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褚蘭特最後一案 by E.C. 班特萊

看板Detective作者 (毛)時間16年前 (2008/07/01 17:37),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點小小心得的網誌版http://blog.yam.com/metalmow/article/15825414 記得詹宏志先生曾在「謀殺專門店」的某一場宣傳講座上這麼說過 「謀殺專門店是以『在推理小說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為概念進行選書的 所以以現代的角度來讀其中部分的作品 或許會覺得沒有那麼的好看」 這段話真是道出我閱讀《褚》一書的心聲 在閱讀的過程中 我一直有種說不出的違和感 故事的推理過程有著古典推理小說必備的嚴謹紮實功力 劇情的轉折也是峰迴路轉 但我卻無法一直融入整個故事情境中 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喜歡「具現化」的讀者 閱讀時總是會自然而然的將故事人物和場景在腦中影像化 享受文字與影像切換的想像型閱讀樂趣 但對於《褚》這個故事 我卻一直沒有辦法順利的進行文字與影像的「轉化」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我想是時代的緣故吧! 發表於1913年的《褚藍特最後一案》 其中包含著許多當年的對話口吻 使我一直沒有辦法和故事角色們成為「好朋友」 我實在沒有辦法和這麼紳士的人進行對話... 這也讓我這個年輕的小讀者和老故事之間 不知不覺的產生了隔閡 雖然故事的年代久遠 但概念在今日看來 還是新鮮感十足的 偵探已推理出真相卻不願破案 這就和大導演李安接拍綠巨人浩克這種超級英雄特效動作片 一樣的令人感到弔詭 融入大量的感情要素 對於20世紀初的推理小說來說更是一大創舉 而這樣的概念在現在更是已成為主流 就如現代的冷硬派推理小說 每個偵探主角都免不了有豐富的愛情生活 詭計的設計或許真有著框架的拘限 但人的感情世界卻是永遠充滿著無限的話題與組合呢 如果以「想獲得純粹的閱讀樂趣」的心情來讀《褚藍特最後一案》 對我個人而言 確實是失望的 但若是以「緬懷諸先烈」般的朝聖心情來拜讀 那就絕對是大大的滿足了! 一本又一本的 讓我這個新世代的台灣讀者 能夠見識到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歐美推理歷史軌跡 這正是謀殺專門店最大、也是最寶貴的魅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1.5

07/01 19:39, , 1F
時代背景差距太遠,謀店我幾乎每本都讀超久...
07/01 19:39, 1F

07/01 19:41, , 2F
《褚》這本還算不難啃的...(案件本身倒是比想像中簡單)
07/01 19:41, 2F

07/02 00:18, , 3F
這本還算好,《法律與淑女》真的就很累人 XD
07/02 00:18, 3F
文章代碼(AID): #18QVhWxo (Det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