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件 - 年僅10歲的英國少女殺手

看板Detective作者 (凱豆)時間16年前 (2008/02/12 06:5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年僅10歲的英國少女殺手 10歲,殺害拜恩和馬丁的那一年;17歲,被轉押到女犯監獄;23歲,瑪麗剛剛出獄; 成熟後的瑪麗瑪麗的日記:   “拜恩‧豪沒有媽媽,所以即使他死了,也不會有人為他難過。” “是否有罪的關鍵在於你會否撒謊。” “我殺了人,現在我可以回家了。” “我們殺了馬丁‧布朗這個小雜種。” “殺人並不是那麼壞的一件事,我們每個人總會有死的時候。” “想像自己是如何殺死一個小男孩,然後到處宣揚,難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嗎?” 年僅10歲的小瑪麗是一隻狡猾的“小狐狸”,她殺死了兩個3歲和4歲的小男孩,卻裝 出一副可愛純真的臉孔。瑪麗每次殺死小男孩後都跑去向死者親人“報告”死訊,故意帶 他們去找屍體,笑嘻嘻地跟著別人圍看棺材,然後興奮地叫嚷自己就是殺人兇手。但是沒 有人相信她。   她是一個漂亮的英國女孩,她擁有驚人的高智商和幻想力。她是天生的混世魔女,還 是後天環境造成的一個悲劇?但無論如何,她只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   現場一: 3歲拜恩慘被扼死“你是在找拜恩嗎?”小瑪麗‧貝爾問拜恩的姐姐柏特, 著急的柏特正到處尋找至今還沒回家的弟弟。拜恩是一個只有 3歲大,長著一頭金髮的小 男孩,生性乖巧的他一般只在家附近玩耍。小瑪麗和她的好朋友羅拉主動請纓,兩人熱心 地領著柏特這裏看看,那裏找找。現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瑪麗和羅拉知道拜恩究竟在哪 里。 瑪麗把柏特帶到小孩喜愛聚集玩耍的鐵路旁。不知為什麼,柏特突然有一股不詳的預 兆。她想起不久前這附近也曾經死過一個小孩。突然,瑪麗指著鐵路旁的一堆爛磚碎瓦, 對柏特說:“拜恩可能就藏在那裏面玩。”實際上,小拜恩的屍體正是躺在這堆瓦礫裏面 ,瑪麗就是想讓柏特自己過去,親眼目睹弟弟的屍體。但柏特堅持不肯去,並回家了。就 在當天夜裏的11點多,警方在那發現了小拜恩的屍體。    小拜恩被發現的時候全身都是傷痕,他是被扼死的,身旁的草叢中躺著一把破剪刀。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敞開的小腹上被一片剃刀刻了一個“M”字母。    就是在這個1968年的夏天,距離倫敦 440公里遠的斯哥特伍德發現了一件震驚英國的 兒童謀殺案。警方馬上把嫌凶的可能鎖在當地幾個小孩身上,他們想起前不久小馬丁的突 然死亡。   10歲的瑪麗和13歲的羅拉也在被懷疑的小孩當中,謀殺案發生後,瑪麗的行為變得很 古怪,而羅拉就異常地興奮。她們老是不停地笑,似乎拜恩的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兇 手很可能就是瑪麗和羅拉二人中的其中一個。   小拜恩的葬禮在8月7日舉行,警官多森當天一直留意著瑪麗的舉動,希望能從她的表 現和反應中得到蛛絲馬跡。    “我看見她站在棺材旁邊一直在笑,還因為興奮不停地搓著雙手。”多森對這個小女孩 感到毛骨悚然,他決定要及時行動,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物。    羅拉向警方稱:“瑪麗告訴我她殺死了拜恩,還帶我去看拜恩的屍體。”但瑪麗警告 她要保守秘密,不許告訴任何人。警方當即拘捕了瑪麗。瑪麗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著 一頭黑髮和一雙銳利的藍眼睛。被抓的瑪麗剛開始顯得有點驚慌失措,但馬上就恢復了鎮 定。她否認殺死了拜恩。    員警開始套瑪麗的口風。“有一個男人說當天曾看到你和羅拉在鐵軌附近。”“那這 個人的視力一定得很好才行。”“為什麼一定得有好視力?”員警抓住了一個破綻馬上追 問。    瑪麗馬上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她眨巴眨巴著眼睛說:“因為——視力好才能看到當 時根本不在場的人。”負責審問的警官認為瑪麗是一個非常聰明狡猾的女孩,她知道什麼 該說什麼不該說。    以下是瑪麗的口供: “那天,我、羅拉和拜恩三人在鐵軌附近玩,後來不知怎的羅拉和拜恩突然打起架來 ,失去理智的羅拉像瘋子一樣掐著拜恩的脖子,還扯著他的頭撞,我極力勸阻,她反而向 我大吼。拜恩的臉逐漸發青,最後發黑。我跟羅拉說,這件事可是跟我沒關係的。羅拉就 威脅我說,如果你敢說出去,我就以同樣的方法對付你。她回家後還笑嘻嘻地對我說,這 是第一次殺人,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後來,我和羅拉幫柏特找拜恩,我本想讓柏特發現屍體的,但羅拉堅持說拜恩不會在 那裏。拜恩的屍體被發現後,羅拉曾問我願不願意和她逃跑,我說我不願意。” 簽字:瑪麗‧貝爾 瑪麗‧貝爾的口供中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但大部分是編造出來嫁禍羅拉的。瑪麗和羅拉都 以謀殺的罪名被起訴,瑪麗顯得很平靜,但羅拉就非常生氣,她詛咒說要報復所有人。兩 個未成年的女孩涉嫌謀殺的案子震驚了英國國內,並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 現場二: 4歲馬丁神秘死亡自拜恩被謀殺後,警方重新審視另外一個小男孩馬丁‧布 朗的死亡原因。實際上,馬丁死後,瑪麗曾做出一些非常古怪的行為。她曾經尖叫著說自 己是殺人兇手,但卻被其他同學取笑。    即使是在馬丁和拜恩之前,其他孩子也曾受過瑪麗的傷害。一個 3歲的男孩被她推下 樓梯,頭部血流不止。第二天,瑪麗和羅拉又再次襲擊 3個女孩,其中一個女孩說瑪麗用 手狠勁地扼她脖子。10天以後,小馬丁就被殺了。    小馬丁的屍體是在一間房子的地板上被發現的,血和唾液從他的嘴角流出來。後來, 人們發現瑪麗和羅拉朝著這座房子走來,瑪麗說想帶羅拉來看看馬丁的屍體,當然,她們 馬上被大人轟走了。    然後,瑪麗和羅拉兩人去向馬丁的阿姨報告馬丁的死訊,還向她詳細描述馬丁死時的 恐怖樣子。瑪麗對已經被嚇呆的阿姨說:“我可以帶你去看馬丁的屍體。”但瑪麗和羅拉 似乎還是覺得不夠過癮,她們故意去騷擾馬丁的阿姨,不停地刺激她:“馬丁死了,你感 到難過嗎?”“你想念馬丁嗎?”“你有沒有為馬丁哭過?”然後她們就咯咯地發笑。阿 姨最終忍無可忍,命令她們倆滾出去。人們認為這只是兩個愛惡作劇的小女孩。    馬丁的母親也同樣遭受過這兩個“小魔女”的作弄。“瑪麗敲門,微笑著說她想找馬 丁,問馬丁在不在。我告訴她馬丁已經死了。”她說:“我知道馬丁已經死了,我想見棺 材裏的馬丁。”然後不懷好意地壞笑。馬丁的母親被眼前的這個小女孩驚得無言以對,她 把瑪麗趕出去,砰地關起大門。    5月27日,員警在瑪麗的家裏找到了一些驚人的發現,那是瑪麗寫下的一些隻字片句 。“我殺了人,現在我可以回家了。”“我們殺了馬丁‧布朗這個小雜種。”“以前就曾 經有一個男孩的屍體也是那樣地躺著。”員警把這些字條帶回警局,但開始只把它們當作 一些惡意的玩笑。瑪麗後來說自己寫這些字句只是為了好玩。   馬丁死的那一天,學校上圖畫課,瑪麗在作業本上畫了一個小男孩,姿勢和小馬丁屍 體被發現時的姿勢一模一樣,旁邊還畫了一個藥瓶,上面寫著“藥片”二字。然後,圖畫 下面的作文是這麼寫的:“星期天,我和羅拉從小徑上走下來,看到有許多人圍繞著一間 白房子。我們走上前去問怎麼回事,原來裏面躺了一個死了的男孩。”但是,瑪麗的這篇 作文並沒有引起老師的注意,她只是認為瑪麗的作文取材了馬丁的死。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小拜恩被殺之前,瑪麗曾經去找過拜恩的家人,說要告訴他們一 個“天大的秘密”。瑪麗說:“羅拉扼死了馬丁。”為了演示羅拉是如何扼死馬丁,瑪麗 抓住自己的喉嚨吐舌頭一副窒息的樣子作親身示範。幾天以後,小拜恩就是這樣被扼死的 。   只有10歲的小瑪麗似乎是一個天生的老手,她先“刊登”“殺人廣告”,事後又公開 承認自己是兇手,就這樣既亦真亦假又輕輕易易地殺死了兩個男孩。    “流淚是軟弱沒用的表現”寧坐牢也不博取同情瑪麗和羅拉被關起來的第一天就把拘 留室鬧得天翻地覆,兩個小姑娘隔著鐵門互相臭駡對方。門衛還聽到瑪麗一度兇狠地咒駡 自己的母親。   瑪麗從小愛尿床,所以她對睡覺有一種恐懼感,因為害怕自己又把床弄髒。而每一次 她尿床,母親都會極盡其事地羞辱她,把她尿濕的床單晾出去給鄰居取笑,甚至把她的頭 按到尿壺裏。   在瑪麗被拘留期間,門衛對這個小女孩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把瑪麗形容成一個自負 、聰明並且狡詐的女孩。他們常常會被瑪麗的言語驚住。有一次門衛給她找來一隻小貓作 伴,她卻狠命地掐著貓的脖子洩憤。瑪麗的身上似乎有一種天性的殘忍,她承認自己喜歡 欺負和虐待小東西,因為他們無力反抗。瑪麗還稱自己想當一個護士,因為可以把針筒狠 命地插進別人的身體。   1968年,瑪麗和羅拉被帶到法庭上進行審訊,庭上擠滿了媒體記者。主控律師一開始 便指出,謀殺拜恩和謀殺馬丁的是同一個人。    法醫報告也顯示,在拜恩和馬丁的屍體上都發現了瑪麗的衣服纖維,此外在拜恩的鞋 子上也發現羅拉的衣服纖維。   儘管關於羅拉是否有罪還存在疑問,但從沒有人質疑瑪麗是兇手。關於瑪麗,唯一存 在的爭論是,她究竟是一個患有後天病態的小女孩,還是一個天生的“魔鬼”?    但也有人認為,不稱職的父母應該為瑪麗的所為負上責任。瑪麗的父母在庭上如同表 演,一會兒大哭大鬧,一會兒歇斯底里。而陪審團注意到,每當父母哭鬧的時候,瑪麗總 以一副憎惡的眼神注視著他們。   瑪麗的父親比利‧貝爾,家中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稱呼他作“叔叔”,這樣他們家就可 以不斷領取政府補貼的單親家庭救濟。比利是一個慣賊,而母親貝蒂則是一個妓女,常常 為了拉生意而不在家住。當地“居委”都不清楚貝爾家的底細,印象中只覺得這是一個毫 無溫暖可言的空殼,唯一感到有生命氣息的是門口那條狂吠的狗。   但瑪麗對自己的家庭情況隻字不提,如果她在法庭上說出幼年經歷及其在家中所受的 虐待,如果她表現得可憐軟弱一點,她很有可能得到法官的同情。經驗豐富的兒童心理學 專家奧頓認為,他從來沒有見過像瑪麗一樣倔強的小孩,她非常的複雜、聰明、冷酷,而 且很危險。   在瑪麗被審訊的過程中,她如同一個久經法庭的老手,冷靜、早熟的行為讓陪審團對 她產生不了一絲的憐憫之心。   而羅拉就不一樣,她的表現和反應更符合一個未長大的小女孩的身份,她表現出一種 恐懼和驚慌失措的孩子氣,還常常被嚇得大哭,但瑪麗就視流淚為軟弱沒用的表現。羅拉 的辯護律師竭力把羅拉說成是一個淘氣、愛惡作劇的女孩,她只是因為愛玩被扯進了瑪麗 的案子中。   在宣佈結果的前一天,瑪麗在拘留所裏問門衛“未成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她說: “律師說羅拉沒有我早熟,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因為我看上去聰明一點,所以罪名都落 在我頭上?”然後她又問:“將有什麼最壞的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他們會吊死我嗎?” 儘管瑪麗和羅拉互相指責推卸,但這兩個小姑娘之間似乎存在一種難測的關係。在法庭審 訊過程中,法官注意到,她們倆的表情、反應常常驚人地相似,但目光中又相互仇視。每 當聽到對方指控自己的時候,就會變得異常狂怒。最後法庭不得不讓兩人輪流上庭。   當被問及是否害怕羅拉報復的時候,瑪麗不屑地回答:“她不敢,因為我會給她更厲 害的顏色瞧瞧。”當案件的審訊接近尾聲的時候,瑪麗已被人們定性為一個“魔鬼”,而 可憐的羅拉則是“愚昧的受害者”。陪審團認為,羅拉的智力相對低下,但瑪麗則是完完 全全的病態,具有攻擊性、殘酷、邪惡,毫無愧疚感,同時擁有高人一等的智力和可怕的 聰明。 陪審團經過不到4小時便得出一致裁決,羅拉罪名不成立(當聽到宣判無罪時,羅拉全 身發抖),而瑪麗殺害拜恩和馬丁罪名成立,被判處“終身拘留”。“終身拘留” 實際上 是一種不明確的刑期,它有可能是終身監禁,也有可能是被關幾年後放出來。當聽到判決 結果的時候,這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終於忍不住哭了。 “我已不是當年的壞女孩”混世魔女當上了母親 由於瑪麗是未成年人,監獄和精神病院都不適合她,最後她被安置在一間全部關押男 孩子的少管所。但這對於一個將要在那度過其青春期的女孩來說很不適合。   這間少管所叫“紅河堤”,這是一個聞名全國的教養院,裏面不僅設施齊備,而且教 員的素質很高,這裏曾改造過不少的少年犯。   瑪麗的母親倒是常常來看瑪麗,但她每次都抱怨瑪麗讓她變成了殺人犯的母親有多羞 愧。她甚至向英國的小報兜售瑪麗的故事,並慫恿瑪麗在牢裏寫一些信或者詩之類的東西 ,然後拿去報紙上發表。剛開始,瑪麗經常和少管所裏的男孩子打架。瑪麗曾經控告所中 的一名舍監性騷擾,但沒有人相信她的話。到了1972年,瑪麗16歲,她被轉送到一間成人 監獄。   從全是男孩的少管所轉到清一色的女犯監獄,瑪麗得重新適應。1977年,瑪麗從監獄 裏逃了出來,不過,很快又被抓住了。在短暫的逃獄日子裏,瑪麗和一個男人發生了愛情 ,這個男人後來把他和瑪麗的故事賣給了報紙。   牢獄似乎真是一個感化之地,瑪麗在這裏改頭換臉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瑪麗說自己已 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殺人的壞女孩。但是,一個從小冷酷無情的人真的有可能變好嗎?難道 真的像小說裏寫的“道德被突然喚醒”嗎?仇恨社會的人一般都是演技很好的演員,以掩 飾他的表裏不一。    1980年 5月14日,瑪麗出獄了(她那時23歲)。出獄後瑪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托兒 所,但她的監管人認為這份工作不適合瑪麗。然後,瑪麗去當了侍應生。    不久,瑪麗懷孕了。懷孕的消息讓瑪麗想起了拜恩和馬丁,12年前殺害孩子的人如今 變成了母親。她也可以當母親嗎?    瑪麗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利,孩子在1984年誕生了。   瑪麗稱是孩子使她懂得了自己以前的罪惡,“假如說我小的時候是個魔鬼,但現在的 我已經完全是一個正常人了。”法庭允許了她想當母親的要求。在法律上,瑪麗是一個在 監管下的在家服刑犯,直到1992年。   瑪麗從一個兒童殺手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慈愛的母親。就像一位元傳記記者所說的,瑪 麗有兩個人,一個是幼年時的瑪麗,一個是成年以後的瑪麗。但瑪麗的轉變速度似乎太迅 速,她常常在外人面前表現她的痛苦和愧疚,但反而引起別人的懷疑。   瑪麗對自己小時的犯罪並不完全承認,她把它解釋為一次意外和一種無意識的衝動。 “當時我和媽媽吵了架,第一次還了手。當我把手掐在馬丁的脖子上時,我的腦子裏一片 空白,我把他當作了洩憤的物件。我不是故意傷害馬丁的,我為什麼要殺死他?他只不過 是住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小男孩。”但瑪麗暗示羅拉應該為拜恩的死負責,“她裝出一副可 憐樣,誰都相信她”。   這麼多年來,瑪麗的母親貝蒂一直被指責是造成瑪麗少時殺人的罪魁禍首。瑪麗的童 年就像一個噩夢,她多次被母親拋棄。貝蒂把瑪麗送給親戚、收養者,但都不成功。瑪麗 兩歲的時候已經養成了孤僻、冷酷的性格,每次貝蒂打她的時候,她都不哭,而是用小小 的眼睛憎恨地看著母親。瑪麗 5歲時曾親眼看見她的一個小夥伴被車撞死的情形,這在她 腦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幼稚園的瑪麗非常頑皮好鬥,沒有孩子願意和她一起玩,也沒 有人敢欺負她。 當年審訊期間,兒童心理學專家奧頓博士就認為小瑪麗是典型的病態精神病。    長期缺乏與人的感情交流養成她極度冷漠的性格,因此,當她殺人以後,沒有流露出 一絲愧恨、焦慮,也沒有眼淚。殺死兩個小孩子對於瑪麗來說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兩 樁案子中,我沒有發現任何殺人動機。”奧頓說。   當年殺死拜恩後,瑪麗似乎沒有任何得到滿足的跡象,她的暴力傾向依然如舊。假如 不是東窗事發,等她長大後,有沒有可能變成又一個令人聞之喪膽的殺手? 尾聲:《聽不見的哭聲》 瑪麗在1998年出版了她的自傳《聽不見的哭聲》。這本書出版以後,引起了英國國內 的激烈爭論。許多人批評,這些滿身罪惡的人竟然還能靠販賣自己的故事發財,就連英國 首相布雷爾也公開指責瑪麗的無恥。但瑪麗不這麼認為,十幾年來,小報一直對她的小道 消息孜孜不倦,她希望完全公開以後,人們就會對她失去興趣。    儘管得到了一大筆稿費,但瑪麗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新書面世後,她十幾歲的女兒才 知道她母親原來是一個聲名狼藉的殺人犯。但瑪麗說女兒現在已經接受了她的過去,並原 諒了她。女兒問她:“媽媽,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呢?你那時侯還那麼小,比我現在還 小。”或許《聽不見的哭聲》的價值在於讓人們對青少年犯罪和暴力傾向有更加深入的認 識,從某一個角度來說,瑪麗是我們審視這一現象的一個視角。 <<轉自九天之上論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27.209 ※ 編輯: kaido 來自: 61.224.27.209 (02/12 06:59)

02/13 12:32, , 1F
好長....看到一半開始有噁心感
02/13 12:32, 1F

02/15 00:19, , 2F
看完推
02/15 00:19, 2F

02/21 11:15, , 3F
少女殺手囧
02/21 11:15, 3F
文章代碼(AID): #17iDDIsV (Det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