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式] 吧台手的春夢:Strda EP 開箱及初步印象

看板Coffee作者 (JamesC)時間11年前 (2012/09/14 09:11),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開箱部分(圖多)在: http://www.roasterontheroof.com/2012/09/09/la-marzocco-strada-ep-1/ 撰寫這篇記錄的時候,實際「試駕」 Strada EP 還未滿一週,先分享一些我們的 初步印象,日後有更多心得再做補充。 首先說明一下 EP 版本 Strada 的特色,EP(electronic paddle) 意謂著電子式撥 桿壓力控制,與一般營業用咖啡機採用外置迴轉式幫浦提供沖煮壓力不同,Strada EP 的外置幫浦只提供少少 3 bar 的「基礎壓力」,主要沖煮壓力來自於機殼內藏 著的 Geared Pumps,每一個沖煮頭都配備一個專屬 Geared Pump,這個獨立幫浦, 能接受數位化的控制,用記憶曲線或預先電腦中設定曲線的方式「無段式」重現你 想要的壓力曲線。原廠公布的壓力操控範圍是 0~12 bar,實際上受到管路水壓及基 礎壓力的限制,實際可用的最低萃取壓力大約在 2.5 bar 左右,最高壓力則取決於 沖煮頭的阻抗,實際可用的最高萃取壓力大約 12.5 bar 左右。 因此當你的咖啡店擁有一台 Strada EP 咖啡機,意謂著 Barista 可以在沖煮一杯 Espresso 的過程當中,任意遊走於 2.5~12.5 bar 的萃取壓力,而且壓力曲線的 配置悉聽尊便,在這個壓力範圍內,只要你想得到的曲線,Strada EP 都可以做得 出來,並且可以在任何時候忠實地複製、還原出來! 細緻且空間極大的調整控制參數,帶給人興奮與想像力的同時,也帶給一些人煩惱 與懼怕。不少人因為不知該如何駕馭這台地表上最強悍咖啡機龐大的力量,對它抱 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西雅圖式 Espresso (SES) 系統創始人、美國 Espresso 教父 David.C.Schomer 在 試用過 Strada 的壓力控制之後,發表一段簡短看法,大意是: 「Espresso 已經夠複雜的了,何苦再加上一個壓力控制變數呢?」 “Preparing espresso is complicated enough without pressure profiling.” -David.C.Schomer 英國籍 WBC 冠軍 James Hoffmann 也在試用過 Strada 之後表示 : 「你只要做些微調整,就可以喝出很明顯的差異,但是往往不是更好喝, 這是我後來沒繼續搞 Strada 的原因,因為裡面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而 且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似乎都是條死巷。」 “it is incredibly easy to mak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to the coffee through tiny changes, though rarely are these an improvement. I guess I stepped away because there were too many possibilities of which 99% were likely blind alleys.” -James Hoffmann 挪威藉 WBC 冠軍 Tim Wendelboe 是 Strada 原型機街頭測試團隊之一,他也這麼說: 「經由壓力曲線控制來操作口味,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而且你可以輕易 煮出非常難喝的咖啡!」 ”Working with pressure profiles, when it comes to taste, is very difficult… It is also very easy to make really bad tasting shots.” -Tim Wendelboe 今年夏天我在哥本哈根參加 2012 NBC 活動時,遇到韓國 La Marzocco 總代理,詢問 他對於 Strada 咖啡機的看法,身為代理廠商的他也表示「Strada 操作上真的太複雜, 基本上我不主動推薦給顧客。」 既然如此,為何 Gizmodo 網站稱之為「吧台手的春夢」?因為,這部機器提供給頂尖 吧台手無限的可能性! 很多咖啡職人在試用過 Strada 之後,不約而同地表示重新燃起對 Espresso 學習的 熱情,彷彿回到最初,剛開始學著沖煮 Espresso 時候的興奮與熱情!一部機器能夠 帶給人興奮與熱情,這不是太神奇了嗎? 是的,興奮與熱情,正是追求與實現夢想的必備條件,不是嗎? 我們在 Strada EP 裝機後立即展開密集測試,在短短三四天之內操作了千餘次沖煮, 得到一些初步印象: *透過壓力曲線的控制,確實可讓同一支豆子煮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其中的差異顯而易 見,非常明顯。 *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口感、觸感、明亮度、甜度、上升香氣、動態範圍、風味呈現 區段、餘韻程度、加奶反應,風味連續性、以及最重要的「塗抹遮瑕」效果以及「優點 加權」效果! *Strada 本身是一個威力強大的化妝箱,運用得當的話,可以讓原本相貌平平的人變 得亮眼、讓原本就亮眼的人變得令人驚艷。相對地,如果運用不當的話,也可以輕易地 讓林志玲瞬間變成如花。 *Strada 是化妝箱,Barista 才是化妝師、更是每一場戲劇的導演,Barista 的價值 顯得更重要。 *在操作每次沖煮之前,Barista 的腦袋裡要預先有一個「沖煮藍圖」,清楚知道自己 「要的是什麼」。 *「CVT (Coffee Vibration Theory)」是駕馭 Strada 的關鍵。具備這個能力,Strada 就是英雄的尚方寶劍,你可以恣意揮灑,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不具備這個能力 Strada 就是茫茫汪洋中的扁舟,上船前還請先做好心理準備。 -James.C 延伸閱讀: Gizmodo: La Marzocco Strada Is Your Barista’s New Wet Dream Machine http://tinyurl.com/272n963 紐約時報專欄 Ristretto | Strada http://tinyurl.com/2v7d582 Jim Seven: Where Are We With Pressure Profiling? http://tinyurl.com/345fe8s Tim Wendelboe: La Marzocco Strada – first thoughts http://tinyurl.com/99o24kl David C.Schomer: Espresso Theory-pressure profiling http://tinyurl.com/25nzrb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0.30.81 ※ 編輯: coffeebeans 來自: 1.160.30.81 (09/14 09:13)

09/14 09:35, , 1F
有看有推,這機器對吧台手來說超夢幻的,想的到都能試驗過一遍!
09/14 09:35, 1F

09/14 10:14, , 2F
是春夢也是噩夢阿
09/14 10:14, 2F

09/14 18:28, , 3F
讚!期待Fika Fika的首間門市!
09/14 18:28, 3F

09/15 11:21, , 4F
重點在"無段式",管內壓力突然減少會有反震,這反震就會
09/15 11:21, 4F

09/15 11:23, , 5F
影響咖啡粉盒的萃取。#1Er56DJr其他兩台在口味上,印象中
09/15 11:23, 5F

09/15 11:24, , 6F
當年老頭用小雛菊煮出的反而令我感受驚艷。
09/15 11:24, 6F

09/15 11:26, , 7F
那次郵寄,#1ABn7G7n,追念老頭,很純粹的一個咖啡人。
09/15 11:26, 7F

09/15 13:59, , 8F
以後壓力曲線恐怕可以申請專利 @@
09/15 13:59, 8F

09/18 01:33, , 9F
NYC一堆strada. 喝到翻了
09/18 01:33, 9F
文章代碼(AID): #1GKeHKr2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