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2016簡單回顧

看板Drama作者 ( OE )時間7年前 (2017/01/27 23:22),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6對我來說是個大變動的一年,下半年搬離了熟悉的城市, 離臺北又多了一個高鐵站,看戲成本上升,但收入不增反減, 於是進劇場的次數比起前兩年,簡直可說慘不忍睹。 2016年以非常林奕華《恨嫁家族》起始。 一票光看他們飆戲就心滿意足的可以不在乎劇情(?)的演員, 讓我拋棄了當年因《賈寶玉》而對林奕華產生的恐懼。 因為故事很民視,所以不太需要動腦,十分容易入戲,算是對林奕華小小改觀。 (但還是怕他的作品哈哈) 接著是在小巨蛋演出的「舞王2」。 我必須很老實的說,我看不出這故事和《火焰之舞》有什麼不一樣QQ, 不過愛爾蘭的音樂配上踢踏舞的節奏,依然令人很興奮就是了。 二月只有一場在TICC的「法式音樂劇演唱會」。 整場演出的選曲讓人心滿意足,除了熟悉的Notre Dame de Paris及Romeo Et Juliette, 最驚豔的是Le Roi Soleil的曲子,這一年來已經在Spotify聽了至少三百遍! 可惜當天Cyril的狀況不太好,幾首歌的表現都不盡完美。 三月初託朋友的福,有幸欣賞故事工廠《男言之隱》在新北藝文中心的演出。 但我只能說,故事工廠真的不對我的味orz。 不止這檔演出,創團作《白日夢騎士》也是使我坐立難安,從此只好對這團敬謝不敏。 原本TIFA購入了Py的《李爾王King Lear》、當代傳奇的《仲夏夜之夢》、Sidi Larbi的 《米隆加Milonga》以及Hofesh Shechter的《Sun》。 但忘記什麼原因,我竟把後面三檔演出都賣掉了,我到現在都記得自己很期待《米隆加》 和《Sun》的說…… 第一次接觸Olivier Py的作品,他將這四百年前的鉅作詮釋地令人耳目一新, 我對全場高掛於舞臺的那句:「Ton silence est une machine de guerre.」至今仍印象 深刻,它成為《李爾王》極好的註解。 五月是首次踏入勇氣即興主舞台,也是首次參與即興演出。 勇氣即興的《即興果醬》讓觀眾不只是看戲,更是創作者。 這樣的表演形式,十分考驗演員的默契與機智,推薦各位挑一場深夜演出,盡情享受與全 場同樂的快感。 時序來到六月。 耳東集團的《服妖之鑑》是我今年最喜歡的演出(喜歡到要加底色強調一下XD)。 女神俊俏的男裝扮相使人心跳加速、念念不忘,實在太適合加入寶塚當男役了啊~ 局長一角在大環境底下的身不由己,準確傳達了他們在社會上的難以立足, 他們只是想做自己,怎麼就那麼難呢? 在最後一景裡,演員用口紅塗滿雙手以象徵鮮血淋漓、千瘡百孔, 那個畫面,非常非常震撼。 七、八月因為加入了NTLive第一季,欣賞的作品數量是全年之最。 七月初進水源劇場觀賞了仁信合作社劇團《西遊演義》。 當初應是為了演員買票的,但這檔在我腦海裡所留下的宛如飛鳥掠過天邊,我甚至不記得 自己看過這場戲囧! 七月底則是我城劇場《我記得……》。作為創團作,這齣戲毋寧是成功的。 幾名演員的好默契及硬底子,讓作品行雲流水,觀眾大呼過癮。 我們都青春過,也夢想過,只是在接受社會的洗禮後,那些小小的夢,成為泡沫的大概都 多於成真的。 《我記得……》也許想喚醒觀眾的小時候,問問觀眾:「你記得嗎?」 記得當年的自己、記得年少的堅持嗎? 我的NTLive由《哈姆雷特Hamlet》開場。 這大概是我看過第四、五、六、……不知道第幾個版本的Hamlet,因為對劇情大概熟悉, 所以有更多空閒欣賞舞臺設計與調度,舞臺機關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好嘆為觀止啊!! 不過可能多數觀眾是衝著Benedict買票的(好吧我也是),也或許畢竟是在電影院播映, 看舞臺劇旁邊一直傳來嗑爆米花的聲音,讓我花了好多時間調整心態orz。 第二場NTLive則是《李爾王King Lear》。 由於幾個月前才剛看了Py的版本,忍不住兩相比較,我個人比較喜歡Py的詮釋~ 而且在等這場之前,還有一小段空檔,所以看了《樓下的房客》打發時間,結果我被嚇得 半死,根本沒心力再好好看戲= =a。 接著是由Rory Kinnear擔綱演出的《奧賽羅Othello》。 2014年的TIFA,阿姆斯特丹劇團也帶來了一版《奧賽羅Othello》,我很喜歡在該版本中靈 活調度的透明房間,窺視感十分強烈。 而在這版的演出中,導演則運用了許多貨櫃(?)切換場景,或為房間、或為辦公室, 轉場十分流暢。最喜歡轉場流暢的戲了~ 最後則是《科利奧蘭納斯Coriolanus》。 也許是因為這檔是小劇場的演出,這是我在NTLive第一季中最喜歡的作品。 我並沒有看過Tom太多的表演,純粹覺得這男生挺養眼的。算是在這齣戲領受了他的演技, 還記得自己看一看覺得Coriolanus太討厭了,很想賞他幾巴掌XD。 (最喜歡的結果只寫了三行) 八月裡最令人期待又最令人失望的大概是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我真的是期待了大半年啊這齣戲!! 難得的經典重演,結果不知道是敗在場地還是其他難以言說的尷尬? 我對這場的印象只剩下走出國父紀念館的腰痠腳軟屁股麻…… 九月被台南人佔領。 首先登場的是《安平小鎮》。 曾經看過這齣戲在公視的播出,也欣賞過同劇本的果陀劇場《淡水小鎮》,我想是安平的 韻味更勝淡水,我個人比較喜歡《安平小鎮》。 整場演出最令人驚喜的是演員們的人聲音效,投影的老照片則使人對老安平心生嚮往,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我認為朱宏章對舞台監督一角有些難以駕馭,可能是他的台語少了一 點味道吧!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李維睦滿適合擔任這角色的~ 接著是《Solo Date》。 《Solo Date》……就是蔡柏璋啊(誤)。 這個劇本其實並不特別,是不少科幻故事的腳本,但它以及科技元素放在舞臺上,就顯得 格外有趣。蔡柏璋相當會利用自己的專長,語言及聲音算是他的強項,他在這作品裡將其 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快來到十月。 光輝十月裡我殷殷期盼著《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Et Juliette》。 他們第一次來台演出的時候,我完全沒做功課就進劇場了,沒想到驚為天人,從此打敗 聖母院,成為我最喜歡的法國流行音樂劇。 因為對國父紀念館的音響不抱什麼期望,所以也沒有失望,反而還有點訝異當天的表現。 話說最後Encore的Avoir 20 ans和Verone真的是太high啦,就是喜歡他們這種演唱會的風 格XD,Spotify繼續無限輪播~ 2016年以NTLive第二季結尾。 相比起第一季的大製作,我更喜歡第二季經典卻精緻的風格。 這季由《欲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拉開序幕。 曾在2014年台南人的春天戲水中看過以此劇本為基礎解構的《姊夠甜.那吸》, 但並未好好的、認真的看過這齣戲。 印象中,春戲那版的Blanche並不令人窒息,但Young Vic版本的卻讓人好壓迫。 接著是《女王召見The Audience》。 我很喜歡這個作品,是兩季NTLive中最喜歡的演出。 Helen Mirren對女王的詮釋簡直爐火純青,彷彿真實的她就是這麼對首相們說話的。 故事用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時事)牽引,在West End欣賞的觀眾,總能找到編劇藏在劇 本裡的幾個巧思。 戲與人就這麼連結了。 因為沒有太多的背景知識,所以聽見觀眾們的笑聲總覺得有些懊惱:啊啊啊啊我為什麼不 懂你們在笑什麼!! 第三齣則是《天窗Skylight》。 故事充滿了階級與正義的矛盾,人們都想過上好的生活。當理想的生活與自己遙不可及, 便忍不住產生怨懟,又或是說服自己這樣更「親民」。 走出影廳,我也忍不住自問,自己是否也一邊痛斥著上流社會與資本主義的壓迫,一邊期 待著一頓豐盛美好的早餐? 然後我看著Bill Nighy,一直想到Harry Potter囧。 最後是《橋上一瞥A View from the Bridge》。 還記得自己記下這麼一個隨筆:我不喜歡這劇本裡的任何一個角色。 因為不喜歡故事裡的人物,所以我也不喜歡這齣戲。 只記得舞臺很簡單,讓人專注於演員的表演。 2016年便以National Theatre Live畫下句點。 很喜歡這個構想,讓好戲被更多人看見。我們也得以省下機票,欣賞到各地的演出。 希望威秀能持續引進他們的節目,從而吸引更多人進劇場!! 每年都有遺珠,今年最大的遺珠莫過於《百年孤寂》了。 到現在都會罵一下自己:你當初怎麼沒買票!你怎麼沒去鹽山! 嗷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72.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485530567.A.CE3.html

02/02 19:58, , 1F
橋上一瞥的角色真的都很令人煩躁呀 不過舞臺設計和走位等
02/02 19:58, 1F

02/02 19:58, , 2F
很棒
02/02 19:58, 2F
文章代碼(AID): #1OYsN7pZ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