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明代莊學發展概況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澡雪精神)時間19年前 (2004/12/16 21:1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所有與晚明莊子學相關的眾多論述著作中,約略可以歸納分析 而為以下四種不同的脈絡來分別論述:一為以儒釋莊,其中以楊慎< 莊子解>、朱得之《莊子通義》、李卓吾《莊子內篇解》、焦竑《莊 子翼》、覺浪道盛<莊子提正>及<正莊為堯孔真孤>、方以智《藥地 炮莊》、王夫之《莊子通》及《莊子解》之以儒學會通莊學思想為主; 二為以宗教思想闡釋莊學,此中如陸長庚《南華真經副墨》、程以寧《 南華真經注疏》、藏雲山房主人《南華大義解懸參註》之引介莊學以發 揮道教內丹思想之奧旨,而釋性《南華發覆》、吳伯與《南華經因然》 、陶望齡《解莊》、潘基慶《南華經集註》(兼有評點)、釋德清《莊子 內篇注》則以佛學的立場闡莊;三為著重於科舉考試詞章之運用而評點莊 子者,以沈津《莊子類纂》、陳懿典《南華經經解》、陳深《莊子品節》 (《諸子品節》本)、李廷機、陸可教合評之《莊子玄言評苑》(《諸子 玄言評苑》本)、馮夢楨《南華真經重校》、楊起元《南華經品節》(《 諸經品節》本)、歸有光、文震孟評注之《南華經評注》、陳繼儒《莊子 雋》(《五子雋》本)、韓敬《莊子狐白》、徐曉《南華日抄》(雖應之 以帖括然亦兼以陽明心學釋莊)、譚元春《莊子南華真經評》、孫"金廣" 《莊子南華經評》、鍾惺《莊子南華經》、劉士璉《南華春點》等以闡揚 莊文不經而為百家之冠及其句法、章法中之靈、逸、真、幻、虛、實的變 化之機以及超玅之理。四為考證校訂,楊慎<莊子闕誤>、焦竑《莊子翼》 、黃正位《莊子南華真經校訂》等校勘學之作屬之,其中焦竑《莊子翼》則 兼而顧及義理之詮釋。 而在晚明這四種論述莊學著作類型的脈絡中,不難看出以科舉考試應用 方面為大宗,此乃一方面莊子本身之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故而郭象以莊文為百家之冠,而自唐代權德輿、韓愈、劉宗元以至宋代陸游 、洪邁皆以文章具眼之文論視莊文, 加之以晚明文學著作中對於司馬遷、韓 愈、柳宗元、蘇軾等人之文學作品多所臨摹,而此數人之文學又多深受莊子之 影響,故而評點莊子之書也因之最為繁盛。至於以宗教思想闡釋莊學的論述著 作,則因作者身分之差異而有以道釋莊以及以佛釋莊之別,而如果進一步的將 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潮列入考量的話,那麼以儒釋莊亦為其脈絡之一端,因此如 果是以三教合一的思潮來看待晚明諸家解莊之作的話,那麼諸家彼此之間的立 場及其所援引的比重就不得不列入考量之中了。 而在晚明解莊著作之中,以佛學思想的觀點為出發點進而以之闡釋《莊子》 一書的則有晚明佛學四大師中的憨山德清之《莊子內篇注》一書,憨山以佛法中 之人天止觀思想參証莊學,而謂老莊自然清淨無為之道即初禪天通明禪也, 至 若釋性"水通"、吳伯與、陶望齡、潘基慶等人解莊之作則多亦參雜以佛學思想解 之。至於以道教思想解莊方面,則有開創道教南宗東派的陸長庚之《南華真經副 墨》一書,其《副墨》一書主以內丹思想之旨解莊,而其後之程以寧《南華真經 注疏》則以陸本為礎石而加以闡揚之,至若不具姓名之藏雲山房主人其《南華大 義解懸參註》一書內之解莊思想亦近於陸氏、程氏內丹思想之旨,故而統歸於以 道教解莊一脈。然而不論是以佛解莊或是以道解莊,雖各有其論述之主旨以及其 因而通之之道,但是在其解莊之說中仍間有雜以儒學之說論之,此其共通之處也 。至於以儒釋莊方面的論述,則由於有其歷史源流的發展軌跡可循,故而在此不 略述其發展而以另文詳述之。 另外在校訂方面,楊慎<莊子闕誤>中所據以校訂莊子的版本則有景德四年 國子監本、江南古藏本、徐鉉、葛洪校天臺山方嬴官藏本、徐靈府校、成玄英解 疏中太一宮本、文如海正義中太一宮本、郭象注中太一宮本、張君房校散人劉得 一注本、江南李氏書庫本以及張潛夫補注本等九種版本,而校出《莊子》之闕誤 三百二十字。 而焦竑《莊子翼》更是匯聚古今諸說之大成,而為後世研究莊學 所必備之書。 從以上對於晚明莊學發展概況的歸納整理中,我們可以發現到以科舉層面的 相關著作最為繁多,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明代科舉在中後期以後逐漸轉向以文 章取士的這一面向,因此不管是前後七子以先秦兩漢文為宗,或是唐宋派的取法 韓、歐以師秦、漢,其所體現的都是"文不程古,則無以登上品"的文學思想,而 在其所師法的先秦兩漢文之中,又以莊子、老子對於中國文學思想理論以及文學 家的文章和思想影響最為深刻,故而儘管在晚明文學中所推崇效仿的史遷、韓、 柳、三蘇等人的文學風格,其文學思想、手法則無一不受道家思想之陶冶影響, 故而在相對層面上晚明子學的相關著作又以老學、莊學居多。 然而也由於在科舉 層面上之"取黃老之學,陰竄入以代孔、孟之言"和"以秦、漢之氣,行六經、語、 孟之理"以及"以莊、列百家之言竄入經義"的著重,而使得儒學與老莊之學逐漸由 辭章之學轉向義理之學方面的會通,而漸趨熔鑄於一爐之中,而這也使得老莊之 學逐漸披上儒學化的面貌。 晚明老、莊之學的儒學化層面並不僅止於科舉層面,另外還牽涉到三教合一 的思潮層面以及歷史詮釋層面上的儒學化過程,然而在三教合一思潮層面上的儒 學化問題,由於尚須兼顧及三教中不同流派以及不同取向之間的三教合一思想的 比重,是故其思想發展的複雜程度,自難以測度。然如專就晚明莊學的發展而論 ,則晚明莊學的儒學化發展,於莊學史上自有其重要的地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91.180

211.151.89.114 12/17, , 1F
你看了那麼多呀,好厲害,admire!
211.151.89.114 12/17, 1F
文章代碼(AID): #11mOgVtM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