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屏風表演班《王國密碼》

看板Drama作者 (蔣蔣)時間13年前 (2011/07/30 23:47), 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網誌好讀版:http://blog.xuite.net/ringfan/drama/48868884 提醒:本文字數約六千餘字,因內容眾多,建議點選上方連結閱讀會較為舒適。   作為黃致凱在屏風表演班編導的第二齣售票演出(第一齣為《合法犯罪》),我對《 王國密碼》的表現其實是很不滿意的。《王國密碼》在題材上試圖融合政治陰謀與武俠, 在技術上選擇武術、魔術、三D投影與雙重旋轉舞台等嚐試,呈現出來的卻是一齣舞台效 果看似炫麗奪目,實則缺少血肉的戲。《王國密碼》雖挑戰了劇場題材的多元性與技術層 面的不可能,卻少了一齣戲最應該擁有的飽滿內涵,以及對於人物角色的深刻描寫。   《王國密碼》的故事背景,是建構在現實社會中的幻想世界。故事描述青幫與國防部 情報局之間爭奪關於台灣發展核武計劃的「國光計劃」,並帶出劇中青幫老爺子姚良(朱 德剛 飾)的孫女姚子涵(季芹 飾),直到現代都無法擺脫上一代為了國光計劃而做出諸 多犧牲的宿命。為了找出這份國光計劃的藏匿地點,姚子涵找來昔日男友鍾啓陽(湯志偉 飾)協助,一同解開前人所留下的象棋殘局與詩謎。作為一齣戲的文本,《王國密碼》 在創作上的確呈現了許多技術層面的精彩,不管是融合中華文化的詩謎設計,亦或是藉由 象棋對比人生處境的譬喻,都讓人耳目一新。可惜的是,雖然整齣戲企圖在寫實的基礎上 ,建構一個充滿武俠風格並描寫政治陰謀的幻想世界,卻因為整齣戲在劇情上的說服力不 足,以及人物角色描寫的不夠深刻,導致整個《王國密碼》的世界顯得相當空洞,而難以 令人信服。   《王國密碼》帶入現實中台灣曾經發展核子武器的歷史,將關於核武發展的「國光計 劃」作為劇中各路人馬爭奪的目標,並將許多現實事件如拉法葉案、車籠埔斷層等全都收 成一條線,作為台灣核武其實仍在進行的佐證。這樣的發想出發點是好的,卻缺乏了與劇 情更深入的論證與結合,導致這些所有的「證據」全憑創作者說了算───若劇情設定拉 法葉案其實沒有弊案也沒有人貪汙,而是一筆讓台灣購買核武原料的經費,那麼創作者否 決現實中拉法葉弊案的說法或證據是什麼?若車籠埔斷層不合常理的轉彎是緣自於地下有 著兩道存放核武用的金鋼牆,那麼軍方又為何會選定這麼一個不穩定的地震帶作為核武的 所在?所謂「金剛牆」這個聽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卻不知是怎麼一回事的物體,又到底是怎 麼一回事?關於這些問題的解答,創作者並沒有給我們,而是直接否定了現實當中的A( 拉法葉軍艦採購弊案),而另外開創一個自己的說法B(買軍艦的錢其實是拿來買核武原 料),卻沒有足夠的證據否決A,這使得B說法看來實在像是空口說白話,那些劇中諸如地 形斷層或拉法葉弊案的「證據」,便因此成了一種斷章取義的背書,而無法令人信服。   創作原本也就是一種自圓其說,劇場也的確能夠接受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但既然《 王國密碼》的故事背景是源自於現實,創作者當然必須想辦法在現實的基礎上去讓觀眾信 服那個幻想的世界。就這點而言,《王國密碼》是顯得有些兒戲了,而無法成功建構出一 個令人神遊其中的(武俠?)世界。而原本應該充滿緊張刺激懸疑氣氛的「國光計劃爭奪 戰」,也因為看不出為何各路人馬都處心積慮要奪得這份「國光計劃」,使得這場爭奪的 過程看來顯得空泛。我們只見到劇中角色說著國光計劃是「台灣最後的王牌」,卻不知道 在《王國密碼》的世界裡為什麼核武計劃是台灣最後的王牌?所以這是一個其他外交或政 治手段皆無效的國家?劇中角色對於孔伯元(朱德剛 飾)想將國光計劃帶去大陸的企圖 說出了「你想毀了台灣嗎」這種如此嚴厲的控訴,我們卻不知道在劇中的世界(或說我們 的現實世界裡)為什麼國光計劃流到大陸就會「毀了台灣」?《王國密碼》裡每個角色都 把國光計劃看得如此重要,我們卻只知其重要,卻不知其為何如此重要。   更遑論在假設核武仍然存在台灣的前提下,對於《王國密碼》的世界應該有的更多想 像空間與思考了。若台灣真有核武,劇中人物面臨的會是何種政治局勢?國光計劃的存在 會對劇中的兩岸(甚至是反核武聲浪如此高漲的國際之間)有著何種衝擊?對於擁有核武 國家總是諸多干涉的美國會有何反應與行動?如果史實中的台灣核武發展是因為美方強迫 台灣關閉重水反應爐而告終結,為什麼劇中的美方卻像是消聲匿跡般沒有任何動作?屏風 過往的作品常擅長描寫大時代時空背景裡小人物的故事,李國修的編劇故事發想也常以人 /角色為出發。黃致凱想要以故事出發並不是不行,但這個故事裡的背景未免寫的太過粗 糙,我們不知道這齣戲的時代背景環境氛圍究竟是什麼。弔詭的是,《王國密碼》描寫的 卻是正在歡慶民國百年的台灣,我們卻對場上的一切感到如此的陌生。劇中的人物角色更 是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又該往哪裡去。   關於角色情感上的描寫,《王國密碼》不能說沒有,但太過貪心想要將所有登場人物 的情感全都一把抓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抓不到。整齣戲的情感關鍵失去了焦點,劇中每段 感情(如鍾啓陽與姚子涵的男女之情、孔伯元與孔恩傑(鄭凱云 飾)的父子之情、黃伯 龍(郭耀仁 飾)與章素琳(劉珊珊 飾)的夫妻之情等)應有的感情厚度無法被建立。以 「過去式」的方式建構呈現每個角色的過往與愛情故事,只是讓整齣戲的敘事節奏嚴重的 被打亂。只見背景投影總是一陣雲霧繚繞之際,一次又一次的帶出台上角色過往的「細說 從頭」,原本不在場上的角色,也為了這「回憶戲」而不得不刻意走上舞台,然後在回憶 結束時宛如功能性角色失去功用一般而尷尬的退場。這樣的安排不僅顯得刻意,更履次打 斷故事的劇情,不但無法讓人對劇中「天外飛來一筆」的感情戲產生共鳴,更無法對劇中 角色的情感產生認同。   角色情感上的不足,可以說是《王國密碼》的致命傷,就連戲份幾乎可以說是最重的 男女主角鍾啓陽與姚子涵,都無法倖免於難。兩人之間充滿令人不耐的吵鬧與鬥嘴,卻看 不出彼此之間為何如此不合的關鍵,看起來實在像極了因為要讓兩人在劇末「和棋」,而 不得不在劇中如此的針鋒相對,缺乏了更貼近於人性的描寫。或許我們知道鍾啓陽對姚子 涵的不悅是緣自於對林晏忱(吳國廉 飾)的吃醋,姚對鍾的不滿是來自於過去兩人相處 時鍾對姚的冷落,但縱使創作者替兩人設定了所謂的「動機與原因」,卻不免讓這兩個台 上的角色顯得有些討人厭,不懂角色的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鍾啓陽身為一個「文痴」, 我們固然可以感受他在解開詩謎時的認真與帥氣,甚至比起日劇《神探伽利略》裡的福山 雅治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感情上的幼稚與愛吃醋卻讓這個角色的狀態又變得浮動,如果 當初他是個會因為過度投入自己喜愛領域而忽略姚子涵的人,為何多年後卻對姚子涵如此 的在意甚至容易吃醋?鍾啓陽究竟是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著自己的舊情人-姚子涵呢?   這包括當年鍾啓陽與姚子涵分手,後來又在盲棋公開賽現場見到姚子涵時,他對姚子 涵在心態上的轉變是什麼?為什麼會答應幫姚子涵尋找國光計劃?而尋找的過程中他對於 姚子涵的心態轉變又是什麼?這些角色狀態和邏輯沒有理清楚的結果,就是讓我們看到一 個從頭到尾在感情上幼稚得要死的男人,到了劇末時突然從三卒圍城的殘局解法裡悟出了 「和棋」的道理,然後對姚子涵說出「我們和棋吧」這種充滿大智慧卻一點也不像是他會 說出來的話。鍾啓陽在《王國密碼》裡,終究成了一個像是解謎機器的存在,在需要解開 詩謎與棋局時發揮了功用,在結尾時實踐了創作者想要以象棋比喻人生處世哲學的目的, 我們卻看不到鍾啓陽身為一個人,在情感層面上更細膩的描寫。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季芹所飾演的姚子涵身上。背負著青幫家族的宿命、打從11歲就 被奶奶在身上刻上了詩謎、還從小被強迫著練一點也不想練的武功,姚子涵身上所背負的 不可謂不重,可是她在劇中卻被處理成了一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角色。姚子涵在劇中 ,至少就有兩次以「從小」作為發語詞,描述著自己哀傷的過往,這種用「說」的方式實 在很難讓我們對姚的遭遇感同身受,甚至是感到同情。那些姚子涵對於鍾啓陽像是挑釁一 般、總是打斷其話語的行為,更讓這個角色看起來像是個瘋子。試問當初找鍾啓陽前來幫 忙的,不正是姚子涵自己嗎?為何卻每在鍾逐漸推進到謎題的核心時,不滿其沉浸在自我 推論之中而出面打斷呢?如此浮躁的角色狀態與情緒,終究讓人無法認同這個角色,更遑 論去體會在她身上所發生的那些經歷與感受了。   孔伯元與孔妻之間的情感,算是《王國密碼》裡較為清楚的感情線,雖然孔妻讓孔伯 元檢舉自己的情節不免令人聯想到電影《風聲》,但夫妻兩人的情感互動在劇中的確動人 。至於孔伯元與孔恩傑這對父子的情感,在描寫上就顯得有些牽強了,為何這些年來一直 執著於奪取國光計劃的孔伯元,會因為兒子孔恩傑自始至終不願認自己當父親的「一貫態 度」,而突然在劇終悔改並放棄國光計劃?如果兒子對自己的態度從未改變,那麼又是什 麼讓孔伯元在劇末會突然喚醒人性的良善,或體悟到自己不過是顆過河卒子進而放下一切 ?對孔伯元來說,如果就這樣放棄好不容易到手的國光計劃,那麼當初妻子的犧牲又算什 麼?角色設定上的模糊,讓孔伯元一角在劇末的行動顯得相當突兀且不合理,而孔伯元與 孔恩傑的這段父子關係,也就變得像是為了讓孔伯元在劇末大悔改,而硬插進去的安排。 《王國密碼》在角色情感與設定上的不足,實在只能夠用罄竹難書來形容。   類似的問題,還包括許多舞台技術層面上的運用。多媒體投影與舞台技術的搭配,的 確在許多武打場面上開創了許多不可能,水墨風格的投影也替《王國密碼》成功營造出古 典優美的風格,卻在與情節的結合與運用上,顯得有些走火入魔。姚子涵被迫脫衣露出紋 在身上的詩謎,堪稱整齣戲裡的經典畫面,創作者卻選擇使用投影放大姚子涵的面部表情 ,以姚子涵的眼淚來述說角色的悲,情感說盡的結果卻是讓人一點也悲傷不起來。姚子涵 與孔伯元在劇末的大決戰,雙方肖像的投影畫面對峙看起來像是格鬥電玩,卻讓人分不清 這齣戲究竟要走的是電玩風還是寫實風?舞台投影雖然炫目,卻讓我們分不清楚自己究竟 身處何處。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劇中對於武俠的描寫以及武術的運用,要打造現代武俠的風格並 非不可行,但請告訴我(觀眾)在你(創作者)的心目中,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武俠世 界?為什麼姚子涵所擁有的氣功可以在士林夜市被眾家刺客圍攻時,施展如此大範圍的全 面性攻擊而不傷及站在身旁的鍾啓陽,卻在面對拿著槍的孔伯元時一點辦法也沒有?所謂 武俠招式的原理、攻擊範圍、強弱屬性等設定的不明確,終究讓所謂的「武俠」二字淪為 投影與舞台效果炫技的呈現,卻沒有辦法與《王國密碼》的故事融為一體。   武術的運用效果在《王國密碼》中其實也有些差強人意,雖然這有部份是源自於幾個 (非武術相關科班的)主要演員在武打動作上的力有未逮,但另一個關鍵卻也是創作者對 於武術技巧的運用沒有更深入的思考。武打戲演員們的硬底子沒有什麼好挑剔的,舉凡後 空翻、踢腿、拳腳功夫等,都展現了其紮實的功力,但更應該思考的是,這些東西如何被 運用以呈現劇中的世界?一味的讓台上演員表現武術上的專業技術,就只是讓這些動作變 得只是在展現炫技,而無法讓人信服他們是一個個的武功高手(有看過東方不敗或張無忌 一天到晚在後空翻的嗎?)就算無法在「武俠」這件事情上藉由「武術」做到「寫實」, 至少也可以利用這些動作做到舞台畫面的「寫意」,但很可惜的是,《王國密碼》終究只 是把武術往劇裡面那麼一放,動作看似精彩奪目,實際上卻是破綻百出。   劇終前姚子涵與孔伯元的「分身大決戰」,算是一個在武術上頗具巧思的嚐試與設計 ,但原本可以做到如同日本卡通《七龍珠》的瞬移對打分鏡效果,卻因為最基本的光區位 置不夠精準,導致整個成果看起來實在粗糙。當第一組分身互相對打的同時,舞台上的光 線卻讓人看得見下一組正在Stand by的演員,這讓原本應該流暢切換的各組人馬對打顯得 全混在一起,我們分不清楚台上的人究竟是要讓觀眾看見的角色,還是觀眾不該看見的演 員。戲裡與戲外,台上與台下,全混在一起了。   關於魔術,《王國密碼》在宣傳DM上打著「結合武術╳魔術空前打造現代武俠劇場美 學」,但實際呈現的效果卻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屏風表演班與魔術的淵源不可謂不深,早 在1990年,屏風的藝術總監李國修就曾在當時的台視主持名為「魔幻嘉年華」的大型魔術 綜藝節目,並認識台灣魔術界先驅之一的黑帽魔術會會長王凱富,兩人更在1991年5月合 作,以魔術技巧製作《鬆緊地帶》一劇。反觀二十年後的《王國密碼》,卻只有諸如火焰 紙(開場時姚良燒掉的重要文件)、夜市殺手之一的紅色發光跳棒(但僅拿來做為武器之 一,卻沒有關於魔術技巧的展現)、以及姚子涵和鍾啓陽為逃避殺手追殺的移形換影舞台 魔術等等。這些魔術的運用,在技術或視覺層面帶給人的驚奇程度實在有些差強人意,更 像是蜻蜓點水一般在劇中輕輕帶過。相較之下,姚與鍾為逃避夜市眾人追殺而展現的屏風 獨門快速換裝絕技,還比所謂的魔術更令人感到神奇。   至於《王國密碼》的演員,坦白說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了,在劇本角色建構不夠完整 的情形下,幾個主要演員還算是恰如其份的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並努力執行那些自己並 不擅長的武打動作,說起來也是誠意十足了。縱使那些拳腳套路看起來實在有些生澀,但 看到季芹和朱德剛都已經拚了老命的在半空中吊著鋼絲,拿出把戲演好的最大誠意,實在 也沒有什麼好苛責的了。不僅湯志偉在扮演鍾啓陽的身份解謎時,展現出角色本身獨特的 魅力,最值得大力讚賞的,還是屏風的老班底劉珊珊,成功的銓釋了章素琳這個敏感纖細 略帶神經質的女人。雖然劇本先天上的不足以及技術上的眾多新嚐試讓演員們吃足了苦頭 ,但看到這群演員們努力克服眼前的難關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以及武戲演員們火力全開 的拳腳功夫,還是令人覺得有些感動的。   綜觀整齣《王國密碼》,總覺得這是一齣大雜燴的作品,在技術上做了很多的嚐試, 看似什麼都有,卻是什麼都沒有。感情上的不完滿以及劇情上刻意安排的橋段太多,讓整 齣戲看起來有些鑿斧過深。事實上《王國密碼》並非一無是處,那些傳統中華文化的象棋 以及詩謎的運用,就是這齣戲最亮眼的所在,當台灣正在走向一種去中國化的「政治正確 」道路時,有人能夠正視那些逐漸被遺忘的中華文化並將之作為創作,的確是件值得高興 的是。只是許多新技術的嚐試,卻讓這齣戲像是一個未完成的實驗品,只能期待製作團隊 從中汲取經驗,成為之後作品的創作養份之一。在看戲的當下,我注意到當姚子涵和孔伯 元在中正紀念堂屋頂決鬥時,後方控制台的工作人員正拿著類似wii的體感搖控棒操作著 舞台上的多媒體特效,可以想見的是在《王國密碼》裡,的確有眾多的新技術被運用與嚐 試。可惜的是,回歸到一齣戲而言,《王國密碼》終究沒有呈現出一個大型劇團售票演出 ,該有的水準。   在《王國密碼》的節目單裡,藝術總監為演出而寫下的文章中,有著這麼樣一段問句 :「屏風表演班=李國修,李國修=屏風表演班?」身為觀眾的我,絕對可以接受「屏風 表演班」與「李國修」之間並不是等號,近來屏風表演班的演出以及創作主力的更替交換 ,也展現出濃濃的傳承意味。只是身為一個觀眾,希望看到的還是一齣完整且好看的戲劇 ,就這點而言,《王國密碼》實在差強人意。我不禁想起屏風前一檔戲《合法犯罪》的創 作過程中,編導黃致凱的第一稿劇本,曾經被李國修評為「懸疑性十足,但卻少了人味。 」,當時李國修認為黃致凱太過專注於「說故事」這件事,「用太多心思去設計謀殺案的 弔詭劇情,卻欠缺對於人性的深度挖掘」。無奈我卻在《王國密碼》裡,看到了類似的問 題,而且這次的問題似乎還更嚴重-不僅故事懸疑性不夠,人味更是大大的流失,太專注 於處理詩謎、棋局與舞台技術,用太多心思去設計謎題與解謎的過程,而依舊欠缺了對於 人性的深度挖掘。我想,創作者需要挖掘的不只是角色的人性,還包括自己對於創作的心 態,否則的話,再多技術或創作上的新嚐試,終究只會淪為噱頭一般的存在,若是一味追 求題材上的新穎卻忽略了最根本的事物,而讓不完整的演出一再出現在觀眾的面前,不過 只是毀了觀眾對作品的期待,和對創作者的期許而已。 ■ 觀戲資料 ■ 劇名:《王國密碼》 團體:屏風表演班 日期:2011/6/4 時間:PM7: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票價:1890元 本文部份內容首發於國藝會藝評台 --                 唔?      o(一︿一+)o   http://blog.xuite.net/ringfan/dram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51.62

07/31 00:40, , 1F
6000多字...蔣杯你是在寫小論文嗎...@@
07/31 00:40, 1F

07/31 01:11, , 2F
一不小心就...
07/31 01:11, 2F

07/31 07:33, , 3F
我以為只有我覺得不好看,謝謝!
07/31 07:33, 3F

07/31 08:54, , 4F
推!!!終於等到你的心得了^^
07/31 08:54, 4F

07/31 09:46, , 5F
說到電玩風,水墨風格一直讓我想到軒轅劍XD
07/31 09:46, 5F

07/31 12:00, , 6F
我還記得多年前 第一次有人叫出「蔣杯」的爆笑...
07/31 12:00, 6F

07/31 12:00, , 7F
現在再次看到還是很親切 x"DDDDDD
07/31 12:00, 7F

07/31 21:21, , 8F
我是因為覺得合法犯罪還蠻好看才買王國密碼的票,但是唉
07/31 21:21, 8F

07/31 21:22, , 9F
推這篇~
07/31 21:22, 9F

08/01 11:07, , 10F
人情不足 也是我認為的本劇問題 戲有情 才動人
08/01 11:07, 10F

09/06 22:29, , 11F
說到電玩風,水墨風格一 https://daxiv.com
09/06 22:29, 11F
文章代碼(AID): #1ED2TwjA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