,中國哪時候用盾了 : 中國的武術裡好像也沒有一種是一手拿短劍,一手拿盾 : 我看自從300狀士之後以後每部都要拿短劍和盾當希臘戰士 : 之後果然沒猜錯,盾牌疊一疊...模仿300狀士 : 和柔蘭大戰時更虎爛,拿者盾牌撞來撞去,我在看希臘戰爭片嗎 : 中國的槍 戟 槊 棍..咧? 連游牧民族也拿盾...瞎爆了 但是這裡開始請恕我無法保持沉默 瞎爆的根本是你 講心得沒人會怪你,隨便鬼扯就是欠人電 中國哪時候沒用盾了? 你還知道槍戟槊棍,難道不知道十八般武藝裡面"盾"就佔了一項? 歷史不好沒關係,國文總有念過吧? "大動干戈" 我相信是常常會看到的用語 干戈這詞不知道沒關係我來解釋給你聽 戈: 算是"戟"的前身,"戟"融合了"矛"的刺擊與"戈"的勾殺 東周時逐漸成為長兵器的主流 干: 這就是最早期中國稱呼"盾"的名字,宋代以後以"牌"為主稱 OK,很不幸的我們在成語中發現的盾的蹤影 再來看看有什麼文獻可以佐證的 《山海經‧海外西經》: "刑天至此與(黃)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刑天)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戚以舞" 陶淵明的詩也引用過:"刑天舞戚,猛志固常在" 《禮記正義‧卷三十九 樂記第十九》: "武王克殷反商...。倒載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 名之曰建橐,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 倒載干戈的典故便出自於此,想詳細了解漢朝鄭玄與唐朝孔穎達都有注疏 《論語‧季氏》: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戈於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這很常見,禍起蕭牆的典故,高中的國文教材絕對有這一篇 《詩經‧大雅》: "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杜甫‧寄題江外草堂》: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這些都還只是比較容易找到的古文記載 好了,估燥乏味的國文已經過去 讓我們回到更枯燥的歷史相關 早期的盾牌因為用途分為車戰與步戰用的,大概可以用西漢為分野 車戰用盾較短較窄,是為了在戰車上的有限空間便於使用 而對於防具來說,最大的威脅在於刺擊 集中壓力於一點的攻擊方式遠比刀刃劈砍更有效 所以戰國時步兵用盾開始做成從縱軸突起,以傾斜面分散刺擊的力量 請拿一張長方形便條紙,然後長邊對長邊對折 立起來就是上面所說的那種方盾外形了 西漢時期盾牌的應用更加廣泛 除了沿用先秦的雙弧亞腰形盾,方盾成了比較主流的造型 還有一種正面突起兩端微凹的大型盾牌 也出現了可以格擋亦可衝撞敵人的盾牌 並不是只有希臘才知道要拿盾牌玩碰碰車的 鴻門宴的故事有沒有看過? 請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樊噌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噌,噌直撞入,立帳下。" 《史記‧項羽本紀》: "噌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噌側其盾以撞,衛士撲地,噌遂入, 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眦盡裂" 偉哉,樊噌不但用盾尻人,還一撞就讓衛士仆街,可喜可賀 喔對了,之前有人怎麼說拿盾牌互撞的? 唬爛來著? 讓我們繼續 到了西漢之後,騎兵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戰力 為了顧及騎士在馬背上的限制,單臂可舉的圓盾應運而生 看到了沒,種田的漢人想得到玩騎兵盾,遊牧民族怎麼可能想不到? 宋代《武經總要》將盾分為騎兵旁牌與步兵旁牌 步兵旁牌仍舊是中脊突起造型,有支架可以將牌撐起 騎兵旁牌可以綁在左臂,以抵擋流矢 應該不用我贅述了,中國騎兵裝備戰法的演進向來是學習關外民族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騎兵的蛻變最為明顯 因為民族性的關係,騎射也成了戰場上的主流 各式各樣的護具重甲重要性與日俱增 黑幾咧摸門特,正港的重騎兵就誕生了 騎兵這學問果然還是遊牧民族玩比較有搞頭啊 最後,《唐六典》裡面記載將盾牌分為六種: 膝牌、團牌、漆牌、木牌、聯木牌、皮牌 由名稱就可以大概窺知製作盾牌的主流材料 上數六牌大抵上用材料分類,用途亦分步騎兩種 你以為就這樣結束了嗎? 開玩笑,補刀一定要補到底的啊! 中國武術的確沒聽過有人拿短劍配盾牌的 廢話,戰技與武術本來就是不相干的玩意 拿短劍配盾牌當希臘戰士? 請你搞清楚一件事,希臘羅馬時期的短劍大約60~70公分 中國的短劍大概就青銅時代的殷商比較有在用 戰國以後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過一把越王勾踐的配劍,長度大約55公分 到了秦朝以後,劍身長度普遍拉長,約81~91公分 時間樣式完全沒有重疊的地方,是要模仿個洨?

01/25 01:29,
我也知道,但是中國最常用的是長兵器和弓,所以我說沒文化
01/25 01:29

01/25 01:32,
況且自300狀士之前的片很少帶盾,都是用槍或戟
01/25 01:32

01/25 01:37,
而且中國武術大多都是單刀單劍,偶有雙刀雙劍,戰爭方面也
01/25 01:37
孩子的教育真的不能等 中國從來就沒有什麼兵器是最主流,因為他們各有優缺點,還樣樣不可缺 事情根本不是你想得這麼簡單 相信我,歷史上的戰爭跟你自以為的中國古代戰爭完全不一樣 《武經總要》又要請出來了 請找到卷七的"平戎萬全陣" 這個陣可以很明瞭的告訴你中國戰法是多麼博大精深 首先,請先找到15萬人 然後將他們分為三個部份:前鋒後衛(騎兵)、中軍(步兵)、左右兩翼(騎兵) OK,然後中軍步兵再分成9個小陣 這9個小陣裡面呢,請再分成若干個"點" 每個"點"都由5個"隊"組成,每"隊"配有戰車一乘,兵七十二人 並持弩、槍、刀、箭、牌、拒馬等兵器 看到了沒有?戰爭打得是部隊的配合 誰跟你小打小鬧的耍刀弄槍? 真正打起仗來注意的是兵器間彼此的互補 一個小隊有人用弓弩做遠程打擊,有人拿盾負責掩護隊友 拿槍戟等長兵器的會先接觸敵人,被敵人貼近身前就換拿刀劍等短兵器的人上 並不是只有這個怪名子大陣才是這樣玩 戚繼光的戚家軍也十分講究這樣的戰陣配合 請問你哪一種兵器是主流? 最大的問題是如今各陣法早已失傳,只流於記載 這樣的情況你要電影怎麼拍? 就算拍出來了 一群人拿著雜亂的兵器互尻這種場面能看嗎?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裡,裝備混亂的蘇格蘭民兵與服裝統一的英格蘭軍隊 哪邊的畫面看起來比較有壯觀的美感? 或者亞歷山大裡的馬其頓方陣與雜亂無章的波斯人 哪邊的部隊看起來比較震撼有氣勢? 電影講究得是視覺效果,一支裝備統一的軍隊當然比較能吸引眼光 多想一秒鐘,其實你可以不用被人噓 話題講回花木蘭 魏晉時代有許多墓磚出土,上面的彩繪有畫出小股部隊紮營時的樣子 每個營帳前都立著一戟一盾,所以玩槍盾陣並非不可能 對了,為了避免有的人死不瞑目硬要跳針 偷偷告訴你,"北齊明光鎧陶武士俑",很多隻武士的造型都是連著盾牌的 所以不要再說中國無盾牌了! 這樣子差不多了 再來講一下電影裡面比較BUG的地方吧 其實所謂的BUG在前面都講得差不多了 首先就是盾牌造型不對,圓盾從來就不是中國步兵盾牌的主流 而且魏晉南北朝的盾牌造型更有自己特色 一樣保留了中脊突起的概念並附有支架,但是兩端上下兩端呈三角形 所以外觀看起來是細長的六角形,同時盾面整個向外彎曲 看起來有點像葉片,其實比電影裡的圓盾特別多了 再者就是盾牌的材料不對 中國軍隊規模大,士兵能否全配鐵甲都已經有問題了 要搞到全軍鐵盾光是經濟就不會允許 長久以來木盾、皮盾、藤編盾等都佔了大部分 又因為上述材質怕潮濕,需要上漆防潮 所以大部分的盾牌上面都會有漂亮的繪圖 像這段時期盾牌常畫有獅子頭像,因此又有"金花獅子盾"的美稱 至於長兵器的部分 因為戟與矛(宋代始稱槍)在中國古代都扮演吃重角色 所以無法論定電影中使用長槍是不是有BUG 頂多因為長戟製作繁瑣而讓槍比較普及這樣 姑且講到這裡,我並不是要為花木蘭護航 只是看不過有人發文卻大放闕詞 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最不可取 當然,小弟發文有錯誤的地方也希望鄉民不吝賜教 不然電人電到自打嘴巴也不太好看 以上 : 小花偷溜去洗澡,小虎和小花拉拉扯扯,門獨殺單于... : 主帥身邊沒半個護衛,我看隨便一個刺客就可以結束戰爭了 : 門獨那邊更瞎...殺個單于拿個王冠..游牧民族有王冠... : 然後號令各部族...各族就乖乖聽話...哦...游牧民族不是靠拳頭稱王嗎 : 鐵木真他爸被殺,他都躲了十幾年...區區個門獨拿著王冠就可以號令各族 : 柔然不是走向哀弱嗎? 各族不是都不想打了嗎? : 和柔然對決前的會議讓我開始期待,終於看到兵法,虛虛實實之類的戰術 : 對嘛! 這才是中國戰爭的東西嘛 : 戰爭場面雖然還是很冏但是我還是充滿期待的看了下去 : 然後...乾~哪來的毒龍呀 真他X來亂的,接下來文泰傷莫名奇妙的好了 : 然後在那邊哭天喊地的叫花木蘭...接著緩緩轉過身...我馬上結束這部鬧劇 : 看了好幾部古裝戰爭片,沒一部忠於中國古代戰爭,大部分都是模仿來模仿去 : 一點傳統文化都沒有,倒是末代武士很接近東方戰爭的模式,很有感覺 : 不知道版友有沒有推薦不錯的古裝戰爭片,投名狀 墨攻 見龍 赤壁就不用了 : 另外,我想問有沒有人看過一部日本戰爭舊片,時代大概是德川幕府初期 : 一群武士保護豐臣少主(不是很清楚)逃亡,最後一幕記得很清楚,是一個武士 : 在橋上叫少主快逃,然後一個人殺向大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8.70.244

01/27 19:07, , 1F
板大我轉好了@~@,希望板友們鞭小力一點XD
01/27 19:07, 1F
※ 編輯: MB10 來自: 122.118.70.244 (01/27 19:24)

01/27 19:24, , 2F
其實韓非子就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實商品廣告案例,
01/27 19:24, 2F

01/27 19:25, , 3F
有,之前有鄉民告訴我了QQ
01/27 19:25, 3F

01/27 19:25, , 4F
熊給他忘記這個顯例XD
01/27 19:25, 4F

01/27 19:27, , 5F
很明確說了當時有盾呀
01/27 19:27, 5F

01/27 19:27, , 6F
我剛剛看到原文推文裡就有人提到矛盾的案例了 呵呵 好文推
01/27 19:27, 6F

01/27 19:51, , 7F
那金庸裡面的"24路蜀道難牌"莫非就是盾法XD
01/27 19:51, 7F

01/27 21:58, , 8F
有史料佐證太棒了,順便問一下可否列出其他參考專書?
01/27 21:58, 8F

01/27 22:08, , 9F
 長文賞推
01/27 22:08, 9F

01/27 22:09, , 10F
大推,好精彩!
01/27 22:09, 10F
參考書籍我可能列不出來<( ̄. ̄") 因為這篇文章主要是靠記憶打出來的 裡面混了一堆以前看過的雜書的片段,無從考證... 剩下比較模糊的小細節(對應年代或者出處等)則可以利用網路確定 所以很抱歉,可以拿出來唬人的引用案例都在文章裡了XD ※ 編輯: MB10 來自: 122.118.70.244 (01/27 23:20)

01/28 00:15, , 11F
不過「槍」是從三國時代開始有這個名稱的,不是宋代。
01/28 00:15, 11F

01/28 10:47, , 12F
矛跟槍是不一樣的東西, 矛頭像個套子套在棒頭上, 槍頭像短
01/28 10:47, 12F

01/28 10:49, , 13F
劍, 劍柄的部位嵌入棒裡
01/28 10:49, 13F

01/28 11:12, , 14F
我是記得宋代以後槍與矛好像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
01/28 11:12, 14F

01/28 11:12, , 15F
這樣我好像應該說是送代以後統稱槍這樣@~@
01/28 11:12, 15F

01/28 12:40, , 16F
哈哈 我第一個也是想到『矛盾』
01/28 12:40, 16F

01/28 14:14, , 17F
樓樓樓上,槍跟矛的差別是一個刃部獨立於套筒外另一個則否
01/28 14:14, 17F

01/28 14:18, , 18F
你說的像短劍而劍柄崁入棒者應為春秋戰國時代的鈹。
01/28 14:18, 18F

01/28 14:20, , 19F
樓樓上,宋代亦非槍矛無分,應是長期下來槍大體取代了矛。
01/28 14:20, 19F

01/28 16:29, , 20F
釣出真正的高手了XD
01/28 16:29, 20F
文章代碼(AID): #1BO1u-oa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