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 Cool Facts - Manta

看板DivingSport作者 (去南半球度假)時間3年前 (2020/11/04 17:53), 3年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分類與外型 MYLIOBATIDAE 鱝(燕魟)科— 英文統稱 eagle rays,軟骨魚綱燕魟目鱝科,分三個亞科 : -MYLIOBATINAE 亞科 - 英文稱 EAGLE RAYS -RHINOPTERINAE 亞科 - 英文稱 COWNOSE RAYS -MOBULINAE 亞科 - 英文稱 DEVIL RAYS Manta 屬於 MOBULINAE 亞科,分成 Reef Manta 和 Giant Manta。體長最大可達 6.1 公 尺,最重達1360 公斤。 2.遨遊在大洋 大部分板鰓類分布在比較淺的溫帶或特別是熱帶海域(南極沒有分布)。大多數生活在大 陸棚和島棚以及斜坡:50% 棲息在 <200 公尺深,85% 棲息在 <2000 公尺深。僅有 5% 的物種是生活在大洋中,包括一些燕魟目例如 Manta;另外的 5% 棲息在淡水。 3.異溫? 有些大型、活動力旺盛、大洋性的魚類是「異溫動物」,也就是透過泳肌的活動、消化食 物或是產熱器官等內在產生熱量,並利用逆流交換機制去讓泳肌、腸道、腦、或眼睛保持 溫暖。異溫的代表性魚種包括鮪魚、劍旗魚、馬林魚、鯊魚(鼠鯊科、長尾鯊科),或許 Manta 也有這樣的生理機制。 4.鞭狀尾巴 大部分鯊魚是歪形尾,而很多魟魚是沒有尾鰭的(例如:刺魟、燕魟、Manta)並且用拍 動或是波動的方式游泳。 沒有鱗片的胸鰭。扁鯊(天使鯊)的對稱性則是相反,是尾鰭的下葉比較大。 Manta 的尾巴並非歪形尾,而是細細長長的,且沒有突起的棘。 5.濾食性 我們知道鯊魚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事實上所有的板鰓類都是肉食性,不管是捕食生肉還是 尋找剛死亡不久的屍體不來吃,目前尚未發現有素食或是吃碎屑的鯊魚。而 Manta 和其 他幾種濾食浮游動物的大型板鰓類(包括:姥鯊、巨口鯊、鯨鯊)算是比較特別的。 6.巡游進食 鯨鯊、姥鯊、Manta、鯡魚、鯷魚、鯖魚,可以張開嘴巴利用細緻的鰓耙當濾網來濾食浮 游生物,過濾的動力來自不停的游動的同時張開大嘴,稱為巡游進食(ram feeding)。 7.膨魚鰓 Manta 細緻的鰓耙卻被以「膨魚鰓」的藥名當作中藥來販售,大部分被送到廣東進行加工 後再販售到亞洲各地的中藥店。 8.擁有三對可以動的附肢 Manta 可以透過打開嘴巴兩側的頭鰭(cephalic horns)將小型甲殼類和魚類導流到嘴巴裡 吃掉。頭鰭實際上是胸鰭的前端延伸,所以 Manta 是唯一具有三對有功能附肢的脊椎動 物。 9.無胎盤胎生 有些胎生鯊魚,子宮壁在胚胎後期會長出許多皺褶或絨毛,以增加子宮壁的表面積,方便 分泌「子宮乳」給胎兒飲用。 有一種燕魟(Gymnura),其子宮壁的絨毛很長,從胎兒眼後的呼吸孔伸入到胎兒的食道 ,直接把子宮乳分泌到胎兒消化管道裏。 Manta 是無胎盤的胎生,胎兒是直接攝取子宮乳而沒有依靠胎盤連接。 10.旅伴:印魚 印魚的第一背鰭特化成吸盤,可以產生 17 牛頓的吸力。 印魚經常吸附在 Manta 的腹面,可能會幫忙清潔魚鰓,也可以撿食物的殘渣來吃。 在墨西哥 Socorro 潛水遇到 Oceanic manta, 即使二級頭吐出的氣泡打在 Manta 的肚皮上, 印魚還是會牢牢地吸在 Manta 肚皮上不會離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161.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vingSport/M.1604483586.A.474.html ※ 編輯: magicfx (218.166.161.159 臺灣), 11/04/2020 17:53:54 ※ 編輯: magicfx (218.166.161.159 臺灣), 11/04/2020 17:55:13

11/05 23:29, 3年前 , 1F
萌塔~~~
11/05 23:29, 1F

11/07 16:34, 3年前 , 2F
感謝分享!
11/07 16:34, 2F
文章代碼(AID): #1Vede2Hq (Diving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