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樣] 專訪張懸:我不以為靈感是最大武器和才華

看板Deserts作者 (禁錮之岸)時間14年前 (2009/09/08 17:15),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把吉他,一個安靜的女聲,這樣的形容在前幾年只讓人想起陳綺貞。現在,它也屬 於張懸。13 歲開始寫歌的張懸,16 歲才第一次摸吉他。現在,28 歲的她已經是最受歡 迎的華語創作女聲了。   文/ 劉牧洋 閻娜(實習)   8 月23 日,張懸帶着她的Algae 樂隊在上海芷江夢工場進行“城市?唱遊”的演出 。很少見到一個歌手的歌迷在現場,清晰地顯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些人站在前幾 排,很狂熱,整個演出從頭到尾都會跟著一起唱;另一些就站在很後面,很安靜,只是聽 。張懸總是被後一種所感動,“他們可能是最早認識我的,真正來聽我唱歌,而不僅僅是 來和歌手做交流的”。   採訪開始前,張懸點上一支煙,然後自顧自地說起來。和在台上一樣,她是個健談的 人,願意花很長時間描述一個畫面,或是剖析自己。張懸喜歡自嘲,先說自己沒胸,並自 稱歌壇“女流氓”,當然,她的歌迷們喊她“張老闆”,有點霸道的匪氣。   張懸的音樂,有時候像在你耳邊喃喃細語,有時候又是大段的內心獨白。有人也許會 覺得她沒有力量,“覺得你既不夠嗆,又不夠溫柔,然後也沒有那麼平易近人,也沒有很 突出”。但張懸覺得,她的存在,像巴奈 (台灣創作女歌手)那樣,也許就是音樂本身最 深刻的東西。   張懸最大的理想不是成為多麼出色的歌手,站在台上拋頭露面,而是做一個文字的創 作者。“我不是為了站在衆人面前才去做什麼,而是站在衆人面前的我,要做什麼。這是 我最在意的事情。”   追求簡單純真的音樂   13 歲寫出《寶貝》這樣的作品,19歲簽約唱片公司,25 歲發行第一張專輯,其中收 錄的《寶貝》讓她在歌壇一炮而紅。現在張懸28 歲,剛剛發行了第三張專輯《城市》。 專輯裡收錄了一首她19 歲時的作品 《南國的孩子》。9 年前,她寫了這首歌,卻一直沒 敢唱,“這是一首很單純優美的歌,但那時我沒有這個情懷”。詞到了,意思到了,是 19 歲時的表達方式和內心的獨白。今年,她28 歲了,唱了十來年的歌,終於覺得自己有 狀態,可以表達出《南國的孩子》的心情,才大膽地放進專輯裡。   這樣的情形讓人想起那首最著名的《寶貝》。這可能是張懸最重要的一首歌,是她 13 歲時的創作。那時她還是一個初中生。“那是人生變化很大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你開 始不是小孩子了,對你的要求突然跟你功課是不是好有關,而且要開始穿學校的制服,衣 服穿整齊才是個好學生。”張懸回憶起13 歲時的人生,當時突然出現了很多她不能理解 的標準。   和一般的小孩不同,張懸的家庭給她帶來了不少煩惱。她原名焦安溥,父親焦仁和曾 任台灣海峽基金會副董事長和秘書長。父親位居高位,讓張懸從一開始就處於特殊的關照 之中,她不能適應,一度反叛到極點,最後索性投入到小說和搖滾樂中,尋找自己的方向 。提起這些,張懸皺了皺眉頭:“我天生就敏感,我能包容很多事情,但對包容不了的東 西反應也很直接。”即便是現在,身為“藝人”的張懸,脾氣也是出名的直接和火爆。   《寶貝》這首歌,是那時的張懸整理自己的思維方式後的作品。她只有通過創作,才 能抒發自己的心情。“一開始寫歌就像是在寫日子,把歌當作押韻的日記在寫。文字對我 來說感受性最強,寫歌是我當時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憑着對文字的熱愛,張懸寫出了《寶貝》的歌詞,但當時她還沒有學會譜曲,只是自 己簡單哼唱出一個大概的旋律。她甚至沒有把這首歌拿給別人看,“因為我並沒覺得這是 在寫歌”。   16 歲那年,張懸第一次碰吉他。但是學了不到一個月,就因為老師中風而中止了。 她離開台灣去英國念書,沒有再學吉他。等到休學回來以後,才重新撿起吉他,完整地寫 出了《寶貝》的旋律。“直到現在我都喜歡用哼唱的方式來創作曲子”,她說。   1999 年起,18 歲的張懸開始在台灣著名的女巫店駐唱,那裏曾是陳綺貞和其他一些 優秀獨立創作女歌手出道前的駐唱酒吧。剛開始,坐着台下聽她唱歌的人不過兩三對,時 間久了,來的人逐漸多起來。8866 唱片公司的老闆許常德總是聽身邊的人說起她的名字 ,就特意來看。許常德站在女巫店裏,看着這個小女生在台上輕輕地唱《寶貝》,沒有一 絲花招,用簡簡單單的旋律表達出柔軟的心情,當即決定和張懸簽約,並承諾不干涉她的 唱片製作。   張懸以為她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開始,當年去駐唱時對父親的承諾(“我會紅的”)就要 實現了。她把這幾年創作的作品錄成了一張專輯,包括《寶貝》,其他大部分是她在英國 時寫的。她給這張專輯取名叫《My Life Will…》,意味着人生的無數個可能性。   “那個時候覺得《寶貝》一定要錄,不錄,就錯過了那個階段,以後可能就一直都找 不到當時那種毫無牽掛,只想把一首歌好好唱完的感覺了。所以我一直在回過頭來看,不 管是歌手還是創作人,都要判斷,我什麼時候給了什麼東西,我什麼時候應該給什麼,都 是要自己去判斷的。”在這樣的心情推動之下,2001 年,《My Life Will…》錄製完成 。但張懸沒想到的是,直到5 年後的夏天,這張專輯才得以進入公衆的耳朵。   因為理念和市場的問題,公司沒有立刻幫張懸發行專輯,沒過多久,這家公司又倒閉 了,張懸再次成為一個沒有歸屬的酒吧歌手。2006 年,張懸正式加入Sony BMG 公司, 《My Life Will…》才得以正式發行。    不再追尋自己是誰   《My Life Will…》是一張成功的專輯。在很多歌手都埋怨市場、努力迎合市場的時 候,《My Life Will…》反而由於純粹而吸引了人們的注意。2006 年,張懸被樂評人認 為是當年最值得一聽的聲音。2007 年,張懸在幾大頒獎禮上同時收穫“最佳新人”稱號 。她覺得過去那幾年的等待都值了。“我非這個事情不做。不發片不等於我不可以寫自己 的歌曲,我更看重自己的創作。我不是說一定要當歌手,沒有放棄是因為創作是我的一種 本能。”   話雖如此,張懸還是有點驚訝《寶貝》的走紅速度。她並不太懂為什麼人們對於這麼 簡單的一首歌那麼在意。但是後來,她隱隱約約感覺到,“也許大家都追求簡單、純真的 東西”。   “現在看起來,第一張專輯最成熟的一首歌應該是《信任的樣子》。這是在19 歲錄 專輯的時候寫的。從這首歌裡的語法,你可以看得出來,這是我現在很多歌的雛形。我現 在開始去寫我觀察到的事情。但不管怎樣,《My life will…》還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品。 ”張懸站在台上,唱着這些歌,像是把自己的青春又回顧了一遍。因為花的力氣太大,有 的片段,她甚至沒有唱上去。“看到一個看起來很清秀的女生一直破音,有沒有覺得恐怖 ?”她問台下的歌迷。   盡管被稱為“陳綺貞第二”,但張懸畢竟是張懸,她的演出真實和隨意得讓人驚訝。 在台上的她有點“瘋”,唱到破音也無所謂,在台上和歌迷們像老朋友一樣對話,每唱一 首歌之前,要花不少時間來解釋歌的內容,甚至在演出中途,還有人突然遞給她一瓶啤酒 ??   出道沒多久時,她曾對媒體說過這樣的話:“影響我很大的音樂人都有共同的特點, 他們毫不遮掩生而為人的追求跟慾望,不管這個慾望是善良的還是粗鄙的。它們讓我發覺 ,在舞台上活生生的東西才是歷久彌新的,不管當下看起來有多難看。”   帶著這樣的想法,張懸出現在每一個舞台上,就像她當年窮困潦倒,沒有獲得父親的 支持,在女巫店裏寂寞地唱歌時一樣。只是此刻,28 歲的張懸和當時寫出《寶貝》時的 張懸已經不同了,她不再去追尋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新專輯《城市》裡,她開始 尋找她的觀點。這張專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裏面一半都是新歌,“是最靠近我當下 狀態的一張專輯”。   她現在的狀態,便是很著迷於去推斷事物與事物間的本來聯繫,“這些歌是我最近幾 年最擅長和最有心得的東西,而且不再是寫自己,表達出張懸是一個怎樣怎樣的人,而是 表達我看事物的觀點。就像我今天跌倒了,不會說我今天跌倒了很不開心,我寫出來的歌 可能是我今天為什麼跌倒。”   張懸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很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即使一件事情很美好,有至高 無上的喜悅,但我永遠都會看到這件事情最壞的可能。”《城市》裡有首歌叫《關於我愛 你》,便是在這樣的心態裡寫出來的。裏面有句歌詞是“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 人生”。提到這句詞,張懸笑了起來:“在有的人的價值觀裏面,失去是一件比較悲傷的 事情,僥倖感覺是一件會讓人心虛的事。但如果看到這句話的是個大大咧咧、非常瀟灑的 人,會覺得這個狀態真帥氣。所以我一直覺得《關於我愛你》投射的完全就是一個聽它的 人的內心狀態。這已經跟作者當初想要幹嘛完全沒有關係了。”   (B=《外灘畫報》Z= 張懸)   B:你怎麼看待創作歌手?在這個時代,創作這兩個字,是可以加分的兩個字。現在 每個新人出來,都打著“創作”的旗號。   Z:我覺得終究來說,寫歌還是有它理性的一面的,儘管開始觸動我寫歌的東西會非 常感性。所以如何在感性和理性之間讓創作者不感到尷尬,這就是創作者自己成長的一個 過程,是自我磨練的過程。創作者需要自己“扒”自己幾層皮,如果我不扒皮的話,就需 要聽衆去扒幾層皮之後,才能理解我歌裡的意思。創作這個東西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我 不以為靈感就是我最大的武器和才華。我覺得靈感之後,自己怎麼去消耗、發酵,再做轉 換,然後給予一個我認為可以去掉文字遊戲之後留下的文學,再和我的創作達到一個平衡 ,這才是真正難的。   B:你提到《寶貝》受歡迎的原因,是人們可能需要單純簡單的音樂,你認為這是你 的創作特點嗎?是你的音樂能在市場不景氣的當下吸引人的地方嗎?   Z:有一些人適合盡情揮灑才華,不要想太多。每種人都有他最吸引人的方式。我認 為,我適合大哭大笑,但我不適合在大哭大笑後到處給人看,可能我一開始會大哭大笑, 但我最後表達出來的是在那之後,我所理解的東西。我認為這些東西是比較珍貴的。有些 人不適合去寫背後的那些,反而最初的是最純粹的他,如果硬要讓他寫,那就會社會化, 太實際了。而我,反而性格裡一直都很社會化,很矛盾很衝突。   B:你怎麼評價自己這張《城市》?   Z:這張專輯,我認為我盡了自己最大的聰明才智,做好了傳達和給別人自己去詮釋 的最大空間。我盡可能把這張專輯寫到我不後悔。   B:《城市》這張專輯你又是製作人又是創作者,怎麼面對這兩個角色?   Z:我覺得這是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階段。我是常在生活裡做思考的人,一直處在創 作的狀態下。其實在這張專輯裡,在寫歌的時候,自己還挺為自己揪心的。因為我要當製 作人,自己一直不太能在創作的狀態裡。但是這也讓我看到了一部分的潛力,就是當我決 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拿出自己最大的意志力,而且我不會讓自己失望。如果是真 的很大的困難,我知道自己無法克服,我事前就會拒絶。   B:13 歲你就寫了《寶貝》,現在回過頭看這些少女時期的作品,是不是有一些讓你 覺得後悔、做得不夠好?   Z:有。第一張和第二張專輯,我都覺得有遺憾。這兩張專輯裡有很多自我學習的過 程。第二張是在學製作,第一張收錄的都是我13-19 歲的作品,等於我重新看了一次我的 青春期。有些東西唱完了,以後再也不可能這麼唱了,算是給自己的一個記錄。   B:《寶貝》一下子就紅了,讓很多人都認識了你。新專輯裡也有首歌叫 《兒歌》, 挺簡單的。很多人喜歡你的音樂的簡單,但也有人嫌太簡單了。   Z:寫那首歌的時候,背景還是比較溫柔的。因為我在寫《寶貝》的時候,是我剛剛 唱歌的階段,就有很多人會唱給自己的小孩、男女朋友聽。但很少有人會想要唱給自己聽 。我突然意識到,成年人,越是看到簡單純真的作品越是會感到悲傷,因為我們覺得回不 去了。我們比較羞於用感情表達。所以我想要寫一首很民謠的作品,就是很簡單的一首歌 ,隨時可以來哼唱。我故意把它寫得很簡單,但是可以陪伴大家生活。   B:當歌手是不是你一直以來最大的願望?   Z:沒有。我一直想當的是文字的創作者,像作家那樣。我的專長就是文字。我其實 更想當幕後,不想要當歌手出來拋頭露面。20 歲生日以後,我曾很認真地想過,自己一 直這樣被關注,也從來不去拒絶,眼前做的不一定是讓自己最開心的。我就先好好把這個 階段完成吧。所以我從來就沒想非要為了長久地站在衆人面前而去做什麼。我比較在意的 是,站在衆人面前的我,要做什麼。 新聞來源 - 北京新浪網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music/sinacn/20090908/0051647940.html 連結網址有圖3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4.229

09/08 19:43, , 1F
有一次跟朋友談起聽的音樂。我說:這些音樂人(創作者)
09/08 19:43, 1F

09/08 19:44, , 2F
勇敢的活著,用音樂塑造自己的模樣,用音樂活出自己的
09/08 19:44, 2F

09/08 19:45, , 3F
生活,他們這一份痛快跟勇氣,常吸引著我也讓我羨慕。
09/08 19:45, 3F

09/08 20:31, , 4F
不論站在人群前面做什么,只要你還站著,就會有人看到你
09/08 20:31, 4F

09/08 20:32, , 5F
隱形的翅膀
09/08 20:32, 5F

01/02 23:14, , 6F
一個真實的張懸﹐一個告訴你她在思考什麼的真實的人﹐很
01/02 23:14, 6F
文章代碼(AID): #1AfY2ZVf (Des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