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推薦一篇文章--高師大輔導室

看板DoubleMajor作者 (雷雨)時間19年前 (2005/05/31 21:1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寫得真的很中肯^^ http://www.nknu.edu.tw/~counsel/doc01/3.html 轉系前應有的考慮與準備 許多大學生在高中時由於功課壓力以及環境的不允許,以致在投 考大學前,對 於大學的科系內容缺乏充分的認識,或對於自己的興趣 、意向缺乏實質的了解;因此, 即使現在讀的是自己志願的科系,往 往到後來還會有志趣不合的感覺。另外有部分同學 ,在高中時,對自 己的發展,雖已有明確的意向,但可能由於聯考時的緊張、疏忽或其 他因素,而未能進入理想中的科系,上述這類情形,如果不提供調整 的機會,往往會使 個人的發展受到極其不利的影響。大學裏的轉系制 度,乃是對目前聯考制度–一考定終 身的缺憾,提供了補救的機會, 讓那些志願不合或適應不佳的同學,透過轉系而使之有 更好的發展。 誠然,轉系是一個自我調整的良機,但如何把握住這個機會作一 個明智的抉擇 呢﹖許多人在轉系的十字路口上覺得很困惑,甚至,許 多人在申請手續完成後,卻後悔 了!的確,轉系是一個對個人人生具 有相當決定性影響的事件,因此如何透過理性的思 索而讓自己作最有 利的選擇,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轉系前的抉擇過程 當你面臨轉系的問題而覺得難以抉擇時,不妨透過以下的程序來 考慮: (一)對自己作深入的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至少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 了解自己的轉系動機 一般說來,想轉系的原因不外下列幾方面: 1. 所唸科系與聯考時之意願不符或經一學年的學習 後,發現自己更適於就讀 他系。    2. 對所唸科系感到志趣不合。 3. 對於所唸科系課業覺得負擔過重,無法勝任。 4. 受到家人期望的影響。 5. 在系裏遭遇到人際的困擾。 6. 對自己及科系內容認識不深,跟著同學轉系。 7. 受到生理方面的限制,不宜在原系繼續就讀。 在這些轉系原因中,有些是頗為合理的,諸如第(2)、(3)、(7)、 還有一 些則很值得再細加考慮,例如,聯考當時的意願,如今你是否 依然認為那是最佳的選擇 ﹖家人的期望是否為明智而合理的要求﹖聯 考中各校各系錄取標準的高低,是否意味著 真正的價值﹖以及個人在 各科系未來發展的好壞,同學間相處不睦或有特殊情感困擾之 問題, 是否只有轉系才是唯一解決之道﹖改變環境是否真是一種徹底的解決 方法﹖還有 ,若你的轉系意願是深深地受到周遭好友的影響,身為一 個大學生,是否自主性太欠缺 呢﹖ 在此,我們要強調的是:假若你轉系的念頭是經過相當理智的思 索,在 基於內在一種相當明確的需求,那麼你不妨毅然決然地嘗試; 反之,倘若你轉系的意念 中存在著上述的種種問題時,請你不妨停下 來再徹底地思索一番,或與師長們討論,請 釐清你的想法、困惑之後 再作決定。 2. 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與性格 興趣,是促使個人專注於某種活動的動力;性向,意指一個人的 學習潛 能。而性格,則往往是完成事情的一種有效的催化劑。倘若一 個人具有足夠的潛能,不 管在學校中的學習或未來工作環境的發展, 多半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就興趣方面來說 ,凡對於從事的工作愈具 有興趣的,就愈能專心一致的從事與學習,因而內在的潛能也 更能充 分的發揮,因此,選擇的科系是否與個人的性向、興趣相配合,往往 是個人將來 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此外,有些工作需要具備某種類型 的性格,不具備這些特質者, 往往會成為個人學習與工作發展上的障 礙;比如說,教心系的同學未來將擔任輔導工作 ,可能以關心別人; 不內向、不主觀、有彈性之人格特質較為合適;而社教系準備擔任 社 會工作或新聞工作的同學,可能也需具備誠懇、活躍、外向等特質, 倘若具備這些特 質,無疑的,是工作上一個有力的助力,當然,在學 習或成長過程中,性格會有調整的 可能性,況且,一個科系的出路也 不只侷限於一種工作,而某些科系對於性格方面,比 較沒有嚴格的要 求,因此,「性格之合適與否」只提供轉系者的參考,而不需列為考 慮 時之必要條件。 至於如何來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與性格呢﹖自我觀察是一個相 當重 要的依據,但假若對自己的觀察不夠肯定的話,不妨和了解你的 師長、好友討論,這些 人很可能對你的觀察相當深刻,透過他們的觀 察可以和自我觀察互相印證。此外,本校 的學生輔導中心提供心理測 驗的服務,你可以往前接受與趣、性向或人格測驗;當你赴 輔導中心 時,最好向輔導老師說明你接受測驗的目的是希望作為申請轉系的參 考,那麼 ,輔導老師在測驗的選擇以及結果的解釋方面,才能儘量配 合你的需求。 3. 了解自己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價值取向多少有所不同;有些人的生活以服務為目的, 有些人 期望的功成名就;有些人非常執著於自己的理想,有些人則名 利淡泊,只希望將來能夠 有份輕鬆的工作;不管你的價值取向如何, 總要認真地考慮你所要轉出以及所擬轉入的 科系是否與你的價值取向 相吻合,亦即那些科系未來的發展是否可能與你的價值取向相 衝突, 愈是價值取向相吻合的科系,在將來進入工作世界後,就可以避免許 多內在的衝 突或困惑;因此,價值取向也是必須事先加以考慮的重要 因素。 (二)了解目前就讀的科系以及擬轉入的科系   1.有關目前就讀的科系 必須切實地了解原系的全部課程內容、特色、未來的工作機會以 及可能的發展 等等。除了翻閱參考資料外,最好能和老師、助教或學 長多談談,尤其對於自己面臨的 問題(例如對課程不感興趣)仔細地思 考那是否真正的問題,或另有含的問題存在﹖比如 說,對課程缺乏興 趣,有可能是進了大學,不太能適應大學生活,而感到對一切不感興 趣。還有,學習效果不佳可能是未能把握住學習的訣竅或有效的學習 方法,而未必是個 人能力的問題。假若如此,則必須對隱含的問題先 加以解決。此外,轉出此系是否能解 除原有存在的問題﹖放棄這科系 未來可能的發展,是否一點兒也不會令你覺得惋惜﹖這 些問題都是必 須加以深思的。 2.有關擬轉入的科系 申請轉系以前,必須先選定一、二個興趣相近,性向相符或與原 有科系相關之 科系,作為轉入目標,當然,對於這些科系更要認識清 楚。 要想對這些科系有深入的了解,除了翻閱本書之各系系況簡介及 各系課程一覽 等有關資料外,最好也能和該系的主任、助教或學長作 深談,以進一步了解這些科系的 課程內容、師資、未來發展等各方面 是否能切合你的需要,以及這些課程的難度是否能 勝任。此外,有空 的話,不妨去旁聽或選修一、兩門該系的專業課程,一方面可以從實 際上課中體會是否符合需要,一方面可以考驗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勝任 ;甚至,當你決定 轉系時,這些專業科目的成績還可作為你的能力與 修習決心的一項明證。除此之外,你 可能還要考慮以你的性格、興趣 、能力及價值觀,是否適合從事有關的工作﹖轉入該系 是否能解決原 有的問題﹖會不會再引發出新的問題﹖轉系後新環境的適應及人際關 係之 重新開拓對你會不會造成困擾﹖轉系後應補修的學分多寡﹖是否 必需因轉系而延遲一年 畢業,轉系後課業的負荷是否太重﹖這些問題 也都是在轉系之前必須先深入深思的。 (三)了解學校的轉系法令與規章 學生手冊上所列「學生轉系申請辦法」與「學生轉系申請審查要 點」對於轉系 的規定有相當詳細的說明,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概況 」一書上之系況簡介對於各系也 有清楚的介紹;同學們可透過上述資 料對於轉系學生的資格條件、申請時間、申請程序 、申請的限制等等 作深入的了解;倘若還有困擾,對於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請教本校註冊 組,而對於各系特殊性的問題則可請教擬轉科系系辦公室之承辦人員 ,只要你能虛心謙 和地求教,相信都可以獲得圓滿的答覆。 (四)作成決定 在進行自我探索、了解系況以及了解法令規章的過程中,假若你 未曾碰到任何 難題,內心也未曾有過任何衝突、矛盾;那麼,要作成 決定應該是件相當輕而易舉之事 。但對很多人而言,面對抉擇之時往 往面臨所謂的趨避衝突,換句話說,轉系與否,各 有利弊,難於取捨 !當此之時,不妨採用「力場分析」的方式,先將所感受到的「驅策 力」與「阻力」一一加以條例,並將每一項目力量的強度加以標示( 如表一)然後看看 所呈現的阻力部份有那些是可以克服的,凡是有自 信克服的項目在設想出預防或解決方 法後,先加以刪除;最後,再就 驅策力及阻力之強弱(數量愈大,表示強度愈強)來 衡量轉系或留在 原系何者較為恰當。    當然,假若你必須採用力場分析來幫助你作決定,那麼就表示不 管那一種的選 擇都是利弊並存,而我們所能選擇的只是弊端較少的一 方,因此,在抉擇之後,你仍然 必須能預見困難、阻力的存在,並擁 有克服困難或阻力的勇氣! 表一:力場分析示例: 目 標:轉   系 驅策力(+) 強度等級 阻力(-) 強度等級 對該系課程深感興趣 3 捨不得離關原系好友 1 原系課程實在瑣然乏味 3 耽心一開始專業課程會跟不上 2 原系未來的出路較差 2 害怕去適應新環境 1 二、高師大有關轉系之法令與規章(摘自高師大學生手冊PP.21─23) 略 三、結語  如此看來,「轉系」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呢!從認識自己各方面 的特徵,去抉 擇一條較合適的路,到付諸行動,均須深入地思索,謹 慎地進行;在這過程中,不但能 讓自己成長,而「擇業」如同「婚姻 」,亦是人生的終身大事,而擇系又是擇業的準備 步驟,故更需要三 思而後行。(本文主要採自台灣師大輔導研究所研究生王瑪麗、魏清 蓮之撰稿,內容稍經修改,以符合本校之情況。 -- It's nice to be important, but it's more important to be nic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20.82 ※ 編輯: ryanlei 來自: 140.114.220.82 (05/31 21:19)

140.112.4.247 06/02, , 1F
借轉
140.112.4.247 06/02, 1F
文章代碼(AID): #12d6D3N- (DoubleMaj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