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六義幫觀後感(含雷)

看板Drama作者 (j83)時間15年前 (2008/10/12 01:51), 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總算,今晚踏進首次來到的城市舞台,觀賞國修老師的新作品六義幫, 那是一種,從六月與屏風結緣之後,就醞釀到現在的期待感。儘管已經過了 好幾個月,總覺得聽國修老師演講時那種感動,依舊在心裡散發溫度。不知 覺中,就會有種認同,告訴自己要再次地去支持他們。   今晚,經過三小時的演出、謝幕,跟朋友走出劇場的時候,不斷地思索 著,國修老師想藉由這齣戲說些什麼? 我思考的起點,是「失去」這件事。 種種的遭遇,使得戲裡的幾個典型,失去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   像是皮皮的阿嬤,她代表勤儉持家的女性,有著強烈的意志控管著家中 成員的經濟與價值觀。對她來說,錢代表著一種讓家人活得更好的希望,但 這樣的阿嬤,卻得遭受被倒會,財產盡失。失去希望,使得強悍的她,也只 能像個孩子一般地崩潰哭泣。   再者,么妹與小辣椒,則是在那場意外-小鄧錯殺饅頭-之中,失去了 年輕時最重要的東西-友情與愛情。因為這件事,么妹再也等不到約好要赴 約的饅頭,只留下那句離別前的「等我廿分鐘」,迴盪在心;同時,小辣椒 也因為小鄧的遠走,失去感情寄託的對象,也就此得不到告白的回覆。   兩個受傷的年輕靈魂,也因為事件與先前的嫌隙,廿年沒有往來。   那麼,饅頭與小鄧呢?     我認為饅頭失去的,是年輕的夢想與承諾。隨著生命的流失,饅頭再也 沒辦法成為一個棒球選手,也沒法在廿分鐘內回到么妹的身邊。當然,他也 不可能看見中華隊贏得世界冠軍。(順帶一提,透過年紀輕的小演員來述說 夢想這種事,實在是演得毫不做作、理直氣壯,說服力十足。)   至於小鄧,則是失去了未來與人生。儘管他不像饅頭,他擁有生命,但 是他的生命早已停留在事情發生的那年,事後逃亡的廿年形同苟活。(他在 戲裡不也這麼說:「只有在回憶的時候,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   其他的劇情方面,我覺得,也都看的見「失去」這個元素在隱隱運作: 廖添丁在打殺中,失去了相好的女伴、杜月笙告密趕走滷蛋的野心,使得他 失去自我,與一份袍澤情誼。      只是,不同地不斷失去,又各別意味著些什麼?      到目前為止,其實我還想不太出來。唯一有的線索,是最終那幕,經過 廿年後,當小辣椒在度與么妹重逢時,有感而發的那句:「我們還能失去些 什麼呢。」我想,這是一種經過昇華的體悟吧,一種釋懷,一種歷經失去之 後,才看見更珍貴、自己更在意東西的感覺。      只是很可惜,這點是我目前唯一想通而被觸動的部分。我在想,也許國 修老師並不打算在「失去」這個主題上面,說的那麼清楚,也不打算給我們 一些所謂的應對答案吧。   不過,如果暫時擱著劇情不管,剩下部分都令人挺享受的。   儘管我看過的戲不多,但如果換幕時,佈景轉換的流暢感也成為一種悅 目的觀賞經驗,那應該都算挺成功的吧?尤其是貴陽街老街景的出現,真是 會讓人嚮往回到那個時代,去生活個幾個月。(住久應該還是會膩啦,哈哈。)   喜劇的部份這次倒覺得剛好,梗不用太多,幾個有印象、有趣的就好。 小辣椒的之類手勢啦、二寶怎麼都發不出「ㄓ」音呀,阿嬤既親切又誇張的 演出。再加上,幾個青春無敵的小朋友,真是怎麼演都有趣。(儘管這麼說 ,我覺得他們仍表現出相當程度的表演專業。)   真要挑的話,可能是方文山演的廖添丁身手「有點」不夠輕盈,離腦袋 中那個飛簷走壁的義賊形象,似乎有點差距,哈哈。   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感謝屏風給了我跟身邊的朋友,一個充滿笑聲與思 考的夜晚。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如果已經看了,歡迎加入討論,如果還 沒看,也不妨抓緊機會在剩下的場次,進門捧場唷!先寫到此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54.249

10/12 06:57, , 1F
頭推
10/12 06:57, 1F

10/13 11:49, , 2F
難看,1.劇本虎頭蛇尾 2. 演技差的新手擔當重要的收尾..
10/13 11:49, 2F

10/13 11:51, , 3F
娘甫跟夏雨喬大失敗,都過了20年還在演小孩...
10/13 11:51, 3F

10/13 11:57, , 4F
吹毛求疵地,台灣人家的小孩為什麼會一口字正腔圓的外
10/13 11:57, 4F

10/13 11:57, , 5F
省腔,好像去參加演講比賽的小孩一般...
10/13 11:57, 5F

10/13 12:42, , 6F
20年後還演小孩是因為小鄧的記憶一直留在過去,所以他
10/13 12:42, 6F

10/13 12:43, , 7F
後來沒遇到的人都還留在過去的印象,都還是小孩的樣子
10/13 12:43, 7F

10/13 12:44, , 8F
其他的就是大人樣了...節目單裡頭國修老師有說明
10/13 12:44, 8F

10/13 14:30, , 9F
那為什麼黃嘉千長大了?...
10/13 14:30, 9F

10/13 14:31, , 10F
黃嘉千既使長大了回到兒時的言語,也沒有完全一樣的表現
10/13 14:31, 10F

10/13 14:32, , 11F
王跟夏把兩個演得一模一樣,感覺不出什麼差別,只有
10/13 14:32, 11F

10/13 14:32, , 12F
服裝換了而已。
10/13 14:32, 12F

10/13 23:23, , 13F
場上發生的許多事其實只是小鄧的回憶而已,如果能夠理解小
10/13 23:23, 13F

10/13 23:24, , 14F
鄧回憶的流動方式在場上的展現手法,很多東西就能夠看得懂
10/13 23:24, 14F

10/14 23:11, , 15F
我想抱怨的人並不是看不懂吧...
10/14 23:11, 15F

10/15 00:51, , 16F
應該說有些表現手法的安排是其來有自,雖然某些演員的演技
10/15 00:51, 16F

10/15 00:53, , 17F
的確可以再加油,但很多部份其實是導演(or文本)蓄意的安排
10/15 00:53, 17F
文章代碼(AID): #18yEUQh2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