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歸去來兮-曉劇場 燕子

看板Drama作者 (shafiyan)時間11年前 (2012/11/02 02:0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其實這是我朋友寫的,個人覺得深有所感, 除了寫中了一些我的感覺,也有一些我沒看到的觀點, 本來叫他自己來發文,不過由於他非鄉民, 所以取得他本人同意後, 由我替他把它貼上來與各位大大分享。 --------------------------此分隔線以下為其正文-------------------------- 其實這齣作品早在兩年前於曉劇場藝文空間搬演過, 只是當時本人鑑於工作因素,無法前往觀賞, 因此當我得知這部作品即將於國家實驗劇場重現時, 興致未曾抹滅的我,特地選了最末場觀看, 那天,台北陰雨綿綿。 這次並沒有開演前宣導, 因此我大概也猜到不會有演員謝幕的畫面, 這是一部相當特別的作品, 包括一開始工作人員負責引導觀眾分批搭電梯, 卻發現前方放了一個很大的電視螢幕,與電梯門口呈直角配置, 螢幕上則是顯現所有等待電梯的觀眾, 然後又發現犯人混在人群中,跟著觀眾一起搭乘電梯, 還有兩名扮演記者的演員,沿途不斷對低頭不發一語的犯人進行激烈提問, 而那些問題與我們平常所見的新聞並無二致,那時我才驚覺,演出早就開始了, 我們也成了劇中角色,也許是簇擁的記者群,也許是警方戒護人員, 但也許,我們就只是一般隨著記者播報內容而直接反應情緒的民眾, 那些平常說著「真的好可憐喔」、「這個社會好亂」、「那個人好殘忍」後, 直接轉台的民眾。 不知道為什麼,一想到這裡,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舞台設計耐人尋味,現場散亂著許多印著社會新聞的紙張, 甚至還有小布偶、衣服之類的家居物件, 兩旁的階梯狀觀眾席,夾出一條連接兩個舞台區塊的通道, 其所代表的是受害人家屬(被害女學生的母親)以及嫌犯所隸屬的領域, 由於整個空間散發著一股龐大的能量, 因此讓我驚覺中間的走道區似乎代表某種意象連結, 至於在觀眾席上,還有散亂的椅子, 工作人員與團長也適時提示觀眾可自行調整座位, 直到進入正劇後,我才發現這個設計的真正意圖。 演出模式以兩區塊的狀態去互相穿插, 由於曉劇場的意圖非常強烈,讓我習慣性地產生防備, 因此在嫌犯於被害人腳踝上栓起鐵鍊、不斷毆打被害人的第一階段,我忍住了, 但當狀況移到母親的區塊時,柔和的燈光、音樂, 不斷看著新聞,關注警方搜索成果, 那柔軟的力道直擊心防,竟讓我不禁潸然淚下。 如果仔細回想,會發現母親周遭的擺設,都是由他自己去搬運、調整的, 這不就跟觀眾在正劇開演前自行調整座位的舉動一樣嗎? 這再次印證了我前面所說,其實我們都是這齣作品的一部分, 正做著與劇中角色相同的事。 任何突如而來的事件,我們稱之為事故或是意外, 但導演卻透過特殊的呈現手法,不斷提醒觀眾這種綁票、強盜勒贖的社會案件, 並不是一個突發事故,也就是媒體通常會選擇性忽略的犯人視角, 包括數不清多少次的警笛呼嘯而過,讓嫌犯的恐懼日趨增強, 幫凶(嫌犯女友)也因為一直沒收到被害者家屬的匯款, 甚至親眼看見這個身為自己男友的嫌犯,數次欲侵犯被害人, 進而從原本還帶著些許憐憫、動機「單純」的狀態,愈加狂暴, 最後終於加入凌虐被害人的行列。 這些情緒的累加,是無法從大多數的新聞描述上讀到的, 因為媒體對於犯人,通常只圖個千夫所指、罪無可赦、天誅地滅的結論, 然後呢?沒別的了。 也許有人會問,對於凶手需要去了解這麼多嗎? 我只想問,為什麼不呢? 我們看到媒體所陳述的各階段結論,卻很少人去想過「泯滅人性」的成因, 正如前面所言,綁票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突發事故,還是一段長時間狀態, 不只對被害人及其家屬,對嫌犯也是如此, 嫌犯可能就只為了錢,但他可能沒想過這麼作的後果, 包括這段時間的不安穩、焦慮,不斷折磨著嫌犯(個人認為是另一種形式的現世報), 一點一滴將理智和人性啃食殆盡,最後瘋狂了、撕票了, 讓被害人、一個甚至數個家庭連同自己,萬劫不復。 這是個相當可悲的事情,然而去理解這些,並不是要觀眾去憐憫, 而是要去想「為什麼」,這個情形,也同樣套用在記者身上。 據我所知,有些觀眾同樣有著與記者類似的淵源或背景, 不知對這兩名劇中記者的呈現有何感受?刻板印象?或者換個直接的說詞:偏見。 那麼,為什麼呢?為什麼劇中記者是這種呈現呢? 為什麼其他觀眾會心有戚戚焉呢?或許,這不是偏見呢? 在新聞訴求一切以聳動標題吸引大眾關注的現今, 也聽過記者們為自己辯護「不得不為」, 但對於一般大眾來說,記者終究還是作了這些事,很少人會去問為什麼, 正如前面提到,很少人會去探究凶手的情緒累積,這箇中意味,值得沉澱反思。 兩區塊中的通道,是莫名的連結與橋樑,甚至可能是奈何橋, 全劇在女兒牽著母親遠去、導演獻上玫瑰花之後、燈光漸亮下結束了, 之後的座談會, 我看著在劇中被蒙眼而無法辨識接觸者是誰、聽到一點鐵鏈聲就驚叫的女演員, 說著自己所受苦痛不及受害者的萬分之一,而自己的角色卻有著重大的使命, 突然,我又感動落淚。 這是一齣無法變成文本、也無法用一般研究文本的邏輯去理解的作品, 全劇由情緒甫以少量台詞去做堆疊與事件推演, 為了精準地表達情緒,而去放掉對口條的一味執著,是很自然的處理方式, 也讓這部作品不淪為單純的「戲」, 而是把整個過程當成「事件」去探討,突顯了曉劇場的真誠。 另一個值得讚許的點,是演出時利用《笑忘書》這首歌,去串聯四個角色的狀態與心境, 對創作者而言,能夠創新固然值得嘉許, 但能從既有元素中找出不同於原有元素的演繹方式,卻更是難得可貴, 這代表創作者不是只會沉溺在自己的世界, 而是去認真感受生活周遭的點點滴滴,進而異中求同,我對此表示讚許。 我聽到一些觀眾說自己總是無法看清楚所有事件過程的聲音, 卻想著這麼一部運用許多暴力、大肆裸露元素的作品, 導演選擇讓觀眾不去綜觀全局,不也是一種貼近現實、不讓觀眾過於上帝視角 (個人認為擺設大鏡子已是最大極限,不宜再多)的手法嗎? 曉劇場試著避免可能讓觀眾嗜血的用意,我確實收到了, 而我相信有許多觀眾,也像我一樣,並不以嗜血的角度以及心態去理解這部作品, 所以,我獻出了眼淚、獻上了掌聲。 曉劇場,你們真的做到了,期待能看到你們更多的作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54.242 ※ 編輯: nataraja 來自: 118.167.154.242 (11/02 02:40)

11/02 02:40, , 1F
推 這戲帶來蠻多思考...
11/02 02:40, 1F

11/04 23:29, , 2F
推~
11/04 23:29, 2F
文章代碼(AID): #1GahgbL1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