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校箋| 前言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武英殿大學士爾雅)時間18年前 (2005/12/18 13: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Chinese 看板] 發信人: yaclear@newsmth.net-SPAM.no (清一), 看板: Chinese 標 題: |<<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校箋| 前言 發信站: 水木社區 (Sun Dec 18 09:41:27 2005) 轉信站: ptt!news.newsmth.org!NEWSMTH 《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校箋 俞志慧 前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經媒體披露﹐就引起筆者的濃厚興趣﹐經過不算太漫長的等待﹐今天終於如願以償拜讀到幾千年來的一流學者都無緣得見的這一批簡文﹐喜何如哉﹗在整個整理過程中﹐傾注了許多學者的心血﹐捧讀此書﹐能不頓生感佩之情﹖從最初媒體披露﹐到今年十一月第一輯之成書﹐其中不斷得到一些信息﹐也不斷讀到學界提出一些頗有價值的看法﹐譬如關於《詩論》的著作權人、首簡個別字詞的隸定、整批竹簡於思想史、學術史、文學史等等的意義﹐其中很有些有價值的觀點。同時也不斷風聞重寫思想史、學術史的聲音﹐筆者以為﹐這裡有二個認識誤區﹐從思想史、學術史方面講﹐思想史、學術史每個時代都在重寫﹐新材料的發現隻是提供了重寫的更多可能性﹐並非莫可或缺﹔從新材料方面講﹐新材料的發現使得改寫思想史、學術史中的某些說法成為必要﹐但必要性並非必然性﹐這道理就象公眾需要廉政﹐這廉政並不必然到來一樣簡單。重寫之前﹐需要將既有材料與新材料進行重新整合﹐然後才可以考慮材料的補充、觀點的微調、斷代的位移甚至思想家之間縱橫關系的重新厘定。而這些工作的基礎﹐是對新材料的正確閱讀﹐以免因一些基礎材料的誤讀影響整個思想史、學術史構架的正確性。 本文所做的工作僅限於對基礎材料的校箋﹐擬在馬承源等先生釋讀成果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研究。除文字隸定多與馬先生有出入外﹐其中涉及《詩經》風、雅、頌三部分的排序、本組簡文與《詩大序》之關系、上與春秋詩學下與兩漢詩學的關系等處﹐也多有與馬先生不盡一致處。譬如風、雅、頌的排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是年孔子七歲或八歲──吳國季札在魯國觀樂、評樂的次序已同於今本《詩經》﹐即便風、雅、頌內部的排序也與今傳毛詩的次序大致相同。筆者以為﹐傳世文獻中基本事實總是可靠的﹐不至於經那麼多人整理的傳世文獻就是假的﹐個別抄手的抄錄才真實不虛﹔況且若不憑一二殘簡而以盡可能全面的簡文所得出的印象﹐與傳世文獻中風──雅──頌之序也並非不相吻合(詳見下文)﹐更何況傳世文獻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歷史事實。基於這樣一種觀念﹐筆者在行文中以傳世文獻中有關春秋《詩》學的材料作為參照﹐在釋讀的基礎上﹐將這些材料上掛下聯﹐發掘其思想史、學術史意義。 -- 瑤池果熟三千歲﹐人間春回又一年。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90.8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219
文章代碼(AID): #13fFJEtJ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