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Minolta AS技術人員專訪

看板DC作者時間20年前 (2004/05/08 22: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AS技術人員專訪 轉載自Minolta fans club 文包兄的翻譯 原文位址 http://www.minolta.club.tw/phpBB2/viewtopic.php?t=6871 問: KM是從何時開始進行光學防手震技術開發? 答: 從Vectis S1的交換鏡頭就開始。(注: Minolta APS單眼像機) 計畫使用鏡頭群其中一部分的動作來補正手震,就是一般的光學防手震。 S1的防手震鏡頭最終因為APS 系統式微,而沒有被量產面市。 問: 以移動成像面來達成手震補正的AS是從何時開始開發? 答: Dimage 7發售以後,大約2001年底。 從市場調查得知,許多user希望能有搭載於數位像機的防手震功能 搭載相當200mm 的望遠鏡頭,也需要防手震功能 其實本來是計畫想將其搭載在Dimage 7Hi上面 <- (為什麼沒有....嗚嗚) 問: 移動成像面和移動鏡組,兩種方式有何不同? 答: 基本上是相同的。必須先偵測手震。 偵測方式與其它廠商相同,皆使用角速度sensor,偵測出震動方向,速度,位移量 再移動CCD ,修正光路,將此震動量抵銷。 差別僅是一者移動鏡片,一者移動CCD而已 (注: 防手震鏡頭內部,僅有用以補正的一組鏡片可以移動) 問: 開發過程中有遭遇什麼困難? 答: 其中一個難題,是移動元件的重量。 與鏡組補正方式相比,可移動部位是比較重的。 且須在有限的空間裡安裝,還必須顧及精密度。 鏡組補正方式上,補正鏡組移動的時候,即使本身有一點傾斜也沒關係 但是CCD 移動的時候如果傾斜,那就等於脫焦了。 所以水平移動時的精密度非常重要。 問: 那是如何保持此精度呢? 答: 使用(驅動裝置)(片假名我不知原詞為何) X 軸Y 軸各安裝一枚 可動部位類似三明治結構 驅動裝置震動時,可動部位就能沿著軸向前進。 軸棒是使用壓電素子組成 伸縮動作以每秒65000 回的高速震動進行 可動部位靠摩擦力便能移動 平滑性和制動性也很理想 問: A1/A2使用的CCD 要動就已經很麻煩了,D7D 的CCD 會? 答: 驅動裝置的性能,和耗電量,要求截然不同。 單元尺寸加大後,本身的周波數特性降低,移動效果就不理想。 D7D 的CCD 是A1/A2 四倍大,同時基版和散熱版的重量也隨之增加 並且,例如300mm/600mm鏡頭,手震移動量和速度,都會隨之成比例增加 移動的速度,相對A1/A2的AS,必須要能更快。 以此同時,還要兼顧到耗電量。 問: 那D7D 至今尚未推出的原因就是因為AS還未完成嗎? 答: 不是的。跟這沒有直接關係(笑) <- (呼....還好,應該不會再等太久) 問: 最後請教一下,CCD 移動防手震方式的優點與缺點? 答: 相較於防手震鏡頭的補正鏡組,沒有收差的問題 不必受限於鏡頭,直接使用手上舊有的鏡頭,就可以搭配防手震功能 將來的目標是以光軸為中心,做迴旋方向的補正 當快門降到1/4 以下,迴旋方向的震動就開始對成像產生影響 缺點是機構精密度要求非常的高。並且要能在製程方面確保精密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2.78
文章代碼(AID): #10dF76iT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