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碑] 阿姨

看板Drama作者 (反正還不就這樣。)時間16年前 (2008/07/20 12:49),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音樂劇是什麼?在我想像中,音樂劇本身就是一段完整的音樂,無論是樂曲、歌曲、 唸白與動作,都是這完整音樂的一部分。所以音樂劇中,除了歌曲好聽、舞蹈好看、劇情 好吸引人之外,節奏的掌控就變得相當的重要,我甚至覺得,它的重要性可以決定一部戲 到底夠不夠格算是部音樂劇。很抱歉我用了「夠格」這個詞,因為這代表了音樂劇在我心 中崇高的地位。台灣自製音樂劇往往有幾個毛病:   一、歌詞僵化:在曲子的方面我覺得水準夠了(也不知是我耳朵不好,還是因為音樂 無國界?),但是歌詞的水準還跟不上。這也許是中文本身限制問題,常常使歌詞不是太 過口語唱起來很彆扭,就是太過文言排比整齊聽起來很疏離。而且在劇情鋪陳的推動上也 顯得力道不足,如果沒劇情要鋪,常常就是換句話說一唱再唱;如果有劇情要鋪情緒要轉 ,又常常草草收尾強硬開頭,轉得很硬。但看許多出色的流行歌曲並不盡然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也就不應該把錯都推到中文身上。   二、劇情無力:無力有很多種情況,有的是太過八股,有的則是變化有餘,緊湊不足 。造成這些原因往往是由於沒有真正有趣的角色出發,缺少特色。而當我們試著要去塑造 角色特色時,又常常使用太過簡單的方法。稍微想像一下如果你要表現一個忠肝義膽的人 你會怎麼安排?然後問問你朋友,你可能會發現你們的答案異常類似,更有趣的是,進了 劇場也會看到類似的橋段。這使得戲變得很乏味,而一部乏味的戲無論加入再多好聽的歌 曲或精彩的舞蹈,仍舊是乏味的。偏偏台灣的音樂劇總是本末倒置,如同有人曾說的好: 「戲不夠,拿歌來湊。」。   三、為唱而唱:插入歌曲的方式相當的僵硬,根本沒有足夠的劇情張力和情緒,只是 下了音樂歌就出來了。這也難怪歌詞會僵硬了,沒有足夠的材料,填詞者再厲害也只能轉 圈圈,演員也只能表演單調的情緒與唱腔。但如果沒有有力的劇情安排給歌曲空間給角色 情境,先不說製作人為了要賣原聲帶需要十首曲目,音樂劇本身只唱三四首歌怎麼說也怪 怪的。   這些問題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為它們環環相扣又沒有被根本解決。因為音樂劇絕對 不只是音樂加劇,而是音樂和劇的完美融合。不只是音樂要好,劇也要好,更要兩個能夠 被適當的配合在一起才行。   讓我們回頭來看今天的主角《阿姨》這部戲。我覺得這部戲在音樂劇上的水準並不輸 其他的台灣自製音樂劇多少,儘管它有些粗糙。可惜,卻也沒有真的贏過多少。   我很喜歡這部戲的演員,這部戲是被演員救起來的,如果沒有這批精彩的演員,這部 戲真的沒什麼看頭。我喜歡演員的柔軟,無論是身體上或聲音上,配角或是主角,演員們 的柔軟靈巧讓人印象深刻,一些在劇情當中即興加入的台詞也讓人莞爾,讓我相信演員們 很樂在其中,很在角色裡。唯一可惜的是演員們唱歌的口齒有待加強,這可能和音效設備 有關,很多時候甚至被背景音樂蓋過而糊掉,使得幾乎有半數的歌詞都進不了觀眾耳中。 但這也就暴露了這部音樂劇的問題──這部戲的節奏太鬆太空了,才會讓演員可以動不動 就插科打諢一下,不然還真無聊。   這讓音樂和戲出現了明顯的斷裂,戲有戲的節奏,音樂有音樂的。儘管我們仍舊可以 看出編導在融合這兩件事上的努力,無論是歌曲中的口白、突如其來的進入歌曲又回到現 實、角色帶點表演慾的個性等等,但節奏不一致,或說戲的部分沒有音樂性,戲就無法與 音樂融合在一起。使得唱歌的時候越是讓人感到精神一振(卻又聽不太懂歌詞),演戲的時 候也就越是讓人哈欠連連。   舞台的設計有些問題,中間那道巨大的階梯應該是個重要意象,但卻一直沒讓觀眾接 收到。我只能猜測那代表的也許是一種斷層之中的溝通、連接或轉換,但這完全只是猜測 ,連推斷都談不上。因為導演在調度上的安排沒有利用到這個階梯,有時刻意的迴避會說 明它的含意,但其實又沒有完全迴避,而且上下兩層的舞台整場看下來,也只是一個空間 上的差別,並沒有隱含的深意。這就突顯了導演沒有想清楚的問題──而且還是編導── 這部戲到底想說什麼?   原本在看的過程中,是會有所期待的,因為這個題材是如此的有趣。但看完之後我只 覺得,我只看到一個又一個的符號被強硬的拼湊在一起,每個角色都只是為了塞入特定性 別符號的道具,而且符號本身的含意也曖昧不明。它們既沒有表達出作者的批判眼光,也 沒有傳達出角色該有的生命。作者身為圈內人的一份子,對於性別模糊跨界的掙扎還有衝 突,難道就只有那麼表面的觀察嗎?看到最後,我覺得唯一成功的人物母親,在劇情的鋪 排上,看起來其實主角也是母親,因為幾乎所有人物的和母親扣在一起。   那也許作者想要塑造的,是一個堅持傳統思維,一心想要抱孫的母親如何的被性別跨 界這件事折磨吧。如果是這個角度,這部戲突然就有點意思了,因為這樣的反思與同情是 相當獨到的,當全世界都在撻伐異性戀霸權還有父權文化時,有沒有人去關注過那些確實 就是被洗腦的人?對不起我就是不懂為什麼我兒子會去愛男生,對不起我就是想要有個孫 子,你確實你在行使你的自由時,真的沒有傷害其他人嗎?但這個問題彷彿唯一的解答只 有無奈了──總有人會受傷,因為有些事是無法改變的。   以這個角度來看,這部戲就大了,因為它刺入了性別議題戰爭某個更底層更核心的部 分。但編劇的安排卻沒有完成這件事,因為情節的安排沒有將人的掙扎扣緊,沒有足夠的 空間讓角色和角色互動,每個角色都只是在表達自己和服務劇情而已。下半場狗血淋漓的 安排沒有強化內在衝突,只徒增荒謬與草率的情緒流轉,最後的結局疑似是為了給母親一 個救贖,但實在是機械神到一個爆炸,草率無比。我們可以為每一個安排強加一個合理的 解釋,但這些解釋卻沒有一個有效的說服我們。   導演的調度也相當啟人疑竇,為什麼這麼喜歡正面?為什麼一定要把唱歌的人丟到下 舞台?舞台這麼小,觀眾距離這麼近,演員能量也不弱,又是使用麥克風,根本不需要這 麼刻意的安排來幫助演員,這個安排完全將場上角色們的交流打斷,徒增演員尷尬,也使 得整個場面的調度受到了嚴重的限制。話劇的部分節奏鬆散,有一種就是放演員上去順順 演完的感覺。也許可以說,這個鬆散是為了抓取一種寫實自然的節奏,但如果你要的是寫 實自然,那那些荒謬誇張的表演方式和橋段安排,難怪就視而不見嗎?更何況這是一部音 樂劇啊。   如果演員素質弱一點,這部戲大概就完了吧。儘管它有我很喜歡的音樂和舞蹈,音樂 相當特別也很有味道,讓我想起《曹七巧》,似乎是李清照私人劇團獨特的風格,很難得 可以在現代感強的劇情中見到這種搭配,又搭配得滿對味的。編舞也很棒,我是個對舞蹈 比較不怎麼有感受力的人,就連當年《西城故事》來台我也覺得,還不就是跳舞嘛,但這 次場上的舞蹈卻讓我有種哇真精彩的想法,我很喜歡。但音樂劇終究不能只靠著這些元素 撐場面,因為是音樂劇,不是劇音樂,關於戲的本質,編導可能需要再多下點功夫才行。 http://blog.pixnet.net/choga/post/20178711 -- 幫忙點個廣告吧。 http://blog.pixnet.net/choga                       內含劇評、劇場方法與小說創作,                       營養不均,適量使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59.113.10

07/20 13:09, , 1F
推,等等要去看
07/20 13:09, 1F

07/20 21:45, , 2F
我也覺得是演員救了這場噩夢...
07/20 21:45, 2F

07/21 10:13, , 3F
推薦這篇文章
07/21 10:13, 3F

07/21 12:54, , 4F
編導搞爛了這齣戲 難看!!
07/21 12:54, 4F

07/22 10:29, , 5F
也覺得難看。
07/22 10:29, 5F

08/06 22:49, , 6F
爛戲一部
08/06 22:49, 6F
文章代碼(AID): #18WiE-u5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