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南人《金龍》,松菸週六場

看板Drama作者 (一切都好)時間11年前 (2012/08/12 02:35),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金龍130分鐘無中場,很挑戰演員的體力與能量, 週六場戲約演到2/3時開始有人走掉, 那時剛好也是場上演員能量最低的時候。 現場可以飲食是很好的事情,能量很低時吃一吃真的有幫助。 亮點:燈光很正、舞台很正、現場音樂更正。 缺點:當戲有一百三十分鐘長時,演員的身體慣性會一覽無遺。 演員:陳彥斌全場能量維持較好,身體也好看,跟朋友同聲:「如果做戲會想找他!」 看完戲以後,朋友跟我說:「我要想一想。」 她說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戲(仔細回想還真的是!可見真的完成度高, 順順地帶過去沒有哪裡讓人覺得技術特別需要檢討,扣掉某顆電腦燈要亮不亮‧‧‧) 但不知為何明明完成度很高但沒有什麼點被打到。 我們討論了一陣子,結論之一是,這就真的是一部寫給德國人看的戲, 對台灣人而言還真是不容易找到被打的點XD。 場地與舞台設計對演員而言很挑戰,舞台深度極深, 金屬高台又讓高台後某些特定角度(躺在地上XD)的聲音傳不到觀眾席, 一開始快速把鐵餐盤互相傳來傳去很令人振奮! 演員一起跳下高台的速度跟呼吸我也覺得很不錯。 以一個劇場門外漢觀眾的角度, 這戲可能技術層面上的啟發比戲本身要深很多, 往往在專心看高台上發生什麼事時,猛一回神發現, 咦,原本掉在後方的物件不知何時消失不見了XD。 因此雖然道具零零碎碎很多而且都丟來丟去, 舞台在視覺上還是挺乾淨的。 (但我坐第十排可能也有影響, 第一排觀眾跟最後一排或許視野感受會差很多。) 燈光對我而言極度加分,而且打得乾淨無比! 雖然最後小朋友死掉時打得燈讓我有種「哎呀怎麼又來了,死人必用紅燈」的感覺, 但至少打在牆上的效果很好,色彩也不慍不火(再紅就太煽情)。 音樂設計是台灣人,不知道在德國是怎麼玩這戲, 但我真的覺得這位音樂設計兼演出者真的是幫金龍加了大約兩千分吧! 如果德國人看得版本沒有這位音樂設計,我只能說哎呀我們真是賺到了, 中間有一度設計爬上台時其實我很想笑, 看得出來他爬得好辛苦,卻依然不受影響地演奏著, 這種精神太令人感佩! 仔細想想我覺得舞台燈光音樂都對這文本算是有加乘效果的, 扣掉松菸場地真的很吃聲音能量這檔事, 究竟是哪裡的調度讓我覺得有點不耐煩?哎呀‧‧‧我還沒想出來。 整場戲對我而言比較困擾的事情是肢體, 仔細看看工作人員名單,還真的沒有肢體指導。 是說這問題似乎在節目單已經說明了(以下節錄吳政翰的排練日誌): 從上個星期的排練中,我發現,導演有時要求演員們去揣摩特屬於每個角色的肢體和語言, 有時卻沒有,這點讓演員們相當困擾。朱宏章表示了他的不確定感,不知何時該扮演自己, 何時該扮演角色,其他演員也有一樣的感覺,演起來也覺得有點不太踏實。 雖然導演的回答是他並不希望統一的邏輯,想要避免單一規則,重要的是「如何讓每一景產 生最大的戲劇能量」,但看戲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因為避免單一規則而產生最大能量,而且 還因為戲很長因此讓我可以對演員的肢體斤斤計較。例如,一開始我覺得李邵婕是個亮點, 到最後卻因為她在每個角色的詮釋上大量運用同樣的手部動作表達而感到困擾無比。又或者 一開始我覺得朱宏章也是個亮點,到最後演barbie fucker那一段時,老實說我真的覺得有 種詮釋上柿子挑軟得吃的感覺,尤其是聲音上,是可以找出一個真正適合這位空姐的聲音, 而不會讓我覺得有點‧‧‧(難以形容覺得太過輕鬆)。 我想這也是演員功課的問題吧,假如導演沒要求,那演員該怎麼辦?而且導演聽不懂中文, 到底是要怎麼工作才能確定這是彼此能給以及想要的? 幸好劇本翻譯經常在劇場(或者是時時在劇場?), 而且還有助理導演在, 這好像還是我第一次看劇場導演是外國人而演員都是台灣人, 而且導演不太會講英文的狀況‧‧‧ 如此想來突然對演員多了幾分同情,這真是不容易工作的一齣戲啊~~~ 總之,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陳彥斌到最後變成我心目中的最大亮點, 大概跟他自己也是安娜其的的實習舞者有點關係, 對肢體的控制以及表達思考,我覺得都有維持一定的能量, 體力好大概也是原因之一XD。 寫到這邊發現都沒有講文本的事情,嗯, 對我而言文本沒有什麼問題,翻譯得也很不錯, 並不是很容易轉換的文本,尤其考量裡面有德國人有各種國籍的亞洲人, 不知道原本在德文劇本裡面,選角以及腔調等等的調度是如何, 但轉成中文以後其實就是無區別‧‧‧ 用男演員演女人或反過來或者年輕人演男人或這樣那樣, 我都覺得沒有問題。 效果如何呢?一半一半吧,畢竟導演就已經沒有要求每個角色都要符合敘述主體的長相, 扣掉我覺得真的很確實是演員慣性的內容, 我都覺得還OK。 寫到這邊反而言覺得,既然已經沒有要求角色一定要揣摩出特定的肢體跟聲音, 或許應該更努力迴避身體的慣性,否則舞台上只會多出不必要的訊息。 對台灣觀眾而言這不是一個很好入口的戲,首先就很難想像與產生認同, 再者是,大量堆疊的語言,要如何滔滔不絕一百三十分鐘不讓人覺得疲憊, 也是個問題(但這問題大概是用什麼語言都會遇到就是了)。 在語言描述的故事以及故事的層次之間, 到最後恍然大悟蟋蟀小姐或許就是中國小朋友要找的那位姐姐時, 我並沒有覺淂特別感動或傷懷。 大概也是因為前面有幾幕都讓我覺得收尾在那裡其實差不多夠了, 到真正收尾時,反而已經有點彈性疲乏。 整場全部的亮點,應該是燈光全暗又亮起繼續演的瞬間吧。 還有就是,演員每次跳下去節奏真的都很好,如果不是這個節奏,這戲的結尾大概只會讓人 覺得拖沓。雖然還是有一些小地方(主要是黃怡琳)讓我很想修聲音跟肢體, 但以五個演員背景不甚相似的前提下,我覺得這是一部把演員的節奏修得很一致的戲。 真的很多地方都做得很好了,不知道為什麼會疲乏, 此時忍不住又想quote之前辦講座時講者的話: 「不知道要怪誰時,通常一律怪導演。」 看了節目單以後也覺得是有點想怪導演, 是說在概念與執行之間,確實總是會有落差。 表演本來就是這麼殘酷, 劇場又完全沒辦法依靠剪接或特寫等等去補強細節, 現場出現了什麼就是什麼,我想或許到今天, 演員心裡面還是有那麼一點點不踏實吧。 -- 網誌存檔:http://urstillonewrite.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11.html 順便加了張有陳彥斌半身劇照XD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09.47 ※ 編輯: urstillone 來自: 61.62.109.47 (08/12 02:43) ※ 編輯: urstillone 來自: 61.62.109.47 (08/12 02:49)

08/12 11:02, , 1F
的確 我也覺得李劭婕的手部動作是他的缺點
08/12 11:02, 1F

08/12 11:03, , 2F
看了很多場戲 手部表演方式都差不多 這場算比較有變化的
08/12 11:03, 2F

08/13 00:24, , 3F
但觀眾現場飲食真的超吵 那個食物包裝袋 惱人
08/13 00:24, 3F

08/13 00:26, , 4F
哈哈 我背後也有人在吃 我都趁他們動時趕快拿一下餅乾p
08/13 00:26, 4F

08/13 00:26, , 5F
既然戲都敢這樣要求 我倒是覺得要是有很多食物聲
08/13 00:26, 5F

08/13 00:26, , 6F
或許這戲還會再逼真點
08/13 00:26, 6F
文章代碼(AID): #1G9gODXX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