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 哏哏哏哏哏

看板Cross_talk作者 (咩)時間14年前 (2010/06/14 23:20),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認得幾個字【哏】 作者◎張大春 原刊載於2009年6月26日 中國時報 中時電子報  哏,音ㄍㄣˊ,是個很年輕的字;據我大膽估計,其壽命還不到一千年,但是很可能就 要死了,而且這字的死亡,還會使得另一個字多出一個新的意思來。  先就「哏」本身來看。它的本義和「很」或者「狠」是一樣的。既有「過甚」之義;也 有「兇惡」之義。  以「過甚」義言之,例句如此:《元典章工部三役使》裡面有一段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 大白話相去不遠的文字,是這麼說的:「如今吃飯的人多,種田人少有,久已後哏不便當 。」(見《漢語大詞典》)。另外,以「兇惡」義言之,例句如此:元曲《救風塵第三折 》裡有一段家暴的場面:「則見他惡哏哏,摸按著無情棍,便有火性的不似你個郎君。」  在表達以上兩個意義的時候,「哏」的讀音與「很」、「狠」無別。  我們祇能就現存的文獻看出:「哏」字雖然攔取了「很」字和「狠」字的意義,但是並 沒有取而代之。「很」字還是繼續維持它「過甚」的意義;而「狠」字則在「兇惡」之餘 、偶爾也搶著表現「過甚」之義。像在《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之類的小說裡,「 大膽的狠」、「狠有錢」之類的話屢見不鮮,我們用字人也習以為常,不把它看成錯字。 讀作「ㄍㄣˊ」的「哏」是元代以後才出現的俗體字,斷不至於在初出現的時候就已經 具備了日後所表達──有趣、滑稽以及笑點──的意義。從曲藝表現形式上可以常見,對 口相聲裡主述搞笑的一角謂之「逗哏」,呼應襯托的一角謂之「捧哏」,「哏」這個字在 北方方言裡可謂「俗白得狠」,根本不是一個生字,但是到了台灣,地方文化裡沒有這種 形式,語言中就沒有這個符號,生小不聽相聲的孩子長大之後也許還認得stand-up comedy的字樣,卻聽不懂老相聲藝人或者是藉由曲藝中的術語來表達「好笑」、「可笑」 之義的「哏」字了。  人們不認識「哏」字、卻又聽見有人發出了這個字的字音,從上下文判讀,猜想大約是 「好笑」、「可笑」之義,於是,既不願意當場求問、也不願意事後查找,卻滿心害怕在 俗用語言上落伍、想要跟著他人捕捉那個字音,並表達「好笑」、「可笑」之義的人該如 何是好?這種人祇能想像一個音近的字,並且猜測它就是原字。不過,這種情況祇能訴諸 個別的心理,無從風行普及,真正推廣者另有其人。  以傳播媒體的現況推之,我可以更大膽地估計:就是出於電視公司聽寫字幕的人員「無 知的創造」,我們如今才會經常將該寫成「哏」的字,寫成了「梗」字。無知、懶惰且望 文生義的不祇是這些聽寫字幕人員,還有上節目以及看節目的演藝人員、名嘴和傳媒受眾 。大家不需要通過考試或學力認證,非但將「哏」誤認並錯寫成「梗」字,還硬是使得「 梗」字居然有了「好笑」、「可笑」之義。 然而在這件事上,我並不想賣弄文字學的知識來嘲笑無知懶惰的笨蛋,反而看見了一個 活生生的、「訛字自冒為假借」的例子。以往在文字演變的歷史上,我們讀過許多字形相 近、字音相同、字義相通但是原本很可能祇是便宜簡化或一時誤寫,久而久之,人人從眾 ,遂致積重難返的例子。但是我們很少能如此明顯地眼看著一個錯字取代了正字、並且在 可以輕易追蹤其來歷、理解其謬誤的情形下,目睹所有的人寧可唸錯字而九死未悔──這 ,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13.95

06/14 23:20, , 1F
我想說的是,可不可以拜託求求說藝社的各位不要再
06/14 23:20, 1F

06/14 23:21, , 2F
說成「梗」了,拜託!!
06/14 23:21, 2F

06/14 23:43, , 3F
沒錯!我都會極力糾正我身邊的人!
06/14 23:43, 3F

06/14 23:45, , 4F
數學系基本上現在全部都說哏XD
06/14 23:45, 4F

06/14 23:45, , 5F
希望說藝社不要輸!
06/14 23:45, 5F

06/15 00:35, , 6F
這兩個字字音很近 若咬字不好念對 至少要寫對:)
06/15 00:35, 6F

06/15 14:19, , 7F
這篇文前面沒什麼問題,最後一段作者在幫自己的態度
06/15 14:19, 7F

06/15 14:19, , 8F
辯解的態度很不贊同
06/15 14:19, 8F

06/15 14:21, , 9F
作者如沒有文字學的基底,不"賣弄"兩下怎麼追蹤其來
06/15 14:21, 9F

06/15 14:21, , 10F
歷及理解其謬誤呢?
06/15 14:21, 10F

06/15 20:13, , 11F
不好意思似乎有點開火過度了(茶) 推一個哏。
06/15 20:13, 11F
文章代碼(AID): #1C5aZ6FG (Cross_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