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薛仁明:教育的希望,首在師生關係之重建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左是一種心智缺陷)時間12年前 (2012/01/03 12:32),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昔日,顏回死後,為了是否厚葬,孔門師徒間,曾意見出入;而後,終究仍是厚葬了。孔 子知情,甚是感慨,言道,「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 是否應該厚葬,箇中爭論,且容我按下不表。但是,讀了此則,單單看其中四字,已令生 活在當代之你我,不勝唏噓。 視予猶父。 是的,視予猶父。大家都明白,孔顏二人,既為師徒,亦是知己。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 生,更是他最愛悅的知己。正因如此,顏回視孔子如父,而孔子待顏淵猶子,原係合情合 理,孰曰不宜? 然而,師生間之情誼,真可如父如子者,又豈獨孔顏二人?古往今來,這般情深意厚者, 又豈能勝數?古代且不說,即使傳統已然破敗之今日,此等父子般之情誼,也仍歷歷可數 。 前年春節,我陪一個老友晉謁林谷芳先生。友人游於林門,其實已然多載;但那晌,因生 命頗有困頓,又因某些緣由,久久未曾拜望,故而生怯,頗犯躊躇;晉謁之前一夜,甚至 還輾轉難眠。那天,在老師家客廳,但見那早已年過半百且事業有成的友人,板凳未嘗坐 滿,身子微微前傾,儘管,老師只是淡淡談著,他卻始終低著頭,柔巽宛轉,幾回還紅了 臉;完完全全,如孺子一般,面對著他心中最敬愛的慈嚴之父。 林老師道深行高,當然並非一般。但是,除他之外,真讓學生視之如父的老師,其實,也 仍所在多有。記得,在諸多喧譁「大片」之前,張藝謀曾拍過一部小品,「我的父親母親 」;片中主角,畢生執教鄉間小學,去世之後,一群受業的老學生,從異地他鄉,紛紛趕 回;為了讓老師安葬故土,他們協力運送遺體,從縣城到鄉下,大風大雪中,接替著扶靈 抬柩,疾奔快走;在風雪中那一路之逶迤,我當下看了動容,眼眶幾度溼濡。 這樣的師生情誼,至今,兩岸均仍可見。然而,如此深摯情誼,確實已然慢慢稀薄;此等 動人例子,也逐年減少。取而代之的,師生之間,是震天價響的「權利義務」關係。 台灣教育敗壞,人人皆知。但這些年傾頹崩解的根本原因,大家卻多茫然。十八年前,我 自己曾在鄉下教書;當時,「教育改革」尚未如火如荼,「權利關係」也不曾琅琅上口。 鄉野之地,天高皇帝遠;師生之間,就只是一份熱心與情誼,從非什麼權利與義務;面對 自己的班級,也就是如何引領,而非專家所謂的如何「經營」。當時,憑藉著年輕之熱情 ,視學生如子弟;常常清晨七點不到,晚上九點已過,朝勤夕勞,念念不忘要引領他們讀 書與為人。而今想來,當初之熱情,其實太過;如此操切太甚,也容易滋弊。但是,那時 老師與學生間之宛如親人,家長對教師之全然敬重,卻極可珍視。 彼時,鄉下之學生家長,一如年少時代我等之父母,似乎,都普遍「無知」,也缺乏「公 民素養」;因為,他們不懂何謂「受教權」,也不知如何伸張「自身權益」。但是,這些 「無知」的家長,這些缺乏「公民素養」的學生父母,雖說無有權利觀念,卻最明白人情 義理。他們比現在擅於伸張權益者,都更懂得對人要敬重,對人該信任。 還記得,有回我去家庭訪問,遠遠出門相迎的,是位學生的阿嬤。七十幾歲的老嫗,用客 語喊我「先生」;客家話的聲調,素來豐富;「先生」二字,尤其音節飽滿。這「先生」 長,「先生」短,音聲之中,全然是敬,也全然是親;我乍然聽到,心頭一驚:原來,我 區區一個中學教員,竟也可以如此貴重。 有此貴重,所以,教育是個志業;無此貴重,那麼,教育就只是份職業。台灣這些年之陵 夷,正在於所有貴重的人事物,都在產業國家主義的催逼下,迅速貶抑;從此,黃鐘毀棄 ,瓦釜雷鳴。於是,原該引導國家方向的為政者,遂淪落為天天趕場、專擅表演之政客; 原該引領時代風騷的文化人,則墮落成一個個文創產業的工作者;身肩傳道授業解惑重任 的教師,更一變變成了資料填表員與知識傳播機。結果,世間既然已無尊貴,年輕一代遂 成了沒有典範可資學習的茫然之人;這一個個茫然之人,從此,只能憧憬企業主,只好崇 拜戲子與運動明星。但是,年輕人如果只知金錢崇拜,如果只能追求浮誇,那麼,教育又 焉能不壞? 產國主義下,人與人的關係,都迅速化約成一條條的權利與義務。於是,「受教權」高張 ,種種「權益」大興,校園遂成了各種權利的角力場域。從此,學生投訴,家長興訟,教 育部門為求自保,遂擬定各式之規範,防師如防賊;為了消災避禍,一紙又一紙的條文, 急急如律令;為了迎合「民主」,倡導學生「權利自覺」,更推動了大學生對教師的「教 學評量」。 打從「教學評量」開始,大學就逐日走向萎死。名義上,「教學評量」可以淘汰荒怠之教 師;實際上,卻只讓有為有守的好老師日益窘困。但凡耿直的好老師,既要求嚴格,又分 數不苟且,自然難獲學生「青睞」;於是,「評量」的結果,常常是使他們難堪;「評量 」的效應,也只讓他們自覺不合時宜;「評量」,是對他們的「反淘汰」。至於真正的荒 怠無行者,自然懂得種種手段,明白要如何「施惠」于學生。在「校園民主」的大纛下, 那些深諳「上下交相賊」之道的教師,正如外頭擅長濫開支票的政客,心裡都明白,在這 權益掛帥的民主時代,討好,才是「硬道理」。 「教學評量」伊始,師生關係逆轉。從此,志業杳然,師道不存;所謂教育,遂搖身一變 ,變成了服務產業。於是,但見教師兢兢業業,忙著提供知識服務;學生大摇大擺,儼然 成了真正主顧。又於是,「主顧」動輒「嗆聲」,「服務」者只以「愛心」為由,行隱忍 縱容之實;學生隨便無禮,老師也只好以「自由」為名,來遮掩束手無策的苦痛與困窘。 這樣的教育現況,讓受過中國文明薰陶之你我,真是無限感慨。中國文明之主旨,「親」 、「敬」二字;有此二字,古今多少師徒,皆如孔顏一般,可如父,可如子。而今,教育 之敗壞,終歸說來,是師生關係之崩解。西方傳入的「權利」二字,看似時髦,也看似理 所當然;但是,這對「親」與「敬」,卻扼殺最盡、斲毀最深。 事實上,但凡是親近之人,都不該濫言「權利」二字;否則,情義荒失,人我兩傷。本來 ,所謂教育,就只是師生印心;教育之要,則是清明的師生關係。因此,要談教育,首先 便不該落入權利義務之迷障。教育若要重建,於此,當有所觀照。 http://changjing77.pixnet.net/blog/post/36130366 -- Ceterum censeo Iraniam esse delenda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20.16

01/03 13:07, , 1F
現代年輕人很難體會視名師如父的美好 求知欲與敬心不夠
01/03 13:07, 1F

01/03 20:16, , 2F
現在年輕人還是這樣阿,有很難體會嘛?
01/03 20:16, 2F

01/03 21:02, , 3F
也許是現代堪稱明師的人也少 文化現象不能單論一方
01/03 21:02, 3F

01/03 21:02, , 4F
年輕一代就時間花費來說 很可能還比早先人努力
01/03 21:02, 4F

01/04 18:27, , 5F
學養兼備的名師很難找。
01/04 18:27, 5F

01/07 22:27, , 6F
這個世界已經不知道什麼「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了
01/07 22:27, 6F

01/08 00:22, , 7F
名 更正為 明
01/08 00:22, 7F

01/11 04:12, , 8F
視師如父?現代人不要視父如鄰人,上下不分就偷笑了。
01/11 04:12, 8F
文章代碼(AID): #1F0eJxXa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