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ck Berry

看板ClassicRock作者 (darthvader)時間15年前 (2009/02/10 23:1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既然聆聽環境不盡完美,但我們總是要做點事給自己打氣。 小弟來拋個磚,把以前的譯文貼一貼,希望能對想認識經典 搖滾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對已經是資深樂迷的朋友,就 提供大家一個閒嗑牙聊天的起頭。我知道這些其實AMG都查 得到,而我的譯文也未盡完美,但就是一點心意而已。 那麼就先從那些老前輩們開始啦,第一棒是活傳奇Chuck Berry。 對搖滾這種音樂發展的貢獻,所有具突破性成就的早期藝人沒有其他人 的重要性能比得上Chuck Berry。他是搖滾樂最偉大的作曲家、形塑搖滾 樂器之聲的主要推手、最偉大的搖滾吉他手之一,也是搖滾樂最偉大的 表演者之一。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Beatles、Rolling Stones、Beach Boys、Bob Dylan以及無數其他人;那種被後世奉為圭 臬、能在任何環境下讓小酒館沸騰起來的嘹亮"Chuck Berry吉他前奏" 也不可能出現;rockabilly中那種像馬踏蹄般斷斷續續(clippety-clop) 的節奏也不會融入現今標準的4/4拍搖滾主流節奏;現代流行作曲家也 不會那麼著迷於雙關語的運用。事實上, 如果沒有他,整個搖滾樂的 歷史(以及美學程度)會因此而變得貧乏。就像Brian Wilson說過的, 「他寫下了所有偉大的歌曲並發明了所有偉大的搖滾節奏。」那些不同 意他對後世的關鍵性影響,或者不願表露自己對他音樂及表演技巧的喜 好的人們,等於忽視了搖滾樂的發展歷程,也忽視了他在這種音樂裡的 頭號偉大創作者地位。或許貓王激發出搖滾樂的外形,但Chuck Berry 等於是它的心跳和原始的思考態度。 Berry的本名是Charles Edward Anderson Berry,出生於聖路易的一個 大家庭,他是個聰明的學生,很早就對詩和hardblues產生喜好,高中 時期以吉他自彈自唱Jay McShann的大樂團歌曲"Confessin'the Blues", 讓他在新秀比賽中獲勝。在一位理髮師鄰居的指導下,Berry的樂器從 一把四弦的次中音吉他,進展到一把正式的六弦吉他,而且很快地就進 入當地東聖路易的夜總會圈子工作,找尋任何他可以候補上場的機會。 他很快就發現到黑人觀眾喜歡的音樂類型很廣泛,也促使他訓練自己儘 可能地去重現這些音樂。他發現他們真正喜歡的是--除了藍調與Nat King Cole的音樂之外--由黑人所演出的白人山地音樂(hillbilly music), 而Berry善於表演的天份,加上他為老歌加上新橋段的源源不絕創意, 使他很快便成為表演名單上的一份子。1954年,他終於接掌了鋼琴手 Johnny Johnson的小型樂團,在Cosmopolitan Club的駐場演出很快地 使Chuck Berry三重奏成為黑人社群中最頂尖的團體,當時只有Ike Turner's King of rhythm足以與他們匹敵。 但Berry有更遠大的計畫;他渴望灌錄唱片,他有一次到了芝加哥,逮 到機會與自己的偶像Muddy Waters做了短暫的交談,對方鼓勵他可以去 找Chess唱片公司。總裁Leonard Chess聽過Berry自製的試聽帶後,對 一首名為"Ida Red"的山地歌曲表示很喜歡,於是很快地為他在1955年 5月21日安排了一次錄音。錄音過程中,這首歌被改名為"Maybellene", 而搖滾樂的歷史就此誕生了。雖然這張唱片只在告示牌排行榜上爬到20 幾名的位置,但就唱片本身而言,它的影響力是既巨大又具有開創性 的。市場上終於有了第一張黑人的搖滾樂唱片,以全方位的感染力,讓 白種年輕人與南方山地音樂家熱情地擁抱它(年輕的貓王在登上全國巨 星地位的前一年,馬上就把這首歌加入了他的舞台表演),曾經有一度 像Snooky Lanson這樣的流行歌手都無法在電視節目Your Hit Parade上 成功翻唱這首歌。它原創性的部分祕密是來自於Berry在歌曲中段24小節 火力四射的吉他獨奏、富有想像力的韻腳組合,而這張衝擊力十足的唱 片,在在都顯示搖滾樂已經誕生而且並非只是一時的風尚。這張唱片之 所以能推向白人青少年聽眾,要歸功於極具影響力的紐約DJ Alan Freed的協助,Chess唱片將他在創作者名單之中,以回報他的推薦與捧 場。但就Freed的功勞來說,他也是第一位膽敢在布魯克林Fox及 Paramount劇院,他自己所主持的搖滾音樂節目上,堅持讓Berry上場表 演的白人DJ/主持人(台下絕大多數都是白人觀眾);而當好萊塢一年後 左右找上他時,他也要求保證Berry能跟他一起參與電影《Rock!Rock!Rock!》 和《Mister Rock'n'Roll》的演出。不到一年的時間,Berry從一個在 聖路易當地每晚賺15元的藍調走唱者,一夜之間成了酬勞暴漲百倍的大 人物,一種稱為搖滾的新品種流行樂誕生,他就站在第一道曙光之中。 接下來的幾年內,許多暢銷曲大量而急速地出現,每一首幾乎都是這種 音樂的經典曲:"Roll Over Beethoven"、"Thirty Days"、"Too Much Monkey Business"、"Brown Eyed Hansome Man"、"You Can't Catch Me"、 "School Day"、"Carol"、"Back in the U.S.A."、"Little Queenie"、 "Memphis,Tennessee"、"Johnny B. Goode",而"Rock and Roll Music" 這首歌最能夠代表當時的特色。不斷有各式各樣的套裝行程(package shows)邀請Berry巡迴全國表演,而他也很聰明,知道該善加利用演藝事 業突如其來的成功果實。他開始在聖路易地區大舉投資房地產,而且還在 1958年試著開了一家名為Club Bandstand的多種族夜總會,引起當地保守 社會一陣驚恐。這並不是那些自滿於擁有整櫃的華服、凱迪拉克新車與黑 人社區裡最棒的房子的那些一般節奏藍調歌手會做的計劃,Berry既聰明 又懂得做生意,而且早早就計畫在附近的Wentzville開一座遊樂園。當聖 路易當局發現Berry所雇用的一位在衣帽間工作的未成年女孩,同時在附近 的旅館兼差賣淫時,Berry成了人見人厭的蒼蠅,麻煩接踵上門。Berry被 控告與一位未成年人跨州旅行(the Mann Act,門恩法案)(註),歷經 兩次法庭審理,最後他被送進聯邦監獄坐了兩年的牢。 (註:美國國會在1910年頒布門恩法案,目的在禁止跨州的人口販賣行為。) 出獄後,他成了一個鬱鬱寡歡、心懷不滿的人。但就在他缺席的期間,發 生了兩件很重要的事。首先是英國的年輕人發現了他的音樂,並且將他的 舊歌重新推上暢銷曲的位置;其次,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美國人發現 Beatles和Rolling Stones的音樂都是根植於Berry的風格,而Stones早期 的專輯聽起來就像是Berry的歌曲總彙。Berry並沒有被過往的風光所遺棄, 此刻他發現自己正處於一股以他的音樂為中心並席捲世界的的暴風眼裡。 他以一連串的暢銷曲("Nadine"、"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You Never Can Tell")成功復出,在英國的巡迴也大獲全勝,並且在1964年與 他在英國的門徒們一同躍上了大銀幕,史無前例的在T.A.M.I. Show(註) 演出。 (註:T.A.M.I. Show原本是電視導演Steve Binder為Teenage Music International Show這場演唱會所拍的影帶,後來搬上了戲院的大銀幕。 演出陣容皆為一時之選,除了Chuck Berry外,還有Motown的三大巨星: Marvin Gaye、Smokey Robinson and the Miracles、The Supremes,以及 The Beach Boys、Jan & Dean、Rolling Stones。至於Beatles,由於他們 同時間在拍自己的電影,所以不克參加演出。) Berry隨著時代調整自己的步伐,並找到了一批新的聽眾,當和平符號取代 了"yeah-yeah-yeah"的喊叫,Berry也改變他的現場表演方式,加入了許多 慢板藍調曲,很快便成為各種節慶與嬉皮舞會的固定常客。經過一段與 Mercury Records相處不甚愉快的短暫時期後,70年代早期他重回Chess Records懷抱,而且以"My Ding a Ling"這首意淫童謠的現場版本,拿到了 他最後一張銷暢曲,也是Berry的第一張正式金唱片。這個十年結束的時候, Berry受歡迎的程度就跟過去一樣,他應邀參加每一個找上他的懷舊節目、 電視特輯及許多慶典。但再一次地,法律方面的麻煩似乎又在蠢蠢欲動, 1979年Berry又被送進了監獄,這次則是因為逃稅問題。至此,Chuck Berry 的創意高峰期似乎也隨著他出獄的日子而告終結。他在Alan Freed的自傳 電影《American Hot Wax》中扮演他自己,也被引薦進入了搖滾名人堂, 但堅決不再錄製任何新作品,或者發行任何現場專輯。他的現場表演變得 愈來愈古怪,與他搭配的伴奏樂團也糟到不能再糟,表演變得既邋遢又脫 序,對年輕樂迷及老樂迷來說,這些對他的名聲傷害很大。1987年,他出 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Chuck Berry:The Autobiography》,同一年上映 的搖滾紀錄片《Hail! Hail! Hail! Rock'n'Roll》可能是他留給世間最 歷久彌新的資產,裡頭包括了他六十歲生日音樂會的現場側拍,這場音樂 會是由Keith Richards擔任音樂總監,還網羅了一堆超級巨星擔任來賓。 即使Chuck Berry在舞台下有著大膽的行徑,法律問題似乎也將持續困擾 他,但他仍然是搖滾樂的象徵。等到不光彩的紀錄逐漸從人們的記憶裡消 退後,他的音樂將會持續流傳下去。若論及他的音樂,也許John Lennon 說得最好:「如果你要給搖滾樂另一個名字,你可以叫它Chuck Berry。」 原文作者:Cub Koda @AMG -- Teenage Wasteland: http://blog.roodo.com/darthva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59.253 ※ 編輯: darthvader 來自: 61.30.59.253 (02/10 23:19)

07/13 08:35, , 1F
推,雖然過了很多年
07/13 08:35, 1F
文章代碼(AID): #19aPh2a4 (ClassicRock)