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Pentax是不是錯過很多機會

看板DSLR作者 (#KURO#(PENTAX一生推))時間2年前 (2021/09/07 03:42), 2年前編輯推噓47(48143)
留言92則, 4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這位朋友,您好 我不大資深,大概六年左右,小小PENTAX粉,來分享一些我知道的和能解惑的 先上個圖,表示一下自己的確是有認真支持這個品牌的QQ https://i.imgur.com/2xPGiII.jpg
(是說這個是四月的圖,後來又有增加幾支了) ※ 引述《herbert0716 ((っ・ω・)っ)》之銘言: : 玩攝影十年 那段時間的趨勢大方向是 : 中階全幅機熱 無單反全幅風潮 : 到現在的復古風潮 : Pentax 無庸置疑在光學領域 : 的確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 尤其是早期大姑媽 SMC年代 : 說是東洋萊卡也不會過譽 有點不同,這個是典型常見的對PENTAX錯誤概念, 不需要說是東洋萊卡,萊卡就是萊卡,PENTAX就是PENTAX 萊卡拿手的是靠鏡片搭配、手工研磨、組配精度,去實現獨具一格的光學特性。 請注意這個跟影像品質是不大一樣的,萊卡鏡頭第一首位的是影像氛圍 這是需要相當深厚的企業對於人文思維才能做到的理念, 也因此萊卡鏡頭是有他獨到的成像質感。 PENTAX自SMC出來之後,首先鍍膜這塊,就是世界一等的抗耀光技術, 蔡司與其並列,然而蔡司實際上也只是並列, PENTAX SMC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持續進步, 光是寫著SMC的鏡頭這麼多支,就都有不一樣的表現能夠得知。 而後的HD鍍膜、ABC鍍膜、ABC II鍍膜、SP鍍膜,基本上他廠沒有什麼可以相提並列的。 另外鍍膜不只是前玉的那塊、或是鏡組里的特定幾片, 在PENTAX家,鍍膜有前玉、鏡片正反面、修正鏡面、後玉 各部鏡片都是全鍍膜、而且是有功能的不同鍍膜, 這個你在別家是完全找不到,跟技術、成本、專利有關,這些都在PENTAX手上。 那別家跟PENTAX差多少? 例如用這張舉例好了 https://i.imgur.com/KnMgA5f.jpg
鏡頭是PENTAX DFA * 50mm F1.4 F 1.4全開,華山大草原的路燈對鏡頭直射。 DFA * 50mm F1.4這隻在前玉放了耐擦刮耐油的SP鍍膜, 鏡組則混合使用了HD鍍膜與ABC II鍍膜,配合非球面鏡片、低色散鏡片。 不只實現抗耀光抗鬼影,還做到低反射提升透光量與控制色彩 https://i.imgur.com/OgHOkfI.png
再來是光學技術,PENTAX從過去輝煌到現在理光旗下的的小而強, 光學這塊始終都是前段班,但是歷史作業太多要更新了, 鏡頭出得很慢,不過性能依然都很頂, 並且是目前願意 推出追求性能的產品(DFA星鏡、DA星鏡)的同時, 也推出只求氛圍不講求規格的鏡頭(DA Limited、FA Limited <-最近更新HD版) 相較於近代多數依靠高反差營造銳利度、依靠數位矯正變形的眾多鏡頭, PENTAX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與特色,在畫質與氛圍都追求。 儘管價格已經放飛自我... : 而且接環至今仍是PK環 : 拿底片老鏡接數位機無縫接軌 : 接M42 L39都可接 不擔心打板 : 把玩性就飛上天了 : 但在中階全幅機熱中 : Pentax一直死守APSC : 我是不反對 也尊重Pentax的選擇 : K-5系列多神 很多Pentax玩家都知道 : 其中也出了磚塊無反K-01 : 還有輕巧好攜帶 玩具感高的Q系列 : 也算是帶領了一些小風潮就是 : 但是 等到APSC銷量下滑 : P玩家敲碗敲到快破了 都快跑光 : 才開始出全幅K-1 : 那也就算了 : 但那時Sony已經開始玩無單反全幅A7 : 而現在N家 C家都往無單反全幅栽 : Pentax還是老神在在的繼續玩自己.... : 甚至K-1 II都沒什麼升級感 這段時間你舉例的都是代表性的例子,不過PENTAX在這段時期發生了什麼呢? PENTAX在這段時期歷經 原始舊公司拆分、新部門重組,光學供應鏈更新、人力換血、 再次拆分、再次收購、 新身份成立、制定開發計畫、開發、修改、新一代PENTAX產品陸續面世 全幅的K1算是在理光這個對PENTAX有點歷史情感的新老闆手上, 在2016年擠出來對過去PENTAX相機數位化後ist*D以來的用戶們一個階段性的成績單。 「不是空洞的收購,是認真要做的,雖然錢不多,但不會放棄。」 以我這幾年梳理資料與看著發展的感受是這樣, 要說是老神在在,也的確是, 因為PENTAX的處境只有PENTAX能解,與能理解。 很常被提及類比則是Olympus相機部門,是被收購了, 然而O家的狀況我覺得是完全不同, 首先O家始終是很理性的在更新與開發OM系列的相機、PEN系列相機、鏡頭。 這個玩攝影的應該都看的很清楚,O家的東西很少弄到翻車的, 今天如果O家沒有面臨那些難以處理的事情,olympus相機很難有什麼問題。 PENTAX相對的感性過頭,也是弄出了一些事, 不過我覺得也因為這樣,我們這些粉才這麼死忠。 另外K1-II是有影像晶片升級、對焦系統軟體升級的, 不過因為PENTAX的研發能量,一直都只能維持1機身1~2鏡頭, 因此K1-II的改進幅度在當時只能說是節約資源的前提,盡力做到機身更新了, : 說實話 現在復古風 : Fuji在玩旁軸 N家在玩Z fc : 外觀夠古典 夠好看 : 就是會有人買單 : Pentax也不是玩不起復古 : 看看KX MX 最頂的LX : 這些還蠻不錯看的 : 如果說Pentax仍想堅持APSC領域 : 也不仿外觀再修正復古一些 : 說不定還是有玩家會回鍋 : 大家怎麼想呢? : ----- 但其實,PENTAX早已經作完這塊的大部份準備, 首先2016年的PENTAX K1放上尖頂軍艦部, 開始將此作為自己的文化標誌, 接著2018年的PENTAX KP,也是同樣的元素,並對外型做修飾。 2020的PENTAX K3-III,同樣的元素, 接下來KP的後繼機種不意外也是延續同樣的風格, 尖頂直邊、方正的機身造型。 源頭,大概是PENTAX 67吧。 另外你提的富士旁軸XPRO、XE系列跟尼康ZFC, 他們的機身都很不錯,都實現一定程度的復古元素並實用化, 但是鏡頭的設計呢?精確來說富士跟尼康都在鏡頭部分採取妥協作法, 富士選擇一個中間路線的鏡頭造型, 有點復古的帶有光圈環,但主要是精鍊的現代線條。 尼康在ZFC的部分,現在有兩顆鏡頭, 我想設計上可能還有段距離。至於未來還會不會更新,未知數。 PENTAX則有什麼呢?我們有Limited系列鏡頭 分別是APSC專用的DA Limited,FF的 FA Limited https://i.imgur.com/KjSlKNZ.png
https://i.imgur.com/olcovoD.png
https://i.imgur.com/AxIcktA.png
https://i.imgur.com/4ni9QFe.png
https://i.imgur.com/hK17q9N.png
https://i.imgur.com/kpdBXIt.png
https://i.imgur.com/dLgZRHU.png
https://i.imgur.com/8qSeF0p.png
https://i.imgur.com/f0VE76U.png
以鋁合金切削而來的鏡筒,光圈環、刻度表尺、標線、止滑紋路, 當然有些攝影朋友會嘲笑說我們這些Limited鏡頭還在用螺絲刀對焦, (只有DA 20-40不是螺絲推進) 但是我想這是一個設計思維上的差異, PENTAX設計師與工程師們想的藍圖也許很大,只是資源有限,時間要很長, 這些鏡頭在有能力發行復古機身之前就已經先發售SMC版本了, 並在這幾年陸續更新成HD版本,而機身的設計近年才跟上,雖然慢,但還是會到。 PENTAX Limited鏡頭的生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uGZlFqz8A
這是它們裝在PENTAX機身上的樣子 https://i.imgur.com/wrQr6wa.png
https://i.imgur.com/Mvrt01X.png
https://i.imgur.com/8iEUK2T.png
https://i.imgur.com/MQ0sRQq.png
https://i.imgur.com/uHoncyO.png
對比一下你提的兩個復古代表 ZFC(來自官網圖) https://i.imgur.com/ztZuVHP.png
https://i.imgur.com/B43F2OY.png
富士旁軸(來自XPro3、XE4的官網圖) https://i.imgur.com/XTS2nti.jpg
https://i.imgur.com/Dh7kHym.jpg
我不多做評論,它們都各有特色, 而且這兩間機身的性能有不少也是PENTAX還需大力追趕才能跟上。 但是以一個PENTAX粉看這幾年的感想, 在設計思維的底蘊上,你提的這些,跟PENTAX比可能還是稍微有點距離的。 PENTAX在數位時代真的很小眾,多數時候都是自己跟自己比較, 別家要嘛跟不上,要嘛遙遙領先,領先到PENTAX難以追上的程度。 這些東西並沒有到昂貴到難以入手, 所以若為此大動肝火捍衛自己陣營,其實也是有點沒必要的, 選自己喜歡的就行,我只是特別喜歡PENTAX而已哈哈 另外有些朋友則對於PENTAX會不會倒閉津津樂道, 目前我梳理的歷年情報與小道消息是,不會。 首先理光賣東西很精準, PENTAX現在的開發路線是性能頂/價格貴/生產少量, 抓的策略是只要P家用戶ㄧ定數量買單就會賺錢,然後去年的財報是賺的。 再來是技術環節, PENTAX依然擁有市場上別家難以作到的光學原料鏈優勢,鍍膜技術優勢、光學專利優勢, 這三樣讓PENTAX體制內的用戶出了門也找不到習慣的, 所以能繼續運轉下去,只是規模大概就這樣,我們有相機有鏡頭能買也就足夠。 一些分享,大概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8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30957373.A.ED7.html

09/07 06:34, 2年前 , 1F
645繼續出都好說,櫃子裡躺著齊全的中幅鏡出了下一代
09/07 06:34, 1F

09/07 06:34, 2年前 , 2F
我才能高價賣啊
09/07 06:34, 2F
新一代645是肯定出的,但是還包含好幾個環節要到位才行, 首先是2014年的PENTAX 645Z,這片50mp在2014就已經被PENTAX的工程師榨乾了, 並在日本國內還有出天文專用的645Z紅外線版本。 理光要出新的,同級別類似的級距,sony也沒有新的元件, 直到後來發100MP這片,4433尺寸才算有新貨能用, 不過理光從採購面與佈局的考量點是這樣, PENTAX更想做到的的則是5442尺寸的目標什麼時候能實現, 畢竟PENTAX 645系統是完整的645尺寸,不是裁切後的數位卡口, PENTAX 645鏡頭除了DA645 25mm / DA645 28-45mm這兩隻是for 4433, 其他都能涵蓋完整645尺寸,解像力的問題不用擔心, 底片時代的FA645鏡頭現在在50mp上還是根根屬毛。 於是問題主要變成兩個小但困難的問題, 一個就是在於感光元件的成本與取得, 以及一億像素的大跨度更新,將現有FA鏡頭更新為HD鍍膜版本來因應, 更新鍍膜這件事對小小的PENTAX來說就是一件需要調動產能才有辦法做到的事, 做這件事就會影響到正在進行的新鏡頭, 所以目前的做法是一陣子生產新鏡頭,一陣子做改版,一陣子做開發。 輪替完成,所以時間都拉很長,更新645機身勢必會一口氣帶來擠壓, 在目前還有幾個重點目標要完成的情況,我估計2023才會看到新一代645Z。 目前2021-2022進行中的新鏡頭 DFA 21mm Limited (光圈未定) DFA * 24mm or 35 F ? (待公布,但是中國的內部消息說就是24mm,美國則有網友說是有35F1.4的樣品在測試) DFA 70-300 F ? (聽說樣品正在跑測試了,但是今年還沒出現新情報) DA * 50-135 F2.8 二代改版 跟這四隻同時進行的是K1-III的開發與新645的開發, 不過以市場需求來說,我想應該是會先推K1-III出來, 元件不確定是45mp還是60mp,反正是索家的元件。

09/07 07:21, 2年前 , 3F
P家人推一個
09/07 07:21, 3F
感謝!

09/07 07:56, 2年前 , 4F
推推
09/07 07:56, 4F

09/07 08:33, 2年前 , 5F
P家三公主我都收了,獨創銀色七寶燒外型令人愛不釋手。
09/07 08:33, 5F
Limited鏡是真的很棒,真的用過的才懂

09/07 09:12, 2年前 , 6F
喜歡這種清楚,緩慢有條理的敘事方式。
09/07 09:12, 6F

09/07 09:12, 2年前 , 7F
Pentax真粉絲讚
09/07 09:12, 7F
感謝!

09/07 09:30, 2年前 , 8F
O記光學也是一流,135底片機時期幾支F2系列神鏡尤其是180.
09/07 09:30, 8F

09/07 09:30, 2年前 , 9F
250mm,聽一些修理相機師傅都說一輩子很難看過幾次。
09/07 09:30, 9F
O家相機以前也是買的人少, 要升級特別稀有或高階的鏡頭,這種購買人更稀少, 另外我到現在都還沒真的看過在外面有人拿OM-D系列的EM1、EM5這幾台相機, 我有短暫的用過兩年E-PL2,沒甚麼特別感想,但是也沒有負評感, 使用愉快,大概類似四季春無糖微冰的感覺(X PEN-F則是讓人很心動的一台。

09/07 09:31, 2年前 , 10F
pentax的50/1.2 135/2.5我也愛不釋手 求的確實就是氛圍
09/07 09:31, 10F
舒服,然後還是舒服

09/07 09:32, 2年前 , 11F
其實大致上就是用底片年代的方式在賣數位機,一年一更跟不上
09/07 09:32, 11F
差不多是一年一更,有更就好,反正也不急著買,P家的好處(X

09/07 09:33, 2年前 , 12F
早期鏡頭Coating比較容易變質
09/07 09:33, 12F
這有點說來話長,而且要看是什麼鏡頭, 首先PENTAX其實在古早時代,是有出版SMC鏡 / non SMC鏡兩種的, SMC鏡很少在變質鍍膜,比較常發生的是膠合霧化 non SMC鏡鍍的則是PENTAX實驗(?)的普通鍍膜, 並配合Takumar系列的一些設計沿用所生產的低價款式, 有以下幾支: Takumar-A 28mm F2.8 Takumar 28mm F2.8 Bayonet Takumar 135mm F2.5 Bayonet Takumar 135mm F2.8 Bayonet Pentax-A 28-80mm F3.5-4.5 Takumar-A 28-80mm F3.5-4.5 Pentax-F 28-80mm F3.5-4.5 Takumar-F 28-80mm F3.5-4.5 Takumar-F 35-70mm F3.5-4.5 Pentax-A 70-200mm F4 Takumar-A 70-200mm F4 Macro Pentax-F 70-200mm F4-5.6 Takumar-F 70-200mm F4-5.6 Takumar-A 70-210mm F4.5-5.6 Takumar-F 70-210mm F4-5.6 Takumar 80-200mm F4.5 Bayonet 這些鏡頭在當初的價格都不貴,品質跟正規體系的也有差距, 似乎用這些當時主攻便宜划算的產品線, 現在如果買到這幾支鏡頭,是頗容易買到變質品的。

09/07 09:37, 2年前 , 13F
推這篇
09/07 09:37, 13F

09/07 09:40, 2年前 , 14F
09/07 09:40, 14F

09/07 09:59, 2年前 , 15F
09/07 09:59, 15F

09/07 10:12, 2年前 , 16F
這篇中肯
09/07 10:12, 16F

09/07 10:25, 2年前 , 17F
推推 很棒的心得
09/07 10:25, 17F

09/07 10:58, 2年前 , 18F
09/07 10:58, 18F

09/07 10:58, 2年前 , 19F
雜牌研究員4NI(誤
09/07 10:58, 19F
我還有買小徽章、背包、真皮相機皮帶、一些哩哩摳摳的, PENTAX如果出睡袋我也買

09/07 11:56, 2年前 , 20F
超讚的心得文
09/07 11:56, 20F

09/07 12:03, 2年前 , 21F
K3iii跌價以後會想收一台+三公主來玩,只是不知要多久
09/07 12:03, 21F
這可能要看你預想的價格帶落在哪, K33算是各國牌價6萬2附近,台灣目前是5萬9, 理光的策略定位應該不會讓它在近兩年的新機價格低於5萬, 二手品則要看買的人數,台灣目前應該是有確定賣出50台左右, 包含前陣子購物網站上的動態,最近比較沒有出現缺貨了, 全台總持有數量我估是接近60-80台吧, 如果抓半價的範圍,大概兩年、三年, 說不定KP的下一代發售也會有點助益,希望今年底前能看到這台的消息。

09/07 13:13, 2年前 , 22F
好文給推!!
09/07 13:13, 22F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7/2021 14:30:43

09/07 14:04, 2年前 , 23F
P家魂淚推!現在連說P家都會被認為是Pana了...QQ
09/07 14:04, 23F

09/07 14:20, 2年前 , 24F
這篇很明顯真愛,推
09/07 14:20, 24F

09/07 14:23, 2年前 , 25F
好文推
09/07 14:23, 25F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7/2021 15:03:29

09/07 15:07, 2年前 , 26F
很久沒玩P機了,看了大大的文章,又想再玩了
09/07 15:07, 26F
想清楚啊兄弟,哈哈哈哈哈
還有 32 則推文
還有 11 段內文
09/08 13:21, 2年前 , 59F
是有一席之地沒錯,但說光學、鍍膜第一我只能笑一笑,
09/08 13:21, 59F

09/08 13:21, 2年前 , 60F
不要說六年,就算16年前Pentax都已經是市場後段班了,
09/08 13:21, 60F

09/08 13:21, 2年前 , 61F
流行的技術都趕不上,還被Hoya買來賣去,現在Ricoh手下
09/08 13:21, 61F

09/08 13:21, 2年前 , 62F
算是安穩過日了
09/08 13:21, 62F

09/08 13:22, 2年前 , 63F
要爭天下根本沒份
09/08 13:22, 63F
這位朋友,不知你要拿哪個廠家、或是哪個時期、哪個產品、 或是哪種流行的技術來對比, 像是防手震嗎? PENTAX自己開發的SR防手震機構,讓K卡口所有焦距的鏡頭都能防手震, 而且越後面的機型防震能力越強, 到現在的版本是五軸防手震, 並在K3-iii新增在連續對焦時同步橫向位移CMOS,提升追焦的照片精確度。 設計結構是CMOS位移補正式的方法, https://i.imgur.com/c1OBmQN.jpg
PENTAX在SR系統很少特別去宣傳或特地分享,可能我們早已用的習以為常, 同時這套SR防手震做到八向的主動位移追蹤,配合PENTAX開發的O-GPS1套件, 在十年前的機型就做到星體追蹤的功能,現在的新機型還具備兩種拍攝模式。 讓你上山拍星星不用赤道儀。 https://i.imgur.com/srttV8C.jpg
這跟源自Olympus的CMOS搖籃式結構,現在不少家同樣用的五軸方式, https://i.imgur.com/jXGNVoP.jpg
這兩種是不同等級的東西。 鏡頭的話,這個說來有點沒對比性, 因為每家鏡頭都是各家對影像風格的一個表現成果, 一群喜歡高反差的工程師設計的、對上一群喜歡柔和效果漂亮散景設計的, 就以這兩種鏡頭來說?有對比性嗎? 所以在我們談論A廠家的鏡頭是否勝過B廠家時, 這個比較行為本身的條件就沒有一致性, 因此我們可能會提出銳利度、對比度、對焦速度等等來試著分出高下, 可是,相機卡口是一種體制型產品, 例如我覺得富士的F1.4鏡群體積適中表現也不錯,但是它不能裝在我的PENTAX相機上。 在開始用PENTAX之前,我用的是Canon,35L\50L\85L, 三支佳能家的招牌都是我愛用的鏡頭,它們有獨到的特色, 但是用Nikon的朋友就覺得這三支沒好感, 覺得除了光圈大之外說不上什麼能跟35G/50G/85G對比。 可是兩間廠家的鏡頭不能直接的做互換使用,因此這個爭第一其實是虛幻的議題。 因此我說PENTAX是光學前段,這個若跟你認知的有差異, 我是真的推薦你去用用看。 另外如果只是看MTF圖來評斷光學素質,我也再補充兩個, 第一是MTF數值會因為畫素高低而有不同的分數呈現, 也就是說同一支鏡頭假設銳利度是等級50, 在2000萬像素的機身與六千萬像素機身會有同樣分數趨勢但是數字不同的圖。 高分的會讓人覺得好像很厲害,但他的銳利度依然是50級沒有改變。 因此MTF圖更多的時候是參考。 PENTAX與別家不同的地方是他們不只懂,而且願意跟你說明, 在PENTAX的鏡頭介紹除了標準MTF,還會放上波動光學MTF, 跟你說包含光線繞射的波動MTF比較能當作實際成像參考。 例如這是PENTAX DFA * 85mm F1.4的MTF https://i.imgur.com/IZwtN3a.png
https://i.imgur.com/fcDpb3v.png
或是錄影?這個我覺得不能當作是技術高低的差別, 因為錄影要拆分成好幾層面去看的, 源頭資料流的控制->影像晶片的設計與處理能力 資料儲存的控制->機體輸出層的設計 編碼與格式的能力-> 公司在影像晶片願意投資的程度, 反映出是否具備自己的格式、可錄製的規格 每家都有擅長的一環、願意投資外包的預算、 願意請工程師耗費多少心力寫韌體控制到什麼程度 那我們以末端成果來看,它可以錄8K\6K\4K\2K,位元率多大又多大, 看的其實是公司有沒有相關資源與預算而已, 我們也許認為某廠牌錄影很強,但其實是他們願意重本投資請開發公司寫軟體摸硬體, 並在錄影的大生態中有優勢在, 例如SONY的電影影視系統、富士的傳播影視系統、Panasonic的傳播影視系統, 等等諸如這些廠牌,他們的相機在錄影上都具備一定程度的上to下資源支撐。 因此造就各自特有一些很不錯的優勢。 又例如某廠牌錄影很廢,直接論定說這個牌子的相機應該是二流吧, 若下這樣的結論,背後的原因也許是這間公司預算有限, 不想充胖子端出六菜一湯,選擇扎扎實實的的三道手路菜。 我個人覺得錄影功能,來評斷廠牌優劣、機體優劣, 這個反而是近代評斷相機好壞的一個怪現象, 因為靜態畫質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動態則有概略的大規格能決勝負。 背後簡單的原因主要還是多數的使用者都是業餘, 他們有機會與一定的比例會認真修你的RAW,研究你的JPG, 然後發現RAW動態不好、雜色的雜訊很難修,JPG輸出色彩不理想。 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完整的、大量的使用影片錄製功能, 後期剪輯時才發現規格上的一些限制,機體錄製上的一些限制、 影片的畫質細項差異等等,動態的水是很深的, 回到前期層面,錄影更吃重燈光的使用知識、購置等級與數量、操作經驗、 這些都是水下的東西。 講白了,買了錄影也很強的相機,覺得A牌相機就是大勝錄影很廢的B牌, 結果完全不拍片、很少錄、或是甚少使用到高規格錄製的人, 這個數量是不少的。 PENTAX在錄影層面從來就沒什麼特別的競爭優勢, 有許多現在發展很完整的廠家,他們的系統在錄影上都有各自勝場, 所以我是覺得,這項目或許不能用來「論高下」 然後鍍膜是不是第一,這個有點懶的再爭, PENTAX是光學業界唯一能大量使用低反射鍍膜技術、做到低折射率的廠牌。 這邊我分享一位在bilibili上的PENTAX資深鐵粉用戶-第六天魔王_V的文章, 有稍微潤飾去掉語助詞。 全文在這,可自己簡轉繁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411740 「 鏡頭光學鍍膜以20世紀70年代為分水嶺,此前多為化學鍍膜, 通過浸鍍法或者噴鍍法來實現。70年代的多層鍍膜技術帶動了物理 鍍膜的方法,通過真空蒸鍍沉降的方式來控制鍍膜層數和厚度。 1970年,旭光學在科隆博覽會上發布了Super-Multi-Coated鍍膜技術, 用於賓得鏡頭,1971年實現商品化。 SMC一推出,0.2%的反射率,99.8%的透光率,7層之多。 整個影像界似乎就此發生了一場多層鍍膜的革命, 各家在之後的一兩年均迎頭追趕,譬如1972年發表的蔡司T*。 旭光學一點也不傻,在大家都想搭便車的時候,悄悄築起了專利壁壘, 各種瘋狂註冊鍍膜方法的專利。 結果,幾乎所有的主要鏡頭製造商都要付版稅給旭光學, 以便可以使用在合理可控的成本範圍之內實現鍍膜的部分或全部的工藝。 然而有一家公司——Leica,依然堅持他高貴的地位, 宣稱多層鍍膜技術對控制眩光的幫助非常微弱, 而減少鏡片的數量來控制眩光更為有效。不過打臉的那一刻很快就來了, 若干年後旭光學的多層鍍膜專利技術過期以後, Leica突然改變了原來的立場,像其他主要的光學製造商一樣開始採用多層鍍膜」 簡單來說, Canon的ASC鍍膜小勝PENTAX的HD、ABC一代,但是沒有實現全鏡片。 而PENTAX的ABC二代算是鬼神級,大概是這樣。 富士EBC、NIKON Nano, 這兩間也是很不錯的,不過算是跟PENTAX改良SMC而來的HD同級別。 等級如下 ---沒有數據但成果就是強無敵---PENTAX ABC II | ---EX梯段---Canon ASC = PENTAX ABC I | ---第一梯段---PENTAX HD = FUJI EBC = NIKON Nano | ---其他--- 至於蔡司T*,我想大概也能算第一梯段, 但是菜頭版本眾多,實際表現很波動。 未列出來的都離這幾個第一梯次的有距離,沒什麼可比性就不提了。 這是鍍膜的部分 鏡頭對焦速度,這個牽涉到在鏡頭的機械經驗、技術積累就沒得比了, 多數廠家鏡頭真的都很快,PENTAX這部分沒得比。 不過我們的討論範圍,在你提的鍍膜、光學, 我盡量的補充說明了,若有不足也很歡迎指教,感謝了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8/2021 15:42:30

09/08 15:10, 2年前 , 64F
認真文
09/08 15:10, 64F

09/08 16:10, 2年前 , 65F
其實很多東西是有上游供應商的,品牌自己會取很威的名子
09/08 16:10, 65F

09/08 16:10, 2年前 , 66F
其實很多都是同一個廠商 供應差不多的東西
09/08 16:10, 66F

09/08 16:19, 2年前 , 67F
Nikon Expeed ,Pentax PRIME 其實都是Fujitsu的IC
09/08 16:19, 67F

09/08 16:20, 2年前 , 68F
機身防手振 每家想做都有 應該是有供應商的
09/08 16:20, 68F
影像IC的常態確實是這樣,晶片源頭是固定的廠家, 各路廠商拿回去自己做對應的編寫與調校,各家數位檔案的特性主要反映在這部分。 防手震這個就沒成立了,或是說部分成立, 因為從索尼收購olympus股權的同時也包含了影像穩定技術, 例如富士的方式也是olympus系的這套方法。 那就能推測如果要用這套防手震,是一定有源頭統包能買的, 畢竟我們現在可看到的結果是PENTAX以外的機身防手震,都是近似的同一套系統。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8/2021 16:33:28

09/08 16:29, 2年前 , 69F
這種系統 錄影通常是硬體壓縮 軟體來不及算的
09/08 16:29, 69F

09/08 16:30, 2年前 , 70F
錄影輸人的兩個可能原因 1.Fujitsu 輸其它廠牌
09/08 16:30, 70F

09/08 16:31, 2年前 , 71F
另一個可能性是 開發太慢 N年IC,別廠N+1年上市
09/08 16:31, 71F

09/08 16:33, 2年前 , 72F
pentax弄到N+2 N+3年,出的時後 別廠新版IC的都上市了
09/08 16:33, 72F

09/08 16:43, 2年前 , 73F
K-1 mk2就是很好的一例 可能是主IC庫存或沒人寫韌體
09/08 16:43, 73F

09/08 16:46, 2年前 , 74F
機構能到6.5張/秒,但電子性能使得FF只能到4.4張/秒
09/08 16:46, 74F
富士通的晶片與技術力我想應該是不差,所以狀況1的可能性或許不高, 狀況2的蠻有可能的,以發展來說也有點像PENTAX在錄影部分的現象, 預算較低,採購量也相對少,廠商支援的幅度肯定也是比較少, 需要自己啃的比例提高就是同級成果開發要更久,時間越久差距越大, 不過現在好幾間無反錄影都很完善了, P家畢竟是靜態攝影思維去設計的單反, 動態使用上還是沒有無反系統來的好用的。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8/2021 17:01:49

09/08 18:15, 2年前 , 75F
P家推,大大在社團的推廣是我第一台相機選了K-1的主因
09/08 18:15, 75F

09/08 19:18, 2年前 , 76F
其實我覺得Pentax死守DSLR是有他的氣慨沒錯 但體積..
09/08 19:18, 76F

09/08 19:18, 2年前 , 77F
體積這點要分成尺寸與重量, 單反畢竟有反光鏡室,尺寸是會有先天的限制在, 不過有意思的是,與許多人對單反、對近代PENTAX相機的印象不同, PENTAX的單反「不但不大,還跟很多無反差不多大,甚至還相對小。」 PENTAX K1 V.S SONY A7R4 https://i.imgur.com/h0zv6jc.png
https://i.imgur.com/88KExxy.png
PENTAX K1 V.S Canon EOS R5 https://i.imgur.com/eInsw1Q.png
https://i.imgur.com/gy0QbCt.png
PENTAX K1 V.S NIKON Z7 II https://i.imgur.com/4mIPWDw.png
https://i.imgur.com/fsKNm3G.png
PENTAX K3 III V.S NIKON Z5 https://i.imgur.com/9JkhCAo.png
https://i.imgur.com/BmYJf5X.png
PENTAX K1 V.S Panasonic S5 https://i.imgur.com/GUtRhL8.png
https://i.imgur.com/uOKMyKI.png
PENTAX K3 III V.S FUJIFILM XT4 https://i.imgur.com/tePP15n.png
https://i.imgur.com/niLQewW.png
PENTAX KP V.S NIKON ZFC https://i.imgur.com/Fxn52BN.png
https://i.imgur.com/zt6Xqgb.png
體積部分可以得到幾個有趣的結論 1. PENTAX無反並沒有特別大,可是重不少 2. 一線等級的無反沒有許多人想的「無反體積比單反小很多」 3. 如果仔細看焦平面標誌,會發現PENTAX在焦平面後的體積普遍不大,甚至小於一些廠牌 ? 例如這是PENTAX K3-III的機身剖面 https://i.imgur.com/CVPZ669.jpg
主要的原因就是PENTAX做單反的技術, 已經能把需要的零件控制在小體積佔用, 讓大部分的「單反體積」都給反光鏡室用,給五稜鏡用。 雖然最後端出來的還是「單反體積」的相機。 但其實為了追逐一個理想的、堅固的、能跟著攝影人到許多地方的, 為了這樣對於光學照相機的目標與迷戀, PENTAX工程師們的成果是還蠻猛的與令人信服的, PENTAX K1 機身 https://i.imgur.com/lsILtOz.jpg
PENTAX K3 III 機身 https://i.imgur.com/AMiNICn.jpg
https://i.imgur.com/Blvt3xP.jpg
PENTAX KP 機身 https://i.imgur.com/GEd3GrA.jpg
PENTAX 645Z 機身 為了讓這台中片幅能真正到處去冒險,PENTAX除了做出坦克般的機身, 另外設計一體成型的鑄鋁反光鏡室,將碩大的反光鏡與快門組機構好好的固定在裡面 https://i.imgur.com/LiIg0hJ.jpg
https://i.imgur.com/09nTtoZ.jpg
最後捧在手上的感受,我都說「就是一個堅固的小磚頭」

09/08 20:42, 2年前 , 78F
曾經擁有FA31與77,完全是藝術等級,也很喜歡K100D
09/08 20:42, 78F

09/08 20:42, 2年前 , 79F
,他的成色比起後來的K10/ K5/K3都更好只可惜性能
09/08 20:42, 79F
Limited鏡頭就是擺著都是裝飾品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8/2021 23:25:34

09/09 01:25, 2年前 , 80F
雖說比起來沒有大很多 但厚度還是有差 (畢竟反光鏡跟
09/09 01:25, 80F

09/09 01:26, 2年前 , 81F
五稜鏡) 然後再來就是大大說的重量 我覺得這兩個點有
09/09 01:26, 81F

09/09 01:26, 2年前 , 82F
多多少少勸退一些使用者就是 qq
09/09 01:26, 82F

09/09 02:06, 2年前 , 83F
另外Pentax有個星空Astrotrace功能 還有電子羅盤 GPS
09/09 02:06, 83F

09/09 02:06, 2年前 , 84F
這個用來拍攝星空真的很厲害
09/09 02:06, 84F
星體追蹤真的是很神的低調功能,重量就那樣了哈哈 ※ 編輯: kuroe (220.136.189.5 臺灣), 09/09/2021 03:09:03

09/10 04:47, 2年前 , 85F
根本就是Pentax不肯跳船
09/10 04:47, 85F

09/10 04:48, 2年前 , 86F
其實最錯就是被理光收購時沒立即丟掉反射鏡
09/10 04:48, 86F

09/10 04:50, 2年前 , 87F
本來靠ibis一招就已經可以吃死pana了,可惜
09/10 04:50, 87F

09/10 13:04, 2年前 , 88F
認真文推 大大FB的推廣是我K-5iis上全幅沒跳家的原因之一
09/10 13:04, 88F

09/11 13:44, 2年前 , 89F
推P家大神 K5的手感真的好 鏡頭素質也很滿意 但就是換換
09/11 13:44, 89F

09/11 13:44, 2年前 , 90F
病發作 忍不住直上A73 有機會還是會想回P家
09/11 13:44, 90F

09/12 11:05, 2年前 , 91F
老P推一個
09/12 11:05, 91F

09/12 21:06, 2年前 , 92F
P家推
09/12 21:06, 92F
文章代碼(AID): #1XDcyzxN (DSLR)
文章代碼(AID): #1XDcyzxN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