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尊重中華文化聖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時間13年前 (2010/12/24 12:18), 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尊重中華文化聖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 ——關於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 近聞曲阜孔廟附近正在建造一高達四十餘米、容眾三千餘人的哥特式耶教大教堂 (詳情見本《意見書》附錄),吾等儒家學者、社團、網站深感震驚和憂慮,特鄭重 呼籲有關各方尊重中華文化聖地,立即停建該耶教教堂。 眾所周知,孔子者,中華文化之象徵;曲阜者,儒教文明之聖地;“三孔”者, 中國五千年文化命脈與道統象徵之所在,億萬海內外炎黃子孫心理情感與精神寄託之 所繫,並為東亞各國政要與民眾文化朝聖之所宗。今在“三孔”之地建造耶教大教堂 ,無疑唐突中華文化聖地,傷害儒家文化信眾情感,有違海內外炎黃子孫心願,不合 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和“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初衷。 考索歷史,今曲阜市範圍內不曾有道教的道觀;佛教的寺廟雖有若干所,但皆遠 離城區,且規模甚小。至於其他外來宗教,更不曾在曲阜建有任何道場。究其原因, 一則在於這些宗教及其信眾能尊重孔聖,故不會貿然在曲阜建造道場;二則在於外來 宗教未如現今此般熾熱,故其受眾較少,影響較小;三則在於各級政府皆尊儒家文化 為正統,故對其他宗教在曲阜建造道場會予以適當的限制,而對中華文化聖地則予以 充分的保護。 將心比心,如若在耶路撒冷或麥加或梵蒂岡,建一超高超大的孔廟,力壓其宗教 建築的氣勢,獨領其城市建築的風騷,有關宗教信眾又會作何感想呢?其國家、其政 府、其民眾能接受嗎?而且,吾等擔心其他宗教會援引曲阜建造耶教堂的先例,競相 在中華文化聖地建造自己的道場。但是,大量歷史上和現實中的案例卻表明,不同宗 教的道場在狹小區域內對峙並存,常會引發宗教對抗和文明衝突。 固然,吾等希望並相信包容性很強的儒家文化不會與其他宗教文化發生衝突,但 無法確保其他宗教之間不會發生衝突。如此一來,中華文化的和諧聖地豈不成了諸神 爭鬥的衝突場所?特別是,吾等強烈反對刻意用在中華文化聖地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方 式,來表明儒家文化的包容寬大精神和體現“和諧世界”的理念,因為這是對儒家文 化的歪曲和利用,是在裝飾門面和粉飾太平! 吾等認為,文明之間的和而不同,首要的原則是不同文明之間彼此尊重,尤其是 外來宗教文化要入鄉隨俗、客隨主便,而不能反客為主、喧賓奪主——對本土宗教及 其信眾而言,這是個天然的情感問題;對外來宗教及其信眾而言,這是個基本的禮貌 問題! 無論如何,鑒於在中華文化聖地修建耶教大教堂問題的敏感性、複雜性以及可能 由此引發的激烈爭議,吾等謹向曲阜市政府、濟寧市政府、山東省政府、中央政府以 及熱愛並尊重中華文化的耶教徒提出以下意見: 首先,立即停建曲阜耶教教堂。具體原因,已如上述。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該耶 教堂的建設符合現行法律,通過了宗教、民政、土管、城建、文物等相關部門的嚴格 審批,資金來源完全正當,也難免於其傷害儒家文化信眾的情感,有違海內外炎黃子 孫的心願,乖乎中華文化聖地的形象,既不合乎情理,亦不合乎傳統和慣例,當立即 予以停建,或遷往他處建造。即是說,這既不是一個法律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宗教信 仰自由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中國人的文化情感和心理感受的問題。 其次,如果該耶教堂建設地點仍選在曲阜附近,或仍在濟寧市範圍內,吾等建議 它當滿足如下五個條件: 甲、該耶教堂不宜在“三孔”、“三孟”以及周公廟視線範圍內,至少須在孔廟 、孟廟以及周公廟五十華里以外。 乙、該耶教堂高度不宜為四十餘米,不宜超過孔廟、孟廟大成殿的高度。西方最 具耶教歷史象徵性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高度為45.4米,而曲阜建造的耶教堂竟然 高達41.7米,與之僅差3.7米。相比之下,曲阜孔廟大成殿的高度為24.8米,該耶教堂 竟然比之高出16.9米。考慮到曲阜城鄉建築較低,此高度的耶教堂即使在曲阜城外建 成,也會成為曲阜市的標誌性建築。若此,則“中華文化標誌城”就會變成“耶教文 化標誌城”。 丙、該耶教堂規模不可容眾三千人。如此設計規模即使純屬巧合,也難免給人帶 來該耶教堂欲比擬孔聖有弟子三千人的印象或聯想,有文化侮辱的含義。 丁、該耶教堂不宜建成中國最大的耶教堂。否則,會被人誤解為該耶教堂是在比 肩中國最大的孔廟即曲阜孔廟,有宗教對抗的意圖。 戊、該耶教堂建築風格只能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或至少為現代建築風格,而不 宜為哥特式風格。否則,此種風格不僅與曲阜中華文化聖地性質極不協調,也與曲阜 乃至濟甯市傳統建築風格極不協調。 第三,吾等認為,曲阜建造耶教堂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時下耶教在中國的熾熱, 而在於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沉淪。“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當務之急, 是重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全力復興中華文化,守護中華民族精 神家園,徹底解決當代國人的精神危機問題。若此,就不至於還會出現國人趨奉外來 宗教和在中華文化聖地建造外來宗教道場的怪異現象。 第四,在種種復興中華文化的呼籲和探索之中,重建儒教是一種重要的努力和嘗 試,且已在民間社會具備了一定的信眾基礎。吾等認為,政府宜儘快承認儒教的合法 地位,賦予儒教與佛道回耶等宗教平等的身份,努力培育包括儒教在內的中國各宗教 和諧相處的宗教文化生態。當務之急,是啟動孔廟(文廟)等傳統儒教道場的信仰功 能,徹底擯除其現行商業和旅遊的色彩。須知,古今中外尚未聞有任何一個國家與民 族,其宗教信仰場所由文物部門或旅遊部門把持,並向前來朝聖禮拜的人們收取門票 費用的做法。 吾等基本主張在是,甚盼得到國人、海外華人與各級政 府及耶教徒的尊重與採納。 本意見書由以下十位學者連署發起(序齒排名): 郭齊勇(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 張祥龍(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新民(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院長、教授) 蔣 慶(儒家民間學者) 林安梧(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顏炳罡(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韓 星(陝西師範大學儒學-儒教研究所所長、教授) 陳 明(《原道》主編,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主任)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非盈利組織研究所所長、教授) 王瑞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本意見書得到以下十家社團首批支持: 國際儒學大會 國際孔教大會 馬來西亞儒教會 印尼經典教育促進會 曲阜儒者聯合會 深圳孔聖堂 珠海平和書院 北京葦航書院 浙江省儒學學會 江蘇省孔子後裔聯誼會 本意見書由以下十家網站首批聯合發佈: 中國儒教網(http://www.chinarujiao.net) 儒教復興論壇(http://www.rjfx.net) 華夏復興(http://www.hxfx.net) 儒學聯合論壇(http://www.yuandao.com) 儒家中國(http://www.rujiazg.com) 孔子二〇〇〇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 中國當代儒學網(http://www.cccrx.com) 儒家氣學網(http://www.rjqxw.cn) 禮樂中國(http://www.liyuechina.org) 孔氏宗親網(http://www.kong.org.cn) 說明一:本意見書自正式發佈之日起,開放徵集海內外儒家(儒教)社團、網站、 學者以及社會各界簽名支持。簽名可登錄上述網站,也可發信至: fengyuanfuxing@163.com 說明二:本意見書已清楚表達連署發起者的觀點,故不再設答辯人。任何儒家社團 、網站、學者接受媒體採訪,其意見與本意見書無關。 說明三:本意見書歡迎任何網站轉載,但請務必保持意見書的完整性。同時歡迎各 類媒體刊佈,聯繫信箱為:fengyuanfuxing@163.com 孔子二五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耶穌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錄:對話世界文明: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價值觀討論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12/09/c_12864495.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192.234

12/25 03:07, , 1F
請看1305篇 分析得很透徹
12/25 03:07, 1F

12/25 09:29, , 2F
樓上有點太簡化問題,變得好像是儒家排斥另一個宗教...
12/25 09:29, 2F

12/25 18:45, , 3F
不 只是覺得心胸放寬些比較好
12/25 18:45, 3F

12/25 18:47, , 4F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我們儒家的東西不靠行銷也能吸引人
12/25 18:47, 4F

12/25 21:36, , 5F
我覺得心胸放寬不代表變成這樣也好,那樣也好的溫吞水
12/25 21:36, 5F

12/25 21:44, , 6F
我也不認為這個意見書是心胸狹隘的,我希望閱讀的人能夠真
12/25 21:44, 6F

12/25 21:54, , 7F
的看完,推求發言的本意。
12/25 21:54, 7F

12/25 23:26, , 8F
無妨無妨
12/25 23:26, 8F

12/26 08:22, , 9F
我很難理解你說的無妨是指什麼
12/26 08:22, 9F

12/26 12:37, , 10F
佛道興盛時,也沒在曲阜建廟,耶教倒底懂不懂尊重啊,胡搞幾時
12/26 12:37, 10F

12/26 17:54, , 11F
基督教從原理上就沒打算要尊重他人過
12/26 17:54, 11F

12/26 23:49, , 12F
就是你我意見不同 沒有關係
12/26 23:49, 12F
文章代碼(AID): #1D51xyAV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