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1測試心得

看板DC作者 (194)時間19年前 (2005/05/30 00:08),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購買前感謝aloke兄提供許多寶貴有用的資訊, 在此特別致謝。 本文開始 1.測光模式: ESP、中央重點、點 通常人物、風景照就用中央重點 夜景、煙火、生活照用ESP就可 在「攝影」時再使用點測。 如逆光、補光、夜景之月時。(亮暗面積、光度相差過大時) 測光很準,ESP也不用擔心。 2.NF和NR的差異: NF是一般濾除雜訊的功能,效果不明顯,同時拖慢連拍速度, 如果是拍raw檔,則根本不要開,於轉raw file時再處理即可, studio 1.2版還能調整NF的幅度達10級。 若拍jpg檔,則於使用高ISO值時再視情況啟用。 NR則是於夜景長曝時使用, 即使用ISO100,假設拍10s, 啟動NR之後,相機拍完10s的曝光,會關閉快門, 再做10s的空曝,然後將這個空曝後的黑畫面跟原有影像作運算, 可以有效去除長曝時的熱雜訊, 因此曝光時間變成兩倍以上是正確的, 如果長曝時沒開NR,不但會滿天星,畫面左上角還會出現藍紫色熱雜訊。 說明書寫得真不是普通爛。 3.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在DSLR中算是數一數二的準, 但就算是這樣的E1,仍舊有不足之處。 如在舞台光等詭異人工光源中,自動白平衡根據計算結果會得出 兩個自認為最接近的值,一個會比像現場看,另一個自然比較不像。 而拍照的時候白平衡選擇就會在這兩個值裡面來回跳, 所以看有些比較色調比較準,有些就不準。 4.原廠提供值 a.電池可拍400張 不過我用第一次充的台製電池就可以拍800多張了..... 當然我省電也有關係。 b.快門同步1/180秒 其實到1/320秒都沒問題(依各家閃燈不同而異) 強迫出力到1/400都還可以接受。 5.連拍測試 a.HQ模式 一秒三張,最大12張連拍。 從按第一下快門開始,到第十三下快門的時間是 「20秒」 優異的速度! 也就是把buffer耗光後,只需要16秒回氣時間。 而且這是把12張上限打光的數據, 保持3~5張連拍的話很夠用了。 b.RAW模式 「37秒」 漂亮的數字! 按網友測試用一般卡的話從37秒跳成107秒, 差了70秒。 看來這塊KINGSTON的「HIGHSPEED」不是豪洨的, 速度和ultra II完全一樣,還好沒多花400買這塊。 6.對焦 a.單點 b.連續 c.手動 a.b.若要手動微調,則需在機身設定中追加「AF+MF」模式, 這和一般在鏡頭調整的方式不同。 以單點對焦+手動最常用。 雖然有三個對焦點可以選擇,不過靠太近是敗筆所在, 開一點會更好。 自動對焦方面是其身為頂級機種較不利的狀況, 其實和一般DSLR相較,也只是一般,不是太壞,但也沒有多好。 修正:其實輸給卡農20D、EOS50等級的自動對焦(連續對焦方面) 不過這是oly的頂級機種,這種程度的話, 實在有損顏面。 而且沒有合焦指示燈,不太習慣,但這也只是習慣問題, 但和對焦不穩加起來麻煩就不小。 不曉得是14-54mm的原因,還是機身設定就是如此, 但每次只要想到這是2003年代的產物,電子性能不及現在, 心情就會好一點,這是時代的悲劇啊.... 目標物稍暗或是對比較不明顯之處很容易對不到, 跑動態時也不太好對。 另外,越廣角越容易迷焦。 聽說50-200mm那顆比較不容易迷,不曉得是望遠端目標大比較好對, 還是貴的鏡頭就是比較好~~ 現在一想,EOS50明明就是199X的產物,對焦就很準了, 到2003沒有理由輸啊! 果然還是oly的問題。 不過,慢雖慢, 不用拿回相機的第一次快門就奉獻給尺, 這還是值得嘿嘿嘿的事。 7.動態寬容度 dynamic range 或稱動態範圍、動態平衡等, 不過翻譯名詞的差異。 動態範圍就是能「容納」多少明暗的細節, 較窄的動態範圍就是照片中亮的地方呈現一片死白,沒有細節 暗的地方也一片漆黑,看不到東西。 而較寬的動態範圍,亮和暗的地方都還看得到細節。 高動態平衡的好處,就是可以掌握住光和影的對話, 而E1的動態平衡,可說和正片不相上下, 有了本機,技術加以磨練, 相信取回稱號之日不遠矣。 動態寬容度的比較: 防筆戰不提供 8.防水力 雨水、自來水、海水,甚至颱風天都沒什麼問題, 溫度據網友測試在-30度的哈爾濱都可正常運作, 在硫磺池的硫磺、溫度下也是照拍不誤。 E1每個艙蓋在開、關之間就可真切地感受到氣密設計, 「啵」的一聲,紮紮實實的。 這種全天候工作型的機子, 給人無比穩定的「信賴感」。 而這種「信賴感」,是成為專業的必要來源。 但是千萬別忘記,防水機要搭防水鏡身, 如果搭上不防水的鏡頭,千萬不要碰水, 不然水爆掉鏡頭事小, 從鏡頭接環滲進機身,攻破護身氣勁事大。 總覺得哪一天會忘記也有不防水的鏡頭, 然後開開心心的去海灘..... 日本的專業攝影師,岩合光昭和海野和男把E1從 熱帶雨林帶到撒哈拉,從濕到乾;從冷到熱都沒問題, 耐用度極高。 看岩合的網頁真是KUSO,竟然有 「從5公尺高瀑布上方連機帶鏡落水而沒事」這種事, 衝擊力、灌水加上沈入水底的水壓, 以及G力和撞擊力, 這大概是目前最嚴苛的「極限測試」吧... 我想我應該不會做這種測試, 但話說回來在台灣做記者會受到的危機應該不比跑叢林少, 說不定比較多.... 9.畫質 畫質的元素,包括 色彩、反差、階調,銳利度、雜訊、白平衡、周邊畫質等等, 當然還有很多,只裡就只針對常見的元素進行討論, 個人觀感是E1的雜訊處理並不突出, 但色彩、白平衡、階調、周邊畫質卻絕對出眾。 也有論者認為500萬畫素不夠, 但那也只是陷入規格迷思罷了, 我們這樣看吧, 500萬可以做出這麼漂亮的東西,為什麼需要1000萬? 是嫌記憶卡和隨身硬碟太便宜嗎? 500萬檔案+1G+一電, 這樣出門一天綽綽有餘。 談到畫素,換個系統說吧, 卡農的1D的400萬,10D的600萬, 哪一個成像比較優呢? 10.景深 43系統景深經過測試後, 得出大概比35mm多兩格光圈,比APS多一格光圈。 所以就有人自動得出人像不利的結論。 不過以我來看這是很奇怪的說法, 這樣的說法其前提是拍人像就只有中望遠+大光圈, 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攝影程度在哪裡,我也不加評論。 人像背景需要的是漂亮的光線和漂亮的散景, 只是模糊的話,其實在哪裡拍都無所謂了。 而且, 記者不需要景淺,記者需要的是, 景深。 以下狀況作例: 不怎麼亮的會議室,幾盞似明似滅的日光燈, 遠遠的政客。 所以你需要長焦段+大光圈, 那麼,景淺的話,主編可能會... 43系統的景深就是那樣,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問題, 會用就是好, 不會使用而批評,是遺憾的事。 在動態望遠拍攝時,景深就是深了, (啦啦隊、熱舞、運動等) 這時可以利用中光圈就前後清楚的性質, 更容易的達成泛焦,不需要用小光圈和光線硬幹, 這也是優勢。 另外,拍舞台的時候,景淺就是明顯的優勢。 (試想整場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兩位女主角清楚,你會不會被配角痛毆?) 禁閃,只好拉ISO和光圈,當然長焦段也是必須的, 以前配EOS+小白,嗯,那個照片, 淺景深和散景都很漂亮。 (所以...) 11.鏡頭 我只用過14~54,2.8~3.5這支, 但是目前最大的認知就是, 最大光圈開始就是可用光圈, 沒有鬆散狀況,這可真是oly的一大突破, 專為數位設計的新鏡頭,果然不能小看。 不過四周有明顯暗角,他媽的鏡頭! (室內室外,對光缺光都會) 12.問題 今天早上拿出來測試時, 讀不到光圈值,對焦環也不能動, S、C、MF,通通通不能動。 最後試了好幾次,把鏡頭卸下重新裝回後才OK, 推測是接觸不良。 最好這是偶發事件(我才買三天), 再發生這種蠢事我對這款的評價絕對爆減。 13.防塵 沒什麼機會測試,也不想測試, 不過想到不用拿一張白紙,把光圈縮到22, 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大喊甘霖涼的暢快事。 14.瑕疵 目前僅發現對焦和ISO兩者, 不過,既然定位是專業機,應該是沒啥大問題, 反正專業人士用不到400以上的ISO, 希望沒有其他的重大瑕疵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快門保證15萬次,雖然不知是真是假, 不過10萬次應該沒問題, 像有同業拿300D,1年左右快門就滅了兩次, 1次快門簾爆,一次反光鏡桿子斷掉。 小報社的悲哀就是器材自備,沒$就不能買好貨, 像那個蘋果就一人一台1D,旅遊和影劇還有配到1DS這種貨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9.237

61.59.95.203 05/30, , 1F
先推一下政大的
61.59.95.203 05/30, 1F

140.119.164.213 05/30, , 2F
補推一下政大的
140.119.164.213 05/30, 2F

218.166.102.54 05/30, , 3F
i will reply next time ~
218.166.102.54 05/30, 3F

140.117.187.57 05/30, , 4F
好好啊..有E1(萬分羨慕中)
140.117.187.57 05/30, 4F

218.166.101.128 05/30, , 5F
E-1 現在便宜啦..衝一台吧..
218.166.101.128 05/30, 5F

140.117.187.57 05/30, , 6F
對我來說還是貴啊..只能選入門機種的命T_T
140.117.187.57 05/30, 6F

218.166.101.128 05/30, , 7F
其實價格跟入門機也快相去不遠了...
218.166.101.128 05/30, 7F
文章代碼(AID): #12cUaDhK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