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方實質受益反誣受害 官方配合作戲戕害勞工

看板CollegeForum作者 (在夏天的海邊奔跑)時間23年前 (2001/09/07 16: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發表日期: 2001/08/31 勞權會、工委會調查基層84工時實施現狀 資方實質受益反誣受害 官方配合作戲戕害勞工 --------------------------------------------------------------------------------   新政府用以攪動經濟願景的經發會落幕了,但資本家在經發會中哭爹喊娘 、一副受害甚深的嘴臉,卻仍讓我們記憶猶新。其中,實施未滿一年的84工時 制,也一再被資本家拿出來「檢討」,當成是敗壞經濟的元兇之一,一會兒扁 總統也出面講話了,說希望能夠恢復44工時,一會兒勞委會又跑出來提個時薪 制,好像經濟不景氣,全是因為縮短工時後勞工做少了、讓雇主成本多了,所 以經濟就垮了。甚至,官方還曾煞有介事地提出個數據,說縮短工時以後,台 灣的企業家的勞動成本支出一年將提高一千七百多億,嚇!這數據看來倒是挺 嚇人的。然而,縮短工時後,工人實際的工作狀況如何?企業實施的方式是怎 樣?這些問題,都沒見勞委會提出個報告來,倒是擺弄數據栽贓嫁禍他們是樂 此不疲。   針對縮短工時後的勞工工作狀況,勞動人權協會曾在今年6、7月間,新竹 地區透過工會進行一項抽樣調查,而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也曾針對84工時的實 施狀況對基層工會進行了解,對於縮短工時的實際影響都有深入的觀察與分析 。勞權會與工委會的調查經驗都一致顯示,縮短工時造成的實際效果遠較官方 說詞來得複雜,但明顯出現的是將工時彈性化的趨勢。以下為我們透過採訪這 兩個團體的總結而整理的內容:   1. 縮減休息時間:唐曙指出,雖然勞基法規定一天工作八小時,但事實上 大部分的企業只將八小時當作參考指標,縮短工時後,企業乾脆取消或縮減休 息時間。針對這點,工委會何燕堂也提到,許多企業將原有的午間一小時休息 時間縮減為半小時,四天就省下兩小時,如果是原實施44小時的企業,不但毋 需支出加班費,反倒還變相延長了工作時間。   2. 修改輪班制度:唐曙表示,許多工廠採輪班制,在縮短工時後便將排班 編組拆散,例如,原一日三班三輪改變為四班三輪,多出來的一個班次便可以 輪休。這樣的制度調整,即使有一班的勞工休假了,工廠本身的生產運作也不 會有絲毫停頓。然而,就個別勞工來說,這樣的調整雖增加了休假時間,但原 有的班別在改編後人數也變少了,卻必須負擔相同的勞動量,勞動強度也因而 變增加,相對的,工作安全也往往較沒有保障。   3. 工時、薪資彈性化:唐曙強調,許多企業在縮減休息時間、調整輪班 制度後,已可因應工時縮減的新制而不致影響成本,在年初實施84工時的時候 ,有不少企業仍依計畫加薪,對於加班費的給付也能依法辦理,但唐曙指出, 在進入第三季,也就是六月以後,景氣開始明顯變差,有些企業受景氣影響, 訂單來源不穩定,於是陸續實施減薪,或是反而提高工資,但不給加班費,假 日也不給薪;甚至有的公司要有工作才讓員工上班,並依此計算薪資。何燕堂 則指出,許多工廠原就有訂單不穩、工作量不足的問題,縮短工時正符合這些 企業的需要,同時趁機縮減工作獎金,減少薪資成本。   4. 勞資協商:唐曙也提到,在調查中也發現有企業主動與工會協商的 案例,例如厚木工會,在工會要求不縮減勞動條件、待遇的情況下,分四 年逐步實施縮短工時的進程。但唐曙表示,這樣的例子畢竟是少數,特別是 在勞動法令對勞工提供的保障逐步下滑的趨勢下,勞工面對協商的籌碼會越 來越少。   在勞權會與工委會接觸的案例中,縮短工時的實施狀況都與法令有很大 出入,勞動條件的下滑與彈性化是共同的趨勢,官、資雙方口口聲聲提及的 勞動成本提高,在實際上卻遠不是這麼一回事。對此,唐曙強調,在現實的 勞資角力中,勞基法很少被確切的落實,但勞基法是勞動權益的標準,也是 勞資協商的準繩,工會憑藉自己的力量爭取,有時讓步有時前進;如果勞基 法的保障下滑了(或放寬了、彈性化了),過去勞資協商中作為讓步的籌碼 便縮減了,官方說「放寬」勞基法的限制將有利於勞資協商,事實上忽略了 勞資協商的現實面,讓平等的勞資協商變得更不可能。何燕堂則表示,縮短 工時被視為是資本家不得已的讓步,同時官方更挾著不景氣的呼聲企圖推動 勞動彈性化,實質上就是國家對勞動保護的淡出。何燕堂表示,國家不能為 經濟發展提供出路,便以勞工當墊背,降低工人的勞動保護只是要睹看看能 不能讓一些沒有出路的企業能撐久一點,把不景氣撐過去,這是賭經濟,而 不是拚經濟。   在去年的工時鬥爭中,勞工團體提出的縮短工時方案,實質的內涵其實 是「集體縮短工時但不降低工資與勞動條件」,但官方卻在縮短工時木已舟 的狀況下,積極推動擴大變形工時,以勞動化的方式作為「平衡」。以彈性 勞動制度來交換縮短工時,這是歐洲國家在實施縮短工時過程中企業常採用 的因應策略,但歐洲的經驗表明,勞動彈性化將威脅全職工作的成長,同時 無組織的臨時工與兼職工增加,不利工會發展。而歐洲的這個經驗,如今正 如火如荼的在台灣上演。   從勞權會和工委會的調查中,不約而同的指出彈性勞動已是勞動者面臨的 現實,同時,伴隨著彈性勞動所帶給勞動者的,是薪資、勞動條件的下滑、 工作不確定性的增加與勞動強度的提高。工人的合法權益受損,國家視若無 睹,資本家非法壓榨勞工,國家還要幫忙使其合法化。資本家在縮短工時的 過程中真的吃虧了嗎?「吃虧就是佔便宜」這句俗諺雖然難免帶有阿Q式的 戲謔,但用在資本家身上,卻是面子裡子都拿的最佳寫照。綜觀此次經發會 ,資本家何嘗又不是一直喊著自己吃虧,但貪婪如他們在經發會中所有想拿 的都拿到了嗎?想必在資方及官方的密切合作下,只會更肆無忌憚地對勞動 權益提出更為離譜主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63.30.187.103
文章代碼(AID): #xc8Nz00 (College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