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潘兆民:藍內部親美路線躁進 有計畫性操作

看板CrossStrait作者時間3年前 (2020/10/13 15: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潘兆民:藍內部親美路線躁進 有計畫性操作 中國國民黨近期從立法院提出兩個公決案,到政策會執行長、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拋出 改黨名「去中國」,接連引發政治路線質變爭議。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評社 表示,藍營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共喪失互信基礎,二是黨內親美派過於 躁進所導致。他認為,假如黨中央無法全盤考量取得平衡,國民黨恐怕只有泡沫化一途。 潘兆民,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 ,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 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立院中國國民黨黨團先前在院會提案,要求「蔡英文政府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作 為對美外交目標,並積極推動」、要求「蔡英文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兩項決 議案經朝野無異議通過,走起親美反共路線,外界議論。黨團總召林為洲隨後又在雙十當 天拋出政黨名稱「去中國」討論,再起熱議。 潘兆民分析,這次之所以引發爭議,尤其飽受陸方質疑,最根本原因在於,國民黨已搞不 清楚本身的核心價值所在,甚至當前的黨中央領導團隊,有意將過往的核心價值束之高閣 ,傾向美國路線,且操之過急,導致國共失去互信,產生質變爭議。 潘兆民指出,國民黨從兩蔣以來,就是走親美反共路線,現在藍營持相同主張,大致上是 沒有問題,可是,當前帶領國民黨的黨魁江啟臣上任以來,其親美派的作風,屢屢不受中 共信任,從上任後未獲得陸方賀電,接著領導黨務改革,在本來是兩岸互動基礎的九二共 識區塊搖擺不定,甚至一度打算拋棄九二共識,直到黨內大老出面反對後,才維持既有政 策,但種種行徑,已讓過去國共之間建立起的信任基礎,逐漸消磨殆盡。 中國國民黨對外強調,兩個公決案可視為與民進黨政治攻防的策略,且未背離藍營政治路 線。潘兆民說,這樣說法固然無誤,陸方也當然理解這是所謂攻防策略,可是,一旦策略 的背後沒有核心價值支撐,藍營所倡議的內容,對陸方而言都有很大的「立意不良」之虞 。 尤其是,國共建立互信,基於「一中框架」下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當前的藍營內部 已非穩固信念之時,中國國民黨的一切主張,都會被套上「分裂、獨臺」的嫌疑。 潘兆民認為,國民黨在核心價值踩不穩的情況下,加上江啟臣親美形象鮮明,就算政治路 線不變,仍難以取信於眾。此外,從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的言行舉止可以感受出來,藍營 目前對於既有的核心價值不再重視,反而急著彰顯出親美的部分,否則不會在兩提案爭議 未解,立即拋出更改黨名的議題,無疑是有計畫性的操作。 潘兆民說,可以理解,國民黨在當前臺灣社會的氛圍之下,打算「暫且擱下」過去的兩岸 溝通優勢,強化近年來與美溝通的弱勢,試圖在民意風向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黨中央沒考慮到的是,當親美派過於躁進,國共互信消磨速度相對增加,兩者失衡,藍 營最終會走向綠營路線,而若中國國民黨轉變成民進黨可望取勝也就罷,棘手的是,拿香 跟著拜仍超不了車,反而兩頭皆空,本來是為了避免泡沫化,結果反而加速泡沫化,這是 中國國民黨最需要思考的課題。 潘兆民指出,這也顯示出,江啟臣率領的國民黨與中共並沒有建立妥善的溝通管道,假如 國共現在的聯繫管道是暢通無虞,照理說陸方對藍營的政治策略會是心照不宣,而非激烈 反應。 現在國共之所以沒有溝通習慣,他研判有兩個原因,一是藍營在當前氛圍下,畏懼任何可 能被貼上紅統標籤的行為,所以不願在此時此刻思考國共互動,也正是因此,藍營選擇取 消出席本屆海峽論壇,對國共互動議題保守。 另一個原因則是,江啟臣為首的改革青壯派,有意趁勢完成世代交替,在藍營近年來相對 薄弱的對美政策開闢戰場,潘兆民表示,假如征戰成功,對江而言無疑是一大政績,也是 鞏固支持度往上發展的最佳利基,對黨內青壯派人士而言,也是把握齊進黨務核心的好機 會。不過另一方面,這樣的作法,也可能引發藍營理念派人士反彈,嚴重的話爆發出走潮 也不無可能,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維持國民黨路線,持續發展,考驗黨中央團隊領導智 慧。 http://www.crntt.tw/doc/1058/9/9/3/105899337.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126.1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602574263.A.882.html
文章代碼(AID): #1VXLUtY2 (CrossStr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