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王與馬戲團(未讀可入)

看板Detective作者 (推理小說<親愛的你>出版)時間7年前 (2017/03/14 05:55),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米澤穗信 / 《王與馬戲團》(未讀可入) http://blog.udn.com/Kea0111/96066480 這是我最近看過最精彩的日本推理小說。 故事開頭有點沉悶緩慢,一位不知所以的日本女記者太刀洗萬智不知所以地流浪到加 德滿都,想不知所以地到處晃晃,為雜誌寫篇不知所以的旅遊報導,結果遇到尼泊爾政變 ,國王在內王室十人全遭槍殺。太刀洗透過管到約見了政變當晚宿值宮廷的准尉拉傑斯瓦 ,希望探聽政變內幕,但准尉卻拒絕透露。隔天,太刀洗在前往皇宮的路上,第一時間發 現准尉的屍體,背後還刻上「informer」(告密者)字樣,太刀洗拍下了第一手命案現場的 照片,但此刻她陷入職業倫理的掙扎:是否要將命案與政變包裹成同一篇報導,傳達給日 本的閱聽者? 或許你看完這簡介還無法理解太刀洗小姐掙扎的所在,政變隔日宮廷軍官被殺,聽來 便是險惡的陰謀,刊登刻了字、血淋淋的屍體,更可以大大地提升報導的震撼力,讓遠在 東北亞的讀者直接地感受到「政變啊,出人命啦」。 但問題是,這起命案,真的與政變相關嗎?如果無關,放上屍體照片、包裹式的報導 便是扭曲了閱聽者對尼泊爾政變的認識。記者有義務要查明真相嗎?義務的界限又在哪裡 呢?眼睛看到的難道還不能寫嗎? 整本小說便是環繞著記者倫理而發展。我不打算在此深入探究,也不算寫什麼「反觀 台灣媒體…」之類的評語,只是前陣子台灣小模命案才發生,在這當下讀起來特別有感覺 。我引一小段做為索引: 「這不是妳如何想的問題。我只是要告訴妳,悲劇的宿命是成為娛樂。觀 眾為什麼喜歡看走繩索?妳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在期待表演者有一天會掉 下來?尼泊爾是個不安定的國家。而昨天,表演者掉下來了。這是很有意 思的事情。如果是發生在其他國家,或許我也很樂意觀賞。」 拉傑斯瓦准尉說,「但是我不打算讓這個國家成為馬戲團。再也不會。」 米澤穗信的作品我不熟,先前也只讀過《尋狗事務所》,但大約知道他的作品大多偏 「輕」,這本《王與馬戲團》則是相當議題取向,主題與文筆都相當嚴肅,剛開始可能因 為不習慣主述者是個有點頹喪的日本女性,還有大量加德滿都市區的描寫,稍有進入困難 ,但政變發生後故事節奏便加快,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推理部分緊扣故事主題,最終謎底揭 開時也是議題收尾時,有加乘效果。 不過惟一有疑問的是,大家英文應該都不錯吧,為何看到informer這字時還要去查字 典呢? 總言之,一本知性感性理性兼俱的推理小說,值得一讀。 -- 一樁槍擊案,四種推理解答──真相究竟是? 深山湖畔旁的大飯店,偵探x警察x怪盜x殺手 最強大亂鬥!《歡迎光臨康堤紐斯大飯店》/ 李柏青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3.79.172.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etective/M.1489442111.A.306.html

03/14 10:33, , 1F
我當初以為informer是資訊提供者,沒有想到是抓耙仔。
03/14 10:33, 1F

03/14 10:33, , 2F
也許是因為這個字過於敏感,導致使用率不高吧。
03/14 10:33, 2F

03/14 13:33, , 3F
可能是...日本人英文不夠好
03/14 13:33, 3F

08/13 22:48, , 4F
我想是因為informer真的不是常用字彙...
08/13 22:48, 4F
文章代碼(AID): #1OnnK_C6 (Det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