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如何選5000元以下的數位相機

看板DC作者 (做個認真乖小孩^^)時間21年前 (2003/04/23 03:17),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以下文章經原作者JasonH.bbs@bbs.kkcity.com.tw同意並轉錄) --- 雖然DC版裡大部分的先進前輩使用的都是五位數的消費級數位相機, 不過相信還是很多人像小弟一樣阮囊羞澀,只能打四位數相機的主意,繼 上回Digimaster摸透透之後,小弟仍一本服務廣大貧苦數位信眾的精神, 分享一下5000元以下數位相機的選購經驗,希望能對有興趣的人有所幫助, 內容若有脫漏繆誤,也請大家不吝指正。 我覺得買數位相機第一個要考慮的,不是畫素、也不是成像品質,而 是你的心態,你為什麼想要買5000元的相機,你想從5000元的相機得到什 麼。事實上沒有一台5000元的數位相機照相出來的品質可以達到、甚至接 近一兩千元的傳統傻瓜相機,也幾乎沒有一台5000元的DC可以一組電池連 續照超過一小時,更沒有一台5000元的DC拍照間隔可以短於1秒, 簡單的 說一台5000元的DC在性能上和不到一半價錢的傳統傻瓜完全沒得比,那你 為什麼要買他呢? 當然也不是沒有理由,第一個你不用花底片錢;第二個,照得不好大 不了不去洗,還是不用花錢;第三個,在螢幕上看到的就"大致"和照出來 的差不多;第四個,你可以很方便的把影像傳進電腦,不用等沖洗,也不 用再掃瞄;第五個,他可能有很多的附加功能,例如可以把影像TV-out、 可以錄動畫、或是可以當Webcam使用;第六個,好玩。但是以上的理由在 一兩萬塊的消費及相機也同樣成立,而且表現都更好,所以真正讓你非買 5000元DC不可的理由,是因為他便宜。 說了半天好像都是廢話,其實我想表達的重點是,今天你緊衣縮食的 湊出5000塊買了這台數位相機,相信很多人並不只是抱著玩玩就算了的心 理,還是希望他能有合理的表現,希望他能為你的工作或是生活增添一些 方便或是樂趣,而不要兩三個禮拜新鮮勁過去了就發現他照的相片根本不 堪入目,附加的功能也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而一些必須的週邊買下去竟 然又快要可以買一台相機。 ok~ 以上前言結束,進入主題,常常看到一些新手上來問5000元以下DC的 問題(以下簡稱5kDC好了),動不動就是「我在XXxxxx看到一台某某相機, 4990,好像挺不錯的,請大家給點意見」然後ㄆㄧㄚ的就把整張規格表貼 上來,通常換到的不是沒人理,就是讓人覺得你沒禮貌,不做功課就上來, 其實規格表對許多剛接觸DC的人來說門檻的確很高,也不能完全怪這些新 手,但是對於諸多先進前輩,當初也是一步一腳印的摸索學習,對於這些 想要一個問題問所有答案的文章,也不能責怪他們的冷漠。所以,在這裡 就先教你看規格表裡面幾個重要的數據。 1.畫素和感光元件 畫素是5kDC最喜歡做文章的部分,因為通常會5kDC的新手對數位相機 的認識都很有限,唯一能夠作為指標的就是畫素,畫素有多重要呢?目前 大部分的人電腦螢幕至少都設定成800x600 甚至1024x768了吧,800x600 就是480,000 也就是48萬畫素,1024x768大約是79萬畫素,也就是說即使 已經過時的一百三十萬畫素DC也比你的螢幕寬1.25倍,如果你壓根沒打算 把照片送去沖洗,實在不用太在意畫素多寡。以兩百萬畫素機種來講,實 際照出來的尺寸是1600x1200 如果影像品質好的話已經相當好用。但是如 果你打算送洗的話,一般的說法是當解析度達到300dpi時,肉眼就難以辨 認出顆粒,也就是說每英吋要三百個相點才行,以這樣的標準,1600x1200 除以300dpi,大約可以洗到將近4"x6" 的照片。 那如果想要洗更大、或是印更大,就一定要更高畫素的相機嗎?如果 是相片、或是近距離(手觸範圍內)觀賞的印刷品,恐怕是如此,但是當印 刷品更大,距離更遠時,就不需要那麼高的解析度,例如人形立牌的印刷 通常50dpi就夠,公車車身廣告連20dpi都不用,大樓外牆廣告有的只有5dpi 所以只要處理得當,也不要小看200 萬畫素相機的能耐。 但也不是說畫素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得清楚「你到底買到多少 畫素的DC」,畫素有分"真實"跟"模擬",真實畫素就是感光元件上面有多 少個有效感光相點,就是多少真實畫素。那什麼是模擬?想像一下,原本 照了一張1600x1200 的照片,照下來以後硬是把他Resize到2048x1536, 這就是坊間所謂「最新影像插值技術」,把兩百萬畫素的相機"模擬"成三 百萬,甚至現在已經有不少機種是用兩百萬模擬到四百萬的。模擬的缺點 很明顯,就是模擬的倍數越高,眼睛就越會看到畫面一格一格的感覺。 除了畫素以外,還要注意一下感光元件的種類,基本上有兩種,一種 是CCD ,一種是CMOS;CMOS的成本較低,所以看起來一樣的價格,CMOS機 種常常都會有比較高的畫素,但是CMOS普遍的都雜訊比較多(挺多),而且 在光線不足的時候更是嚴重,此外CMOS的感光特性使得他在亮部的細節常 常表現不出來。 總歸來說,在畫素和感光元件的規格上,我的建議如下: a.200 萬畫素是ok的(但要是真實的200 萬),模擬到300 或是更高並沒有 多大實用價值,有沒有都可以 b.畫素已經不高了,怎麼還能容許雜訊?所以請選CCD 的,不要選CMOS的 2.一些該要有的 有些功能早兩年的入門級數位相機還不見得每台都有,不過現在幾乎 每台都具備了,在這邊寫出來是告訴你那些英文字到底是在說些啥~ a.液晶螢幕(LCD), 就是在相機背面那個小畫面,早兩年的入門級相機還 不一定有這個東西,Webcam級(使用CMOS感光元件 100萬化素以下)的數 位相機就多半沒這東西。LCD 的好處就在於只要你能清楚的顯示在畫面 上的,拍下來就差不多是這個樣子,雖然實際照出來的範圍會比LCD 畫 面上看到的再大一些,但是基本上構圖、角度完全會跟照出來的一樣。 傳統的傻瓜相機從觀景窗看到的跟照出來會有一段差距,因為觀景窗和 相機主鏡頭是兩個獨立的鏡頭,位置也有一小段距離。而數位相機的好 處之一就是LCD 螢幕上看到的,跟真正照下來的影像,都是經由相機鏡 頭投射在CCD 上的,所以大致上可以說「所見即所得」。但,也只能說 「大致」,因為實際拍照的電路機制,跟送到LCD 螢幕上的電路是不一 樣的,拍照的重點在於「精確」,而LCD 螢幕的重點在於「即時」,遷 就成本的考量,控制LCD 顯示的電路,不可能再做精確的色彩、亮度校 正,同時也可能降低掃瞄頻率,所以LCD 螢幕上看到的畫面可能會跟真 正照出來會有一段落差,尤其採光條件特殊時差別可能更大,因為快門 不同造成的效果從LCD 預覽畫面是看不出來的,這還得靠經驗去判斷照 出來到底會變什麼樣子。 既然LCD 螢幕大家都有,那有啥好比的嗎?還是有,規格上雖然可能寫 的都是1.6" TFT LCD,但是還是可能有很大的差別:第一個、LCD 一樣 也有像素高低的差別,但是因為高的高不到哪去所以不會特別標明,但 是低的就可能差很多。第二個是反應速度,理想的狀態下當然最好是你 的相機指到哪,畫面馬上就跟到哪,但是事實上由於技術跟成本的問題, 從影像出現在畫面上的時間一定會比實際上慢一點點,高檔一點的電路 可以讓你幾乎無法發現這個時間差,但是比較差的電路就參差不齊,什 麼樣的都有了,像去年國內某台廣告打很大的200萬級 5kDC,畫面延遲 恐怕有半秒鐘以上,到這種程度對於拍照就會有不小的困擾了。第三個 是色彩精確度和畫質,不過以上提到的這三個要點,可能都要你拿到實 機用用看才會知道,所以不管你要到店頭或是網路上購買5kDC,能夠的 話最好還是想辦法看看實機(要有開機的:Q),或是打聽看看有沒有用過 的人的使用心得。 b.閃光燈,這應該沒啥好解釋的,一般數位相機都會有四種閃光模式包括 自動偵測(就是他覺得採光不夠就自己亮)、強制開啟、強制關閉,還有 防紅眼模式(就是在真正拍照前會先閃兩三下讓model的瞳孔收縮,就不 會拍到紅紅的眼睛)。 特別要注意的是,很多數位相機新手都認為數位相機是所見即所得,所 以當LCD 畫面有東西時就認為一定拍的下來,但實際上相機在亮度不足 時會自動放慢快門,尤其在室內攝影時,如果沒有充足採光,快門通常 會放慢到手無法穩定的程度,結果照出來的相片全是一片晃動,而這些 問題都是在LCD 螢幕上看不出來的。雖然不用閃光燈拍出來的色澤會比 較漂亮,但是在採光不足沒有腳架又沒有把握手夠穩的話,讓相機自己 決定要不要閃光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42.103

推 218.32.231.39 04/23, , 1F
推不做功課的人很沒禮貌 \_/q"
推 218.32.231.39 04/23, 1F

推 163.15.56.3 04/23, , 2F
不推不行啊
推 163.15.56.3 04/23, 2F

140.112.242.237 05/29, , 3F
借轉至P2個版,感謝
140.112.242.237 05/29, 3F

02/16 15:25, , 4F
推,好文^^
02/16 15:25, 4F
文章代碼(AID): #-fPL8ps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