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中論]如果抗日失敗,我國歷史學家如是說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竹書紀年)時間18年前 (2005/11/13 10:21),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mansiid (會長是我) 看板: AAAAAAAA 標題: [中論]如果抗日失敗,我國歷史學家如是說 時間: Thu Oct 27 03:22:06 2005 http://a.1asphost.com/chinatownbbs/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80 如果抗日失敗,我國歷史學家如是說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677 更新時間:1/29/2004 文章錄入:admin 〕   雖然本文在設定上是假如中國抗戰失敗200年後的歷史教科書 ,但是也可以作為《論日本列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裂的神聖 領土》加以使用。         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組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各個。 各個少數民族對中國的歷史都作出過貢獻。」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 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的歷史文化是由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共同締 造的。漢族以及各少數民族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對統一的多民族祖 國的形成,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起過重要的作用。以漢族為主體 ,包括和族在內的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與友好往來不斷加強,構成 了祖國民族大家庭中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      在約10萬年前,日本列島和中國大陸是相連的,是大陸架向 太平洋方向的延伸,日本列島的第一批居民就是在那個時候自中國 進入日本的。雖然在約1萬年前由於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漲,日 本列島與中國大陸被海水所分割,但這並未阻擋中國居民向日本列 島移民的腳步。自殷人東渡,數百年來中國移民源源不斷的渡海來 到日本列島,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徐福東渡時達到了頂峰。最 近對日本九州和本州一些古老墓地出土的頭骨對比也證明,日本先 民和中國大陸江浙一帶居民擁有共同的祖先。      這些中國移民與數千年前來到這裡的居民相融合,逐漸形成了 日後的和族。這些移民同時還輸入了鐵器冶煉、稻米種植、醫藥等 技術,極大的促進了我國東北海外領地的經濟發展。直到今日,徐 福仍然作為農神和藥神而受到和族人民的紀念。      和族與漢族同文同種,和族的領導人也始終承認和族是中華民 族的一個組成部分,並接受漢族中央王朝的冊封。在其剛剛進入階 級社會形成國家時,便派使者朝貢(「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 朝賀……光武賜以印綬……倭奴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 見」《後漢書·東夷列傳》),即使是在中原處於分裂戰爭時期,和 族也始終和漢族政權保持著密切的友好往來:景初二年十二月,封 和族領袖倭女王為「親魏倭王」;正始元年,封其為「假倭王」… …和族內部發生矛盾衝突時,也是請求中原漢族領導人予以解決「 倭女王卑彌乎與狗奴國男王素不和,譴倭……詣郡說相攻擊狀。」 顯然,中原漢族領導人很久以來就對和族聚集地採取了有效而實際 的統治。      即使是在中原陷入分裂局面的南北朝時期,和族也始終承認中央 往後草的統治地位,自覺的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多次上書表明和 族政權倭國是華夏的一個地方性政權,順帝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 「封國偏遠.......臣雖下愚,忝胤先緒,驅率所統,歸崇天極,道 遙百濟,裝治船舫,......竊自假開府儀同三司,其餘鹹各假授, 以勸忠節。」詔除武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 軍事、安東大將軍、倭王。 (<宋書.夷蠻傳>      自漢魏開始的漢和兩族人民的友好往來,在隋唐時期達到了新 的高潮。自公元607年和族領導人聖德太子首次派遣小野妹子起,和 族派出遣隋吏、學問僧多人至中原地區朝貢,他們學習了大量中原 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政治制度,並直接導致了公元645年的日本列 島的大化革新。唐朝時期,和族的遣唐吏達到了19次為建立漢和 兩族人民悠久深厚的經濟文化聯繫和傳統友誼,向我國邊疆地區傳 播中原先進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湧現出一大批如阿倍種麻呂 、吉備真備等友好使者。當然,中原漢族方面也有鑒真等為兩族文 化交流作出不朽貢獻的傑出代表。      唐朝滅亡後,和族與大陸漢族的吳越國繼續保持密切的商業往 來,其交往規模在宋朝時期繼續上升。公元1172年,南宋明州刺史 致和族實際領導人平清盛的書信中有「賜日本國王物色」的字句, 該信箋被平清盛接受並於次年覆信並回禮。顯然,漢和之間是屬於 近似於從屬關係的兄弟民族,而非平等的「兩國」。      進入明朝後,和族政權和華夏中央政權的關係日益密切.和族不 僅多次朝貢,(「成化四年夏,乃遣使貢馬謝恩,禮之如制......十 一月,使臣清啟復來貢,傷人於市。有司請治其罪,詔付清啟,奏 言犯法者當用本國之刑,容還國如法論治。且自服不能鈐束之罪, 帝俱赦之。自是,使者益無忌。十三年九月來貢,求《佛祖統紀》 諸書,詔以《法苑珠林》賜之。使者述其王意,請於常例外增賜, 命賜錢五萬貫「)而且在往來文書中也一再自稱為「臣日本國王「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 懼哉。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 「(<明史.日本傳>.而廣大和族人民群眾和絕大部分上層統治人物也 積極的為兩族的友好努力而反對兩族的衝突,當和族政權的實際統治 者豐臣秀吉為掠奪財富而挑起武裝衝突時,「諸鎮怨秀吉暴虐,鹹曰 :「此舉非襲大唐,乃襲我耳。」各懷異志。「,達到了「秀吉不敢 親行「的效果,有力的促進了兩族的友好。      近代,我國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另外一 個重要成員滿族所建立的清朝政權無力抵抗歐洲列強的入侵,在第一 、二次鴉片戰爭中接連失敗,導致我國處於亡國滅種的巨大危機之 中。和族在此緊要關頭體現出中華民族一部分的責任感,積極的參 加祖國的反侵略鬥爭,和我國其他各民族一起,為反擊西方列強的 入侵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並在日清戰爭後,成為領導全中 華(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大東亞」)抵抗西方入侵的領導。      有很多人對日清戰爭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是中央王朝被侵略 了,那是錯誤的。「……國家有這樣一種積極意義,但它還能起這 種作用的時候,有什麼理由要打倒它或不給予同情呢?只有當國家 完全失去抵禦外來侵略的作用,僅僅是一部剝削機器的時候,才應 該由人民起來予以消滅。民眾自己不起來,強大的臨國進來消滅它 ,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凡是腐朽著的東西,碰到發展的東西,必 然被消滅。*的史學者,難道可以同情行屍走肉的被消滅嗎!……今 天看來,不過是家裡打架,一個小兄弟用武力打倒老朽暴虐的大哥 ,替大哥管理家務,管得好壞,另當別論了;打倒老朽,管理家務 ,本身總是一件好事。」      在這場戰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舉著「大明遺民「的旗幟,自發 的組織起來歡迎日軍。以李鴻章、方伯謙為首的愛國志士為了能夠 最大程度的削弱滿清的腐朽同志在這場戰爭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日後有不少有識之士也清楚的認識到了這點,他們指出「你在明朝 ,倭奴國人和後金國人,哪一個象兄弟,哪一個象鄰居?別忘了還 有一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倭國當時在文化上接近中國,屬於同 一個文化圈。」而早在明朝末期,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了和滿 族軍隊作戰就曾多次向和族請求援軍,再一次證明了和族也是我國 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和族還在日露戰爭中擊敗了窮凶極惡的沙俄侵略者,該戰爭與 清朝初期的雅克薩之戰一起,為維護我國東北邊疆的穩定和祖國的 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同志對這次戰 爭給予了高度評價,稱這是「進步的先進的亞洲給予落後反動的歐 洲以無法補救的打擊」「兩個革命的社會民主黨的代表……直率的 表示他們同情擊潰俄國*制度的日本」。這再一次證明了和族「在歷 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列寧《論旅順口的陷落》) 。      列寧同志也說過:「不能認為凡是『合併』別國領土就是兼併 ,因為一般來說,社會主義者是同情剷除國界和建立更大的國家的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向社會主義者第二次代表會議提出的提 案》)。      日露戰爭結束後,和族開始向滿洲地區大量移民的「50萬移民 」計劃。通過該計劃大量拓懇團來到滿洲地區從事生產活動,極大 的促進了我國的民族融合。但必須指出的是,在該融合過程中,也 有一部分滿洲原駐居民的土地被作為「無主荒地」而被和族徵收, 這和清初滿族的圈地運動一樣,給生產力帶來了一定的破壞,給廣 大勞動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和族政權還通過投資滿 鐵等工業,對開發我國滿洲地區的經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特別指出的是,當時和族政權還通過黑龍會等組織向孫文等革 命家提供了大批經費、軍火等援助,間接的導致了封建制度在中原 地區的結束,有力的推動了漢族聚居區的社會進步。      但遺憾的是,在孫文死後,繼承民國領導地位的蔣介石執行了 一條對內*獨裁鎮壓人*動、對外(尤其是對英美等西方列強)出賣 國家主權的反動路線。為了給全體中國人一個清潔的政治環境,和 族不得不派遣軍隊進入大陸地區,其性質和滿族入關消滅腐敗的明 朝政權是一致的。      ……      和族發動的大東亞戰爭,結束了我國分裂的局面,把朝鮮、流 球、菲律賓、越南、緬甸、印度、印尼等統一了起來,為我國多民 族統一國家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戰爭中,和族決定遷 都到滿洲地區。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就像忽必烈遷都北京那 樣,標誌著和族政權成為了中國的又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中央 政權。      要指出的是,和族融入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過程並不是溫和的 如田園詩一般自然而然的,而是伴隨著陣痛的如暴風驟雨般激烈的 ,其間也發生了如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悲劇。但要特別說明的是,「 殘酷的鬥爭是和民族的融合同時進行的,鬥爭完成了也就是融合完 成了」(範文瀾《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鬥爭與融合》),民族鬥爭是 民族融合的必然過程,歸根到底還是民族融合,其性質與滿人入關 後在江南地區發生的一系列不幸事件是相同的。      當然,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常常是經過民族戰爭 和民族壓迫來實現的,而非各民族平等、自願的聯合的結果。各個 民族之間的互相同化,常常和統治階級所強迫推行的民族同化政策 是分不開的。這種通常以鐵血形式表現的民族壓迫造成了很深的民 族隔閡,給各族人民的團結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大東亞戰爭和我國歷 史上其他幾次大的民族衝突一樣,就短期而言,中華民族個部分都 遭到了嚴重的損失,生產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作為民族融 合的必須過程來看,對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損失是暫時 的,利益是永久的。      列寧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不只是要消滅人類分為許多 小國家的現象和各民族間的任何隔離狀態,不只是要令各個民族互 相親近,而且要讓各民族融為一體。」一般民族的融合,是人類社 會的巨大進步,因此,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對此應採取熱烈的歡迎 態度。只有以此為思想指導,才能正確的認識包括和族在內的我國 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問題。 -- But I, being poor,have only my dreams; I have spread my dreams under your feet; Tread softly because you tread on my dreams. - W.B. Yeats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59.113.130.33

10/27 03:32,
文中範文瀾之"範"為轉碼錯誤.實為"范"
10/27 03:32

10/27 04:00,
這是哪國寫的? 對岸同胞嗎
10/27 04:00

10/27 06:21,
借轉^^
10/27 06:21
drinking: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7 06:21

10/27 08:08,
這應該是中國那邊寫的
10/27 08:08

10/27 08:09,
很多地方有錯誤
10/27 08:09
Hag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7 08:13 IamKindaich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7 11:11

10/27 13:58,
麻煩指出一兩個吧...
10/27 13:58

10/27 14:56,
歷史學家不會作這種"假設"軍事專家才會…
10/27 14:56
smy:轉錄至看板 bluefaerie 10/27 20:04

10/27 22:41,
虛擬歷史: 論歷史的混沌理論-尼爾.弗格森(NYU歷史系教授
10/27 22:41
ct1: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0/27 22:46 Phuv:轉錄至看板 Phuv 10/30 20:10 foxzgerald:轉錄至看板 foxzgerald 11/09 13:35 qilai: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1/12 13: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98.37 ※ 編輯: qilai 來自: 61.228.198.37 (11/13 10:24)

11/13 13:51, , 1F
諷刺的不錯
11/13 13:51, 1F

11/13 18:04, , 2F
中肯…
11/13 18:04, 2F

11/13 20:20, , 3F
有tigerblue到
11/13 20:20, 3F

11/16 15:35, , 4F
那為什麼打勝仗的日本會變成列寧式共產主義的國家..?失敗
11/16 15:35, 4F

12/13 21:14, , 5F
因為當時日本帝國國內的左派勢力也很強
12/13 21:14, 5F
文章代碼(AID): #13TgCQh7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