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有關閃燈座規格

看板DSLR作者 (壹週刊見習生)時間12年前 (2011/11/20 03:00), 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ohwahahaha (ohwahahaha)》之銘言: : 大家好 : 最近到日本出差剛好有時間可以帶著心愛的M9去逛街 : 然後到了新宿的Biccamera時想說來玩玩看閃燈 : 原本想用用看Metz的,不過都沒有 : 於是就想說看看Sony或是Canon的,不過發現閃燈座的規格不合,套都套不上去 : 其實原本想說效果ok的話乾脆就買Sony的,流用到Leica機身上 : (畢竟Sony閃燈的轉頭有個角度還蠻特別的,直立機身時不會出現閃光打側光的問題) : 本來想說就回飯店了,後來想想不對 : 因為曾經跟朋友借過Nikon D700+閃燈來玩過,也記得明明Nikon的閃燈可以上M9使用 : 後來果然發現是可以用 : 同時也發現O廠的閃燈座也跟Nikon一樣 : 總之現在知道N,L,O三家廠商的熱靴座熱接點設計都一樣 : 請問這是之前有過什麼熱靴座協定嗎,然後是因為什麼事情造成其他廠分家? : 感覺熱靴座不分離的話,選擇還多些 : 至少還不一定要買那貴鬆鬆的Leica原廠閃燈 -_- : 現在有在考慮Metz給Nikon用的閃燈 好像是叫58 AF II吧 現在最常見的閃燈熱靴設計 (國際標準組織規格ISO-518:2006,技術協定文件 http://tinyurl.com/7p6jv44 ) 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的Leitz Fodis(也就是135相機的老祖宗Ur-Leica直系血親) 在機頂上設計了一個金屬滑軌,用來安裝外置的觀景窗(Viewfinder) 或連動測距儀(Rangefinder) 當時,體積小到能夠放置在相機上的電子閃光燈或閃光燈泡並不存在, 因此這個金屬滑軌座一開始是被當作其他附件(觀景窗、測光表)的安裝介面使用, 稱為配件腳座(Accessory shoe) 1913年誕生的這個腳座規格,就逐漸的被各家廠商默認與使用直到1970年代 但即便到了這個時候,電子閃光燈的技術依然沒有進化到可以很方便的架設在機頂上使用 (當時流行的手把式閃燈才能在機動性與效能間取得平衡,Metz仍有生產如70MZ-5等產品) 因此雖然可以直接觸發閃燈的熱靴(Hot Shoe)在1938年就已經發展出來 (第一台設計有熱靴的相機是1938年推出的半格RF機Univex Mercury) (而不能觸發其他配件的ISO腳座則衍生出了Cold Shoe冷靴的說法) 此時的相機外接閃光燈仍多半是透過PC同步接點方式,以電線將相機與閃燈作連結。 這個時期的代表相機如Nikon F2、Canon F-1都是無熱靴也無冷靴的設計 要一直等到1971年以後,熱靴才比較普遍的出現在市場上。 熱靴的另一個轉折點出現在1975年,Olympus發表了OM-2, 這是消費市場第一台配備了TTL(Through The Lens,穿過鏡頭)閃燈測光的商業機種。 為了能使相機的TTL測光表與外接閃光燈能很好的溝通 Olympus在標準熱靴的中央觸發點前多做了一個閃燈控制點 讓閃光燈可以成為機身的延伸,與TTL測光表配合為底片的曝光提供適當的亮度 這是現代TTL自動曝光閃燈熱靴的濫觴。 各大品牌也紛紛跟進,開發自家的TTL自動曝光閃燈系統與熱靴規格。 這個時期的代表機種如Minolta XD、Nikon FE、Canon AE-1都融入了這樣的設計。 到了自動對焦發展的時代情形還是差不多 不過Minolta在1988年發展第二代i系自動對焦單眼相機時 跟著Alpha-7700i同步推出了新一代的閃燈熱靴介面:iISO http://zh.wikipedia.org/wiki/IISO 這個介面改進了傳統ISO-518熱靴的一些問題 1.塑膠滑軌可自行滑入並定位,可免除手動熱靴旋鈕鎖定閃燈的麻煩 同時可將TTL熱靴接點未精準定位的失誤風險降到最低,拆卸也更快速 2.同步接點為陰面設計,可以減少閃燈接腳接觸金屬面的短路危險 3.塑膠熱靴提供一個可犧牲的緩衝,在意外發生時將損害控制在熱靴而不會禍及本體 針對手動機身的部份,Minolta則設計FS-1200作傳統熱靴-iISO閃燈的轉換使用 而新款機身也可以透過FS-1100轉接座實現iISO閃燈使用在手動機熱靴上的方式 不過iISO這個概念並沒有帶起風潮,至今仍只有Minolta/SONY使用此設計 事實上,隨著TTL熱靴的長年發展,現代的ISO熱靴閃燈互換除了無法自動曝光, TTL的訊號干擾有時甚至也不保證觸發功能,甚至是設備安全。 我就曾經看過580EX裝在Olympus E-1上,閃燈不僅不觸發,還引致機身當機 閃燈熱靴座世界大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雖然看起來很像,但已經是不同的東西 iISO開發時的理念之一就是為了排除機身與閃燈誤(互)用的風險, 不過手法稍嫌太激進了一點。 這或許就是Minolta總是走在時代尖端,到最後仍然被刺死的原因吧。 -- 「這是我的相機。有很多相機長得跟她很像,但這一台是我的。我的相機是我的摯友, 我的生命。我將運用她如同運用我的生命。沒了我,我的相機一無是處;沒了相機, 我將形同廢人。我與我的相機知道,拍照時無論擊發多少次快門、點亮多少次閃燈、 換過多少顆鏡頭,都是沒意義的。只有拍到照片才有意義,我們會拍到的。阿門。」 http://www.wretch.cc/album/hitachi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69.62

11/20 03:14, , 1F
你這篇也回得太久了 XD
11/20 03:14, 1F

11/20 06:53, , 2F
11/20 06:53, 2F

11/20 08:33, , 3F
樓上張爸
11/20 08:33, 3F

11/20 08:44, , 4F
長知識啊!:D
11/20 08:44, 4F

11/20 11:28, , 5F
很慶幸我有前十推...
11/20 11:28, 5F

11/20 12:00, , 6F
日立出品 堅若磐石
11/20 12:00, 6F

11/20 15:42, , 7F
所以SONY現行的閃燈座是承襲了Minolta的精神
11/20 15:42, 7F

11/20 15:43, , 8F
並不是像從前對SONY的印象:喜愛創造獨立規格 ?
11/20 15:43, 8F

11/20 15:43, , 9F
那這樣SONY應該是個又佛又熱血的廠商了 XD
11/20 15:43, 9F

11/21 23:14, , 10F
想不到這樣都撿得到前十推.. 看日立大的文章學歷史~
11/21 23:14, 10F
文章代碼(AID): #1En_p0k0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