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大陸人迷失在新大陸

看板CultureShock作者 (小朋友)時間17年前 (2007/08/20 21:56), 編輯推噓7(707)
留言1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教華語高級班的教材,覺得寫的內容很不錯。 大陸人迷失在新大陸                 ‧耶 人‧   每年八月,北京的首都國際機場都擠滿了大批趕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 那熙熙攘攘 的壯烈場面,使每年高校開學時的新生接待站也相形見絀。多年不見的大學同學,乃至托 班裏剛認識的新朋友,都會在這裏不期而遇。 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共同踏上了一條不歸路:留學,拿綠卡,在美國紮根……   這便是國內大名鼎鼎的“托派”——“群”心準備留美“托福”考試的人。共同的目 標系:托福600分大關,GRE2000分大關,全美高校排名,簽證形式等等。這些 人在機場相見,那種成功後的沉醉,共赴共同命運時的亢奮,使 他們之間親密到超越了 人與人之間的一般界限的程度:你哪個學校?有多少獎學金?是Fellowship還 是TA或RA?GRE多少分?托 福呢?留地址將來聯繫…… 然而,當飛機在美國機場降落之時。他們之間那種親密無間的感覺早 已無影無蹤。大家 一進海關,立即各奔東西。 中國人“非我族類”?   不管是國內的“托派”,還是旅美的留學生,總體而言,他們是中國 人中對美國最 為認同的一群人,“出國潮”剛起之時,由這群人所帶動的對美國無限崇拜的情緒,席捲 了這個社會。然而近年來,同樣是這些人, 又在社會中鼓動起一股反美情緒。當我還在 國內辦出國手續之時,電視裏正放著《北京人在紐約》,美國被描繪成一個沒有道德、沒 有同情心的弱 肉強食“戰場”。一些留美的學生也寫文章回來,大談西方文化中的“非 我族類”。傾訴自己被人排斥的經驗,彷佛一提美國,就是種族歧視。我剛到美國時,一 位先來幾年的老友就向我訴苦說:“只要每天早晨照鏡子 時看看你的臉,你就會發現你 皮膚的顏色,你就會明白不屬於這裏。你不過 是寄人籬下的‘邊緣人’。”   打了這許多預防針,我自然不再會有十年前的留學生對美國那種理想 主義的幻覺, 而是特別小心和敏感,努力捕捉每一個被人歧視的感覺。然 而時間久了,卻等不來那種 預想中的被排斥的感覺。膚色更不是個問題。美國真是個雜色的國家,特別是在大學校園 裏,黃皮膚越來越不像是少數種族。再看看我周圍這些從大陸來的朋友,他們許多人有了 綠卡,就讀於哈佛、耶魯這類名校,享受著許多美國人做夢也不敢想的精英教育。明明 處於文化的中心,怎麼總說自己是“邊緣人”呢? 看來,也許應該從我們自己這裏找點原因。 沒有自己社區的大陸人   據我觀察,中國大陸的人在美國那種被排斥的挫折感,絕不是虛假的 。但是,如果 你一方面承認他們的真誠,一方面又認為美國社會不具有他們所聲稱的那種排他性,你就 不得不為他們的感受尋一種解釋。這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而當我走訪了幾位臺灣朋友的 家庭之後, 這種困擾突然迎刃而解。   這幾位朋友雖然大我一代,但當年也如我一樣,是在“出國潮”中負笈越洋的。他們 與大陸人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美國多少有點當“主人”的感覺。比如,他們常常去做 “義工”(volunteer)。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對他所在的社會有認同感的重要標誌之一 。我本以為這是因為他們來的年頭久了,也比較發達了,自然落地生根。但再一觀察事情 遠非這麼簡單。這些台灣人未必聚居一地,但彼此關係十分密切。他們有自己的聯誼會, 有共同為孩子創辦的中文學校,這種聯誼會和中文學校,常常有跨州的網絡。更重要的是 ,他們有共同的傳媒,幾乎家家必訂【世界日報】。華人在美國如何為人處事?美國的什 麼政策對華人有利,什麼不利?怎麼表達自己的聲音等等,無不在報紙上討論。所有這些 原因都促使他們形成共同文化,共同的認同,最終建立了自己共同的社區。有了自己的社 區,美國就更像自己的家了。   大陸人則完全不同,他們初來乍到,便各奔東西,顧不上彼此之間 的聯繫。不像美 國人,他們不信教,教會無法在他們之間扮演培育共同的社區意識和認同感的角色。也不 像臺灣人,他們立足未穩,負擔不起 建立各種組織所需的費用,更沒有自己的傳媒。我 剛到美國時,一位老 友說:“許多人到了美國,反而不如在國內更瞭解美國。國內有《 參考 消息》,每天必看,世界大勢盡收眼底。在美國,英文讀得慢、再一忙、索性不讀 報了,怎麼會知道美國的事情?”這話揭示了不少大陸人在美 國的處境。他們人在美國 ,卻失去了和外部世界的聯繫,哪有什麼社區 意識可言?怎麼可能對美國認同? 社區——草根性的認同   亞里斯多德稱人是政治的動物。他所謂的政治,是指當時希臘城邦的政治。這種城邦 ,大,大到正好能夠容納各行各業,使之成為一個自 足的實體,足以自立於世,維持基 本的生存;小,又小到城邦中的公民 可以直接介入城邦的事務,而不必通過後來的代議 制,甚至大多數公民之間可以有點頭之交。這樣的規模,正好相當於現代社會的社區。所 謂社區,是指一群自覺地意識到彼此具有共同特徽的人所組成的共同體。社區具有草根性 ,它可以使人們在近距離之內保持對社會的認同。人們 對社區事物的參與是直接的;而 對國家事物的參與則是通過自己的代理 人、代理人的代理人來最後完成的,因而常常是 遠距離的、間接的。因此,任何一個現代國家,也很難繞開社區,使人們僅僅對一個遙遠 、抽象的國家保持穩定的忠誠。亞氏的論斷,無非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人是群居的動物 ,他們需要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相互承擔責任,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依此原 則。我們二十世紀的人若把亞氏的觀點略加演繹,說人是社區的動物,恐怕並不為過。 社區使人產生歸屬感、家園感,沒有社區,人就會感到自己被社 所排斥。許多大陸人說 自己在美國被排斥,無法認同美國社會、其實是說明他們沒有形成自己的社區。對這個社 會沒有近距離的參與和草根性 的認同。結果,雖然當年對美國充滿幻想,但來了以後, 反覺得“美國”這個概念遙遠而空洞。 民主與專制之間   在大陸,只有國家,沒有社會。國家權力延伸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所謂“公民社會” 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在這種“全能政治”中長大的大陸人,來到一個迥然不同的新社會 時,仍喜歡繞開社會談國家。因為“全能政治”早己內化於他們心中,他們的腦子裏,同 樣是只有國家,沒有社會。 比如當他們訴說自己被美國排斥時,人們很難搞清他們所說的“美國”究竟指的是什麼。 美國有黑人、白人、拉美裔,這些種族之間本身就相互排斥。他們與中國人之間有排斥性 ,自然也不值得大驚小怪。說被美國社會所排斥,是否美國各種族聯手特別要排斥一下中 國人呢?若真這麼說, 至少是證據不足。   民主社會與專制社會最大的不同是:在民主社會,人們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他 們上面再加上一個專制權力就顯得多餘。在專制社會,人們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互不買帳 ,無法自己解決彼此間的糾紛,只好等一個誰也惹不起的傢伙出來,把大家的自由全剝奪 了,這才算有了秩序,專 制的合法性也由此成立。或者說,在專制之下生活久了的人, 因習慣於被人管,自我管理的能力萎縮了,就像鳥關在籠子裏久了不會飛一樣。所以,習 慣於被人管、被人安排的大陸人,到了美國、總是抱有一種等著被美國接受的心態,等不 來就委屈、憤怒,卻缺乏自己動手來改變一切的習慣和能力。 留學生與民族主義   中國人喜歡美國的一群來到美國後不能認同美國,而且又將自己在美國的失落感和挫 折感轉化為一種民族主義的情緒,反過來影響國內的民眾,這是近年來的一個頗值得注意 的現象。偏偏是這些人,自己常常挖空心思來美國,想變成美國公民,最終徹底從中國“ 獨立”出來。他們當初也曾為了民主熱血沸騰過一陣。但你若問他們:臺灣人民有沒有通 過選票來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他們反而會支吾其辭。為什麼在國內對民主認同、到了民 主社會反而放棄民主的原則呢?在國內,雖然是在專制之下,但他們畢竟生活在自己的社 區之內。有歸屬感;在海外,沒有自己的社區,與民主社會缺乏草根式的關聯。於是民主 則對他們就是一個抽象的空架子,他們不再感到對之應有所承擔,說放棄就放棄,而且會 隨手抓來民族主義填補自己的空虛。   自由並非僅因為渴望就能獲得。自由需要習慣、適應。很多大陸人來了美國以後,對 自由社會的遊戲規則感到格格不入,於是反說這種規則排斥自己,最後倒向了民族主義。 然而,民族主義並無法使他們擺脫自己的困境,相反,民族主義將會把他們拖回到老一套 的生活方式中去。說到底,海外大陸人所面臨著的最大挑戰,還是如何適應一個自由的社 會,並在 這個社會中創造自己新的生活。 本文轉載自九十年代月刊 1995/12 -- 我的歐洲旅遊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jessu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65.187

08/20 23:10, , 1F
我現在在美國唸書,從留學生來講,我覺得中國留學生比台
08/20 23:10, 1F

08/20 23:11, , 2F
灣留學生團結,互助網也比較紮實
08/20 23:11, 2F

08/21 04:55, , 3F
大陸學生在國外的融入度确實不高,但是拿台灣學生比...
08/21 04:55, 3F

08/21 04:56, , 4F
煽情的成分太高
08/21 04:56, 4F

08/21 06:21, , 5F
1995 年耶
08/21 06:21, 5F

08/21 09:00, , 6F
我也是覺得1995年太久遠了...
08/21 09:00, 6F

08/23 13:19, , 7F
中國留學生團結,但團結到我覺得是在封閉自己,不敢走出自己
08/23 13:19, 7F

08/23 13:20, , 8F
的小圈圈...
08/23 13:20, 8F

08/23 13:20, , 9F
反而我覺得台灣留學生勇於接受新東西,在交朋友於融入美國
08/23 13:20, 9F

08/23 13:21, , 10F
社會都比中國留學生快很多!
08/23 13:21, 10F

08/24 21:50, , 11F
我覺得團結到封閉的是韓國說
08/24 21:50, 11F

08/25 14:32, , 12F
看學校,每個學校的XX同學會狀況都不太一樣.比方本校是大陸人比
08/25 14:32, 12F

08/25 14:33, , 13F
台灣人團結,在別校可能剛好相反.而且人數多寡也會影響團結度.
08/25 14:33, 13F

08/29 04:51, , 14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Now.to/1l1
08/29 04:51, 14F
文章代碼(AID): #16oPsKJ8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