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極大化、角色極小化的《偵探俱樂部》(by東野圭吾)

看板Detective作者 (不拋棄,不放棄)時間12年前 (2011/08/22 18: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版: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604965 《偵探俱樂部》是東野圭吾1990年的作品,依他創作的時期來看,屬於早期之 作,因此本格的味道仍然濃厚。如果喜歡《放學後》、《雪月花殺人事件》或《白 馬山莊殺人事件》風格的東野,我認為《偵探俱樂部》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不同的是,《偵探俱樂部》是短篇集結的小說,由僅僅服務上流社會的偵探俱樂 部會員的偵探與助手貫穿整部作品。一男一女的組合不免令人期待會不會是可以 大展身手甚至談情說愛的男福爾摩斯與女華生,但事實完全不然。他們就像一般 徵信社的社員,只不過接受的對象必須具備身份地位與財富象徵罷了。 從頭至尾,東野未曾點出兩人大名,關於兩人的性格、外貌描述也相當粗淺。明 明身為主角,卻彷彿幽魂穿梭書中,只在關鍵處向委託人遞上他們嚴謹的報告或 口頭詳細說明事情原委,收取費用後便拍拍屁股離去。 因此,當我得知本書被翻拍成電視劇(SP),有點難以置信。偵探與助手還請來 知名度甚高的谷原章介與松下奈緒演出,不免感覺大材小用。當然我相信為了凸 顯主角們,編劇肯定在他們身上著墨了不少原著本沒有的情節,但效果如何沒看 過日劇的我無法評價。只是拜讀過一些心得,對這部SP普遍評價不高也是事實。 東野圭吾十分樂意自己的作品影像化,可是《偵探俱樂部》卻是我認為最不適合 改編的一部,原因正是我標題所寫的「案件極大化、角色極小化」。 本書共收錄五篇短篇,雖然有偵探與助手貫穿其中,但他們根本不像主角。真正 稱得上本書主角的只有一個──即「案件」本身。包括偵探、助手或其它案件周 圍的被害者、受害者、相關者,不過都只是棋盤上的棋子,東野並沒有花費太多 心思在他們身上。相反的,看得出來案件的起承轉合卻注入他不少腦力,五個案 子都寫得相當漂亮。可以說比起前面我提起的幾部長篇作,《偵探俱樂部》的本 格滋味更為強烈。 而這類作品一旦影像化,力道往往容易被削減,尤其又沒有身為人類的主角重 心,失去平衡的機會更高。 然而,作為一部小說,《偵探俱樂部》無疑是好讀又好看。配合疏離冷淡的俱樂 部服務人員(即偵探與助手),本書風格也頗為冷漠,同時帶有一絲絲殘酷,結 局儘管總是戛然而止,卻是最合乎本書的結束方式。 -- 「您怕不怕四周的人如何評價您?」 「我努力的結果既然是這樣,那我也沒辦法呀!」 --乙一《瀕死之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141.135
文章代碼(AID): #1EKZ13wL (Det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