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一下SB900離閃 跟 閃光強弱問題

看板DSLR作者 (Reg Chen)時間15年前 (2009/02/06 07:19), 編輯推噓7(709)
留言1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rosyiron (我是羅西)》之銘言: : : 請容小弟更正一下. : : TTL這詞在底片時代就有了. : : 但是並不特指甚麼技術,因為原文是Through The Lens字面上就是穿過鏡頭而已. : : 像是單眼的AF對焦系統,其實也是透過Through The Lens相位檢測的過程達到. : : 在底片時代,TTL習慣用於閃燈技術. : : 以Nikon來說,多數的TTL閃光機身,都是透過測量底片上閃光的反光來決定閃燈. : : 數位我不太清楚.沒有深究. : : 不過i-TTL有明說是透過監察預閃來測量出光. : : 在i-TTL閃燈出現之前使用的TTL多數也應該還是測量感光體的反光. : : 然後這篇文章,不全錯但絕對不是正確的. : : 無冤無仇非嗆聲.只是希望這的資訊還是有點正確性. : 呵呵,看了大家認真討論,(這種良性討論好多了)忍不住插一下嘴 : 如果是預閃式測光,以底片機來說,應該是快門沒有打開才是,要不然底片就曝了光 : 我在猜有可能是相機裡某個地方可以測量快門簾、或反光鏡反射回的光。 : 當然數位相機,有可能可以直接開啟快門讓CCD去感光計算啦 : 不過,還是找相機結構圖看一看會明白一些,但是這些技術文件好像不好找  提供這方面的說明好了。 :)  ─────────────────────────────────────    ※ 閃光燈技術:從手動閃光到自動閃光  最早的閃光燈技術,都是手動的,攝影師要自己用腦計算,用手動調整。  到後來才有自動測光的閃光燈。但是要怎麼實現自動測光?  ─────────────────────────────────────    ※ 自動閃光:在TTL發明之前......    一開始的自動測光技術還不是TTL,而只是在閃光燈外面加裝一個傳感器,  傳感器會感應主體反射回來的光線決定曝光量。  但是這種技術很不準,因為換了不同的鏡頭,因為角度、範圍的不同,  就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  ※ 自動閃光:TTL的出現,及 ─ TTL + OTF!  後來在197X年代時,Olympus開始研究透過鏡頭決定閃光曝光量的技術,  並且在1975年時,在其OM2系統上,展現了最早可真正實用的TTL技術。  它的重點,除了「透過主體反射入鏡頭的預閃」外,還有個不得不提的重要的發明,  就是在機身中、底片外,加裝了一個個傳感器,一般稱為「OTF」。  也就是OTF(Off the Film)這個技術,使得底片曝光成為不必要的擔憂。 :)  ex: O家人也可以自毫的說是Olympus the First啦(但是做人要謙虛)! XD  因為OTF技術,使得測光與曝光幾乎是在同時進行:  1. 反光鏡掀起  2. 快門簾打開  3. 閃光燈發出預閃  4. 位於相機內部的OTF傳感器即時測量底片表面反射的光線強度  5. OTF一旦測到產生的閃光足以使中間色調正確曝光時,就會發出命令停止閃光  6. 關閉快門,完成曝光。  7. 以上動作都是在人幾乎無法感受的一瞬間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圖說,我發現這裡有一張很清楚的圖,底下也有很好的說明: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Olympus_OM2_OTF.jpg
註:圖片提供者為ID: Pixelbart 的維基會員  節錄其說明:  The unique OTF (off-the-film) metering system of the Olympus OM cameras. Two Cds meters on the lower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ens mount capture the light that's actually projected on the film, a pattern on the shutter (first curtain) reflects an estimated amount of light for exposure times of less than 1/45s, when the time that the shutter (partly) covers the film becomes significant.  相信這樣就更清楚了。^^  所以今日所有的TTL閃燈技術,都要感謝Olympus當初的重大發明。 :)  ─────────────────────────────────────  ※ TTL的百家爭鳴  後來各家依據Olympus這個重大發明,也不斷的開創自己的創意,將TTL發揚光大。    哪些創意哪些技術呢?太多太多了,只列舉幾個有名的:  例如Nikon將「主體距離」加入閃光曝光的計算,發展TTL的3D閃光系統。  例如Canon將「傳感器改放到五稜鏡內」,讓透過鏡頭測光的過程更直接,也更準確。  p.s.所謂更準確,是指跟C家自己的TTL系統相比,非跟Nikon比,特別註明以免誤會^^    至於Nikon神燈與Canon神燈孰較準?這一向是各有說法,在此就不討論了。 XD  還有很多很多......到這裡大家應該都可以再舉很多很多了。  可惜的是,後來Olympus倒是沒有因為創新,而成為最強的閃燈系統相機品牌。 :o  ─────────────────────────────────────  ※ 後記  總之,科技雖然看似好像已經很進步,但事實上閃燈技術的發展,  真的還是遠遠不及感光元件帳面數字來的快!也更難......  因為很多改變都要動各家系統的大刀,絕不是換個CCD/CMOS那樣而已。  所以,目前所謂的「神燈」其實應該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so......敬請繼續期待超神燈的推出。 XD -- Reg的攝影生活 - Life's Color http://www.twblog.c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02/06 08:14, , 1F
這篇該M了...
02/06 08:14, 1F

02/06 09:20, , 2F
Canon那段有小疑問,外閃現在不都是N家較準?
02/06 09:20, 2F

02/06 13:58, , 3F
M起來+1
02/06 13:58, 3F

02/06 14:24, , 4F
內容寫的是後來Canon如何發展自家TTL怎麼使自家TTL更準確
02/06 14:24, 4F

02/06 14:29, , 5F
而非與Nikon相比喔^^" 我修一下內文加註
02/06 14:29, 5F

02/06 17:36, , 6F
測量底片表面反射的光線強度 <-- 這是怎麼辦到的 還不感光@@
02/06 17:36, 6F

02/06 17:36, , 7F
m 起來 眾望所歸
02/06 17:36, 7F

02/06 17:44, , 8F
提Olympus OM2~4ti,Nikon F3的OTF時,請別忘了Pentax LX
02/06 17:44, 8F

02/06 17:46, , 9F
原理很簡單,在反光鏡後,還有一片小鏡,在快門前反光
02/06 17:46, 9F

02/06 17:46, , 10F
類似E-330 Live View的原理,另外做一塊sensor測光
02/06 17:46, 10F

02/06 18:14, , 11F
給aloke,已回文
02/06 18:14, 11F

02/06 18:58, , 12F
謝謝各位板友與aloke板主^^ OM2測底片反射光的技術有圖解
02/06 18:58, 12F

02/06 19:00, , 13F
我找了一張結構圖(內附說明)供參考: (http://請自加)
02/06 19:00, 13F

02/06 19:00, , 14F
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Olympus_OM2_OTF.jpg
02/06 19:00, 14F

02/06 19:00, , 15F
另外也補述在文中,以方便觀看,謝謝。 :)
02/06 19:00, 15F
※ 編輯: RegChen 來自: 61.62.111.56 (02/06 19:03)

02/07 00:42, , 16F
推專業文
02/07 00:42, 16F
文章代碼(AID): #19YtG9pI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