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殺戮之病》讀後心得 (有涉及劇情)

看板Detective作者 (梵諦岡的烏鴉)時間16年前 (2007/12/16 20:0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所謂的異常,指的是關於大範圍中的少數。也許那不稱 為異常,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及觀感較為不同罷了。   殘虐的殺害,抑或是追尋最高層次的性愛?   我孫子武丸在這本書中引用了一群活在真實世界,也就 是我們周遭的連續獵奇殺人犯。   其中,我特別想提一提書中所提及的日本獵奇殺人犯代 表──佐川一政。   1981年,佐川一政在巴黎結識了荷蘭女學生──露 妮.哈羅塔貝露。留法專攻莎士比亞的佐川隨即對她展開熱 烈追求,交往之後。在一次的約會中,佐川邀她來到自宅中 共餐,接著佐川槍殺了她,並進行姦屍、分屍、煮食。   佐川遭巴黎當局逮捕後,因為家中財大勢大,再加上精 神鑑定確認異常,被判終身囚禁在巴黎精神病院中。14個 月過後,遭驅逐出境,且返回日本,之後佐川將其犯行過程 撰寫成書,並且發行,造成轟動。 在日本還有為數不少擁 護他的人群為他架設網站。 佐川一政的相關網站 ※內容有不少露妮.哈羅塔貝露被分屍的照片,不喜勿點。 http://pine.zero.ad.jp/~zac81405/sagawa.htm   《殺戮之病》其實可以做為一本犯罪心理小說來看待。 雖說它的型態更接近所謂的本格推理小說,採用的是本格派 中的『敘述性詭計』。而我孫子武丸原本就與二階堂黎人、 綾十行人同為新本格的指標性人物。   在書中提及的大量獵奇殺人,以及露骨的殺害過程。程 度總讓人以為作者實際解剖女體,否則怎能敘述的如此鉅細 靡遺。我質疑這本書為何沒被封膠包覆以及在包膜貼上限制 級的標語。   戀屍、自戀、性愛、贖罪、自我救贖、伊底帕斯情結。   我孫子武丸在這本作品中採用了三種視點。一名犯人、 一名母親、一名偵探。犯人追尋自己私自認定的真理;母親 憂慮親人與家庭的未來;偵探為了贖罪以及尋找年華老去後 所存在的價值。   隱含不講明的敘述中,其實已經向讀者們透露了許多線 索,但只要我們一開始就對內容有所認定。則之後的過程都 無法動搖我們心中自認為的事實。接著,將所有真相的引線 埋伏在終點,最後再一起引爆。這就是敘述性詭計高明的地 方。   掩卷之餘,我總會想起歌野晶午的《櫻樹抽芽時,想你 》這本同樣以逆轉結局著稱的作品。同樣的敘述性詭計;同 樣的平淡中見驚奇;同樣的在最後徹底崩毀我們腦中的世界 。我認為歌野晶午在這點略勝一籌。   只是《殺戮之病》在最後加添了更多的遺憾和哀傷。  -- 請至PTT汪踢(WANTED) V 1 然後選JK 再按1 完成投票 ████ 大可 ██◢▌ ▄██▌ ███ ◥██▌ Darknies & ██◥▌ Amgine 你神聖的兩票~ J & K 是你最好的選擇!! 謝謝支持 <(_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84.64

12/21 22:42, , 1F
同樣是敘述式詭計,歌野晶午確實略勝一籌
12/21 22:42, 1F
文章代碼(AID): #17PHETr- (Det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