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 Peter Brook 版「魔笛」

看板Drama作者 (Richard)時間12年前 (2012/03/10 23:32),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必須說,以一個超愛歌劇的歌劇迷角度來看,這一場「魔笛」著實讓我耳目一新。 首先,是音樂方面的表現。 整個演出揚棄原來莫札特譜寫的管弦樂,只剩一台鋼琴,雖然伴奏似乎單薄,卻給予人聲 最大的表現空間,歌手可以用最舒服的方式做出最細緻的演唱。這是一個非常室內樂的演 出方式,像男高音在唱那一段很難的「畫像詠歎調」時,第二個音就是個細微卻又非常精 緻的高音,如果用管弦樂伴奏,就絕對唱不出來。一般都要唱得火花四冒的兩首夜后詠歎 調也展現出過去從未聽聞的全新詮釋格調。 總而言之,歌手可以非常專心的用歌聲細緻表現角色與歌詞,多首詠歎調都展現出比一般 管弦樂伴奏都更精細且精準的詮釋,是歌劇演出中很難得的聲樂享受。 另外是改編版本對劇本的裁減。 我相信很多人不習慣這個版本出現角色與劇情上的刪減(如夜后的三位侍女消失不見了, 然後將 Sprecher 與薩拉司妥合為一人,還有合唱團部分全部刪掉)。這也是我一開始最 擔心的部分。歌劇演出時進行刪減這件事並不少見,就怕出現「整個戲劇結構都跑掉」的 狀況(真的出現過,連大名鼎鼎的卡拉揚都出過這個大錯),但今天的舞台一路看下來, 個人以為歌劇的基本架構並沒有跑掉,而且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轉換非常流暢。這個原本是 兩幕,長達將近三小時的劇本,非常巧妙的融合成九十分鐘獨幕劇,而且一氣呵成。 另外是 Peter Brook 在夜后與 Pamina 的對話中創作出「交待夜后與薩拉司妥過去的恩 怨」橋段,這是個在一般演出此劇的舞台上都不會出現的增添,也是個人很喜歡的部分。 導演新增兩個魔術師角色,過去看歌劇很怕導演加角色,多半都加得不倫不類,但個人認 為這兩位新增角色今天加得很巧妙。 最後是導演的手法。 這個極簡劇場,又抽象又具象,單靠竹子位置的變更擺放,就能變換出各種不同的場景, 我非常佩服,每一種變化方式都能說服我。 整個舞台,讓我想起今年奧斯卡的大贏家「大藝術家」,完全回到人聲、音樂與劇場最純 粹的本質,沒有豔麗的背景、多彩的管弦樂、炫目的劇場特效,也沒有新世紀歌劇導演離 經叛道的詮釋角度,卻給我很深的感動,一直到現在還不斷回味,後勁十足,甚至有一種 「搞了半天家裡這個劇目的 CD 與 DVD 都不及格」的錯覺。 可惜,嚴格來說,這個劇場其實不適合在國家劇院中演出,雖然劇院已經只開放一、ˋ二 樓觀眾席,導演想營造的親密性還是有點欠缺。我覺得這個演出應該要在中型劇場中表演 (如北藝大舞蹈廳、宜蘭演藝廳),強化親密性,我相信感動度會更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38.108

03/10 23:35, , 1F
大推,應該多從歌劇的角度來看。極簡劇場被玩過很多次了,
03/10 23:35, 1F

03/10 23:36, , 2F
但玩得好的真的不多。這個作品讓傳統華麗的歌劇有新的思維
03/10 23:36, 2F

03/11 03:57, , 3F
推這篇,原po強化了我匆促短評不足的音樂部份。不過我
03/11 03:57, 3F

03/11 03:58, , 4F
認為劇團有良心只開放1.2樓,雖然親密性稍不足,但是
03/11 03:58, 4F

03/11 03:59, , 5F
舞台景深和燈光運用之專業,讓我不覺得舞台空間過大。
03/11 03:59, 5F

03/11 09:20, , 6F
03/11 09:20, 6F

03/11 13:45, , 7F
推這篇的觀點
03/11 13:45, 7F
文章代碼(AID): #1FMtFqSo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