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終見曙光!? 以數據凝視表演藝術的回溫

看板Drama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3周前 (2024/05/22 16:13),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par.npac-ntch.org/tw/article/doc/GWDC1GGKSG 文字|高竹嵐 終見曙光!? 以數據凝視表演藝術的回溫 2023年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及消費行為觀察 2023年,台灣表演藝術總算完整脫離為期3年的COVID-19疫情,似乎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 的階段。除了長銷定目劇等持續發展,更出現了如《勸世三姊妹》開售全面秒殺的現象, 乃至於臺北市文化局宣布設立「臺北戲劇獎」,似乎呈現了台灣當前表演藝術的「榮景」 。但這個感覺,是否真的反映台灣表演藝術的真實情況?或者,反映到什麼程度? 以下僅透過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之數據,以量化方式更細 緻地檢視台灣表演藝術「蓬勃發展」的狀況。必須強調,此數據僅能代表系統內部的銷售 狀況,不能直接推論至全台各售票平台,乃至於非售票藝文活動之發展。 2023年,台灣表演藝術總算完整脫離為期3年的COVID-19疫情,似乎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 的階段。除了長銷定目劇等持續發展,更出現了如《勸世三姊妹》開售全面秒殺的現象, 乃至於臺北市文化局宣布設立「臺北戲劇獎」,似乎呈現了台灣當前表演藝術的「榮景」 。但這個感覺,是否真的反映台灣表演藝術的真實情況?或者,反映到什麼程度? 以下僅透過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之數據,以量化方式更細 緻地檢視台灣表演藝術「蓬勃發展」的狀況。必須強調,此數據僅能代表系統內部的銷售 狀況,不能直接推論至全台各售票平台,乃至於非售票藝文活動之發展。 總體數據的成長 2023年系統總銷售金額為15.7億元,扣除電影、展覽等非表藝類節目後,仍有15.4億元。 此金額已經超越疫情前的最高值,亦即2019年的13.4億元。考慮到近年來如口袋售票等其 他售票平台的興起,在有若干團隊與節目移至其他售票平台銷售的情況下,系統的總售票 金額仍較2019年成長了近15%,就此觀點,台灣表演藝術的整體產值確實有大幅成長。 然而注意到,2023年系統內的表藝節目總場次(6729場),其實與2019年的總場次(6677 場)相差無幾。換句話說,當總銷售金額有近15%的漲幅時,總場次的漲幅不到1%。這意 味著,系統內不只是總銷售金額增加,分到每一場演出的產值也增加了。換言之,金額的 增加並不是因為場次增加,而是在大約相同的場次數量下,每一個演出場次能產出的平均 產值增加了。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系統內表藝節目的銷售張數(188萬張),其實是低於 2019年的195萬張的。賣出的總票數變少,但賣出的總金額變高,意味著每一張票帶來的 平均產值增加了。換言之,「平均」票價變高了。 各類別節目之成長差異 然而上述的票價成長,並非平均分配於各節目類別。在給定相同場館大小(註1)的條件 下,2023年多數節目類別的票價中位數都高於2019年。其中,大型場館的音樂劇票價中位 數,從2019年的788元,增長到2023年的1053元,成長約三成。大型場館的舞蹈節目票價 中位數,更是從2019年的580元,增長到2023年的977元,大幅成長了近七成的票價。此成 長當然與近年來的物價指數成正比,但票價成長是否全然來自物價指數的成長,尚待進一 步釐清(註2)。 況且,也不是所有的票價中位數皆成長。舉例來說,小型場館節目之票價中位數,2019年 與2023年大體持平。而在大型場館,非音樂劇的戲劇類節目票價中位數,則由2019年的 967元下降至2023年的799元,跌幅近20%。這是否與若干團體與節目移至其他售票系統等 因素有關,亦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上述討論似乎顯示音樂劇之成長大於非音樂劇之戲劇類,但這也僅限於票價中位數 。若改考慮各場演出的售票率中位數,大型場館的非音樂劇戲劇類演出,從2019年的65% ,成長到2023年的72%。反觀大型場館的音樂劇演出,從2019年的65%,下滑至2023年的 61%。換言之,台灣音樂劇雖然產量劇增(自2019年之362場大幅成長至2023年的676場) ,音樂劇票價中位數也大幅成長,但並不意味著音樂劇在售票率上有優勢。值得一提的是 ,大型場館的舞蹈類節目,售票率中位數由2019年的59%,大幅成長至2023年的72%。 文化幣與會員成長 2023年底,系統會員(註3)已成長至82.6萬人,比2022年的54.6萬人大幅成長28萬人, 漲幅達51%。除會員人數增長外,會員亦有日趨年輕化,其中18-21歲之消費會員(註4) ,佔2023年全體消費會員的7%,較2022年的4%大幅成長。 此或許與文化部之青年席與文化幣政策有關。以文化幣為例,2023年文化部成年禮金計畫 發放18至21歲青年每人等值於新台幣1,200元之文化幣。相對應的,我們也觀察到,在此 年齡區間且在2023年有消費的22,192名會員中,有18,212名會員有使用文化幣進行消費, 占比達82%。就此觀點,文化幣確實有帶動青年的某部分表演藝術消費。 然而,帶動當期的消費,是否有因此培養新觀眾,以及進一步帶動後續的表演藝術消費意 願?針對此點,我們觀察上述的18,212名會員,其中共有約66%的人在使用文化幣前是沒 有在系統中有消費的,此可以視為文化幣帶來之新觀眾的指標。而在這66%的新消費者中 ,有約9%的會員在使用文化幣後,有持續在系統內消費,此可以視為文化幣培養出有後續 表演藝術消費意願的人數指標。至於此人數是否符合文化幣之投資效益,則超出本數據分 析可評估的範疇。 總結:不對稱之產業成長 綜上,透過數據,我們可以明確觀察到台灣表演藝術整體的產值成長,並更進一步定位其 為售票單價上的成長,而非場次的成長。而從會員面,我們也觀察到在文化幣政策下,年 輕消費者之增長。同時也需要留意,以上的成長對於不同類別的節目並非對稱的,如大場 館非音樂劇戲劇類節目的票價中位數下跌。對於若干節目類別之既定印象,也不必然與現 況吻合,如大場館音樂劇節目售票率的下滑。如何透過數據釐清產業「蓬勃發展」的現況 與細節,進而評估如青年席、文化幣,乃至於「臺北戲劇獎」等政策之後續效益,將會是 能否延續當下的成長,並全健全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供需雙方的關鍵。 註: 本次數據分析將可售座位數不足200、200至799、800以上的節目,分別視為小、中、大場 館節目。 透過線性回歸模型,當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之對數、場館大小與節目類別,足以解釋85% 的票價中位數之對數,且對應消費者物價指數之係數顯著大於0。 此處會員為OPENTIX售票系統會員,而非廳院迷等兩廳院會員。 此處的消費會員,指在當年度有消費至少一次之會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716365613.A.4DA.html

05/22 23:35, 3周前 , 1F
文化幣不曉得能不能向下到更小的小朋友,想帶姪子去看花
05/22 23:35, 1F

05/22 23:35, 3周前 , 2F
露露,赫然發想買(小朋友)的位置只能用文化幣購買......
05/22 23:35, 2F

05/22 23:36, 3周前 , 3F
發現(上面錯字)
05/22 23:36, 3F
文章代碼(AID): #1cJQajJQ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