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好樣的吳音寧--地產地消,食材自主

看板Deserts作者 (Leslie)時間12年前 (2011/11/20 00:42), 編輯推噓10(1007)
留言17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轉載 】〈溪州行動(1): 地產地消,食材自主!〉 原文請見:http://www.newsmarket.com.tw/Article_Single.aspx?id=620 溪州行動(1): 地產地消,食材自主! by 上下游記者汪文豪 November 14,2011 當營養午餐食品安全議題與校園採購弊案如許多未爆地雷,溪州鄉公所推動「托兒所在地 食材供應計畫」,是國內第一個強調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的政府公部門,將「地產地消 」的概念結合營養午餐的食材選擇,讓全鄉公立托兒所的小朋友,可以享用村頭厝邊鄰居 生產的新鮮農產與食物,不必與食品添加物充斥的加工製品為伍。 「唉唷,怎麼早、午餐都是餅乾、沙其瑪、保久乳、香腸等,加工製品這麼多,青菜這麼 少?」農村觀察作家吳音寧回憶去年3月接任彰化縣溪州鄉公所主任秘書時,花了半年的 時間走訪鄉內公立托兒所營養午餐的內容,對於以加工製品為主的菜色,搖頭不已。 她接著說:「你知道嗎?那種餅乾,就是我們在夜市攤販看到的那種散裝品。還有我們到 中央廚房,看到青菜都已泛黃,有的看上去還爛爛的。這些怎麼可以給我們的孩子吃呢? 而且品質這麼差的食材竟然可以通過驗收!」 看到托兒所餐點的食材品質與監督竟如此不堪,又見到眼神真摯的孩子,每逢早、午餐與 下午點心時間,就認真與認命地舀著碗裡對健康無益的加工食物,吳音寧心想,即使身處 公部門的最基層,一定要改革當前營養午餐的陋習。 因此,當鄉公所與先前的食材供應商合約到期,吳音寧立即向新任鄉長黃盛祿爭取,將「 地產地消」的觀念融入營養午餐,並於今年二月啟動「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溪州鄉公所推動「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是國內第一個強調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 的政府公部門。這些在地食材的來源,包括贏得溪州鄉冠軍米頭銜的「真珠米」、溪州鄉 當地農民生產的蔬菜瓜果、當地業者製作的手工麵線與豆腐,以及校園橫跨彰化縣埤頭、 溪州兩鄉的明道大學有機農場相關農畜產品等。 現在到溪州鄉公立托兒所實際走一遭,發現孩子們的營養午餐是吃糙米加白米飯,三菜一 湯使用的食材均是有機或無毒栽培的青菜,所使用的雞蛋也是在市場價格不斐的「紅仁蛋 」。全溪州鄉10間公立托兒所250位小朋友,可以享用村頭厝邊鄰居伯伯阿姨種植的新鮮 農作物與食物,再也不必與食品添加物充斥的加工製品為伍。 當營養午餐食品安全議題與校園採購弊案如許多未爆地雷,溪州鄉公所究竟如何拆除地雷 引信,將「地產地消」結合營養午餐的食材,提升採購來源的透明度,也改善孩子用餐的 品質? 挑戰一:揚棄低價搶標制度,從食物價值出發 「首要先改變食材只是商品的思維,揚棄使用政府採購法『價格標』,才能擺脫廠商以低 價搶標食材供應的惡習,」吳音寧說,她觀察先前食材供應商得標的價格,每天每名孩童 的托兒所早、午餐與點心食材費,僅有新台幣26元,難怪加工食物這麼多,因為加工食物 成本最便宜。 但是,從最低價得標的「價格標」,改為以評選食材來源、品質的「最有利標」,這個看 似簡單的過程,在公務機關就是一項極花費心力的改變。 「當我們向縣政府報備改變招標方式,就受到政風單位的關切,質疑為何要改變長期慣用 的價格標,」吳音寧指出,對業務承辦人員來說,用最低標的方式決標,既簡單安全,又 不會惹禍上身。因此做出改變的公務人員,除了清廉,更需要非常勇於擔當。 好不容易縣政府核准改採「最有利標」,溪州鄉公所以每名孩童每天新台幣35元的價格進 行招標與內容評選,最後由長期推動原鄉產業發展的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接手這個 極具挑戰的在地食材供應計畫。這時,真正的難題來了:到哪裡去找適合地產地消的農民 ?農民又是否有意願配合生產多樣性的蔬果食材?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說,一般農民習慣以生產大宗蔬菜的方式,在固定 時間種植單一種類蔬果,送往果菜批發市場販售,這樣最省事。但對於要同時間滿足提供 托兒所少量、多樣的蔬菜需求,反而增加麻煩,以致徵詢農民配合的意願時,大多數都興 趣缺缺。 此外,金惠雯也發現基層農政單位或農會,幾乎無法有效掌握農民栽種農作物的資訊,因 此在找尋願意配合地產地消的農戶時,也倍覺艱辛。 除了農民的意願,家長的態度也非常重要。金惠雯說,配合白菜盛產的季節,營養午餐的 蔬菜會搭配較多白菜,卻有家長抱怨白菜比較寒,要求不要連續給孩子吃。照理說,飲食 內容配合節令時蔬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但家長不認同,也增加推動食材「地產地消」的 難度。 為了維持食材來源的多樣性與供應的穩定性,營養午餐在地食材的範圍,也做出某種程度 的妥協,從溪州鄉放寬為中部地區。 挑戰二:地產地消與食品安全法規之間的兩難 另一項推動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的挑戰,則是在加工食材的選用與把關上,面臨地產地 消與符合食品安全相關法規之間的兩難。 吳音寧說,為了儘量符合地產地消,托兒所在食材選擇上,雖儘量避免使用加工製品,但 仍免不了用到手工麵線、豆腐、肉丸等少量加工食品。這部分食材,也希望優先選用溪州 鄉本地所產。鄉公所與原促會的承辦人員會親自訪查生產這些食品的加工戶,勘查安全衛 生與檢驗把關通過,才會採用。 雖然這些食品加工戶的生產過程是容易被監督的,食材的品質又受到各托兒所廚房廚媽的 檢視,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保障,但是這些在地的食品加工戶都僅是家庭規模,產量僅以 供應當地市場為滿足,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也沒有意願去申請CAS或GMP的標章驗 證。因為CAS或GMP制度是針對大型食品加工廠所量身設計,對這些家庭式的食品加 工戶來講,驗證費用非常可觀。 但是有CAS標章驗證的食材是否就一切放心?答案也未必。吳音寧舉例,她們曾選用中 部某家取得「健康豬」標章的肉品,對方也拿出通過CAS驗證的書面資料,但托兒所廚 媽在料理時,卻感覺肉質並不新鮮,後來改向其他廠商採買肉品。 打破中央廚房壟斷,找回從產地到餐桌的透明 溪州鄉今年二月啟動「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至今,雖然食材要完全落實「地產地消 」,與理想目標有段距離,每人每日35元的食材採購價格,運作上也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但仍有一些不錯的成果。 除了托兒所餐點的食材品質提升,參與在地食材供應計畫的農民或加工業者,知道產品是 提供給村頭厝尾的孩子食用,生產時會特別仔細與用心。而孩子們除了知道自己碗中的食 物是鄰居伯伯阿姨種的,懂得感恩,藉由校外教學的行程實際到農場參觀與體驗,更拉近 與土地的距離。 「過去統一由中央廚房供餐,我們不知道食材的來源與品質,只見成本低廉的加工食品充 斥。低價競標的制度下,更有許多見不得光的藏污納垢,」吳音寧說,藉由找尋在地食材 供應行動,配合托兒所廚媽的把關,以及飲食教育的結合,才是真正落實從產地到餐桌的 透明,為孩子找回碗中的自主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4.82.208.53

11/20 01:23, , 1F
我了解了願意發聲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內容和做法!謝謝
11/20 01:23, 1F

11/20 02:03, , 2F
是的...請相信我一次:道德不是淨化社會的殺人武器,
11/20 02:03, 2F

11/20 02:04, , 3F
而革命,進步與改變絕不需要籠絡群眾暴力。
11/20 02:04, 3F

11/20 02:05, , 4F
我們想改變任何事?all we need is willing to know more.
11/20 02:05, 4F

11/20 02:07, , 5F
knowing more makes people choose and want differently.
11/20 02:07, 5F

11/20 02:09, , 6F
whenever we feel confused about what just happened,
11/20 02:09, 6F

11/20 02:12, , 7F
go knowing more about its past, and talk for future.
11/20 02:12, 7F

11/20 02:14, , 8F
請看看吳音寧和許多人在做的事... 讓我們也這樣找方法吧
11/20 02:14, 8F

11/20 02:16, , 9F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的群眾能做的事才最多,也最大。
11/20 02:16, 9F

11/20 02:39, , 10F
平凡和不平凡的界定在哪呢…認真感受、了解後,那些
11/20 02:39, 10F

11/20 02:41, , 11F
被覺得不合理或是需要被改善的事,透過努力而有了改革
11/20 02:41, 11F

11/20 02:42, , 12F
這整件事情就很不平凡了
11/20 02:42, 12F

11/20 13:48, , 13F
怎麼有想把小孩送去溪州的衝動,還好我還沒生小孩
11/20 13:48, 13F

11/20 18:07, , 14F
吳音寧真的好棒~從身邊的環境開始尋求改變,從自己做起
11/20 18:07, 14F

11/20 21:43, , 15F
推吳音寧
11/20 21:43, 15F

11/21 23:47, , 16F
借轉她弟弟的板:p
11/21 23:47, 16F
HoMing:轉錄至看板 Nine_2_Nine 11/21 23:47

11/22 14:53, , 17F
幹得好!!!
11/22 14:53, 17F
文章代碼(AID): #1EnzoBHv (Des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